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网络语体"××体"频繁出现,并以其亲切、幽默、戏谑、嘲讽、离经叛道的风格成为所有网络语体中最鲜明、最具潮流、最新颖活泼的形式,深受人们尤其是年轻人的喜爱,已经扩展到人们生活交际的方方面面。如何处理网络语体"××体"与对外汉语教学的关系,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结合网络语体"××体"的特点提出将其引入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体育赛事影响下的高校体育发展的软实力诉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阐释高校体育软实力的内涵入手,分析了体育赛事和高校体育二者之间的积极影响,同时也指出,体育赛事也造成了现实中高校体育存在"重竞技、轻群体"、"重硬件、缺软件"、"体教结合"脱节以及"黑色行为"等问题。认为"软实力"是高校体育发展的核心力和真实诉求,主要表现在管理理念、思想方法、价值观念和精神文化等方面。  相似文献   

3.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对河北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体教两系统学校对各自优势与劣势的认知基本符合当前的现状及趋势;体育系统学校生源短缺、质量下降、出路不畅、读训矛盾等问题仍然严峻;教育系统学校的后备人才数量与质量呈下降之势;体教两系统学校对"体教结合"优势的认知高度一致,体育系统学校的认知与诉求更为强烈;体教两系统的学校对"体教结合"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新秩序的诉求高度一致,体育系统学校的诉求愿望更为强烈。针对研究结果,提出了"体教结合"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相应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深入分析了当前高校实施"体教结合"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更新观念,正确认识"体教结合";突破体制障碍,实现有机结合;拓宽经费筹集渠道;科学训练,"学训"并重;加强教练员队伍建设;完善大、中、小学"一条龙"培养模式;建立科学的训练质量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5.
南京体育学院运动人体科学系以市场导向、质量意识、"医体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为人才培养与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在教学方案、机制、模式、途径等方面实现了创新:以市场为主导结合南体特点,走医体结合的特色教育之路,提炼出"融学训研,求知信行"的系训,建设了具有南体特色的教学科研团队,创建了"校校联办,培养人才"的路径,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了解目前长春市高校"有车族"的体适能现状,为全民健身提供科学指导。抽取长春市高校"有车族"428人,对其进行体适能测试。结果显示长春市高校"有车族"男性内脏脂肪量偏高,心肺适能较低,肌肉和柔韧适能较好。女性身体脂肪量总体正常,肌肉和柔韧适能较好,但心肺适能仍需进一步提高。建议长春市高校"有车族"人群应适当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心态,减轻身心压力,并有规律的从事有氧运动,以提高自身的体适能水平。  相似文献   

7.
30年高校"体教结合"的政策和模式探索演进历程中,总体上是以高校非体育专业的体教结合为探索重点,取得了多维的实践成效,但在国际模式接轨、有效运行策略和机制等方面仍存在着矛盾。为此,提出了立足国情,借鉴外国有益经验;整合利益机制,促进利益与资源协调平衡;扶持重点,优化资源配置;树立"专业化"教育思想,发挥体育院系的"专业化"教育优势等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8.
结合国家政策方针,以高等教育改革的总目标为指导,采用文献资料分析、比对研究、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通过对"教体结合"概念和内涵的理解及高校民族传统体育人才培养现状和主要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认为高校"教体结合"培养有文化、高素质的民族传统体育人才势在必行,结合我国国情,探索出高校"教体结合"培养民族传统体育后备人才的新思路,对新时期我国高校民族传统体育人才培养模式提出探索性见解。  相似文献   

9.
朱志军  李云  吴长顺 《阅读》2014,(1):25-33
嗨,小朋友们好!我是小马驹,即将到来的新年是马年。马,勇敢忠诚,勤劳善良。你一定喜爱我们可爱的马。马年,我小马驹也要大显身手,快乐闯关步步高。跟我一起,迎接挑战吧!  相似文献   

10.
从文化学、历史学的视角对安徽民俗体育项目"凤阳花鼓"进行研究,分析、阐释了其演变历程,探析了它的历史传承性、地域性、民间自发性等特征。研究认为,其文化价值体现在健身塑体、健心娱乐、艺术审美等方面。另外,对凤阳花鼓的发展问题进行了思考,认为: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凤阳花鼓虽得到了文化产业化发展,但也出现了文化变异。  相似文献   

11.
学生体质连年下降的现状已引起党和政府还有体育界的极大关注,究其原因:学校体育工作"法治"意识薄弱,学校教育管理者没能依法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对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不够重视,发展滞后;学生每天一小时锻炼时间难以保证,这是学生体质下降的关键因素,校方应"依法治体"突显课外体育活动在增强学生体质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2.
"正始体"代表诗人嵇康、阮籍诗作中的意象世界,依据内容性质特点,大致可以概括为三种基本类型:飞翔意象、短暂易逝意象、讽谕意象。魏晋鼎革之际,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正始体"诗人在忧生忧世的情感激荡下,用诗歌表达了自己对价值理想的坚守,对内在超越的想望,对个体生命的珍摄,以及对现实社会的批判与关怀。  相似文献   

13.
运用个案分析、专家访谈、问卷调查、实地调研、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以金坛市青少年业余体校"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建设为个案,从运动项目设置、读训模式、管理体制、教练员队伍建设、运动员素质培养等方面阐述"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建设的途径,探讨基层体校"体教结合"的特点,发现"体教结合"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涉及到其本身,还与学校体育改革、课程建设等方面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以西北各少数民族具有典型性的传统体育-马上体育运动项目为切入点,采用文献资料和田野调查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实地走访相关专家及传承人,分别从马上体育运动的历史渊源、发展现状、保护传承进行分析,借鉴现代体育的发展经验,结合其他产业多元化的发展模式提出马上体育运动保护传承措施。  相似文献   

15.
采用现场观察法、调查访问法、文献资料法、统计法等对新疆第6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马上项目比赛进行了全面分析与研究,结果显示:优秀运动员年龄偏低,有利于人才的培养;各地州市对表演项目重视不够;马上项目运动的群众参与性不高;有些马上运动项目有濒临失传的危险。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6.
我国是自然灾害频发国家,如何通过体育课加强大学生灾害自救能力是高等教育重要的研究问题。本文根据"体适能"相关理论通过对南京某高校2010级新生开展灾难自救综合训练实验,通过对应急条件下大学生力量、柔韧性和脂肪含量等基本体能指标检测,结果表明实验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防灾"体适能"训练有助提高大学生灾难自救能力。  相似文献   

17.
运动录相观察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四川省马上运动的发展现状进行了研究,认为四川省马上运动具备良好的群众基础和民族地域优势,但由于文化、经济、地域差异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使得马上运动区域发展不平衡,马上运动发展的生存环境受到挑战。就此提出发展四川省马上运动的对策:加强立法保护,重视民族文化传承;发展经济、多渠道筹集资金,建立民间马术训练基地;因地制宜开展马上运动,促进与旅游业的结合;依托民族运动会,进一步提高训练质量。  相似文献   

18.
方以智"参自己本分禅"的禅道观认为,大道本来无常,无需劳神外求,唯心为三教融通的根本。他提倡的三教融通思想,主要指"体无内外,道无彼此"与一二合一的本体融通和"三即一,一即三"与"随""、泯""、统"的方法融通。  相似文献   

19.
电视是一个集人类物质与精神、思想与技术以及兴奋与颓丧等情绪于其中的"混杂体"。它在扮演各种文化符号和信息的传播中充当了让人"无法评判"的角色。本文试就电视对受众的影响作一肤浅探讨。  相似文献   

20.
王阳明早年徘徊于儒释道三教之间,因体弱多病曾醉心于道教养生导引之术,龙场大悟体证生死后始与道教决裂,并极力批判道教肉体长生说,主张"良知"方为彻死彻生的"真己",实现了长生不死说的视域转化。同时,王阳明"致良知"的道德形上学,主张知行合一与事上磨炼工夫,反对顽空虚静的修炼方法,强调"即有体无"的入世担当。但王阳明也着重指出,佛道教虽不如儒学广大简易,然而也是性命之学,善于学则三教皆无弊,不善学则皆有弊。因此,三教各有其优劣而难分高下,抉择的关键在于学者根机是否相应,为学之道能否相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