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 毫秒
1.
教师教育的教学方法是共性和个性的统一体。在教育领域中,它既包含着与其他类型教育相同的、共性的教学方法,也包含着在其自身范围内具有特定内容的、个性的教学方法;在教师教育领域中,它既有教师教育系统内部共性的教学方法,也有不同层次教师教育由于培养目标不同而体现出个性的教学方法。示范性是体现教师教育教学方法个性的突出特点之一。教师教育中的案例教学法与反思性教学法从蕴含内容、表现方式等不同视角,体现了教师教育教学方法的个性。  相似文献   

2.
教师教育的教学内容是教师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反映着教师教育教学的个性与共性特征。教师教育的教学内容与其他类型教育的教学内容相比,其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学科专业知识、教育科学知识、教育实践等方面均体现出师范性个性特点。同时,教师教育系统内部小学教师教育与中学教师教育的教学内容因其各自培养目标不同而在师范性共性基础上又体现出各自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3.
历史教师的教学个性体现在教学思想有个性、教学艺术有个性、广识博学有个性、心理健康、有人格魅力等方面,这几方面是相互联系、有机统一的。教学思想是前提,扎实深厚的知识积累是个性化的源头活水,而这些思想观念的转变通过浓厚"史外功"最终显现在课堂教学中,形成独特的艺术个性。教师的人格魅力是个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它的教学个性是没有生命力的。  相似文献   

4.
略论教师人格影响的教育价值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现代人格心理学认为,人格又叫个性,是个体有效地进行社会交往的惯常行为模式。教师人格则是教师个性在教育过程中的表现,体现着教师职业特点和教师个体的独特价值,同时对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感染、暗示、启迪和导向等教育作用。  相似文献   

5.
新课程改革以来,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然而语文教师的角色、教师自身的个性素养却较少被人关注.从教育学的角度看,语文教师个性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所谓语文教师个性,应该是语文教师"个体在先天素质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环境(主要是教育)的相互作用(内化、外化),形成有利于自身解放的、由多种素质(体能智能、活动能力、道德品质、情感意志等)融合而成的独特整体."就学校教育来说,主要应包括教学个性、科研个性、管理个性和学习个性等四个方面的内容.基础教育中语文教师,应该从独白走上对话,从教学走上教研,从权威走上平等,从单一走上多元等四个方面进行自我个性的培养.  相似文献   

6.
“以人为本”和“教育公平”是现代教育的出发点。语文教学必须以学生的个性为核心内容,促进每一个学生健康、全面、和谐地发展。语文教师要不断加强自我个人修养和业务素质学习,使自己的教学更具个性魅力;同时,语文教师还应创设平等、自由的学习环境,通过与学生共同研读闪烁着作者个性光芒的文章,培养和发展学生个性;通过丰富多彩的教育教学活动培养和展示学生的个性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7.
教学个性是教师个人在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与探索中逐渐形成的具有个人特色的教育教学能力.而当前,老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缺乏个性.直接影响我国的教育事业.因此,要积极培养教师教学的个性.培养的策略有体现老师的人文主义价值,培养教师形成反思的精神及个性化学习,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  相似文献   

8.
现行的教育观认为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知过程",这种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人的情感上.教师要想很好地完成教育任务和实现教育目的,仅仅依靠思想、智力、职业道德等方面的素质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还应具备情感方面的素质,情感智力是现代教师必须具备的素质之一.为此,教师应致力于认知心理调适、情绪调节、个性自我完善,不断地加强教师自身情感智力修养.  相似文献   

9.
试论高职教师教学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职业教育对教师教学的评价越来越受到各方面的重视,由于高等职业教育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在实际评价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本文就这些不足之处从评价方式、评价内容等方面提出一些策略。  相似文献   

10.
教师的教育智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教师的教育智慧中应该包含这样的内容:一种是与教学过程相伴的教育机智,另一种是在长期实践和反思后的实践智慧基础上形成的教学个性,还有一种是高效教育教学过程不可或缺的灵性与创造性。教师教育智慧的形成过程是与其专业成长相伴的。教师的教育智慧可以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而教师的教育智慧在教师的专业成长过程中也在不断地增长。  相似文献   

11.
教师教学能力是指教师为达到教学目标,顺利从事教学活动的本领。教师教学能力的高低,是教师素质高低的重要体现,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师的教学工作是一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工作,所需要的能力是多方面的。通过调查发现该地区存在着教师观念滞后、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操作能力欠缺、知识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并提出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以人为本"、"以赛促研"、多动手多动脑、加强自我培养等建议,促进翼城县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在教学中起着主导作用。教师的情感不但影响自身的教学活动,而且随之直接感染着每位学生。教师良好的情感能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使师生情感融洽,相互信任,教学气氛活跃,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在此分析教师教育过程中应具备的情感因素。  相似文献   

13.
教学并非无个性,教学作为特殊的社会实践活动具有鲜明的个性。当前我国学校教育中教学个性展现丰富多彩,具体如下:体现学生、学科、学校个性的教学模式不断涌现;体现地区特色和学校特色的教学内容走向课堂;体现以人为本理念的教学评价标准和手段逐渐增多。  相似文献   

14.
网络是现代科技发展的重要标志,网络时代的到来使现代教学活动产生了重大变革,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模式正在逐渐形成,而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角色也在无形中发生着改变.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还应该是教学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辅导者与合作者.网络环境下教师更需要积极地面对挑战,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与业务水平,全面掌握现代化的教育技术与手段,尽快完成自身角色的转换,只有这样才能紧跟时代发展的风向,才能适应网络环境下教育教学的根本需求.本文在对网络环境下教学活动的特点及优势以及网络环境下教师角色的定位进行探讨的基础上,提出了教师角色转变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15.
师德修养并不单纯是个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所体现出来的遵守职业道德规范的水平和状态的问题,它更是一个教师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综合反映,集中体现了教师的人生追求——做一个什么样的人(教师);它也是教师学术研究、为人处事、教育教学等方面人格与道德品质的感性显现。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指教师与学生之间所显现的平衡与协调的状态,这种平衡与有序体现为师生双方在心理认知上对双方的关系具有共同的价值判断(彼此有认同感);在情感上能够相融(彼此在情感上接近);在行为上能够相互协调。和谐是师生关系是实现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的伦理与心理条件。充分认识到教师职业道德的内涵与价值、树立民主法治的理念,在教育教学中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与"依法执教"、不断创新教育理念,提升教育教学艺术水平、教师自觉培育自身健全的人格等几方面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实现师生共同成长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16.
教育目的的确定依据可分为个人本位论、社会本位论和社会的需要与人自身发展的辩证统一论。我国现今的教育目的在确定依据上面出现了对"人"的缺位,而教师作为教育目的的执行者和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必然也属于"人"的范畴。本文阐述了我国教育目的实现过程的五个层次及教师在其实现过程中的作用,对我国教育目的的完善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双主体教学、强调教学过程中的两个主体 ,即教的主体—教师、学的主体—学生。教学的主体具有双重性 ,教师既是教的主体 ,又是学生学的客体 ;学生既是学的主体 ,又是教师教的客体。个性化教育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是对“应试教育”的否定。在双主体教学中 ,教师主体应尊重学生主体的人格和个性 ,使学生思维处于活跃状态  相似文献   

18.
教师专业伦理规范的制度化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专业伦理规范是指从教者应用专门知识与技术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应当信守的、关于教师专业活动自身的规范。它既具有伦理内涵的道义性与符合教育发展趋势的特征,也具有作为规范的可操作性。教师专业伦理规范的制度化就是尽可能地把原有的教师习俗道德准则转化为教师专业伦理制度,把非正式制度的社会规范转化为正式制度的法律规范,使其在约束教师行为方面具有更大的强制力,使教师在实际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有更为明确的规范可以遵守。  相似文献   

19.
院校中的一线任课教师是否掌握多媒体应用技术,影响和制约着多媒体技术在教学领域应用的速度和规模,也直接影响着教学改革的进程。有必要花大力气帮助一线任课教师尽快掌握多媒体应用技术,促进教育技术尽快转化为教学效益。帮助一线教师掌握多媒体应用技术首先要帮助其认识教育技术的优越性,破除其对多媒体技术的神秘感。实践证明,"看、学、用、创、比"是一线教师掌握多媒体技术的有效捷径。  相似文献   

20.
教学风格论     
教学风格是教师在长期教学实践中形成的教学理念和相对稳定的教学个性,教学风格的核心决定于教师的教学个性,没有教学个性的独特性,也就没有多种风格的教学流派.教学风格的形成一般经历模拟探索到发展创新阶段,解决在教学风格形成中的问题,提倡不同的教学流派的发展,提高教学质量,加快培养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