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 毫秒
1.
版权贸易是出版领域中重要的一块领地。无论是从国外引进图书版权,还是向国外输出图书版权,都是扩大图书出版领地、赢得市场份额的重要手段之一。随着我国图书市场化、国际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引进版权的图书出版和图书版权的海外销售,已经成为很多出版社日常工作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这里介绍的十本优秀图书的版权故事,是我们特约出版社一线版权人士或编辑亲笔撰写的文章。尽管每本图书的版权交易各不相同,但从中我们仍然可以得到很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我国越来越多的出版社已经开始了与国外出版社共同策划选题并合作出版图书,而不仅是单纯的国外图书版权引进. 早期的图书引进,国内出版社更多的做法是把国外出版社的图书版权买过来后,或直接影印或翻译成中文出版.这当中,不可否认的是,出现过一些市场上非常畅销的图书,在大众文艺类图书领域尤其如此,国外畅销的图书在中国翻译出版后同样能进入各大畅销书排行榜.但是有些领域的国外版权图书,如教育类尤其是语言学习类图书,适当的本土化工作则显得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3.
图书的版权贸易极大地丰富了国内的出版资源,以及国内的图书市场、文化市场、教育市场,同时改善了国内出版机构的经营管理。随着入世的临近,出版社越来越重视版权贸易的交流。因此,如何做好图书版权贸易的全程策划,也就越来越引起出版界的关注。下面是我在图书的版权贸易工作中的点滴经验与体会。一、做好图书的选题论证选题论证是建立在深入细致的调研工作基础上。如引进某一专业的图书,必须比较准确地掌握以下的信息:国际上该专业的发展趋势,国内该专业的发展情况;国内该专业图书的出版情况和销售情况,国外该专业图书的出版情况…  相似文献   

4.
范先慧 《出版广角》2013,(Z1):58-60
要使版权引进效果更为显著,需要出版社在引进的过程中,不断吸纳国外童书版式活泼、图文并茂的制作方式,诙谐幽默、人文色彩彰显的编辑理念,打造出色的原创产品,创立特色的原创品牌,方能带动中国少儿图书出版的长足发展。版权引进对于优化出版结构、树立图书品牌、创造良好效益具有重要作用。外版图书把世界各国的文化精髓引入我国,丰富了国内图书市场,也为出版社赢得了良好的声誉和可观的利润。近些年,很多少儿出版社都不约而同地将版权引进作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优秀的外版少儿图书内容新颖、设  相似文献   

5.
拟引进图书在出版社选题会议讨论通过、列入选题计划后,社内负责版权联系的人员就要开始与国外出版社洽谈版权,并最终签订授权出版合同。  相似文献   

6.
中国。这个世界上拥有13亿人口的巨大的潜在消费市场,是诸多国外出版商眼中的一块利润丰厚的蛋糕。国外大的出版公司逐步加强与国内出版社的业务联系,希望能拓展图书版权贸易。国内出版社也都不愿坐失良机,千方百计地寻求与外商更多、更广泛的合作。这样一来,具有较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外版图书引进的竞争将随之炽热化。  相似文献   

7.
从源头讲,我社第一本版权贸易的图书是从输出开始的。我社原名中国审计出版社,主要出版审计、会计等图书。1997年前后,台湾的五南出版社(后改名五南图书出版有限公司)引进了我社的一本《审计学》。由此引发的积极从事版权贸易的热望,一直延续至今。2001年我社改名为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成立了对外合作部,并提出了"高起点、借平台、跨越式发展"的理念和思路。2003年,在大力开拓引进版权的同时,向韩国成功输出《纵横舌辩101策》,  相似文献   

8.
我国出版市场正在掀起一股童书热,面对快速增长的童书市场需求,通过引进版权书来迅速增强出版社的供给能力是出版社常见的经营策略之一.本研究以福建少年儿童出版社为个案,探索出版社如何利用区位优势,通过引进版权图书助推自身品牌建设、扩大规模、提升竞争力,并提出引进版权可能产生的问题与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9.
专业版权代理机构在图书贸易中起到了渠道和桥梁的作用,促进了版权贸易的形成.尤其我国目前正处于经济、文化高速发展时期,对版权的引进和输出都存在巨大的需求,因此专业版权代理机构理应大有可为.然而实际情况是,相对于国内近600家出版社、200多家电子音像出版社、逾万家报纸期刊和新兴网站而言,目前我国的20多家专业版权代理机构不仅规模小得不成比例,而且在经营上也是苦苦支撑,举步维艰.而同期,尽管我国至今未批准任何国外机构从事涉外版权代理,但一些境外出版集团和专业图书版权代理机构却看好中国图书市场,纷纷抢滩中国,设立代表处,在夹缝中求生存、求发展,通过具有全球时效性的版权资源和专业优质服务,获得了国内出版社尤其是中小出版企业的欢迎.  相似文献   

10.
刘燕丽 《编辑之友》2011,(12):121-122
一版权贸易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原因近几年来,在版权贸易工作中,两极分化现象趋于严重。对于一些大出版社而言,由于其先天的资金、规模优势,受到外版图书著作权人和外版图书版权代理机构的青睐,引进外版图书竞争优势凸显。相对而言,一些中小出版社,由于种种原因,版权贸易工作踟躇不前。久而久之,出版资源越来越向规模大、资金雄厚的出版社集中,而  相似文献   

11.
正从20世纪起,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与国外多家著名的出版社开展了广泛的合作,引进了大量权威医学著作版权。在版权引进过程中,我们也积累了很多经验。笔者在此提出几点思考,希望能够对同行有益。一、引进医学图书的好处很多国外的医学名著代表了先进的学术水平,并拥有重要的实用价值。我社引进的译著既有大部头的经典专著,也有小册子,它们各有所长。大部头的专著包括《格氏解剖学》(第39版)、《尼尔森儿科学》(第17版)、《RosaiAckerman外科病理学》(第9版)、《坎贝尔-沃尔什泌尿外科学》(第9版)等,这些名社名家的作品内容涵盖范围广,包括了从基础学  相似文献   

12.
医学专业图书的版权引进一直是个热点,中央社在版权引进中和多家版权代理公司有合作关系,拥有优先选择权。地方出版社也不甘落后,纷纷抢占精品图书,打造自己的品牌图书。目前医学专业图书的引进大部分还是依靠与版权代理公司的合作,因此,常与版权公司沟通才能得到第一手的消息。医学专业图书的引进也面临引进时机和翻译等难题,只有仔细调研,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慎重选择才能引进到好的医学专业图书。  相似文献   

13.
编者按:由中国版协国际合作出版工作委员会、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出版参考杂志社联合主办的第七届输出版、引进版优秀图书评选于8月15日揭晓,共评出输出版优秀图书57种、引进版杜科类优秀图书55种、引进版科技类优秀图书22种,同时评选出19位优秀版权经理人。这些优秀版权经理人长期从事版权贸易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做出了一定的成绩,他们的经验值得同行分享。  相似文献   

14.
正作为一名地方科技社的策划编辑,在承担版权经理人的工作的同时,还要兼顾一整套策划、出版、宣传工作。如何将中小型出版社推入市场,在版权贸易中获得自身发展,我在经历困难的同时,也得到很多启示和收获。1.选择更符合自身条件的图书,关注细分市场版权引进如何通过版权贸易,帮助中小型出版社增加影响力和打造图书品牌,是版权经理人需要思考的。我认为版权经理人在关注大众出版的同时,更应该了解细分市场,也就是小众出版的发展。小众图书虽然发行量有限,但读者人群黏度高,更容易打造品牌,让市场产生辐射效应。在前期的市场调查,了解读者群需求后,着重对某一专业图书深耕细作。  相似文献   

15.
引进国外版权的西文图书编目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引进国外版权的西文图书是一种现代的新的图书类型,既有中文版权信息,又有国外版权信息。本文在对引进国外版权的西文图书特征描述、分析的基础上,结合西文文献编目规则及USMARC著录格式,讨论了该类出版物的编目方法。  相似文献   

16.
这几年,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的版权图书每年都会出现几本畅销书,如从韩国引进的《我最想要的化妆书》两本已经30多万册,《30年后,你拿什么养活自己?》两本超过60万册。而且出版社版权图书码洋每年都在增长,重印率很高,码洋占比达60%多。  相似文献   

17.
这几年,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的版权图书每年都会出现几本畅销书,如从韩国引进的《我最想要的化妆书》两本已经30多万册,《30年后,你拿什么养活自己?》两本超过60万册。而且出版社版权图书码洋每年都在增长,重印率很高,码洋占比达60%多。  相似文献   

18.
从<哈利·波特>到<冒险小虎队>,从<追风筝的人>到<暮光之城>,近几年这些外版图书的成功登陆,让版权引进成为出版产业备受关注的焦点,直接推动了各家出版社纷纷对此加大力度.正是因为版权引进图书的火暴与热销,在热闹现象的背后就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良莠不齐、泥沙俱下的现象,有的出版社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显出了急功近利的心态,缺乏人文理性与出版趋势的创造性转化,从而让版权引进的现状呈现出尴尬与困境.  相似文献   

19.
徐良 《津图学刊》2004,(6):69-71
引进国外版权的西文图书是一种新的图书类型,它们既有中文版权信息,又有国外版权信息。本文在对这类图书进行描述、分析基础上,结合西文文献编目规则及USMARC著录格式,讨论了该类出版物的编目方法。  相似文献   

20.
版权书之危     
谭嘉  刘莉 《出版经济》2004,(9):13-15
版权贸易的欣欣向荣,也不尽是阳光无限,其中也暗藏着一些急待解决的问题,处在发展的“瓶颈”,版权书贸易何去何从? 版权贸易一边倒的背后折射出的是图书出版产业市场竞争力的低水平呈现,主要表现就是部分出版机构把版权贸易图书作为自己的主要赢利点,版权书引进数量之多背后是出版原创力量的薄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