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石泽镒同志《别开生面的美的赞歌——读“陌上桑”》一文(见《中学语文》1982年第2期),有许多独到的见解,能给人以启发。但有一些看法,还值得商讨。石文认为:“罗敷善蚕桑”的“桑”,是“植桑”。特意注明,“不是采桑。若解为‘采桑’,则与下句的‘采桑’相重迭了”。其实,中国古代劳动妇女,一般是从事采桑养蚕的劳动。如《诗经·七月》中:“春日载阴,有鸣仓庚。女执懿筐,遵彼微行,爱求柔桑。”南朝乐府民歌《采桑度》中:“蚕生春三月,春桑正含绿。女儿采春桑,歌吹当初曲。”因此,一般注释:“蚕桑,以名词为动词,指养蚕和采桑”(林庚,冯沅君主编《中国历代诗歌选》)。这是言之有据的。再说,先  相似文献   

2.
<正>《陌上桑》是汉乐府名篇,最早见于南朝沈约编撰的《宋书·乐志》,题为《艳歌罗敷行》。赵宋时的郭茂倩编辑《乐府诗集》,将该诗收入《相和歌辞》。它是中国民歌中的一枝奇葩,也是一曲美的赞歌。全诗共分三解(解为乐歌的段落,本诗的乐歌段落与歌词内容的段落大致相合),第一解写罗敷采桑,主要表现罗敷惊人的美貌;第二解写太守邀乘,叙述太守觊觎罗敷美貌,要跟她"共载"而归;第三解写罗敷夸夫,以打消太守的邪念。民歌以浪漫主义手法叙述了采桑女罗敷拒绝太守调戏的故事,成功塑造了一个美丽、坚贞、勤劳、勇敢、聪慧、善言的女性形象。其实,乐府名篇《陌上桑》并不仅仅刻画了一个尽善尽美的"好女"的形象,也为我们展示出了时代特征鲜明而又意味深长的女性审美观念。  相似文献   

3.
《陌上桑》的主人公是田间路上采桑的妇女罗敷。不少人都从“罗敷善蚕桑,采桑城南隅”这两句诗得出结论:她是一个劳动妇女(中师《文选和写作》第五册的五十二面的“自学提纲”是这样提的)。我们还是看看这首诗是怎样刻画罗敷这个妇女的外形的?“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  相似文献   

4.
罗敷何许人?     
古乐府《陌上桑》叙述一个年方二八的秦罗敷在陌上采桑,为使君看中,要强娶她,被她严词拒绝的故事,诗中的罗敷,历史上实有其人。据崔豹《古今注》载:“秦氏,邯郸人有女名罗敷,……王仁妻,……罗敷采桑于陌上,赵王登台见而悦之,因置酒欲夺焉,罗敷巧弹筝作《陌上桑》之歌以自明,赵王乃止。” 另一首汉代叙事诗《孔雀东南飞》中也曾涉及一个“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可怜体无比”的罗敷,她与《陌上桑》中的罗敷同名同姓,但并非一人。 《汉书·武五子传》中载“执金吾严延年字长孙,女罗紨。”周寿昌  相似文献   

5.
《陌上桑》中罗敷的丈夫果真如罗敷自己所言是个“大夫”“专城居”的大官吗?如果这样认为,就会使这首诗逊色七分,罗敷的形象也就暗然失色了。再说,在等级制度森严的封建社会,身为一个“专城居”的夫人怎么会到城外去采桑呢?再说,她采桑干什么,她能去养蚕吗?旧社会采桑养蚕是农家女的事,封建社会  相似文献   

6.
在研究《陌上桑》这首古诗时,围绕秦罗敷这个艺术形象,在下面几个问题上,一直存在着争论:①罗敷是不是“劳动妇女?”②如何看待罗敷的服饰和用具?③如何理解罗敷的“夸夫”?就以上几个问题,我谈一点看法。罗敷的服饰用具的确华丽,她还夸耀自己有个当官的丈夫。我们能不能据此就认定她不是劳动妇女,而是“贵族女子”呢?不能。我们对古代诗文中的艺术形象,应作全面、深入、具体、细致的分析;不能抓住一点,就忙作结论。作者一开始就交代“罗敷喜(一作“善”)蚕桑,采桑城南隅”。“喜”在这里有喜欢、热爱之意;即或解为“善”,亦有善于、擅长之意。两种解法,于表现人物的身分  相似文献   

7.
《陌上桑》是一首“感于哀乐 ,缘事而发”的汉乐府民歌 ,它以其鲜明的形象性和独特的艺术性成为中国诗歌海洋中一颗耀眼的明珠。如何鉴赏这首诗呢 ?首先 ,《陌上桑》刻画了一个不为权所逼、不为利所诱的美丽而坚贞的女性形象。诗一开始 ,就对罗敷进行了总体刻画 ,“秦氏有好女 ,自名为罗敷。”“好女”好在何处 ?“好”在热爱劳动。太阳刚一出来 ,她就到城南边去采桑。采桑女长像如何 ?是美还是丑 ?诗并没有从正面去写 ,而是先写了她的用具的精美 ,然后写了她的服饰和装扮。在用具的陪衬下 ,服饰的烘托下 ,读者可以猜测到采桑女是美的 ,但还…  相似文献   

8.
《陌上桑》一诗,细致入微地从正面和侧面描写了一个貌美、人格更美的采桑女罗敷。作品为了达到从侧面描写罗敷的目的,又写了人们看到罗敷的情形。其中“使君”这个人物的出现,使得罗敷的形象,在这个小小的戏剧性的冲突中多层次、多角度地展示在人们面前,“使君”便成了作品中的一个举足轻重的重要人物。对于“使君”的形象,人们常以“荒淫无耻”地“调戏”  相似文献   

9.
汉乐府民歌《陌上桑》描写了一位很美的采桑女罗敷。对于围绕她所发生的一切,传统的认识诚如课文前的“阅读提示”所言:“这首诗叙述了采桑少妇严词拒绝太守调戏的故事,歌颂了女主人公的机智、幽默和反抗强暴的精神。”按照这种认识来品读《陌上桑》,至少存在三个问题...  相似文献   

10.
《陌上桑》是汉乐府中的著名诗篇 ,侧面描写是这首诗在艺术表现上的一个显著特色。罗敷是一个美貌的农家采桑女 ,如果只采用正面描写 ,不一定能收到良好的艺术效果。在这首诗里 ,作者巧妙地采用了侧面描写 ,使罗敷这个美貌女子的形象得以充分的表现。作者先用景物来烘托人物。用“日出东南隅 ,照我秦氏楼。”这样的诗句 ,通过写她的住所之美 ,来衬托罗敷的美貌 ;以器物来陪衬人物 ,即用“青丝为笼系 ,桂枝为笼钩。”通过写她的器物之美来衬托罗敷的美貌。第二是借助他人的反应来表现人物。作者用“行者见罗敷 ,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 ,脱帽…  相似文献   

11.
《陌上桑》是著名的汉乐府民歌,这首诗叙述采桑少妇严词拒绝太守调戏的故事,塑造了美丽、坚贞和机智的罗敷形象。全诗由三段组成,第一段;写罗敷的容貌之美,后两段写罗敷的人格心灵之美。第一段采用烘云托月的艺术手法,描绘罗敷出众的美貌。罗敷怎样美呢?你看,她爱劳动——善蚕桑。她爱生活,采桑的篮子用黑色  相似文献   

12.
《陌上桑》是乐府诗中历来被人们传诵的佳作,在语文教学中人们总是津津乐道它的以虚写实、烘云托月的手法。作品之所以能把歌颂女主人公罗敷的机智、幽默和反抗强暴的精神主题表现得淋漓尽致,全益于文中巧妙的对比艺术。一美丑昭然,褒贬由君农家采桑女罗敷,有着傲人的容颜,当她身着湘绮紫襦,肩挑桂枝青丝巧装饰的采桑篮穿  相似文献   

13.
《陌上桑》“采桑女婉拒太守”主题的确立,主要是受到了当时儒家主流文化思想的影响。罗敷形象是民间反对桑林野合的现实主义意愿的集中体现;《陌上桑》是两汉社会风气由开放转向保守时期现实主义诗歌的引领篇章,是两汉文学思想发展的关键性标志,罗敷的形象推动了汉《乐府》德美兼备女性形象的形成。  相似文献   

14.
汉乐府《陌上桑》中的使君,历来被看作是邪恶与愚蠢的小人。我认为,应给罗敷的陪衬人物———使君这一形象重新定位。第一,从文学创作的角度看,《陌上桑》主要是歌颂采桑女子罗敷的外表美与内在美。首先,从诗歌构思与创作的意图看,使君的形象起侧面烘托作用。该诗第一部分采用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手法,突出了罗敷的外表美,第二部分写使君追求罗敷与罗敷从容应对使君的问话,进一步烘托了罗敷的外表美,也表现了罗敷的聪明机智。第三部分写罗敷夸夫拒绝使君的追求,表现罗敷不仅机智,而且具有自尊自爱的美德。使君的出场,为全面深入地塑…  相似文献   

15.
《码上桑)是汉乐府民歌中最杰出的诗篇之一。《陌上桑》中罗敷的形象光彩照人.在我国文学史上可谓影响深远。但关于罗敷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学术界却是众说纷法。至今难成定论。笔者不揣固陋,想略陈管见,诸方家正之。一、罗敷不是一个农家女子今人张燕瑾先生在《铺采摘文,虚实皆妙──读(陌上桑)》一文中说:一全诗集中笔墨刻划了一个坚贞美丽的农家女子──罗敷的形象。”①张先生的这个说法实际上代表了几十年来学术界多数学者的看法,只是有人说罗激是采桑女子,有人说是民问女子.有人说是劳动妇女,措词不同而已。然而我认为…  相似文献   

16.
义务教材初中语文第五册中的《陌上桑》,是自东汉以来广为流传、脍炙人口的乐府珍品。教材在阅读提示中有这么一段话:“这首诗叙述了采桑少妇严词拒绝太守调戏的故事,歌颂了女主人公的机智、幽默和反抗精神。”笔者认为,此话中的“少妇”一词差矣,女主人公罗敷应为少女才正确!  相似文献   

17.
汉乐府《陌上桑》所塑造的罗敷形象是比较典型的,人们历来称颂罗敷是坚贞美丽的民间采桑女。然而,从诗歌的文化背景和内容本身来考索,罗敷其实是一个地地道道的贵族女子。  相似文献   

18.
对于汉乐府名篇《陌上桑》中秦罗敷采桑时的盛装打扮,多有学者认为是浪漫虚构,然而此说违背了虚构的基本原则,违背了生活的基本逻辑。考察汉代社会文化情况,罗敷当为赵地民间桑林高襟祭祀的尸女,盛装出桑不是为了采桑劳动,而是为了在祭祀中媚神媚人。罗敷作为尸女身份,用来解读全诗也是通畅的。  相似文献   

19.
《陌上桑》是汉代乐府曲词,描述了美女罗敷拒绝了使君的求婚,而夸耀自己丈夫的故事。由于描述生动而精彩,备受赞赏。后世许多文人词客沿用此题材形式,概括发挥,创造了不少新的曲词,如《罗敷艳歌行》、《罗敷艳》、《罗敷媚》、《采桑》、《日出行》、《日出东南隅行》等,仅《乐府诗集》中,就收有30余首,可见其流传之广,影响之大。  相似文献   

20.
《羽林郎》和《陌上桑》是“汉乐府”的名篇,都被收录到了中学语文课本之中。 辛延年的《羽林郎》描绘了一个不畏权贵、大义凛然,坚决反抗封建贵族豪奴冯子都欺压和调戏的酒家女子胡姬的美好形象。《陌上桑》塑造了一个聪明美丽,坚贞机智的采桑女子罗敷的美好形象。胡姬与罗敷,都是我国古代劳动妇女的光辉形象,这是我国古典文学中两颗璀璨的明珠。这两个形象既有闪跃光辉的共同之处,又有进发异彩的不同之点,现将这两个反抗女性的美学特征比较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