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构建和谐校园是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理想追求。构建和谐校园,必须坚持科学民主依法治校,体现教育公平,营造和谐校园的校园文化,构建和谐课堂,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加强新型的师生关系,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实现各种教育要素之间的协调、和谐、有序和整体优化。  相似文献   

2.
师生关系是学校各类人际关系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关系。和谐的师生关系不仅有助于提高教育质量,更有益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因此,教师要注意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以达到上述目的。  相似文献   

3.
教师心理健康的价值,不仅体现为教师自身心理素质的完善,更因教师职业的特殊性,使其超越个体价值,带有重要的社会价值。因此,对教师心理健康价值的认识,应全方位地探讨其对社会、教育及学生发展的作用,以形成对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自觉意识,全面把握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将教师的心理健康发展与社会、学校教育相协调,构建和谐统一的现代学校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4.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总结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教育含义的基础上,又对教师心理素质、教师心理素质对学生的影响进行了分析,进而认识了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同时提出了提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5.
和谐师生关系是高校教育目的得以实现、人才培养质量得以提高的重要条件。温州大学2012年学区制改革以来,辅导员在和谐师生关系构建工作中获得了难得机遇,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新挑战。在新型教育模式中,辅导员如何把握和谐师生关系构建的原则,积极探索和谐师生关系构建的途径和举措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6.
培养大学生健全的人格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必备条件。构建和谐的校园,有利于健全人格的培养。和谐校园包括浓厚的校园文化、良好的校风学风、亲密的师生关系、通畅的心理健康教育机制和公正的教学管理制度,这些对促进大学生内心的和谐、养成健全人格助益多多。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育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探索新时期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建设对促进高校和谐稳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从辅导员工作实践出发,分析当前高校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存在的现实问题,提出从创新教学模式、建立工作机制、搭建网络平台、构建协同育人体系四个方面探索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的建立,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推进心理健康工作的系统、持续发展,共同增进大学生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8.
构建和谐高校师生关系的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高校教师来说,要践行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主要任务就是要构建和谐的高校。而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构建和谐教育、和谐社会的先决条件。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不能只是强调老师的职责与责任,应该是双方共同努力。只有老师和学生齐心协力,才能建立起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9.
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教育,是高校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根据《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增加行为训练与心理体验的要求,广东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基于学生心理素质拓展训练推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实现了丰富素质教育手段与增强社会服务能力的双突破,对于高校特别是高职院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开展行为训练与心理体验提供了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10.
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教师要从更新辅导观念、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和对学生进行引导、鼓励等方面着手,担当起心理辅导活动课的设计、组织、参与、调控、促进、辅导责任和传授心理健康知识的责任,努力形成一个全新的教师角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