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保护世界文化遗产打造文物旅游精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是中国现存最大的古典皇家园林和皇家寺庙群;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和发展的历史见证.在造园和建筑上,综合运用多种传统技艺,博采汉、藏等多民族建筑艺术的精华,是中国古典园林与寺庙建筑艺术的集大成之作,也是世界古典园林与建筑宝库中的不朽篇章,具有丰富的多民族历史文化内涵,更是一座天然民族文化宫和中国古代文化的露天博物馆.  相似文献   

2.
九华山寺庙古建筑群是历代名僧弘扬说法和信士、匠人开发经营的结果,是中国古代建筑和佛教文化发展的见证物,承载着众多的历史信息,集民间工艺之大成,融佛教文化、哲学、美学等于一炉,与优美的自然环境相得益彰,创造了自然美与人文美的和谐统一.文章试图从建筑历程、布局结构、造型形式、制作手法等方面探究九华山寺庙古建筑群的建筑特色,着重阐述其建筑特色的"美".  相似文献   

3.
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于1994年12月被联和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它与北京颐和园、杭州西湖并称为中国三大园林建筑群,堪称中国古代建筑的瑰宝.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古代东西方“水城”——苏州和威尼斯的全方位的比较研究,指出我国苏州城仅是地区性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属中等城市,比起首都或省级首府略差一筹,但在封建时代里,无论是建城历史和规模,还是经济发展状况以及城市建筑艺术特色等方面,都比西方号称“欧洲第一大城市”的威尼斯强,从而说明我国古代城市经济文化之发达不亚于西方。  相似文献   

5.
“意境”作为中国古代美学的核心范畴,可谓高度凝结了中国人的哲学智慧与艺术经验。文章主要通过对“意境”生成的溯源探流来分析意境诞生的美学基础,并在“意境”理论形成过程的简单梳理中,分析它对“意象”范畴的继承与超越,探究其之所以超越“意象”,成为中国古代艺术审美最高理想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金瓶梅》的作者自觉地使用了不同于金圣叹所言的“犯笔”,有别于其它中国古代小说的“灰线式三X体”,以及自己独创的“对子人物”等艺术手法。这些艺术手法,对中国古代小说美学的贡献是独特的,对以后的小说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它也是“兰陵笑笑生”独创“金瓶梅”的一个特殊印记。  相似文献   

7.
大同华严寺薄伽教藏殿的壁藏是我国辽代的一座大型木结构建筑,其恢宏古朴和悠久的历史无与伦比,著名的古代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称之为"海内之孤品"。这座建筑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它所蕴藏的传统美学思想和艺术理念尤为突出,是特定历史条件下宗教思想与建筑艺术完美结合的产物。  相似文献   

8.
一、政治气候的概念 政治气候,是一个由“政治”与“气候”两个概念组合而成的政治学术语。那么,什么是政治、什么是气候呢? 古往今来,国内国外,对政治的解释其说不一。中国古代认为“政治”就是“治国之道”。列宁从社会经济关系与阶级关系的角度来解释政治,认为“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①“政治就是各阶级之间的斗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创作过程的心态来论证中国古典诗词是“心的艺术”。作者将整个创作过程分为“前心”、“后心”和“整心”三种心态。认为“前心”是空怀平气,它是创作过程的第一个阶段,是对现实事物审美的一种心理观照;“后心”是“雅淡之情(性)”,它是创作过程的第二阶段,是对审美的观照体验;“整心”是“虚静明淡”是整个创作过程的集中和升华。它既体现了中国古典诗词的创作心境,也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的心性。  相似文献   

10.
本文着重辩识我国古代文论“气”之含义。综析了“阴阳二气”说、“养气”说之丰富内涵,“气”与“理”“才”之间的内在关系,论述了“气”与文章思想内容、艺术形式乃至创作方法上的相联。对散见于古代文论中的“气”说缕条析理,组成一个独特的“气”之体系,作了较为明晰的辩识。  相似文献   

11.
保护历史文化,处理好保护与承传的关系十分重要。承德五窑沟皇家古窑文化是北京琉璃厂文化在承德的一种延伸,其兴衷过程恰与避暑山庄及其周围寺庙群大规模建设的开始与完竣相伴随,保证了这些独具特色的古建筑群,能够在高质量的文化艺术水准上施工而完成。为中华民族灿烂辉煌的建筑历史增添了绚丽的一页。五窑沟皇家古窑可说是承德崛起与发达的铸造者,建议有关部门对现仍存的带有琉璃构件的各种建筑予以保护,保护古窑址地形地貌,对古窑的砖瓦残件妥当保护,禁止继续出售与流失,建设包括“中国承德皇家琉璃、砖瓦博物馆”在内的一处与承德寺庙同级别的旅游景区。  相似文献   

12.
普宁寺是一座汉藏结合式的寺庙,大乘之阁内供世界最大金漆木雕佛像——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寺内佛像造像艺术堪称中国造像艺术之精华。  相似文献   

13.
从中国山水画的发展轨迹来看,“个性化”的笔墨固然是山水画真正的血肉和灵魂,但其“程式化”的绘画语言成为了构造山水画艺术形象不可或缺的“骨架”。如果没有这个“骨架,”其“个性化”的笔墨也就失去了支撑它的身躯,因此我们应该肯定“程式化”的艺术原则在中国古代山水画中存在的价值和美学意义。中国山水画的“程式化”亦会随着时代的进步而进步,随着绘画艺术的创新而创新。  相似文献   

14.
商代是中国文明的主要发源时期,中国文明的绝大多数雏形是在商代奠定的。商代对以后中国政治、军事、文化等各个方面都有直接而重要的影响。中国古代体育的雏形也是在这个时期形成。因此,不了解商代的政治、经济和军事情况,便很难了解中国古代体育的基础。周代是将商代取而代之的新朝代,在文化上极大地继承了商的内容,在军事上也一样极大地发展了武备。但是,周代也不完全与商代相同。其中,文化上的“德”就是一个超越于商代“夭”的新概念。它对后世中国文化有着极大的影响,春秋战国和两汉以来的文化直接受到了这一文化思想的影响,中国古代体育当然受到了这两个朝代的文化的直接制约,它的发展步履明显刻有当时的各种痕迹。  相似文献   

15.
“兴会”说是中国古代审美体验论的核心,是中国古代文论家对文艺创作构思活动中灵感现象的描述.中国古代哲学在自然观和认识论方面的理论基础是“天人合一”与“知行合一”,由此,形成中国人重视直观感悟和直觉体悟的传统思维模式.同时,传统思想极为强调主体的道德学识方面的修养.而中国古代艺术灵感论——“兴会”说,则正是在这样的文化土壤中产生的.  相似文献   

16.
早期中国宇宙观有三个特征一是时空的“循环变易观”,后来儒道分别在此基础上发展出“中庸”和“反者道之动”的特色思维;二是天人相通的政治—宗教色彩,使得非宗教的儒学担当起中国人精神家园的实际功用,知识分子也以积极入仕为己任;三是“天事必象”的特征,奠定了中国古代非形而上学的文化偏好。我们欲寻中国文化之源,应给予夏商周三代以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7.
世界体育文化中,唯有希腊的体育表现为真正的成熟形态。中国先秦时期甚至与希腊爱琴海文明相对应的殷商时期,也曾经有过一个十分类似希腊民族“尚武好斗”的准军事体育文化的时期。中国“土”的起源来自于古代的“武士”就是明证。即使这样,中国古代的体育文化却未能真正走向它应有的文化成熟。“鬼神文化”(殷商)、“血缘机制”(周代)和过分强大的“实用理性”(先秦)以及综合了上古时期各种家族文化、差等之爱和礼乐道德并以“柔弱”为特征的“儒家观念”(汉代及以后)对体育萌芽的制约,是中国古代体育未能走向类似希腊体育那样的成熟境地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原因。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代文化史常识》为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出版的《大学入门丛书》之第九种。对《中国古代文化史常识》我们并不陌生,它是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通论”部分,是我最喜爱的书籍之一。其在1959年经过了第一次大的修订,作者和审校者云集文革前语言文史界名家。“通论”名为常识,  相似文献   

19.
论封建政治皇权对中国古代数学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古代数学从滥觞之时就表现出明显的政治功利性。天文历算作为中国古代建立“天人合一”政治哲学体系的有力工具,历来受到统治者的重视,数学由此被赋予更强烈的政治文化色彩,这也使得中国古代数学在封建社会中达到了其所能达到的顶点。然而,也正是由于受封建统治和封建政治文化的制约和束缚,中国古代数学未能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未能按科学进程演化成近、现代数学。在中国古代,数学等科学曾有两次比较重大的历史发展机遇,可惜均因腐朽、落后、蒙昧的政治皇权的打压而失之交臂。政治与数学等科学的良性互动是人类文明持续进步的基本前提之一。  相似文献   

20.
运用文化学“雅俗”理论审视中国古代体育文化,结合古代体育文化产生和发展的特殊时代背景,具有创新性地探讨了古代体育文化“雅”“俗”之分的原因、现象、特点及其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