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加快推动文明治理和治理文明,是实现国家治理手段和目标的统一,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与治理文明的五层内涵(文化文明、价值文明、制度文明、行为文明和器物文明)相对应,文明治理必须以治理文明为目标、以价值文明为引领、以制度文明为核心、以行为文明为基础、以器物文明为载体。治理文明和文明治理的基本特征可统一于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代表的一系列社会核心价值,是对这些价值的具体体现和真正落实。要实现文明治理,必须实现全内涵(从文化文明到器物文明)、全领域(从经济到外事)、全层次(从个体到全球)、全主体(从国家到个人)、全世代(所有世代)的文明治理,也就是"五全"文明治理。同时,要实现文明治理,还必须实现物质治理和文化治理、制度治理和价值治理、行为治理和心灵治理、一般治理和器物治理、硬治理和软治理、法制治理和民主治理、科技治理和人文治理、正式治理和非正式治理、大治理和小治理、境界治理和精美治理的有机结合。只有这样,我国国家治理才能最终形成现代化的国家治理文明,并最终完成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宏伟目标。  相似文献   

2.
高等教育治理体系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符合新时代国家深化改革的发展方向和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根本利益,主要包括治理理念、治理组织、治理制度和治理能力等方面。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是政府、高校和社会组织实现治理理念现代化、组织现代化、制度现代化和能力现代化的高级过程。新时代我国高等教育治理面临机遇与挑战,亟须进一步明晰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的实质表征、制度困境和目标指向,推动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让中国以更加自信、更加积极和更负责任的态度参与全球教育治理。  相似文献   

3.
从词源视角考察治理的本义,并对当下治理和教育治理含义进行反思,对于进一步深化治理和教育治理的研究和实现国家教育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都非常必要。通过对西方和中国治理本义的词源考察和派生义的考察发现,治理原义包括管理和疏导两方面。而当前人们对治理的理解要么只注意到疏导的方面而忽略了管理的方面,要么注重管理而忽视疏导的方面;在理解教育治理时,受到对治理的这种理解的影响,或只强调平等、协调、共治等疏导的方面,或只注重控制、统治等管理的方面。要全面理解治理和教育治理,就应该阐明治理和教育治理应包含的管理和疏导两方面的内容,从而全面把握治理和教育治理的含义。  相似文献   

4.
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理论突破与创新具有科学性和时代性,标志着治理思维上升到国家高度。然而,治理思维在社会中广泛传播的同时,高校、企业的治理环境并不宽松,究其根源在于"一刀切"导致的治理错位。为防止治理改革倒退,实践中需要强化国家治理体系中的分类治理,一方面识别不同国家治理主体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明晰不同治理手段之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大学是现代社会治理实践和治理概念的重要发源地,但治理理论的建构主要基于政府和企业的经验。在积极治理主义盛行的时代,大学需要治理也具有可治理性。毕竟好的治理是造就好大学的必要条件。大学的治理必须警惕治理话语的滥用和治理实践的表面化。大学需要的是真正的治理而不是作为管理时尚的"伪治理"。为避免因"伪治理"而导致的可治理性危机或治理失灵,通过"元治理者"加强对大学治理的治理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6.
教育治理结构是公共教育治理中不同主体之间的权责配置及其相互关系,治理结构改革是治理体系改革的关键,也是实现善治的根本保障。当前县域内义务教育治理存在明显的结构性矛盾,主要表现为治理结构复杂、治理主体单一、治理方式强调管控、治理手段与工具缺少弹性等四个方面。这种结构性矛盾使县域义务教育治理陷入政府治理负担日益增加、治理的效率难以提高、治理成本和风险不断增加、回应性严重滞后、社会满意度低等困境。多元参与是解决这些矛盾的重要途径,它既是善治和义务教育公共性的本质要求,也是复杂情境下义务教育治理和培养公共善的需要。多元参与要求治理主体多元化、治理结构扁平化、治理方式的合作协商和治理工具多样化。实现多元参与需要义务教育治理从单一主体到合作网络的结构转型,因此需要治理理念和目标的转向、重新认识治理权威、明确多元主体的角色与功能、建立良好的运行机制和不断创新治理工具。  相似文献   

7.
随着大学治理的深入推进以及学院规模的不断增大,学院的治理成为必然选择。相较于传统的教育行政管理,学院治理更有利于大学实现"基层变革";同时有效的学院治理也是实现大学治理的必要条件。通过学院治理培育治理文化、调动师生参与治理的积极性,进而才能实现大学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8.
大学治理实质上是大学各治理主体参与学校事务决策与管理的结构和过程。我国大学治理改革不断深化,已取得较大进展,但由于受体制的长期影响,目前我国大学治理中仍存在外部治理环境过于管制化、内部治理结构不完善等问题。通过对我国高校外部和内部治理机制的分析,就如何进一步推进大学治理结构改革及提升治理能力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9.
大学应适应时代发展和国家要求,在国家治理现代化建设中承担重要使命。大学应实现自身治理现代化,为国家治理现代化做出引领和示范;大学应成为治理智库,主动参与国家治理过程;大学应培养治理人才,为国家治理现代化建设提供人才资源。  相似文献   

10.
世界各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一个普遍趋势是实施各具特色的混合治理模式.大学治理的学术——商业——公司模式即是学术治理、商业治理、公司治理三种模式的混合.它建立在共同治理和企业治理的概念基础之上,并拓展了共同治理的概念,是着眼于大学使命的一体化治理模式,为有效的大学治理提供了一种整合性框架,是一种视野宏大的治理模式.学术治理模式聚焦学问,商业治理模式聚焦绩效,公司治理模式聚焦适应性.大学治理的学术——商业——公司模式较好地融合了三种治理模式的优势,体现了大学治理的包容性和整合性,强调了学问、绩效及适应性之间的相互依赖性,能够较好地适应日益复杂多变的大学治理.  相似文献   

11.
中国高等教育治理变迁70年,大致经历了中国高等教育制度的探索与建立(1949~1977年)、中国高等教育办学体制和管理体制改革(1978~2011年)以及以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改革为旨归(2012至今)三个阶段。从70年的治理变迁中不难发现,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呈现出鲜明的中国特征,主要体现为:始终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政府政策始终发挥主导作用、高等学校内部治理的基本制度框架始终是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等。这些相关治理制度在高等教育实践中不断形成、确立、完善和定型,并逐渐成为中国高等教育治理的根本制度。同时,在这70年中,中国高等教育治理在高等学校的法律地位、学术权力在高等教育治理中的作用以及全球化背景下中国高等教育治理方式等三个方面都发生了转变。未来,在国家治理视域下,中国高等教育治理应着重考虑如何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指出,加强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保证。实践及研究表明,源头治理是社会治理有效性的基础和前提,是一种有效的社会治理方式。高等教育治理在国家治理体系中就是一种源头治理。  相似文献   

13.
国家治理现代化主要指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和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法治思维是完善国家治理体系、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的根本路径,也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就要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和法律制度治理国家,使国家治理体系更成熟、更完善、更科学,治理过程更透明、更公平、更有效。因此,应从法治思维、法治精神、法治方式出发,不断推进治理体系法制化和治理能力法治化,以更好地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  相似文献   

14.
技术治理是实现治理理性化和科学化的一种重要方式。技术治理驱动下的高等教育技术治理旨在通过技术工具提升其治理效能并塑造高等教育技术治理场域新秩序。高等教育技术治理的治理情境、治理结构、治理场域和治理效能等都会受到技术建构性、自主性、渗透性和目的性等基本特性的影响。从获取到驾驭、从内嵌到吸纳、从管控到服务、从祛魅到返魅是实现高等教育技术治理价值驱动、数据支持、模式进化、技术迭代的内在运作逻辑。在高等教育技术治理实践中需破解数据垄断、厘清技术治理幻象、防范专家政治和超越工具理性,倡导包容共享的信息平权,推进整体协同的体制改革,凝聚多元共生的权力主体,树立以人为本的治理理念,最大限度释放技术在高等教育治理中的效能,进而推进高等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高等教育体系及其外部环境的变迁,以及治理理论的兴起,大学治理再度成为国外高等教育领域的重要议题。这一时期的高等教育理论研究凸显了对大学治理中"人"的因素的关注,更加注重对治理中的非正式组织、组织文化等所谓"软治理"因素的研究;相应地,研究内容则主要集中于大学治理的基本理论研究、大学治理过程中特定成员群体的参与及其实效、大学治理结构及其实际效能、大学治理对大学发展的影响等方面,诸如"软治理"、"共治模式"和"21世纪大学治理模型"等新的理论命题得以提出。理论研究在分析视角、关注议题和核心命题方面均取得了积极的进展。  相似文献   

16.
从财务治理的角度完善公司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司治理既体现为企业各参与方的一种契约关系,又体现为企业所有权(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的一种制度安排,同时,它还体现为企业内部各种权力包括(剩余索取权,剩余控制权,经营者选择权等)约束和制衡机制,其内涵是丰富和深刻的。而财务治理结构作为公司治理结构框架中存在和运行的一个重要系统,在公司治理结构中处于核心地位,公司治理必须从财务治理入手。  相似文献   

17.
学校治理现代化是学校改革发展的一次深刻变革,要准确理解学校现代化的涵义,认识“治理”与“管理”的联系和区别尤为必要。与其他领域的治理相比,学校治理现代化有着综合性系统性强、公平公正要求高、治理成效显现慢、治理环节转化多等特点。学校治理现代化从不同角度分类,可以呈现出多种不同形态。新时代之所以大力推进学校治理现代化,是建设现代化强国的需要,是办人民满意教育的需要,是实现立德树人办学目标的需要,是探索形成学校治理“中国经验”的需要。要把学校治理现代化落到实处,需要把握治理领导权、治理体系现代化、治理能力现代化三个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18.
现代大学的内部治理急需开展基于文化治理的体系构建。大学治理和文化治理在建设目标和治理内容上高度契合,可以协同发展。当前,我国大学在文化治理嵌入大学治理方面,仍面临文化本质缺失、文化自信不足等问题。只有将以人为中心的文化治理嵌入大学治理,才能为解决我国大学内部治理问题找到新路径,形成中国大学内部治理的鲜明特色。  相似文献   

19.
不同功能冲突的合同治理方案不同,提出正向和负向功能冲突的合同治理过程。项目冲突的合同治理方式可分为预防类、补充类和预测类等几个类别。项目冲突的关系治理包括信任、沟通、承诺、合作以及行业贯例等几个方面。冲突治理可以采取合同治理、关系治理以及两种治理手段并用的综合治理方式,明确各个治理方案的特点及冲突治理的适用范围。最后,通过两个案例分析冲突治理的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20.
目前我国学者关于教育治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教育治理基本理论的研究、对欧美国家教育治理经验的研究、政府在教育治理中的角色的研究以及不同类型与不同阶段教育治理对策的研究等几个方面。我国教育治理研究存在的问题:学者们对教育治理概念的认识存在分歧,研究不够深入;对教育治理的体系、模式等相关方面的研究缺乏深度;过于注重欧美国家在教育治理中具体经验和措施的介绍,与我国国情结合欠缺;关于我国政府角色以及不同类型与不同阶段的教育治理对策等方面内容缺少实证研究的支持。总之,我国教育治理视阈还有待拓展和深入,应从多方面的理论视角出发,全面、系统研究我国教育治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