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为探究颠覆性技术理论与新兴经济体的后发企业的商业模式实践的研究差距,成功实现对发达经济体先发企业的快速追赶。在中国独特的技术与市场情境下,"为什么后发企业可以从颠覆性技术中获取价值?"和"后发企业如何从颠覆性技术中获取价值?",以归纳理论为基础,基于价值曲线的淘宝网和eBay易趣网比较案例研究,提出了二次商业模式创新与颠覆性技术的共演阶段模型,展现了后发企业追赶的过程。研究结果表明:后发企业虽然在技术能力和市场资源上处于劣势,可以通过二次商业模式创新成功地将先进经济体的颠覆性技术引入新兴经济体;客户的价值主张对后发企业至关重要,后发企业可以充分利用战略伙伴的互补资产构建本地化的独特价值网络。因此,新兴经济体的后发企业不应忽视过度消费和非消费者群体带来的破坏性增长机遇。  相似文献   

2.
从破坏性创新的视角对后发企业市场进入问题开展研究的理论文献相对比较分散,因而系统且全面地综述已有的研究文献显得格外必要。本文首先对破坏性创新的相关理论进行了回顾;然后依次从破坏机理、成长路径、影响因素等方面对后发企业通过破坏性创新进入市场的理论研究进行了梳理;最后针对现有文献研究的不足提出了几点颇具潜力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
本文聚焦于后发企业追赶领先企业的行为,从创新方式和策略选择两个方面,选取颠覆性创新和柔性策略相关指标,采用定性比较分析(fsQCA)分析得出后发企业追赶领先企业的成功路径,并找到追赶路径中的核心条件和边缘条件。分析结果表明颠覆性创新对后发企业追赶领先企业有积极影响;采用柔性策略可以避免追赶过程中不必要的竞争,充分发挥企业创新优势;多元化创新方式和柔性策略交互作用下可以提高后发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充分发挥企业创新优势。根据研究结果给出建议,寄希望为后发企业追赶提供理论支撑,提高后发企业追赶领先企业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后发经济体技术追赶已进入技术范式调整期,企业实践逐渐由技术跟随向创新追赶转变。以相关数据为研究样本,基于制度质量视角,构建了技术创新意向和追赶绩效的二阶段回归模型,从政治稳定、政府效能、监管质量、法律制度及腐败控制五维度检验了制度质量是影响创新意向和创新追赶绩效的关键因素。基于此,结合"互联网+"提出了关于提升制度质量的建议,以期为激励企业创新追赶和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5.
后发企业的核心技术与知识产权受制于先发企业,这要求后发企业必须不断提升创新能力。基于对我国后发企业追赶的实践观察,发现成功实现追赶的后发企业较多地采用了迭代创新的模式,即在现有产品的基础上,通过持续地优化,开发出多代新产品获取动态竞争优势,进而实现追赶。基于上述观察,提出再创能力的概念以揭示中国情境下后发企业追赶所具备的独特能力,并从竞争者导向视角揭示再创能力的形成机理及对创新绩效的作用。基于211家企业的数据实证研究表明:竞争者导向与再创能力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知识整合在竞争者导向与再创能力之间发挥完全中介作用,创造性模仿在二者之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再创能力与创新绩效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技术波动负向调节再创能力与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郭艳婷  郑刚  钱仲文 《科研管理》2019,40(10):169-183
随着越来越多中国企业进入跟跑、并跑、领跑“三跑并存”的新型追赶阶段,如何有效配置与整合内外部资源成为企业能否实现全面追赶的关键问题。考虑到传统技术追赶理论对开放式创新范式下的追赶战略解释力有限,本文通过整合中国转型背景下的企业创新实践和相关研究,构建了一个开放式创新视角下的基于跨边界协同的新型追赶框架,并揭示了后发企业如何跨边界协同内外部资源,塑造动态平衡的新型追赶路径与模式。  相似文献   

7.
后发企业追赶的以往研究主要集中于技术追赶、商业模式。不同于以往研究,从企业创新和战略层面探讨其对后发企业追赶行为的影响,并引入消费者接受程度和领先企业对后发企业追赶行为的态度来衡量后发企业是否采用柔性战略,同时衡量后发企业新产品是否具有市场优势以及追赶超越的难度;基于20个典型案例,通过模糊集定性分析法和二分法进行编码、赋值和校准处理,最终得到后发企业实现追赶甚至超越领先企业的6条路径。结果表明:颠覆性创新在后发企业追赶过程中起到了重要影响作用,后发企业往往通过边缘市场培植新技术发展直至符合主流市场需求,但后发企业要善于采取颠覆性创新方式;柔性战略可以避免追赶过程中不必要的竞争,弥补后发企业在技术和市场等方面的不足,发挥企业创新优势;多元化创新方式有利于企业内部形成综合性、立体性和多维度的创新能力,且与柔性策略交互作用可以提高后发企业核心竞争力,有助于后发企业的追赶。据此提出在多元化创新能力和柔性战略的交互作用下,后发企业要注重培养自身的多元创新能力,并充分结合自身创新能力和柔性战略提高竞争力。  相似文献   

8.
在梳理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构建后发企业实施破坏性创新战略的竞争优势理论框架,以小米公司为例,从内在价值网络和外在生态系统的层面分析后发企业实施破坏性创新战略的竞争优势,阐述小米手机如何建立起自身的竞争优势。其研究意义不仅在于进一步验证破坏性创新理论,而且是对破坏性创新理论的有效补充和发展,以期为我国后发企业如何实施破坏性创新战略提供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9.
彭新敏  吴晓波  吴东 《科研管理》2022,43(7):135-143
核心技术与互补资产是后发追赶过程中两种不同的主导策略,后发企业往往面临两种策略如何选择与平衡的难题。本文通过海天塑机集团2001~2017年在全电动注塑机技术领域追赶的案例研究,发现后发企业由后二次创新向一次创新的超越追赶动态过程中,主导追赶策略经历了从核心技术到互补资产再到二者并重的演化;从组织双元视角看,在该过程中,企业经历了从探索与利用序列交替的间断型平衡模式向探索与利用共时进行的双元型平衡模式的转变。本文研究发现不仅揭示了后发企业从后二次创新向一次创新的超越追赶机制,同时深化了我们对后发追赶动态性的理解。  相似文献   

10.
在梳理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构建后发企业实施破坏性创新战略的竞争优势理论框架,以小米公司为例,从内在价值网络和外在生态系统的层面分析后发企业实施破坏性创新战略的竞争优势,阐述小米手机如何建立起自身的竞争优势。其研究意义不仅在于进一步验证破坏性创新理论,而且是对破坏性创新理论的有效补充和发展,以期为我国后发企业如何实施破坏性创新战略提供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1.
为解决后发企业如何设计在资源约束下开展颠覆性创新的价值创造路径,以及如何通过科学的资源拼凑策略来获取和优化持续竞争优势的问题,采用探索性单案例研究方法,以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为例,重点探讨资源拼凑策略如何助推后发企业颠覆性创新的价值创造过程。研究发现,后发企业颠覆性创新的资源拼凑策略主要包括市场拼凑、实物拼凑、人力拼凑、技能拼凑与制度拼凑五大策略,其价值创造过程需要经历价值识别、价值形成、价值传递与价值检验四大阶段,在价值创造的不同环节,资源拼凑策略通过发挥不同的组合效应有效推动了后发企业颠覆性创新的价值创造过程。以此为基础,构建起资源拼凑视角下后发企业颠覆性创新价值创造的理论模型。最后基于研究结论,得到后发企业的创新发展战略要积极向颠覆性创新探索转化并制定与之相符合的资源拼凑策略;同时政府在颠覆性创新领域的有关制度设计上要综合构建系统完善的政策工具,并发挥多级政府的政策协同效应等管理启示。  相似文献   

12.
在后发企业进行创新追赶时,推动企业价值网络演变逐渐成为其开展颠覆式创新的重要方式。本文基于价值网络理论,将颠覆式创新划分为进入期、追赶期和破坏期。进一步研究发现,价值网络演变聚焦于市场、技术和合作关系三要素,颠覆式创新视角下后发企业的价值网络演变主要经历识别组建、迭代更新和拓展深化等过程。最后,本文借助小米手机案例探讨了后发企业开展颠覆式创新过程中进行价值网络组建和升级的具体路径。随着颠覆式创新的阶段性演变,后发企业应围绕市场和技术的互动关系制定价值网络演变应对策略,通过强化合作关系促进价值网络融合以构筑庞大的企业生态系统,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3.
站在产业层面,将多案例研究和扎根理论分析的方法相结合,探索制造业后发企业实现颠覆式创新的产业价值路径,揭示后发企业将纵向规模化和横向延伸关联相结合以实现颠覆的作用机理。为我国制造业创新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4.
以WOS、CSSCI数据库的颠覆式创新文献为研究对象,通过CiteSpace软件绘制知识图谱,对比国内外颠覆式创新研究的演进过程、热点主题和发展趋势。研究发现,国内外聚类的演变具有相似性和差异性,重要文献在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上存在异同;国内外均重视研究颠覆性技术等主题,国外更关注颠覆式创新与绩效的关系等主题,国内更关注不同性质企业的颠覆式创新路径等主题;发展趋势上,国外聚焦可持续发展、物联网和共享经济等,国内聚焦后发企业和颠覆性技术等。  相似文献   

15.
颠覆性创新、生产性服务业与后发企业竞争优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产品内国际分工体系下作为后发企业的中国企业的竞争优势问题一直是学界研究的焦点。本文从全球价值链的视角分析了颠覆性创新与后发企业竞争优势构筑的关系,强调了在后发企业利用颠覆性创新培育其获取竞争优势的不同阶段生产性服务所起的不同作用。  相似文献   

16.
从颠覆性创新和场景理论的视角,结合互联网典型企业的核心产品——腾讯微信的案例,运用案例研究方法对微信的发展历程等相关素材进行整理分析,总结微信的颠覆性创新路径以及场景理论对颠覆性创新的驱动及创新生态系统对创新组合的链接作用,认为以微信为代表的“技术+市场”型颠覆性创新技术具有市场主流产品不具备的优点,而且还具有明显的创新特性,能够在不同场景下被灵活运用。基于此,提出加强创新生态系统建设、构建数字化场景的新模式等建议。  相似文献   

17.
刘海兵  杨磊 《科研管理》2022,43(11):111-123
本文基于华为公司的创新实践,运用案例研究方法,深入探讨了后发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能力演化规律和提升机制。研究发现:(1)从资源管理的视角,后发高新技术企业在初级生产阶段、国际化开拓阶段、全球化扩张阶段、创新引领阶段发展历程中创新能力沿着资源建构能力——资源拼凑能力——资源整合能力——资源治理能力的轨迹演化;(2)战略对机会窗口的匹配性决策是后发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能力能够实现提升的前提和基础,是创新能力提升的先导机制,战略决策对机会窗口的识别、拦截、预测、创造决定着整个组织的发展方向,也决定了创新能力发展;(3)后发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能力提升的深层机制是,不同阶段的知识结构及学习模式形成一个螺旋递进的上升机制。初级生产阶段实现了积累性学习模式下的组织显性知识积累,国际化开拓阶段达到忘却性学习主导下的组织显性知识的质变,全球化扩张阶段实现积累性学习模式主导下的显隐性知识并重的知识体系,创新引领阶段在积累性学习与忘却性学习的平衡中实现知识的开发与创新。  相似文献   

18.
基于直接传导机制、间接传导机制和异质性传导机制三个维度,利用文本挖掘的方法,以中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阐述了智能化发展是否促进企业进行颠覆性创新,探讨两者之间的内在机理,并从实证方面检验了颠覆性创新在智能化发展和企业绩效之间的中介效应。研究发现,智能化发展显著提高了企业颠覆性创新水平,是新时代企业实现颠覆性创新的主要途径;智能化发展通过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和优化人力资本结构的机制间接促进企业颠覆性创新;在考虑企业异质性特征时,发现国有企业、资本技术密集型企业智能化发展对颠覆性创新的影响更明显;最后,企业智能化发展可以通过颠覆性创新提高企业的绩效,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研究结论为推动企业智能化发展、实现颠覆性创新提供了一条可行的路径。  相似文献   

19.
臧树伟  李平 《科学学研究》2016,34(1):122-131
后发企业选择以何种方式、何种时机进入市场将在很大程度决定着其市场进入的成败以及能否更好地实施后续追赶计划,作为当前创新领域和战略领域研究的前沿和热点,破坏性创新为后发企业的市场进入战略选择提供了一条新路径。本文以破坏性创新理论为基础,借助小米公司在智能手机市场的成功案例对"后发企业市场进入时机选择"这一问题进行探索性研究,研究发现:在市场时机选择方面,庞大的市场需求以及层级分明的市场竞争是后发企业能够成功进入市场的前提条件;在技术时机选择方面,成熟的技术、较低的技术获取成本和技术获取难度对于后发企业的市场进入起着重要作用;在产业时机选择方面,新型产业价值链的形成以及成熟的产业环境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后发企业市场进入的成败;在政策时机选择方面,产业政策扶持和融资政策扶持则为后发企业的市场进入提供了更多的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