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师生关系是学生学习生活中最主要的人际关系,是教师与学生在理智、情感和行为诸方面进行的动态人际交往。和谐的师生关系,即教育的主客体之间民主平等、相互理解、彼此信任、融洽相处。它在教育活动中关系到教学任务的完成和培养目标的实现,很值得重视和研究。一、和谐的师生关系对学生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影响和谐是发展的条件,只有具备了和谐的师生关系,教育的成功才能有保障。在现代教育中,和谐的师生关系积极地影响着学生的成长。第一、增加学生勤奋学习的动力。亲其师信其道,这种体会不少教师都有深刻的感受。由于学生对教师的亲近,他们…  相似文献   

2.
和谐教育是一种追求人的社会化与人的自身发展的协调、个性全面和谐发展、人的主体性的发展和民主公平性的教育。变革教育政策制度和教育管理模式,优化学校、家庭和社会育人环境,课程回归人的生活世界。和谐师生关系,对学生进行多元评价是实施和谐教育的策略。  相似文献   

3.
中等职业学校肩负着为社会输送技术人才的重任,而师生关系对教育教学活动的质量具有重要的影响,良好的师生关系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建立。本文针对中等职业学校师生关系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改善中职学校师生关系的策略,促进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发展,帮助学生健康成长,以完成职业教育目的。  相似文献   

4.
加强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是非常重要的。首先,教师应了解每个学生,与学生建立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这种关系有利于班集体和谐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也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其次,教师要热爱每一位学生,要创造良好的教育情境。爱是教师必须具备的一种美德,也是教师的职责。再次,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心理,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充分了解学生的需要,帮助学生抵御各种诱惑,让学生在心灵深处筑起自我心理防卫的功能体系。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家校合作方式进行研究,总结了把家长变为教育合作者的方法,提出凝聚教育力量,唤醒家长的教育意识,开好第一次家长会,建立一个"教育目标"一致的家长委员会,请家长参与学生评价等,明确形成教育合力可以促进教育活动与学生身心发展的和谐,师生关系为主的人际关系的和谐,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教育关系的和谐,增加教师的幸福感。  相似文献   

6.
师生关系是学校各类人际关系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关系。和谐的师生关系不仅有助于提高教育质量,更有益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因此,教师要注意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以达到上述目的。  相似文献   

7.
教师和学生是学校教育系统中两个最基本的要素。随着以人为本的教育观的复兴,在教育活动中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的作用和价值,得到了越来越多的教师和学者的肯定和重视,并在教学活动中不断地被体现出来。师生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学校的教育教学效果。老师和学生都希望在一种温馨、融洽、和谐的氛围中学习、工作和生活。在人与人交往的过程中,一种良好关系的建立总是以爱为基础的。同样,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前提也就是老师对学生的深沉的爱,这种爱是一种理性的爱,其基本表现就是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对学生怀有高度的责任感。首先,尊重学生就是要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哲学家爱默生说过,教育成功的秘决在于尊重学生。老师只有尊重学生的人格,才能从本质上热爱学生,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才能取得  相似文献   

8.
随着教育教学方式的不断更新,教师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方法也迫在眉睫。教师与学生是教与学的关系,教师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质疑,发挥创新潜力。教师首先要真正了解、理解、尊重爱护学生。教师要不断提高学生的民主意识,促进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9.
教师心理健康的价值,不仅体现为教师自身心理素质的完善,更因教师职业的特殊性,使其超越个体价值,带有重要的社会价值。因此,对教师心理健康价值的认识,应全方位地探讨其对社会、教育及学生发展的作用,以形成对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自觉意识,全面把握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将教师的心理健康发展与社会、学校教育相协调,构建和谐统一的现代学校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0.
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人际关系,它贯穿于学校教育活动的始终,并且会对教育效果和学生发展产生直接影响。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是师生共同的愿望,也是教育改革的需要。然而,随着高等教育改革步伐的加快,高校良好师生关系缺失的状况愈加严重。认真剖析师生关系缺失的成因,寻找改善师生关系的对策,对教师的发展、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留守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由于亲情的缺失,部分留守学生产生了心理障碍。教育留守学生,教师要用真挚的爱心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扮演好"代理家长"角色,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充实他们的精神生活,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让每个留守学生都成为"阳光少年"。  相似文献   

12.
高职院校师生关系中存在的种种问题,严重影响到高职教育的发展。文章主要从社会环境、学校等客观因素以及教师、学生等主观因素对师生关系的影响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3.
学校的人文环境对当代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以及世界观的形成有着极为重大的作用和影响.从根本上来看,体育起源于人类认识及改造世界的一系列实践活动当中,体育的终极目标是关心人的健康与关注人的健康,集中诠释和展现了良好的人文精神,所以,学校的体育教育对人文环境的构建及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人文精神与学校体育教学结合具有可行性,优化学校体育教育人文环境的有效措施是提高体育教师的人文素养,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创设和谐的教学环境,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转变评价考核方式.  相似文献   

14.
在新的经济条件下,创建学习型学校是学校教育深化改革和发展的重要任务。运用学习型学校原理来建设体育教学,学习型学校中的体育教学是一种建立在系统思维基础上,以人为本,以学习为中心和宗旨的学校组织管理形态。在学习型学校的体育教学中,教师树立正确的学生观,以积极饱满的情绪感染学生,有利于建立民主、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15.
创新教育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16.
师生关系是学校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任务型教学的教师和学生的角色都发生了新的变化。文章通过分析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变化,论述了教师和学生新的角色关系,以及如何培养和谐的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17.
构建以和谐为核心的新型师生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有关现代西方教育哲学思想关于师生关系的论述,旨在说明不同的师生观被运用于教育过程中,会对教育产生不同的影响。因此,我们要创建一种以和谐为核心的新型师生关系,充分发挥教育在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如何处理师生关系一直是教育界长期探索的一个重大问题。目前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要建立一种共在、共创、共长、共享的和谐师生关系。主体间性教育理论为建立共在、共创、共长、共享的和谐师生关系提供了理论和方法的新视阈。"共在"即指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处于平等的主体地位,是生命的共同存在状态;"共创"强调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通过平等的对话交流达到相互理解、共同创造;"共长"和"共享"关注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共同的心灵成长和共同分享生命的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19.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学校教育的理想是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新课程基本理念也重视学生的“和谐发展”。因此,我在教学实践中,对如何构建新型的师生互动的教学关系,注重创造民主平等的和谐的师生关系,同时充分尊重学生个体的自主性等方面,进行了初步的尝试。一、构建和谐师生关系,营造民主氛围  相似文献   

20.
当前高校师生关系呈淡漠化趋向,有功利化倾向存在。我们应当建设以人为本、民主平等、互尊互爱、教学相长的和谐师生关系,通过学校、教师、学生三者的相互作用来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