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崆峒武术源于泾河和渭河流域,泾渭流域早期人类的生产劳动是崆峒武术原始形态形成的基础,他们的防身自卫需要奠定了崆峒武术的原始内容,部落战争进一步催化了崆峒武术原始形态的形成,宗教祭祀给予了崆峒武术原始形态形成的新意义.  相似文献   

2.
崆峒武术作为西部地域民族传统文化载体之一,有着丰富的群众基础和民族特色,将崆峒武术引进学校,有利于保护与传承崆峒武术,弘扬西部民族文化与精神;有利于建立规范的崆峒武术习练与传承体系,吸引更多的武术爱好者加入到习练大军中,丰富学科门类,树立地域民族文化品牌,也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运用文献资料、访谈法、考察法和分析法等对甘肃省华夏文明创新区建设相关政策背景与政治导向以及对泾渭流域崆峒武术所属的神话传说文化、帝王文化、养生文化、军事文化和民族文化进行分析,建议形成正确的思想导向,抓住工作重点,统筹规划;将渭流域崆峒武术文化品牌合理布局,避免文化资源重复使用,出现市场经济价值贬值;丰富充实文化内容,做大、做精、做强品牌;树立大市场、大旅游、大产业和大发展的战略意识,构建"两区""一网"大格局,最终使泾渭流域崆峒武术文化品牌大发展,形成武术文化生产力。  相似文献   

4.
继2008年北京奥运会武术入奥运会未成之后,2009年10月哥本哈根国际奥委会第121次会议投票中,武术再次未能入奥运会.武术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关键时期.为探索一条促进武术国际化发展的新途径,通过对我军与外军在军事交往中武术交流情况的调查分析,从我军与外军的军事交流角度,提出了发挥军事交流优势,开辟武术国际化发展新路的观点,并就涉及的问题提出建议,为促进武术更好地跨出国门、走向世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当将语言的运用视为社会实践的一种形式,而不是一个纯粹的个体行为和情景变量的折射的时候,就可称之为“话语”。话语的指向是一种事件,一种实践行为,武术传播问题可从话语理论出发进行研究。对此,本文采用文本语境分析法,从话语实践的角度出发,对武术传播的目标、话语、方式三个维度进行探讨。认为:1)武术传播话语实践目标为:掌握和增强中国武术话语权和实现传统文化精神的受众认同;2)武术传播话语空间内,武术传播话语内容呈现出:“事实失真”、“未表达武术文化精髓”、“众说纷纭、认同焦虑”的特征;3)武术传播应以文化自觉为前提,坚持武术文化主体性,并积极引导公众表达,提高受众信息识别力,逐步形成武术认同,明确武术传播话语立场;同时,在新媒体语境下,武术传播应借助网络媒体之力,构建独特话语方式,并以继承和借鉴为基础,转换和创新原有话语方式。  相似文献   

6.
武术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以西方体育准则为发展趋向的竞技武术,成为当代武术运动的主体,导致武术的功法练习被置于较低位置,而且越来越不重视。然而武术功法是武术的基础,没有了功法武术就失去了本质。如何保护传统武术功法和传统武术文化并使之能在新时代焕发生机,是一个严肃沉重的话题。传承和发展传统武术功法迫在眉睫,需要用实际行动捍卫传统文化和传统武术的尊严。  相似文献   

7.
文章在查阅文献资料的基础上,从"大武术观"视角,对当代武术发展进行了文化层面的思考。研究认为随着体育全球化的到来,当代武术走进了一个文化迷失的时代,"我是谁?我来自于哪里?我又该何去何从!",这是当代武术发展最需要关注的话语。中国武术要想在"现代化"进程中彰显个性与特色,就需要确立自己的身份与地位,把握住自己获得生存和发展的凭据。武术应该在"大武术观"视角下,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为重要任务;以主体价值为目标导向;以凸显"民族、传统、文化、健身"为建设路径的指导思想下进行发展。也只有如此,当代武术建设的步伐才会更加坚实和豪迈,"大武术观"理论体系的构筑才会更加夯实和丰满。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武术这一历史性在场的现象学分析,将武术置于现象学还原的生成的当下性中,指出:当今武术传承和发展所面临的根本逻辑悖论是研究者受到旧形而上学的武术研究范式的禁锢,将武术这个关于人的本然世界之中的生存现象异化为对象性的概念和范畴,并企图从这样一个形而上学化的语言游戏中提炼出武术需要传承什么、发展什么和如何发展的答案。然而武术是活着的武术,是生活世界中的武术,是历史的预持着的武术,所以只有从一个具体的原初发生域中才能让武术的本真自行澄明,而只有在武术的本真存在澄明于世的前提下,我们才可能真正去探讨传承什么、发展什么和如何发展的问题。即是说,只有在人存于世的生活世界中才可以真正超越概念游戏的藩篱,从而为武术在意义世界中的价值如何不断生成提供理论上的支撑。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武术的本体,探究武术价值功能的演变历程和规律,总结武术发展存在问题与核心转向。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和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从历史逻辑和哲学思辨角度论述武术本体走向与价值变迁。研究认为:武术本体是一个"技、艺、道"组成的整体,有独特的理论和技术体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武术技击属性、军事属性出现了淡化的同时突出了体育属性和艺术属性,并向多元化方向继续发展;武术本体价值的迷失是造成武术发展的主要因素,需要从挖掘武术修身价值、适应社会大环境和回归文化之本等方面实现武术的可持续发展。研究结果将对进一步了解和推广武术有理论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0.
采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从文化角度辩证地分析了影视作品和武侠小说对中华武术发展的影响,以及对青少年学习武术的制衡作用,以期使青少年对武术学习有一个良好的认知与正确的学习动机,培养他们对中华武术的兴趣。  相似文献   

11.
弘扬民族体育重视高校武术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武术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将武术发扬光大.然而,就目前高校中存在的对武术重视不足的问题来看,武术大有被冷落之势.本文通过分析讨论,提出"三个建设"的观点,即建设一条顺达的习武通道,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武术师资队伍,建立一个武术科学研究中心,以期实现弘扬光大武术之目的.  相似文献   

12.
甘肃位于我国西北部,地处黄河上游,东临陕西,南接四川、青海,西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北与内蒙古自治区、装古人民共和国交界,东北与宁夏回族自治区相连,境内有汉、回、藏、东乡、蒙古、保安、裕固、撒拉,哈萨克、满、维吾尔等民族.历史悠久,早在二十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在这块土地上劳动生活,距今三千年前,周朝的祖先在陇东的泾河和中部渭河流域,创造了我国最早的农业,成为黄河流域灿烂文化历史的开端.汉、唐以来,甘肃就成了中西文化交流贸易往来的孔道,汉朝张骞出使西域,唐玄装西去印度取经,却取道甘肃,留下了珍贵的文化遗产.省内密布着新石器时代仰韶彩陶文化遗址,有成千上万的古墓群,西有中外著名的艺术宝库敦煌  相似文献   

13.
武术从业者是武术的创造者与实践者,也是武术文化的使者与言者,武术从业者的生存问题就是武术的生存问题。采用文献资料与逻辑分析等方法,围绕武术从业者这一概念,以武术从业者群体的历史存在与现实发生为研究基点,提出武术从业者是武术发展研究的一个新视角。首先,对武术从业者的概念进行界定与分类;其次,从古代、近代和当代三个历史时期,对武术从业者及其群体进行初步考察;最后,在武术从业者生存的视角下反思武术发展研究现状,明确武术从业者这一研究主题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14.
高校对外武术教学文化传导问题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等方法,从高校对外武术教学的学情调查分析入手,就武术文化传导问题进行探讨.研究表明:对外武术教学有别于本国民族的武术教学,武术对于大部分外国留学生来说是一种不了解其文化的外来体育;了解和体验中国传统文化是大部分外国学生学习武术的主要动机和需求;但是,目前高校对外武术教学存在民族文化特色不突出,缺乏相应的对外武术双语教材、师资及必要的武术文化传导等问题.建议:将对外武术作为专门的领域进行研究,编写适合外国留学生使用的对外武术双语教材,培养武术国际型人才;高校对外武术教学应突出民族传统文化特色,采用双语教学形式,不但要教授武术方法,更要传导武术文化.  相似文献   

15.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从历史学的视角,以发展的观点就中国军事武术的起源、发展进行探讨,让更多的人了解军事武术、认识军事武术,从而更好地推动我国军事武术的发展,以实现中国武术走向国际化。  相似文献   

16.
就武术理论体系的构建,从武术理论的内涵与外延两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7.
武术起源于我们祖先的生产斗争和劳动实践,是我们祖先在适应大自然的过程中产生的,本文主要从原始起源到春秋战国这一早期阶段各个主要时期中华武术的发展状况,原始社会武术有了萌芽,到商周时期武术开始成为人们有意识、有目的、有组织的活动,到了春秋战国时期武术开始成为人类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中国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18.
从布迪厄的"文化资本"审视武术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文化视角,借用布迪厄的文化资本理论,对武术文化资源与资本的逻辑关系、转化动力等因素进行了文化学意义上的剖析.提出武术资源的可意识性是武术文化发展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武术资源到资本的转变是武术文化发展的一个趋向;武术文化的发展是一种隐形的软权利的博弈;武术文化的产业性必须同时兼顾可持续发展理念,从而更好地促进武术文化的继承与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9.
从武术的本质特征和文化学的角度,从全局和长远眼光探讨武术的发展,提出武术发展的战略构想,推动武术沿着正确的道路健康发展壮大.  相似文献   

20.
摘要:现在是一个传统文化发展最为美好的时代。这一点不仅仅存在于文化界,而更为火热的却是在学校教育领域。作为长期存在于学校教育中的武术教育,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开始被国家行政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在文献资料查阅的基础上,运用历史学研究方法,对学校武术教育发展历程进行分段梳理和特点归纳;并在“思想是变革的先声,理论是实践的指南”指导下,就学校武术当代发展的一些问题在进行了学理上的思考。研究认为:坚持从传统武术拳种出发的学校武术教育内容的实施,才应该是我们的正确选择;下大力气建构起具有独立文化体系的学校武术教育平台抑或是校本课程,才是实现学校武术教育繁荣发展的有效路径;通过武术在学校教育中的务实推进和开展,让更多的学生体认和感知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实质,才应该是我们找回学校武术教育在学校教育中主导地位的最强动力;那种只将中国武术看成学校体育教育的部分内容或者一个领域的做法,显然是不明智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