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华清  郑骋  王冰云 《编辑学报》2021,33(6):667-672
新媒体传播环境下,学术期刊的学术运营面临诸多问题,迫切需要提升学术期刊的学术传播能力。随着网红经济的盛行,知识网红为学术期刊的学术运营提供了新的思路,通过对学术传播趋势分析,知识网红对学术期刊的学术传播方面具有引导性。研究发现,利用知识网红的传播优势,能够提升学术期刊学术品牌影响力,有助于提升学术期刊的学术水平,发挥知识网红在市场经营和科普传播中的优势,对提升学术期刊的学术运营与学术传播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从学术期刊的媒介属性、国家的政策法规和传媒环境变化3方面分析学术期刊传播科普内容的必要性,提出学术期刊从社会热点、读者需求和报道方式创意的角度切入传播科普内容的方法,认为学术期刊传播科普内容有扩大自身影响、培养潜在读者和传播科学知识、建设理性社会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学术期刊评价式服务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俊莉  苏静  曾建勋 《编辑学报》2016,28(4):316-319
随着学术期刊评价理论和体系的不断完善,如何将众多的学术成果转化成对期刊评价的各项服务成为业界的新课题.文章将评价过程与服务内容相结合,从学术期刊评价式服务的概念内涵、建设框架、基本模式及发展策略4方面提出一套比较合理、系统的服务方式,有助于指导我国学术期刊评价式服务实践活动的开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4.
品牌是科技期刊一项重要的无形资产,是衡量科技期刊竞争力的重要标志。树立品牌科技期刊有利于凝练核心价值,提升期刊竞争力、影响力。科技期刊和学术会议都是科研工作者进行学术交流的主要方式,两者相互联系、相互补充。在当前国内科技期刊竞争激烈的形势下,借助学术会议来发展期刊,提升期刊影响力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途径。本文以《中华消化外科杂志》为例,总结并分享其通过举办大型高端会议、靶向会议、平台系列会议等特色学术会议,提升期刊学术影响力、社会影响力、综合影响力,实施品牌战略的相关措施,旨在为科技期刊的品牌建设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在学术期刊非法网站仍然存在的现状下,提出了一种应对非法网站的可行方法——使用学术期刊网址导航网。设计建设了一个学术期刊网址导航网(网址为http://www.cujc.cn),并已将其投入实际使用。投稿者可以通过该导航网查询到学术期刊的真实网址,从而避免了浏览到非法网站上的学术期刊虚假网页的可能。使用学术期刊网址导航网可以帮助投稿者远离学术期刊非法网站的侵扰,是应对非法网站的一种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6.
查朱和 《出版科学》2011,19(2):64-67
为尽快适应机制转轨的要求,社科学术类期刊应转变观念,更新思路,大胆探索,在市场经济的洪流中立住足,夯实根基,尽快做大做强。  相似文献   

7.
夏登武 《编辑学报》2012,24(1):40-42
新媒体语境下"编辑立言"具有提升传统期刊的多媒体融合能力,增强期刊信息的互动性,强化编辑的学术能力和媒介驾驭力等功能。认为应立足于多媒体功能融合的理念,从学术导向、信息互动等期刊发展的宏观层面,以及点评、推介导读等文本微观层面重构编辑立言的形式,丰富编辑立言的内涵,提升期刊信息传播的跨媒介适应能力,优化与延伸期刊信息资源的价值链。  相似文献   

8.
新形势下学术期刊产业联盟发展模式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胡文杰  杨春明 《编辑学报》2018,30(3):227-229
基于数字出版产业链内涵,从数字出版纵向经济活动视角,探讨在开放获取与媒体融合双重背景下,学术期刊产业联盟组建方式.从产业链利益分配角度分析期刊产业联盟运行模式.讨论新形势下学术期刊数字出版各主体新的角色定位,以期为学术期刊的转型发展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王雅琢 《编辑学报》2012,24(2):116-117
通过对一个事件、一篇稿件、一期专题的分析,认为应重视医学期刊在行业维权中的作用。医学期刊在贯彻创新办刊理念、增强学术导向、强化服务意识的基础上,应从"幕后"走向"台前"、从"炫技"走向"标准"、从"医生"走向"患者",以更好地维护作者和读者的权益,进而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10.
媒体融合的不断发展给学术期刊带来了新的挑战,主要体现在信息发布渠道与获取便利性、信息传播时效性、受众范围与传播方式、个性化信息需求、期刊管理体制机制等方面。学术期刊应选择切实可行的发展路径,借助媒体融合之力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找准自身定位,提升学术质量,打造期刊特色;顺应媒体融合发展趋势,借鉴国际经验,推进自身数字出版进程;积极转变理念,大力挖掘编辑团队内部潜力,有针对性地引进复合型人才;注重掌握技术主动权,推进编辑资源共建共享;坚守社会效益为先原则,提升期刊市场生存能力。  相似文献   

11.
将文华图专、文华公书林与相关社会化机构视为“文华系统”,以文华系统的参考咨询教育为切入点,考察其人才培育机制。文华系统的参考咨询以文华参考室为中心,实现教学与实践的汇合、职业情怀、职业精神的熏陶等功用,并通过人际网络和学术书刊的传播实现理念的传播与回流。这一人才培育机制的特点是馆教一体的实践导向,职业情怀、职业精神与专业素养的融合。以此反观当代的图书馆学、档案学教育,提出应当重视与实践单位的深入合作、阶梯式培育职业情怀与精神、以更宽阔和系统化的视野考察相关教育体系等建议。  相似文献   

12.
高校学术期刊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思路与举措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质量是期刊生存发展的重要基础,期刊建设必须以提升质量为中心。针对高校学术期刊建设发展现状,分析期刊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必要性和思路,介绍重庆大学期刊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举措。  相似文献   

13.
丁筠 《编辑学报》2018,30(1):17-20
充足、优质的稿源是学术期刊发展的根本,能够使学术期刊的发展充满生机与活力.期刊的作者是期刊稿件的提供者.期刊作者群的规模和质量直接影响着期刊的稿源数量和质量.本文以《仿生工程学报》创刊以来在不断扩大作者群规模、提升作者群质量方面的实践心得为基础,讨论编辑部通过优质的服务、缩短审稿周期、加大作者学术成果的传播力度等工作来提高作者的满意度,从而吸引作者来稿.此外,还介绍了利用Web of Science、Scopus等大型网络数据库方便快捷地查找高学术影响力的潜在作者并对其进行邀稿的方法,以期有效提高期刊的学术影响力.  相似文献   

14.
从微信公众平台的现状出发,着重研究微信平台的传播策略,并将其运用到平台的传播过程中.总结学术期刊微信平台的传播特征,为传统期刊的发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5.
关于提高我国科技期刊学术影响力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阐述科技期刊学术影响力及其综合评价的意义,介绍我国科技期刊学术影响力的现状。认为提出提高我国科技期刊学术影响力首先应注重提升我国的基础科技实力,其次应从国家层面扶持和引导科技期刊实施分级管理并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科技期刊、鼓励优质稿源在国内期刊发表、搭建科技期刊发布平台、妥善处理科技期刊市场化与公益化的关系、实现经营模式多样化,最后还要建设高素质的办刊队伍。  相似文献   

16.
文章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给《文史哲》编辑部的回信精神,并以此为契机,对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高质量发展的价值内核、时代境遇和实践理路进行了分析。指出推动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高质量发展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正确的办刊方向;加强学术期刊制度建设及制度执行力;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为高质量发展赋能;通过队伍增能,统筹学术期刊高质量发展与编辑职业成长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赵文义 《编辑学报》2015,27(5):416-418
学术期刊出版体制的市场化改革,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凝聚共识.解构学术期刊出版体制背后的权力结构因素,可以全面和深入地认识学术期刊出版体制存在的问题和改革的关键点.通过对学术期刊出版的行政权力结构、学术权力结构、经济权力结构、话语权力结构的解读,试图为学术期刊出版改革实践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以互联网为前提的众包模式,已应用于文化创意产业、图书馆、翻译以及地理信息采集等领域.本文基于众包模式的优势以及学术期刊众包评审案例,分析网络环境中出版流程碎片化、出版平台便捷化众包出版模式的可行性.认为高校学术期刊的众包出版需要有相应的机制与流程确保其工作效率和质量.在多媒体融合背景下,高校学术期刊众包出版模式可以为高校学术期刊提高社会效益和社会影响力,提供一个新的发展路径和出版模式.  相似文献   

19.
研究CSSCI来源期刊发文头部机构固化现象,对理解期刊发文规律、优化评价机制和推动学科生态改善都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通过统计分析2000-2019年图情档学科19种CSSCI来源期刊中发文的作者单位、地域、学术背景等,发现期刊发文头部机构固化的形成受多重因素影响,包括发文机构的学科优势、期刊创办单位的性质、地缘和学缘等。文章考察这一现象对学科生态带来的主要影响,从理念、实践和制度等方面提出克服发文机构固化建议,为科研评价克服唯论文意识、加强论文质量评价、推动学科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张强  田旭  郑小光  张彤  恽海艳  李楠 《编辑学报》2017,29(6):571-573
基于互联网的新媒体的兴起,对传统学术期刊产生了直接冲击.学术期刊与新媒体的融合,使其在挑战中走出传统的局限,延伸了发展空间.以《机械工程学报》实践探索为例,将期刊高品质内容和优秀的审稿专家、作者群作为期刊竞争力的核心,借助新媒体手段,增加学术期刊内容展现形式及传播渠道,并有效增强互动交流,进而为提升学术期刊的影响力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