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西神话自然观存在着"天人合一"与"天人二分"的差异,而这种差异源于中西方对"人"与"自然"地位的不同感受。神话自然观的差异通过作用于原初形态和思维方式,对中西体育文化产生着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文化影响、制约语言,也不可避免地影响、制约跨文化环境下人们交流时言语行为和交际策略的使用。而面子观念是人类交际中的普遍现象,也受制于不同的文化。中西方由于历史发展、思维模式和价值观念的不同,对面子持有迥然不同的看法和见解。本文将从中西方面子概念、在言语行为方面的差异以及造成此差异的原因等方面揭示中西方"面子"文化差异。探讨揭示跨文化交际下中西方面子文化的差异,有利于中西方相互理解、避免不必要的误会,实现中西方之间真正意义上的交流、对话。  相似文献   

3.
科学是影响20世纪中国社会文化现代化转型的关键词。本文从认知语言学视角探讨"科学"的认知发展历程,结果表明:中国古代亦有科学一词,然而这个词与现代汉语的科学一词并无关联,今天我们所说的科学一词,是假道日本进口而来的新词。尽管如此,现代汉语"科学"的义项与西方"science"存在着显著的差异,"科学"所涵盖的范围比"science"要宽泛的多。这些义项的产生源自于国人对西方近代科学的先在预设和美好期待,也是国人借助西方自然科学实现中国社会、思想、文化现代化的必然采取的语言策略。"科学"的认知发展折射出20世纪中国人对现代性认识曲折而深入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形合与意合是英语与汉语最明显的差异之一,这是由中国人综合性思维与西方人分析性思维差异所致。英语的形合与汉语的意合在不同的语言层面上都有不同的差异,如在词汇方面,英语显性连接与汉语隐形连贯;在结构方面,英语的树式结构与汉语的竹式结构。  相似文献   

5.
本文比较详细地论述了"狗"在英汉两种文化间的差异及其在语言这一层面上的具体表现形式的不同,由此得出结论:在英汉互译时,应把握中西两种文化的共性和个性,努力寻找对应词或对等词,使译文与原文的"功能相似,意义相符"。  相似文献   

6.
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传统,中西方由于世界观、价值观和思维方式的不同,在文化的方方面面都存在差异,特别是观念文化,它是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的主导。电影是一个很好的文化载体,它能启发人的思维,发展想象力,它反映着文化的方方面面和文化的发展和变化,同时也直接反映着文化的差异的一种媒介。本文从《当幸福来敲门》与《男孩都想有辆车》两部电影所反映的文化现象中,对中西方观念文化进行对比与分析,帮助我们在跨文化交流中能对异国文化求同存异,消除障碍,在跨文化交际活动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文化和语言的基础或者源头就是思维方式。思维方式又是语言生成和发展的深层机制。由于中西方文化、思维方式的不同,反映在汉法语言句法结构上也不同。本文试图通过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对比找出法汉句法结构的差异,目的在于探讨这些外部因素对句法结构的影响,进而找出汉法句子差异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8.
现代奥运会历经百年发展,所倡导的"和平.友谊.进步"理念早已深入人心,并将在未来全球化的整合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长期以来,奥运会被西方垄断着,并以其成功的商业运作模式得以在全球传播和扩展,作为西方殖民文化的"使者"早已成为当今谈论的焦点。很多社会学专家从不同的角度对奥运会这种全球社会现象进行了细致地阐述,认为:奥运会垄断其实质是西方文化的垄断,它是以西方强势的经济实力作为后盾。而在这一垄断体系中更多的是体现对本国经济的绑架。那么能否用经济学等理论对当今奥运会的垄断链条进行梳理,使我们能更好地预测奥运会这一人类伟大的社会实践运动的趋势,对全面了解奥林匹克运动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随着中西方交流的日渐深入,中西方文化底蕴的不同,深刻的折射在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语言表达中。数字"七"由来已久的被西方人视为神圣的数字,相反,数字"九"向来为中国封建帝王所推崇。针对此现象,作者查阅书籍,浏览网站,收集了一些可以说明这一现象的资料作为证据,从而证实数字"七"与数字"九"在中西方不同的文化里具有不同的含义:中国人偏爱数字"九",认定数字"九"很吉祥,讨厌数字"七";而西方人则偏爱数字"七",认定数字"七"很神圣,避讳数字"九"。  相似文献   

10.
语言和文化之间有着紧密的关系。不同的语言反映着不同的文化,反过来,文化又制约和影响着语言。中英文广告语言就是反映中西方文化的一面镜子。一方面,中英文广告语言在语音、词法、句法等方面存在着差异;另一方面,二者在价值观念、社会习俗、思维模式等方面也存在着中西方文化差异。当然,中西方语言和文化也是相互交融的。  相似文献   

11.
在阿拉伯文学里,有很多描写东西方文化差异与冲突的文本,其中"异乡人"系列小说便是其中最为著名的。这一系列小说反映了不同时期,阿拉伯所代表的东方文化与以欧美国家为代表的西方文化的东西方文化差异,小说还思考与探讨了东西方文化之间的优劣,并试图寻找到两种文明的"融点"。  相似文献   

12.
运用文献调研、对比法、演绎法等分析了中西方体育文化存在的文化差异,及其碰撞的历史过去与当下形态等,指出由于传播力差异造成中西方体育比重失衡,但认为碰撞与交融是我国体育文化发展的动力之源。提出了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传播突破西方现代体育文明预设与现实的未来构想:1)积极参与世界体育文化图景建构;2)大力开展传统体育传承教育活动;3)牵手媒体:开掘传统体育媒体化之路;4)"联姻商业":传统体育文化的产业化发展;5)学界支持:使传统体育科学化、规范化。  相似文献   

13.
"很"和"挺"是现代汉语中表示程度高的副词,在语义和句法等方面有很多共性,但是也有很多的不同。从语体色彩、句法功能、与否定词"不"的组合等三方面比较二者的异同,并解释二者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自鸦片战争的炮火洞穿了中国的大门后,西方列强尤其是美国争先恐后的采用各种方式企图沦陷中国,这其中就包括"文化渗透"政策。以传教布道为第一使命的传教士们担当了这一政策的执行者,他们通过创办教会学校,输送中国的留学生等方式,试图以西方的信念、信仰、价值观等来影响和改变社会与民众。虽然"文化渗透"政策在中国近代各个领域发挥了不可低估的作用,更是启发了一批优秀的先进知识分子,然而这一政策最终的结果是失败的。  相似文献   

15.
影响中西体育文化差异的根源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中西方所处的地理环境、文化环境、体育的思想基础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中西体育文化形成差异的文化根源,论证中西方在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运动方法等方面存在差异的历史必然。  相似文献   

16.
由于汉民族与西方民族在其各自发展过程中,在社会历史条件与自然环境方面存在着巨大差异,中西两种文化分别沿着不同的道路成长和发展,形成不同的审美方式和艺术传统.这些文化上的差异的深层次原因是思维方式不同,它一旦定型便对一种文化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弥漫于民族文化的所有领域.像其它艺术作品一样,汉语和英语诗歌在语言结构、形式和抒发情感的功能上具有共性,但同时这些作品又折射出各自的民族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7.
价值观是帮助人们辨别好与坏、美与丑、正确与错误、真实与虚假等的标准。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文化规范价值观念,这种差异是导致中西方思想沟通困难,从而产生误解和冲突的主要因素。认识和掌握跨文化差异对世界文化交流有重要意义。本文先介绍了中西方价值观差异的成因,然后阐述了这种差异在诸多方面的表现,有助于读者更深入地了解中西方在文化方面的不同。  相似文献   

18.
中西地域文化差异导致中西思维方式差异,中西思维方式差异导致中英语言使用习惯的不同,不仅书面语有差异,还有口头表达上的一系列不同。中英文写作、翻译、交际等各个方面都受到中西思维方式差异的影响。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通过对比中美领导人在同一会议上的发言,分析遣词造句以及篇章结构体现出的中西思维方式差异,以促进中西方的相互理解。  相似文献   

19.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正确理解和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就必须准确理解以人为本中的"人"与"本",因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本",不同的理解,会导致不同的实践结果,并最终影响以人为本的"本"能否落到实处,能否得到切实保证。对以人为本之"人"和"本"可从三个不同的层面来理解,即人类学意义、政治学意义以及宪法学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前,我国美术专业开设的课程有国画、油画、素描、版画、色彩等其他画种,中西方的技法都有。虽然中西方美术在绘画方面有相通的地方,但是由于社会背景、文化习惯以及审美观念等不同,使中西方在绘画观点上存在较大的差异。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绘画专业的学生对中西方绘画观点的差异没有充足的认识,对中西方绘画的本质没有足够的掌握,绘画思维的转换比较迟缓。另外,西方的现代艺术文化不断进入我国,绘画专业的学生只是一味地追求个性而忽视了我国的传统文化理念,从而导致学生对绘画专业知识的掌握只是停留在材料性能和技法上。所以,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在结合民族绘画的基础上进行中国画的教学,分析中华民族传统绘画的特点,从而提高绘画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