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出版改革与图书三级审稿制蔡云在我国的出版改革中,如何全面提高图书质量,是人们普遍关心的一个问题。和这一问题相联系,如何改革当前的图书编审制度,特别是如何看待我国实行多年的图书三级审稿制,也是出版界经常提及的中心议题之一。从理论上说,图书三级审稿制是图...  相似文献   

2.
我以为,出版社现行三级(编辑——编辑室主任——总编辑)审稿制,弊端不少,应该改革。弊端之一是:三级审稿制是以行政领导的体制来审处稿件,不适应编辑工作的特点,不合乎审稿工作的规律。按照行政领导体制,办一件事,处理一件公文,下级必须服从上级,处长签批的意见科长执行,科长签批的意见科员执行;或科员提出“拟办意见”由科长批准后去做,科长提出“拟办意见”由处长批准后执行。审稿工作却不能这样简单地下级服从上级。审稿中面对的是知识,不论下  相似文献   

3.
新形势下医学期刊该如何加强专家审稿工作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前,医学期刊社或编辑部普遍实行三级审稿制,即编辑初审、专家复审、主编终审。其中,专家复审是三级审稿环节中的重要一环。一、专家型编委审稿的必要性当前,医学科学发展迅速,各学科专业分工越来越细,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也越来越多,新技术、新成果层出不穷,任何人都不可能掌握所有专业的研究现状和发展。目前,大部分医学期刊编辑为专职编辑,面对医学专业性很强的论文,即使编辑水平再高,对有些论文也无法审定。如《小儿急救医学》杂志编辑部共有4名编辑,其中2名为儿科医生改行做编辑,另外2名为医学信息专业毕业生,2名儿科…  相似文献   

4.
一、三级审稿制度 三级审稿制度是国家规定并长期实行的出版社内部审稿制度,也是现行的审稿制度.早在1952年,国家出版总署颁布的<关于国营出版社编辑机构及工作制度的规定>中就指出:"一切采用的书稿应实行编辑初审、编辑室主任复审、总编辑终审和社长批准的审稿制度."  相似文献   

5.
坚持三审制度,提高图书质量中国书店出版社赵安民三审制的必要性我国出版界的审稿程序历来遵循三级审稿制,即责任编辑初审,编辑室主任复审,总编辑终审。三级审稿,各有任务,各有侧重点,三者分工合作,为了完成一个任务,即鉴定书稿质量,决定稿件取舍,又对决定取用...  相似文献   

6.
专家审稿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办法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陈斌 《编辑学报》2006,18(6):449-450
由于审稿时间仓促、委托审稿机制不完善、缺乏监督约束机制、专家权益保障机制不健全等原因,使得部分专家审稿不充分、不严谨,审稿意见的可用性和可参考性不强,评判结果欠客观和公正,学术评价尺度把握不准,等等.据此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  相似文献   

7.
在新经济时代,由于各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产生的论文的综合性趋势越来越明显.使得审稿工作变得越来越复杂,只有稿件内容所涉及学科的专家才能对稿件作出科学的评价。而要求编辑成为学术期刊涉及的每一学科的专家也不现实,因此,为了保证学术期刊的审稿质量,应采取编审分开的审稿程序,即由编辑主要负责稿件的栏目策划、组稿、编辑加工工作,审稿工作由外审专家来完成。  相似文献   

8.
对于我国出版社实行的图书三级审稿制度,近年来出现了一些非议。有人认为这项制度已不能继续适应当前形势发展的需要。这些同志虽然是从实践中提出问题的,但正如衣服做的不合适,不能否定人需要穿衣一样,当前“三审制”存在的种种问题,也不能否定编辑工作需要“三审制”。相反,这恰恰证明“三审制”必须进一步加以完善。关口是否多了有人单纯把“三审制”看作三级把关,  相似文献   

9.
科技期刊实行三级审稿制的评价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刘克兰 《编辑学报》1995,7(3):135-138
三级审稿制度(简称三审制)自50年代初期就已在各出版社实行。1980年国家出版局再次对全国各出版社统一规定,将三审制作为一项重要的审稿制度。多年来,各种科技期刊,尤其是学术性科技期刊也均参照实行这一审稿制度。然而,三审制的必要工作程序如何?其重要性及合理性应如何评价?笔者试图通过《中华内科杂志》、《中华妇产科杂志》及《中华儿科杂志》审稿资料的回顾性分析,进行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李兰 《采.写.编》2016,(6):105-106
剖析了目前我国部分学术期刊执行的审稿制度的问题所在,分析了三级审稿制度和同行评议制度各自的优势和缺陷,呼吁学术期刊应回归三审制,结合同行评议制度的优势,建立并严格执行以三审制为主线,专家外审为参考的审稿制度.  相似文献   

11.
选准审稿专家是确保审稿质量的关键   总被引:31,自引:11,他引:20  
施才能 《编辑学报》1995,7(4):198-199
稿件评审工作是确保刊物学术质量的首要环节,也是编辑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我国学报类科技刊物一般实行三级审稿制度,即编辑初审、专家(包括编委)评审及主编(或副主编)决审。在这三审中,专家评审是整个审稿程序中最为关键的一环,这里的“专家”一般是指专业对口的同行专家。编辑在对新稿进行初审后,究竟选择哪二位同行专家进行审稿,是编辑同行们常常遇到的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社科学术期刊匿名审稿问题综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匿名审稿,就是指期刊编辑部对来稿在隐去作者资讯后,送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审稿,并据以择优刊用。在这个过程中,审稿人不知作者的真实身份,作者也不知道审稿人是谁,因而有人也称之为双向匿名审稿。在编辑实践中,还有一些学术期刊编辑部对责任编辑也实行匿名审稿。 多年来,国际上一些高水平的学术期刊一般郜实行匿名审稿制度。我国自然科学类学术期刊也较早地借鉴和实行了这种  相似文献   

13.
略论三级审稿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陈冠初 《编辑学报》1991,3(2):103-106
1 三级审稿制的基本含义 所谓三级审稿制(简称三审制)是指“出版社对书稿的内容和学术(艺术)质量作出基本评价、决定是否采用的审稿制度,即编辑(或助理编辑)初审、编辑室主任和总编辑复审和终审。”这是国家出版事业管理局为全国各出版社统一规定的一项重要的规章制度。  相似文献   

14.
本文所要讨论的问题是:科技编辑的审稿能力在编辑工程中具有怎样的意义和作用?如何提高科技编辑的审稿能力? 一、科技编辑审稿的意义和作用 由于专业知识的局限性,科技编辑很难做到精通所有专业与学科。摆在科技编辑面前的论文往往是不熟悉甚至是完全陌生的。因此,科技编辑在对科技论文的学术价值进行判断时,常常陷于黑箱状态,必须借助专家审稿。在专家审稿的基础上,再调动自己的知识积累,才能对论文进行价值再判断。专家审稿是编辑审稿的基础,他并不能完全代替编辑审稿。然而,一些科技编辑却放弃了编辑审稿这一环节,从而也影响了编辑审稿能力的逐步提高。 编辑审稿能力的丧失,意味着编辑主体价值的失落。 编辑是代表社会对科学文化进行调控与缔构的,对人类精神文明建设负有组织、规划、设计、指导的神圣义务。只有自觉、能动地按照社会主体的意志进行编辑活动。审稿是编辑实现主体价值的最重要的手段,其目的是要  相似文献   

15.
何艳 《中国编辑》2015,(2):59-62
由于缺乏专门的学科审稿专家,一些人文社科类小型学术期刊的编辑集责任编辑和审稿专家于一身。这种审稿模式既有优势,也有问题。这类期刊应解决审稿专家不足的问题;加强期刊的办刊水平与宣传力度;对编辑资格和能力严格把关。期刊编辑要恪守职业道德,提高学识能力。  相似文献   

16.
针对科技期刊审稿过程中,由于作者和专家信息不透明导致的审稿不公平以及审稿专家选择不合适导致许多稿件无法得到及时处理的问题,本文通过调查问卷和找代表座谈的方式研究了公开审稿的机制和实现方法,提出了一种“公评公正公开”式审稿机制(Public Peer Review System,PPRS),并设计了可与多数编辑部所用稿件采编系统相连通的软件实现系统。一段时间的正式使用结果显示,该系统可在较大程度上解决审稿过程中找专家难、意见返回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医学科研论文是医学科研成果的信息载体,它的传播与人们的健康甚至生命息息相关,故对其科学性要求极高。为了保证其学术质量,通常的做法是收到来稿后送请相关专业的医学专家审稿。然而由于重视不够,或由于对数理统计理论不熟悉,或由于工作繁忙等原因,目前多数审稿者...  相似文献   

18.
所谓审编合一,是未经三级审稿决定书稿是否采用就进行编辑加工,把加工整理环节中对书稿的审读作为审稿环节中决定书稿是否采用的审读;把加工整理过程中处理书稿的记录作为审稿后对书稿全面评价的意见,并以此作为书稿是否采用的依据。当前,在一些出版社,三级审稿制没有很好地执行,不少编辑人员为追求速度、追逐利润而搞“审编合一”,这是导致图书质量严重滑坡的重要原因。一、审稿和编辑加工整理是编辑工作不能混淆的两个重要环节按编辑学理论,审稿和编辑加工是两个独立的工作环节,两者是不可混淆的。从任务看,审稿的任务是从出版专业的角度…  相似文献   

19.
郭红明 《编辑学报》2015,27(6):560-563
专家审稿是审稿工作的重要环节,其积极性高低直接影响审稿质量和速度.分析期刊学术影响力不高,审稿专家劳动价值得不到充分体现,保障、激励和评价机制不健全,编辑送审准备工作不到位、辅助信息提供不完整,以及编辑与审稿专家互动不及时等因素对专家审稿积极性的影响,并据此提出相应对策,以期提高审稿专家的积极性,推动审稿工作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20.
学术期刊要重视外审队伍建设   总被引:21,自引:5,他引:16  
周长清 《编辑学报》2002,14(2):99-100
学术期刊稿件的学术性较强,由于知识结构问题,编辑人员不可能胜任全部的审稿工作,稿件外审就成为保证刊物质量的重要手段和关键环节.审稿人的素质决定审稿质量,建立一支素质过硬的审稿队伍才能真正保证审稿质量,所以外审队伍建设不容忽视.着重探讨保证外审队伍质量的方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