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利用“兴边富民行动”的实施仅限于边境县所提供的“自然实验”,以广西和云南为样本,采用双重差分模型对其经济绩效进行评估,分析表明:从总体效应看,“兴边富民行动”对边境县人均GDP增长具有显著正向促进作用,有利于第一产业占比的提高,但不利于第三产业占比的提高,对第二产业占比的影响不显著;从动态效应看,“兴边富民行动”对边境县经济发展的促进效应由负转正、逐渐增强,对第一产业占比的影响呈现出持续减弱的趋势,对第二产业占比的影响呈现出持续增强的趋势,对第三产业占比的影响持续为负.我国边境地区经济结构还处于较低级阶段,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兴边富民行动”的实施确实促进了边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边境地区产业结构的升级,应进一步加大实施力度.  相似文献   

2.
历史上对“比、兴”有三种不同的解说 ,即政治的解说、语言的解说和文学的解说。文学的解说最有意义。最具有代表的说法是刘勰的“比显兴隐”说。徐复观在解释刘勰的观点时提出新论 ,认为兴句的意义不是表示实在的具有概念的意义 ,而在于“形成一首诗的气氛、情调、韵味、色泽的”。笔者认为 ,还可以把刘勰的“比显兴隐”说的解说推进一步。这里的基本理论假设是 ,“比”主要是接近认识论的 ,所以“比显” ;“兴”主要是接近存在论的 ,所以“兴隐”。  相似文献   

3.
《诗经》之赋、比、兴 ,历来解义分歧。宋人李仲蒙以“叙物以言情”、“索物以托情”、“触物以起情”说赋、比、兴。“情”、“物”二字统贯 ,通过“情”与“物”双方的不同结合关系构成艺术形象 ,抒发诗人情志 ,从美学和文学意义上揭示了《诗经》情物交感、托物言情的形象思维的本质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古代文论发展史上,“赋、比、兴”是出现甚早,影响又很深远的一组诗论范畴。其中,“兴”的含义格外复杂,历代的解释纷坛多变,因而朱自清先生在《诗言志辨》中认为“兴”的含义最为“缠夹”。应当说,“兴”的含义如此复杂、多变,其原因既在于理论认识的多层面性与不断深化,又在于中国古诗不断发展带来的诗歌现象的丰富性。  相似文献   

5.
落叶松种间生长量存在差异,日本落叶松×兴安落叶松无论是总体上,还是分家系都要比兴安落叶松×日本落叶松组径生长量大。通过对12a生落叶松杂种子代测定林10个家系的树高、胸径及立木材积进行分析,结果表明:3个性状基本呈正态分布,且家系间及家系内均存在较丰富变异。筛选出的5个家系(日3×兴2、兴7×日77-2、日5×长77-3、日5×长78-3、日3×兴9)表现优良,其中,日3×兴2的树高生长遗传力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6.
体育课实践性强,直观教学是重要的基本方法。但有的教师只重视教学示范和学生的练习,而对如何进行讲解重视不够,或者说对讲解的艺术性认识不够。“犬家看我怎样做?”“你们跟着我这样做!”象这样的讲解是不可取的。怎样讲解才好?这里仅就运用赋、比、兴进行体育课的讲解问题谈点看法。 借鉴于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的赋、比、兴表现方法,进行体育课的讲解,是能收到有的放矢之效的。所谓赋、比、兴,宋代学者朱熹在他的《诗集传》曾经解释说:  相似文献   

7.
台湾歌谣继承和发展了福建歌谣的传统,从内容上考察,闽台两地的历史故事与传说歌、劝世歌、地产歌、情歌、儿歌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从艺术上考察,闽台两地歌谣在赋、比、兴方面的运用更是一脉相承。  相似文献   

8.
文学艺术的发展和繁荣,当然由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起着决定作用;一种文学理论的提出,自然也受着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因素的影响。但也决不能忽视文学理论自身的发展规律及其对文学艺术的指导和促进。近几年来,有不少论“赋、比、兴”的文章见诸报刊,提出了许多新的见解。但对“比、兴”在各不同时期的发展演变及与当时诗歌创作的关系却少有论及者。譬如,唐初“四杰”及陈子昂针对六朝以来的绮靡文风,高举起诗歌革新的大旗,倡导“风雅比兴”、“汉魏风骨”,使当时的诗风为之一  相似文献   

9.
"兴"是中国文论中一重要的美学范畴,它滥殇于上古时期《诗经》"六义",在明清王夫之达到集大成。"兴"是贯穿王夫之文论始终的,我们纵观王夫之的文学活动,发现"兴"无论是在创作论、接受论和文学功用论都有明确的阐发,它在王夫之这里不仅具有方法论的作用,而且具有明显的本体论意义。本文试从创作之"兴"、"兴"之接受、功用之"兴"3个方面加以阐释,以彰显王夫之对兴的重视。  相似文献   

10.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和生活的需要,国外近几年来出现一些形形色色的新型电影,给人们带来新的艺术享受.有味电影日本近年来时兴别具一格的有味电影.观众入场时,电影院工作人员分发一个  相似文献   

11.
从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的学术视野考察文学经典的建构,更多地看到文学经典生成的外部因素,看到每一个文学经典的特定的文化话语场,看到文学经典处在一个不断被建构的开放体系之中。作家作品的经典化,往往是通过纳入国民教育序列、编入教科书而实现。文学研究者则可以而且能够通过文学史叙事体的作用,去影响集体无意识的主流文化,进而促使国家话语霸权顺应时代文化的潮流。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中国现当代文学叙事经典的价值维度,针对现当代文学经典选择中的种种问题,找出不应“入史”、不应划为经典的诸种状况,以为文学经典建构之警策。  相似文献   

12.
“中国文学批评史”应正名为“‘诗文评’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诗文评以其鲜明的民族特色而迥异于西方的文学批评,二者似是而非。中西很似,好像就是;但若仔细分析,则非也——从外在面貌到内在神韵,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儿。中国诗文评同西方类似学问或学科存在巨大差异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以往我们在引入西方文学批评观念和术语上之所以出现某些负面结果,问题症结即在于:一些学者多看甚至只看中西文论之同或通(可通约)的方面,即似的方面;而少看甚至不看其异或隔(不可通约)的方面,即非的方面。而后者则是关键和要害所在。不同民族的人文学科正是依仗着相互之间的异、隔和非,即自身固有的独特之点,而获得了在世界上生活的资格和存在的价值;也正是因为这异、隔和非,才使这多彩的世界文化(包括丰富多样派别林立的学术活动)在和而不同中相克、相融,互渗、互动,竞生、竞长,不断发展繁荣。我们不应再套用西方的学术名称和学科称谓硬是把文学批评加在我们古代文论的头上,郑重其事地还给它本来就有的一个称呼:诗文评;中国文学批评史,也应该叫做‘诗文评’史。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网络文学迅猛发展,但网络文学的研究在理论和方法上都存在明显缺陷.这主要表现为:空泛的理论建构太多,具体的经验性考察太少,研究者以偏概全、主观臆断的现象比较普遍.因此,有必要采用受众研究中的问卷调查法,从读者的角度探索网络文学的定义和阅读实践,用事实和数据解构并分析它的发展趋势.在展示一种新的文学研究路径的同时,也将尝试指明一些尚待开掘的网络文学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14.
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必须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这就要求高职院校体育教师在教学现念、教学方式、教学行为等方面实现角色的转换,从执行者转变为合作者,从管理者转变为引路人,从"法官"转变为引导者、设计者,从"教会知识"转移到"教会学习"上。高职院校体育教师应当认清社会对高职教师的角色期望,积极应对新课程变革,避免"穿新鞋、走老路",从而确保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保证高职院校全面发展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现代远程教育、网络教育、E-learning等相近的名词术语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读者很容易将其混淆.清晰辨别这三者,有利于更好地把握我国现代远程教育发展的方向,对培养更加科学的研究态度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从阐述这三者的含义出发,试图对其进行辨析,指出三者的区别和联系,最后指出了辨析这三个概念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无机化学和有机化学(基础化学)理论多、概念多,涉及到的物质更多,学生难于掌握.运用比较教学的方法,对无机化学和有机化学的课程体系、基本理论和概念、元素化合物知识等内容进行了部分的比较解读,借此期望帮助学生深刻、有条理、融会贯通地学好基础化学.  相似文献   

17.
北朝本土文人诗中的女性形象与历史上北朝妇女的真实形象截然不同,发生了明显的异化。她们迷失了自己坚决果敢的个性,丢掉了英雄豪侠的尚武精神,直率大胆的情感表达方式更是与她们无缘。原因何在?一是南朝诗风尤其是宫体诗对北朝文坛的影响;二是传统文化特别是《周易》对北朝文人的潜移默化;三是文人根深蒂固的“臣妾意识”在作祟。  相似文献   

18.
关于体育运动中诸多美学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通过对体育运动中诸多美学现象和规律的探讨,对体育运动中的美学成分和概念做了一般性的界定,同时从不同角度提出了如何培养体育审美意识的建议,以便使得参与体育运动的人们能从中得到更多乐趣,也使一些疏忽体育文化的人能真正领会体育的美学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19.
在《荀子》一书中,引用《诗经》有83处。除大量引《诗》外,还有一些论《诗》的内容,这都明确地反映了荀子的一些诗学观念。荀子既谈其内容和旨意,又将其统摄在圣人之道之下,视之为道的载体,指导人们修身、从政,很大程度地将《诗》道德伦理化和政治化了,为汉兴以来《诗》的经学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校企结合是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径。目前,校企结合在人才培养中存在着观念方面、制度方面和运行方面的问题。校企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要从六个方面做起:普通高校相关专家深入企业,对企业进行相关技术支持;企业为高等院校提供实习、培训的基地;找出双赢结合点;深化课程改革;注重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和引进;创办生产和服务性企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