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出版教育的校企合作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1983年至今,全国已有27所高校设置了编辑出版学专业,为我国出版行业输送了大批高层次专业人才。作为一门应用性学科,编辑出版学高等教育与出版行业存在极为密切的联系:出版机构需要高校为之提供合格的复合型人才,满足“大出版”快速发展的需要;高校需要出版机构在资金、师资及教学实践方面给予支持。因此,实行高校与出版机构合作办学是抓住发展机遇,迎接国外的各种挑战,加速出版业和出版教育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范文婷  王留 《新闻世界》2014,(10):178-180
本文以国内已经设立数字出版专业的六所高校为例,对比传统出版环境和数字出版环境下编辑出版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差异化,探究如何更加科学合理的培养数字出版环境下复合型编辑出版人才,也为其他高校开设数字出版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提供参考,从而推动我国的数字出版专业教育进入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3.
新时期背景下,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科学技术发展都取得了新的成就,尤其随着自媒体的产生发展,传统的出版行业受到了新的挑战,同时也面临着许多新的发展机遇。将计算机发展的新技术应用到出版行业,是促进新时期出版行业发展的关键。当前,主要的新技术包括电脑编排技术、多媒体出版技术和网络出版技术,其中网络出版技术中的数字出版是编辑出版行业在新时期使用非常广泛的技术。此外,作为计算机技术最前沿的人工智能技术、大数据技术和AR交互技术对于编辑出版行业未来的发展也具有重大的意义,本文研究了当前主要的出版新技术及其应用方式并且分析了新技术背景下编辑出版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为更好地发挥出版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考试对高校编辑出版专业教育的影响,文章从出版理念和出版实践两方面分析了出版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考试对我国高校编辑出版专业教育具有的引领和规范作用,并就进一步加强考试工作对高校编辑出版专业教育的影响力提出建议:第一,鼓励高校编辑出版专业学生参加出版专业技术人员初级职业资格考试;第二,倡导编辑出版专业的师生将出版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考试辅导教材作为必备的专业教学辅导用书;第三,把参加出版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考试纳入编辑出版专业专任教师的岗位培训范畴,并将获得出版专业技术人员中级职业资格证书作为专任教师晋升高级职称的重要条件之一。  相似文献   

5.
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组织编写的《科技期刊编辑与出版问答》于2014年11月由清华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在京东、亚马逊、当当等网店进行销售。该书基于国内外科技期刊网络出版的新形势和我国期刊出版单位管理体制改革的新情况,介绍以网络出版为中心的科技期刊生产流程,力求涵盖时下科技期刊编辑出版的主要方面,反映现代编辑出版理念和国内外相关研究最新成果。该书可作  相似文献   

6.
魏硕 《采.写.编》2022,(3):127-128
20世纪80年代,中国掀起了一股"美学热",一些学者借此将美学引入同样属于新兴学科的编辑出版学,于是"出版美学"一词应运而生.出版美学是出版学和美学的交叉学科,研究出版活动中的美学蕴涵,是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结合,编辑出版活动就是美学与实践的外在表现.在人民精神文化水平普遍提高,数字化产品飞速发展的新时代,本文浅析出版...  相似文献   

7.
一门新专业诞生的最大动力是社会对它的呼唤,出版学也是如此。把出版作为一门学科来建设是改革开放以后的事情。但出版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其学科建设至今还不够健全.对于编辑出版的研究仍跟不上实际发展的需要。同时,在编辑出版的教学过程中也存在着诸多  相似文献   

8.
外文出版专业图书的翻译王益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版的介绍外国出版工作的书越来越多了。中国书籍出版社出版了《出版知识译丛》,山西书海出版社出版了《国外编辑出版丛书》,武汉大学出版社和黑龙江教育出版社等也有这类书出版。我去年对照原著读了5本这方面的书(...  相似文献   

9.
网络出版是以数字化技术为支撑,以计算机网络为载体的全新的化生产与传播方式,是信息技术发展的产物。与传统出版比较,它要求编辑出版人员除具备传统出版的知识与技能之外,还必须掌握较高的计算机网络方面的知识与技能,具有更强的创新能力和综合能力。面对网络出版强劲的发展势头和空前的冲击力,必须转变观念,从战略的高度把握网络出版所提供的机遇,关注网络出版专业人才的培养,尽快培养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网络出版队伍。  相似文献   

10.
与知识经济时代相合拍,我国出版产业发展迅猛,已逐步发展成为国民经济中的朝阳产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发展势头。但总的来说,我国出版产业尚处于产业生成时期,一些基本方面或狭义的出版过程已经或正在产业化,而一些非基本的或间接的为狭义出版过程服务的一些方面或领域,尚依赖传统模式运行。这些方面或领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出版产业的发展,必须及时转变角色,适应新的形势。 20多年来,随着出版业的发展,出版教育也获得了很大发展,目前全国高校开办有编辑出版学相关  相似文献   

11.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是一个人才辈出、英流汇聚的伟大历史时期,陈独秀作为中国近代史上的名人物,在此期间亦曾留下过深深印迹。本所引溯论证的:是其早期的编辑出版实践及其在中国近代出版史上的重要地位,主要内容包括:一、丰富多彩的出版实践;二、“鼓吹革命”的出版思想;三、风格独异的出版特色;四、功垂青史的出版名家。在章的第四部分,笔以下述拙见就教于同人:1、陈独秀是引领近代中国进步出版事业的旗手;2、陈独秀是培养近代出版人才的园丁;3、陈独秀是早期党的革命出版事业的奠基人。  相似文献   

12.
出版类高校教材是出版学科知识体系的浓缩和呈现,是引导学生批判和建构自我学科知识、形成出版专业实践能力的重要载体。文章重新审视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出版类高校教材的发展轨迹,探索出版类高校教材与出版学科发展的阶段性成果与不足,与此同时,结合新文科、大数据、数字人文等新情况、新发展,探讨高等教育领域的出版教材建设路径,认为需要在进一步加强基础理论研究的同时,注重把握新技术、新范式和新方向,不断推动我国出版学科建设在新时代的迭代升级与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3.
出版文化学初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研究背景 出版文化研究是出版学研究的需要 目前我们对出版学的研究基本可归纳为三个领域:出版管理、出版技术和出版文化. 出版管理,是指出版活动的管理机制,如体例、国际版权公约、著作权法、出版条例,出版社的规划、经营、内部管理及与市场之间的关系、成本核算等等,涉及到出版活动的每一个具体环节.它也是现在出版业研究中被关注比较多的一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出版科学》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由湖北省新闻出版局主管、湖北省编辑学会主办、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承办的一份面向全国的编辑出版专业学术期刊。本刊秉承如下宗旨:立足本省,面向全国,为出版学、编辑学研究提供园地,对编辑出版实践给予理性指导,理论性与实用性并重,总  相似文献   

15.
陆晟 《出版广角》2014,(2):66-67
随着数字出版技术的广泛应用,现代图书出版编辑工作已呈现出显著的数字化特征。数字化图书出版编辑,不仅仅是图书的数字化,或是编辑出版流程的数字化,而是整个编辑出版体系的数字化。编辑出版数字化是一种全新的编辑出版理念,其对于整个图书业的发展具有十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梳理出版学科建设的历史,并分析了新时代出版学科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提出应以马克思主义出版观为指导,加强马克思主义出版观、习近平总书记出版工作重要思想的研究,总结当代中国出版业发展规律,挖掘中国出版历史规律的认识与历史经验,研究出版与技术的融合发展,以构建中国特色的出版学科体系。  相似文献   

17.
柔性管理是出版企业管理创新的主要方向,为此,应增强出版企业组织机构的柔性,实现出版管理方法的柔性,推广应用高新编辑出版技术。柔性出版管理的着力点是实行人本管理,其前提与核心是促进出版企业员工的主体自我管理,可行的步骤一是价值观共识化,二是信息共享,三是教育训练,四是建立授权的示范。自我管理要求既要强化完善自我管理,也要优化团队自我管理。  相似文献   

18.
三、风格独异的出版特色   陈独秀不仅以其丰富的出版实践,强烈的出版倾向而著称,更以其高超的编辑才能,独特的出版风格而闻名。   讲求栏目设计的生动活泼,贴近时代、贴近生活,是陈独秀编辑出版活动的一个显著特色。《安徽俗话报》 (以下简称《俗报》 ),是陈独秀创办《新青年》杂志前的一次较大的、也是较成功的出版实践。这份 32开本的通俗小报,虽因帝国主义和封建反动势力的蛮横干涉而只出版了 23期,但其内容丰富、文字生动、装帧美观、封面图案设计新颖精巧。《俗报》共设论说、要紧的新闻、本省的新闻、历史、地理、教育、…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明代出版管理机构、明代对出版活动的导向及明代对出版活动的限禁等三个方面,简述了明代的出版管理。  相似文献   

20.
李建廷 《出版广角》2022,(12):26-30
古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党的领导下,出版业建立了古籍整理出版工作机制,古籍整理出版事业成果丰硕。在新时代背景下,出版业应在原有古籍工作体制的基础上,在项目立项、编辑出版等方面继续完善,不断提高古籍整理出版的质量,使古籍整理出版真正地服务于文化强国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