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公民资格是理解公民教育的起点和基础。美国公民资格理论范式主要体现为自由主义、共和主义、批判主义和跨国主义公民资格。自由主义和共和主义公民资格作为影响美国公民教育的主导话语,对公民教育实践产生了重要影响。批判主义和跨国主义公民资格以其特有的理论活力对公民教育提出了挑战。美国公民资格理论话语的丰富和发展为公民教育实践提供了参照和启示。  相似文献   

2.
洪堡提出了“自由即无干涉”的自由主义公民观,强调公民的自治能力的培养和公民生活的自我赋形.洪堡的公民教育观是基于其自由主义公民观之上的,并以性善论为其公民教育理论的伦理基础,以自由人的培养为根本目标,以整体论个人主义的教育理想为旨归.洪堡自由主义公民教育之道在于通过教育启蒙达至个人的自由与完善进而促进国家的改进.这样一种由内而外、自下而上的公民教育路径对于当代中国公民教育具有方法论上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3.
正义秩序之追寻——兼论罗尔斯的公民资格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西方政治思想史上,一直存在自由主义和共和主义两种不同的公民资格传统,前者视个体自由为最高政治价值,后者视美德为最高公民典范.罗尔斯一方面对自由主义仅仅强调个体权利的倾向作出修正,增加了公民资格理论对实质平等的关心,用以解决社会正义问题,一方面提出一种公共理性的公民资格观,用以解决多元和统合的政治正义问题,从而在其正义理论的框架中彰显其独特的民主公民资格观,对自由主义和共和主义两种不同的公民资格传统进行了一种调和,目的在于:在个人自由和市场社会基础上重建公共自由和集体认同,以维持和保障正义之秩序.  相似文献   

4.
形形色色的"自由主义的共和主义"与"共和主义的自由主义"在当代政治理论争论中造成了严重的理论混乱.这种现象背后的根源,主要是因为自由主义的理论家们试图构造自由主义的公民美德,以回应共和主义的批评.传统自由主义的公民美德是私人性的,因此,能否构造出具有公共性的公民美德确实是共和主义对自由主义提出的真正挑战.罗尔斯的政治自由主义通过塑造一种特殊的慎议政治模式,体现了公共自主性的要求,同时又确保了公民的主观自由,从而在自由主义的语境中提出了公共性的公民美德,即公共理性.同时,由于以承认公民的道德能力为前提,而不是以培养公民的道德能力为目标,这种公民美德观念成功地使自己摆脱了完善论的风险.  相似文献   

5.
美国保守主义和自由主义这两大意识形态在公民教育领域展开了长期论战,这被称为"文化的战争"。在公民教育的本质上,保守主义主张公民教育在于赋予学生传统的价值观和正确的知识,维护国家的统一性;自由主义要求培养质疑现存价值并参与改造社会的公民。在公民教育课程领域,保守主义维护以历史为主导的学科知识的传递;自由主义要求建构问题中心的社会科课程;在公民道德教育方面,保守主义坚持灌输传统的道德价值;自由主义希望强化学生的道德思考和道德选择。  相似文献   

6.
北欧福利体制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开始遭遇转型的阵痛,公共教育体制改革在所难免,自此以来开展了一系列以新自由主义为主导的公共教育改革运动.在新自由主义思想主导之下,北欧国家公共教育改革的市场化、民营化、学校竞争、权力下放、扩大父母选择权、目标导向的绩效管理逐步由理念走向实践,成为这一时期的主导性教育改革话语.北欧五国的改革更能体现新自由主义等思想对全球性公共教育改革运动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7.
公共生活为学校公民教育提供了生活实践的基础和公共伦理的基础,使得学校公民教育能够在具有公共性的生活实践和伦理氛围中形成和发展。以公共生活为根基,学校公民教育可以更有效地培育学生的公民德性品质、公民民主品质、公民理性品质和公民行动品质。学校公民教育有必要建构一种以公共生活为核心的学校生活实践体系,包括协商对话、社团自治以...  相似文献   

8.
公民是一种关系性的存在,正是个体与共同体、个体与他人的相互性关系形塑了一种完整意义上的公民身份。公民教育是在生活中"做公民"的教育,学校公共生活是培育公民的"苗床"。公民教育的实施需要对现实的学校生活进行改造,通过班级交往生活的建立、协商对话的形成、学校管理方式的改变以及体现公共性制度的建立等来建构一种健全形态的学校公共生活。  相似文献   

9.
公民思想在西方呈现出各种不同的流派,不同流派对公民认识不同,公民教育侧重点也不同.共和主义公民教育强调公民道德培养,自由主义公民教育强调公民权利启蒙,社群主义公民教育注重公民的社群认同,多元文化主义公民教育注重多元文化的承认.当代各种公民教育思潮在发展中相互批判和相互吸收,逐步放弃极端立场,向中间靠拢,努力在张力中寻求平衡与弥合.这一趋势为我国今天开展公民教育提供一种思想认识基础.  相似文献   

10.
当代中国公民教育历史性复兴的现实反思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中国公民教育的当代复兴是历史延宕的必然反弹,有其三大背景性因素和两大结构性因素。公民具有身份平等、公共生活实践品格和公共精神、权责效能三大本质特征,完整的公民教育应包括公民伦理教育和公民权责教育。公民教育的实施和开展应注重现代家庭文明建设、学校教育和类似的公民实践活动、学校后成人教育的补课,充分发挥媒介的引导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加强公民意识培育,而公民意识的形成有赖于系统的公民教育。在我国积极推行公民教育,使之成为全国社会性运动,始于20世纪20年代余日章领导的青年会开展的成人公民教育运动。这项公民教育运动对于提高国民公民意识和公民观念及催生现代民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因此,认识与分析余日章领导的成人公民教育运动,在我国加强公民意识教育的今天,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2.
中职生公民权责教育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完整的公民教育应包含公民品德教育与公民权责教育两个方面。然而,我国的公民教育长期以来只重视公民品德教育,忽视了公民权责教育,这种现象在中等职业学校中同样存在。文章阐释了公民权责教育的要义,分析了我国中职生公民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了在中等职业学校开展公民权责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3.
叶飞 《全球教育展望》2011,(8):65-69,59
缺乏公民的主体性参与,公民教育极容易产生"疏离"的状态,即公民知识与公民实践、公民个体与公民社会的分裂与脱离。这种"疏离"状态由于违背了公民教育的实践属性和主体参与性,因此并不利于公民品质的培养,反而将阻碍健全的公民品质的成长。基于此,有必要建构一种参与式的公民教育,通过引导受教育者参与到学校公共生活、社区公共生活以及更为广阔的社会公共生活领域之中,来促进他们的公民知识、公民理性、公民价值感和公民行动能力等方面的综合发展。公民教育从"疏离"走向"参与",可以更好地体现公民教育的实践本性,促进公民教育的实践回归。  相似文献   

14.
"公民身份"认同是超越民族、国家认同的一种更具价值的情感体验。由于受我国历史传统因素的影响,加上目前全球性问题突显,各国公民的身份认同问题正遭遇前所未有的危机。在我国朝向现代民主社会发展的进程中,应把培养现代公民作为一切教育的重要目标,同时把公民身份的认同从初级身份认同上升为政治性集体认同,加强公民权利意识的培养,成为我国公民教育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5.
This paper scrutinises citizenship education in Turkey from the foundation of the Turkish Republic (1923) to the present and explores the extent to which it encourages inclusive or exclusive concepts of national identity and citizenship. In Turkey, where there are citizens belonging to ethnic and religious minorities, civic education plays a prominent role for promoting tolerance among citizens. Using framing questions from phase one of the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Educational Achievement’s (IEA) research of Civic Education Across Countries, the civic education textbooks of Turkey are examined to determine the extent to which they promote democracy and human rights, make positive references to ethnic and religious minorities, and promote social cohesion. As Turkey was not included in phase one of the IEA study, the paper provides original information for comparative studies, reconsideration of citizenship education in multicultural societies and promoting an active national citizenry in Turkey.  相似文献   

16.
1978年以来,公民教育的发展可以划分为两个主要阶段:2000年以前,公民教育的复苏阶段,在理论上附庸政治话语,开始了谨小慎微的实践探索;2001年以来可以称为公民教育的保守寻求阶段,在理论上呈现百家争鸣的趋势,实践的探索日趋多样化。公民教育的未来需要理性的探索,即在价值上坚持人是目的,追求正义及正义品质,为公共生活留出空间。  相似文献   

17.
公民身份外在表现为公民责任,公民身份的真正实现需要有自觉的公民责任意识.目前,我国大学生公民责任意识不稳定、不全面,是由于没有形成良好的公民身份认同.对公民身份认同的高低,直接表现为公民责任意识的强弱.具备较强公民身份认同感的大学生,公民责任意识就较强,反之亦然.大学生公民责任意识的提高,有赖于其对自身公民身份认同感的增强.大学生公民责任意识的培养需要“内在自修”和“外在培养”相结合.  相似文献   

18.
西方的公民教育是为未来的成年公民的民主生活做准备。这种准备主要在三个方面,即为民主生活准备相应的知识、技能和经验。这给我国公民教育以极大的启示,我国公民教育应为学生准备有关公共事务的知识,让他们掌握民主生活的技能,积累公民实践的经验。  相似文献   

19.
在全球化背景下,旧有的民族国家、公民身份等理念面临着许多挑战,此种挑战必然又影响到民族国家中的公民对国家的认同教育。在对全球化背景下公民观嬗变深入分析的基础上,试图提出当前公民认同教育的有关建议。  相似文献   

20.
数字公民教育受到国际组织和各国的关注。国际数字公民教育政策文本的比较分析对于公民教育政策制定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体系架构、总体目标、发布机构与起草人员、内容比较四个维度,分析国际上七个具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数字公民教育政策文本,结果发现,当前国际数字公民教育政策文本呈现出教育主体多元、教育内容动态更新、教育目标鲜明、政策制定多方协同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