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存在于现代的夹缝之中,时代的进步亦即宣告古老民族传统体育的生存土壤随之消亡,按照西方体育的模式对民族传统体育进行改造无异于削足适履。休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是社会进步的标志,民族传统体育的存在状态与休闲文化不谋而合,其常使人置身于人类童年的嬉戏。休闲问题的中国化需要用我们自己的方式来解决,中华民族各具特色、风采各异的传统体育应借助其“天然绿色”、原生态、乡土游乐、自然和谐的价值重获新生。在实际工作中,应借助休闲文化与民族传统体育的自身特点,改造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拓展节庆旅游市场,开展农村休闲体育活动,普及休闲知识,实现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2.
对"海洋体育文化"及"滨海体育休闲产业"的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探讨了“海洋体育文化”与“滨海体育休闲产业”的基本含义和内容,阐述了休闲渔业与滨海体育休闲产业的相互融合,滨海体育休闲必然成为海洋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海洋体育文化可以帮助人类认识海洋、适应海洋、理解海洋、保护海洋和利用海洋。  相似文献   

3.
李渔的《闲情偶寄》突破了传统美学以诗词曲赋为正统研究对象的重道轻器厚古薄今的美学观念,在日常生活的细致描绘中孕育着深刻的休闲美学思想。李渔休闲关学具有以人为本,尊重人的生命主体与存在价值;“寓乐于用”,淡化文化活动的教化功能,追求平民化的休闲旨趣的特征,这对于我们反观当下生活审美化的现实,促进大众休闲文化的良性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4.
当代中国休闲的特点及其休闲理论的本土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一种社会文化活动,休闲存在于中国人的生活之中由来已久.然而作为一种社会文化概念出现在中国人的面前,我们刚刚从生疏、怀疑走向理解、认同,并从容地接受,而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的理论体系确立于中国人的精神世界,还有-个漫长的过程.这一漫长过程归结为一句话,就是休闲及其理论的本土化.  相似文献   

5.
休闲是一种生活方式,或者说休闲才是生命的本真状态.中国古人在日常生活中就以体育活动的形式作为休闲的手段,这些运动形式游戏、娱乐的比重大,因而从本质上更接近本源意义上的"休闲"活动.体育本身就是人类调解自我而创造的文化形式,而民族传统体育更适应了社会提出的新的需求.  相似文献   

6.
在改革开放和经济高速发展的中国,外来文化的主流价值以其时代性和先进性广泛被中国人民接受。休闲运动作为一种具有较强文化特色的活动方式,从它开始被中国大众所认识和接受之时就带着与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的某种冲突和矛盾进行着非传统意义的传播,并在中国不同的社会阶层中间被不同程度地接受和认同。休闲运动在中国的未来发展将在很长的时期内仍然在文化冲突中逐渐契合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以休闲体育与健康促进为主题的“2008广州国际休闲体育研讨会”在广州体育学院举行。马惠娣、卢元镇、胡小明、李荣基(韩国)、园山和夫(日本)、李建国、倪依克、蔡宝家等专家学者就休闲与休闲体育的本质,当代中国的休闲特点及其休闲理论的本土化,面向休闲时代体育理论的重构,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在休闲时代的文化魅力,以及区域休闲体育产业发展理论与实证问题发表了看法。  相似文献   

8.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存在于现代的夹缝之中,时代的进步亦即宣告古老民族传统体育的生存土壤随之消亡,按照西方体育的模式对民族传统体育进行改造无异于削足适履.休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是社会进步的标志,民族传统体育的存在状态与休闲文化不谋而合,其常使人置身于人类童年的嬉戏.休闲问题的中国化需要用我们自己的方式来解决,中华民族各具特色、风采各异的传统体育应借助其"天然绿色"、原生态、乡土游乐、自然和谐的价值重获新生.在实际工作中,应借助休闲文化与民族传统体育的自身特点,改造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拓展节庆旅游市场,开展农村休闲体育活动,普及休闲知识,实现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9.
以城市休闲体育社群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分析和理论分析等方法,从文化网络理论的视角出发对城市休闲体育社群治理进行研究。在对文化网络理论的溯源、理论内涵以及理论应用深入剖析的基础上,解析城市休闲体育社群与社群治理的内在逻辑,分析文化网络理论运用到城市休闲体育社群治理的机制,从建构仪式和惯例、演绎故事、提炼符号、搭建组织结构、理顺权力结构、建立控制系统等 6个维度,构建城市休闲体育社群的文化网络,以文化网络为触手提升对城市休闲体育社群治理的能力,进而助推中国休闲城市建设与“健康中国”战略的实现。  相似文献   

10.
运动休闲产业在中国是一个新兴产业,在西方运动休闲传入中国并与中国传统休闲理念的冲突与博弈中曲折发展。作为一种具有强烈文化性的产业,它必定会在国际化与本土化的艰难选择中不断实现文化多元化的产业特征构建,而从另一个角度看,运动休闲的国际化与本土化的双重特征的博弈正是促进该产业长足发展的动力所在。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体育地名不仅是地域方位的符号,更是传统体育文化的折射和活化石。探寻中国古代体育地名的文化渊源,挖掘其文化特征和文化功能,并由此分析它的现代价值,对传承和弘扬传统体育文化及推进现代体育文化建设具有积极意义。我国古代体育地名渊源于武举体育活动、渔猎活动、军队体育活动、民间娱乐竞技体育活动、体育活动器械、武士名称、王宫贵族观赏与竞技体育等七个方面,具有延续性、多样性、地域性等文化特征,发挥着历史记忆、文化传播、文化联想等文化功能。我们应该保护和传承好宝贵的古代体育地名文化,使之发扬光大并赋予其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12.
从齐鲁文化看中国早期体育娱乐活动的文化渊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体育娱乐活动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衍生物,在人类的基本物质生活需要还没有充分剩余的情况下,不可能出现专门的体育娱乐活动.齐文化是中国早期体育娱乐活动得以诞育的基本文化基础,齐国应当是中国早期体育娱乐活动的基本诞育地.儒文化的发展,不但丰富了中国体育娱乐活动中的人文因子,而且对于建立和完善体育娱乐活动中的人文精神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中国早期的体育娱乐活动,基本的主流发源于东夷文化,成长在齐文化当中,吸收了儒学的营养,齐鲁传统文化是中国早期体育娱乐活动的基本文化渊源.齐国形成的民俗文化是中国早期体育娱乐活动的发展的基本躯干,鲁国形成的民俗文化是中国早期体育娱乐发展的肌肉和精神.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代学校体育,不仅包括六艺中的礼、乐、射、御诸内容,同时也含有长期被研究者忽视的以课外体育活动、娱乐休闲活动为内容的"游息"活动.六艺中的体育内容是以培养学生的军事技能,形成其伦理观念为出发点,而"游息"则以满足师生的娱乐、休闲、健身需要为目的.然而,受宋明理学的负面影响,"游息"将大量流行于社会的体育运动内容视若"鄙事"而拒之门外,以至落后于当时的体育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4.
】建构有科学基础的活动内容系统是全民健身计划目的实现的需要,建构有生活内涵的活动内容系统是全民属性的需要,是全民健身计划终身性特征的需要。中华武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广泛的群众基础;中华武术的健身养生之道颇有见地,富有哲理,与现代社会发展对人的要求存在很大程度的契合;中华武术博大精深,文化内容丰富,是中国传统文化之精华,具有容纳和统筹多种活动内容与形式为一体的文化整合力,具有把相同文化背景的全体国民团结起来的文化凝聚力。因此,建构活动内容系统要以中华武术为其内核  相似文献   

15.
闲暇时间与健康体育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在工作时间不断缩短和弹性化发展的大背景下,闲暇时间越来越多,如何自由选择的安排闲暇时间,如何更加充分的享受闲暇时间,如何在闲暇时间进行对自己、对社会更有价值的休闲娱乐活动等,对于消费形态正在由“经济型”走上“时间型”发展道路、迈进“闲暇时间社会”门槛的现在中国,已经成为要求个人高度重视、社会迫切解决的大课题。在借鉴国外资料、成果的基础上,从生活时间结构与时间型消费、闲暇时间增多与健康体育发展、休闲娱乐中的健康体育三个大的方面,初步探讨了这些问题,并提出了一些个人的观点和见解。  相似文献   

16.
交际语是言语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由于东西方文化的差异,英汉交际语的表达方式存在一定的差异。这些差异不仅会妨碍正常的交往,而且会产生某种文化冲突。本文从英汉民族的文化价值差异方面分析了英汉交际语差异产生的文化根源。  相似文献   

17.
运用文献资料、实地考察等研究方法,对河东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高跷走兽"活动的历史起源、文化背景进行了研究,详述了该活动的具体表现形式,并挖掘"高跷走兽"活动在心理调节、健身、旅游、表演等方面的体育价值,为进一步继承和发扬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在坚持“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论自信”的当下,中国国家文化建设必须强化中华文化认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此背景下,对中国武术发展中的文化认同问题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现代武术单向度的站在西方文化的立场上,衡量传统武术的价值标准,造成武术文化认同的危机;而不加甄别的强化对传统武术文化多样性的保护,也不符合国家文化发展战略的需要;中国武术的发展必须在符合国家文化建设的前提下,提炼出提升中华文化认同的中国武术核心价值观,强化中华武术文化认同,合理引导拳种文化认同,淡化门派认同;把中国武术文化发展引导至国家文化发展战略的轨道上,使中国武术文化真正起到促进国家文化建设的作用,惟有如此,中国武术文化才真正走进现代化,才能在国家文化发展中获得应有的地位。  相似文献   

19.
根据2011年在福建省宁德市D村的调查数据显示,农民的参与意愿由群众性文化活动参与意愿、公共文化设施参与意愿、公共服务活动参与意愿三部分构成,其中农民对公共服务活动的参与意愿最高,其次是公共文化设施的参与,最后是群众性文化活动的参与。年龄、文化程度、家庭收入和思想文化观念对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参与意愿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0.
建设文化强国是我国长远发展的战略抉择.武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全息影像和中国国家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在文化强国建设和国家形象塑造中作出应有贡献.基于此,武术国际传播的文化方略应从中国入、中华文化的角度出发,以展现中国国民形象为前提,以弘扬中华文化精神为根本,以构建中国国家文化形象为核心,提倡文化自觉的思想,体现崇尚和平的民族精神,搭建体育、文化交流的平台,展现厚德载物的胸怀,树立提升中华文化软实力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