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我国博士生培养机制优化:招生制度与课程设置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博士生招生制度和课程设置中存在的问题影响着博士生培养质量。从国外高校博士生招生制度与课程设置的经验中发现.我国高校必须以"科学研究"为价值取向.通过统筹考虑博士生招生制度与课程设置,来优化博士生培养机制。  相似文献   

2.
我国教师评价制度体系由聘任、资格认定制度;考核制度;奖励制度三类制度所构成。从制度伦理视角分析,教师评价制度伦理困境表现为:本身囿于"正当性"危机;个体利益和社会利益存在裂隙;权利与义务分配失衡以及教师"自由精神"逐步丧失。其根本原因在于,教师评价制度设计的"国家"功利主义取向和制度的"正义"性缺陷。公意契约的形成和价值观念的完善,是制度本身走出伦理困境的必要取径。  相似文献   

3.
高考制度是公共产品,它产生和存在的根本原因在于交易费用的存在.高考制度改革的动力来源于经济环境变革下的利益主体获取更多收益的要求,相关利益主体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在竞争与合作的博弈中最终实现高考制度的变革.在坚持现有策略的情况下,保持统一高考的主体地位,利用体制外因素的示范和带动作用,使外部效益内部化,降低和分散高考制度变迁的成本,发挥路径依赖的积极作用,最终实现高考制度的合理变迁,达到"帕累托最优"的制度均衡.  相似文献   

4.
伦理之维是职业教育课程制度的根本之维,也是职业教育课程制度生成的前提、批判的依据和完善的支撑。虽然职业教育课程制度伦理具有公正、人本、和谐、民主、开放等应然性诉求,但在现实中它却存在着"公平"失范、"人本"异化和"民主"式微等实然性特征和伦理缺陷。为此,必须加强对职业教育课程伦理制度的研究及对课程实践的反思,在一定伦理精神的导引和反思下,对职业教育课程制度建设观念、过程和结果持一种现实性的批判精神,以矫正其在建设和运行中出现的伦理偏向。  相似文献   

5.
"门禁制度"本是以安全要素考虑为先而设立的,但针对政府大楼实行的"门禁制度",从政府的角度来说,或是为了公共安全利益着想,然而基于公民的角度来说,恐有违背平等和自由原则之嫌.文章试图通过宪法原则分析法、利益衡量法两种不同的宪法分析法,对政府大楼"门禁制度"进行分析,以探寻平衡其间价值冲突的合理路径.  相似文献   

6.
彭江 《江苏高教》2007,(5):29-31
大学学术研究制度是用于调整大学中的学术研究活动的各种利益关系的正式和非正式的规则体系.大学学术研究制度具有资源性、权力性、利益性和学术性等属性,其中,学术性是其第一位的本质属性.当前,我国大学学术研究活动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学术"和大学学术研究制度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制度",其实质在于学术被遗忘和异化.大学学术研究制度的根本宗旨应当是守望学术.  相似文献   

7.
农村土地制度涉及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农民等多元化的利益群体和组织,这决定了农地制度变迁是一个不同利益群体之间互相博弈的过程。制度变迁的路径和模式,取决于各利益群体之间博弈均衡的结果,并且大都存在着能够发挥决定性影响的主导群体和组织。新老解放区的土改运动、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合作化运动以及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人民公社制度,都是在中央政府的主导下推行的强制性农地制度变迁,取得了显著不同的制度绩效。改革开放以来的农地制度创新模式,多由农民和农村基层组织所首创,并在地方政府的推动下最终得以完成制度变迁过程。  相似文献   

8.
课程改革作为现代国家的一项公共事业,在推进过程中,存在一系列由于价值观的冲突,权力的博弈以及利益的折中等引发的问题。这些问题正是课程改革面临的伦理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从权力、制度和组织三个方面加以审视:通过对课程改革主体的行为规范,保护利益相关者的利益;通过对课程改革政策的价值审视,促进更加公平、民主的制度体系的建立;通过对课程改革活动的有序安排,推动课程改革持续、稳定、有序、道德性地展开,从而对课程改革加以引导和规范,以达成课程改革的"善治"。  相似文献   

9.
信息网络传播权,是在网络技术与数字化技术迅速发展的背景下,为更好地保护著作权人的利益而产生的著作权方面的拓展性权利。该权利的设置,在全面保护著作权人利益、鼓励创作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也产生了许多不利影响,特别是对著作权人作品的过度保护不利于作品的流通,进而损害了社会公共利益。从某种意义上说,任何权利设置的最终目的都并非单纯保护某一群体的利益,而是实现利益分配的平衡。信息网络传播权制度的设计应统筹考虑著作权人、网络发展、社会利益等多方因素,具体措施包括对权利的客体作准确具体的分类,设计全方位、多层次的权利限制制度以及建立保护著作权的集体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10.
在全面深化课程改革的大势之下,课程改革制度伦理研究应运而生。基于契约正义理论,课程改革需要坚守制度化的伦理精神,确保课程改革遵循支配性权力下的分配正义,规范性制度下的统合公平,协商性契约下的自由秩序。课程改革的制度伦理将课程政策、课程管理制度、教材编审制度、课程实施制度以及课程评价制度五者有效衔接起来,在共生交往的伦理价值中彰显课程改革的正义与公正取向,最大限度实现彼此间利益的共在表达与整合。以价值建构、制度规约和权责利的协调分配促进课程改革制度走向良序善治,既是将课程改革制度伦理付诸实践的重要路径,也是教育事业深化改革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深化课程改革必须建立教育政策的支持系统,制度建设是实践教育政策最为重要的支持手段。新制度经济学给教育制度研究提供了新的知识结构和思维模式,也让我们意识到教育的发展依赖教育制度的发展。制度经济学的理论研究是基于"经济人"的人性假设展开的,经济人追求利益最大化,具有有限理性,  相似文献   

12.
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推出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国家。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独立于任何特定的学习课程或独立于该课程的提供机构的国家职业资格体系,自推出以来,很多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对其很感兴趣,纷纷学习和借鉴。"书面成果"的描述模式、"基于成果"的评价模式和"功能分析论"等,成为当前英国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改革的取向。对于职业资格框架,社会各界对其争议不断,因此政府有关部门及行业协会也一直在修订和完善。要使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发挥应有的作用,就必须对职业教育培训体系、社会和劳动力市场环境以及利益相关者的权力分配等问题进行宽泛的改革。  相似文献   

13.
助理班主任制度作为学生管理制度的创新,但也存在着为了"应急"而使用等功利主义倾向。建立一个系统化、完善化和长效化的助理班主任制度,符合学校、新生、助理班主任三方面的利益。本文主要通过学校、助理班主任自身两个方面来探讨如何建立助理班主任的长效机制,进而来破解助理班主任制度存在的问题,以期实现管理育人的目标。  相似文献   

14.
现代大学制度的基本特征是自治性与民主性,其存在基础是社会发展的民主化和法制化。当前我国现代大学制度的构建缺乏民主化和法制化的基础,构建过程中过于重视现代大学制度存在的"充分条件",忽视"必要条件"。重建我国现代大学制度的构建基础,就是重建有利于实现大学自由权、民主权的基础。应从完善法治建设和重塑法律对于大学及其利益相关者行为规范的权威入手,推进宪法和高等教育法等相关法律的进一步修订,将构建的重点转移到完善与现代大学制度有关的法律体系上来,通过明确的法律规范来限制和保护大学利益相关者的权力与权利。  相似文献   

15.
社会转型推动着教育制度转型,是教育制度整体性或局部性的转变,是教育制度 从传统向现代的转换和展示过程。在社会转型的推动下,教育制度迅速从传统走向现代,具有了 新的特质,即现代教育制度是"利益性"制度、"法律性"制度、"宽容性"制度、"妥协性"制度。  相似文献   

16.
美国课程监控制度不仅是一个依赖于"时间之箭"的复杂演进过程,而且是有明确制度目标、经完全理性设计的均衡系统。以新制度教育学的研究之"眼"探析美国课程监控制度,不仅需要探究课程监控的组织架构、原理和运作,还需"两只手"相互配合,一只是"有形之手",即通过国家及地方的相关立法,保障课程监控的顺利进行,另一只是包括意识形态、国家课程传统等在内的"无形之手",它左右着美国课程监控制度的运行。  相似文献   

17.
《太原大学学报》2017,(2):46-51
以德国法为主的错误制度以意思自治为基础,按意思表示的形成阶段划分错误类型,逻辑清晰而严密,但其对相对人的因素考虑得较少,对错误方的重大过失行为仍予以救济,对若干错误类型难以区分。以美国法为主的错误制度以交易安全为基础,强调重要性但舍弃类型的划分,在综合考虑错误方与相对方的主客观因素之后,来判断给予错误方救济是否符合利益衡量的结果。我国法对这两种模式都有涉及但都不全面,在对错误制度进行重新设计时,应充分吸收两种模式的经验,引入"二次磋商"制度,把握利益衡量这个关键,构建以结果主义为立法基点的错误模式。  相似文献   

18.
经济全球化使得世界各国往往在相互交往中遵循互惠互利的原则以谋求利益最大化。在这种主流趋势之下,以排除外国法适用,保护本国利益为目的的公共秩序保留制度如何更加合理地适用便成为了值得探讨的问题。此外,该制度本身也存在着不确定性等缺陷,因此,我国应当从公共秩序保留制度的谨慎适用与适当给予适用之间寻求一个平衡点,达到在维护本国利益的同时,促进国际民商事关系的良性发展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19.
印度学徒培训制度依据学徒类别安排不同培训,采用联合认证的考核方式,设立专门的学徒门户网站管理学徒培训相关事宜,雇主有开发行业课程的权利,充分保障学徒和企业权益,明确划分各利益相关者职责等特点,为我国现代学徒制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但在学徒类别划分、提供信息的真实性以及雇主设计课程的有效性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以印度学徒培训制度的特点和存在问题作为参考,我国应完善学徒制相关政策法规,保证学徒培训工作有据可依;多方联合考核,保证学徒评价的合理准确;统一管理,优化学徒培训发展;完善学徒培训课程,满足多样化需求;明确职责、保障利益,提高学徒培训效果。多措并举,才能大力推动我国现代学徒制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我国目前尚无关于居住权的立法,无论从制度上还是从现实需求上分析,居住权制度均有其存在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居住权制度能与我国物权法体系相融合,成为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体系的重要补充.在我国设立居住权制度更有利于保护社会弱势群体的利益,多样化地解决城市中低收入群体的居住问题,最终实现“住有所居”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