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深入探讨“双一流”建设中目标设定、实施路径及评价机制的基本分类、逻辑转型及战略转轨,是统筹推进“双一流”建设过程中无法回避且极具重要性的理论问题。“双一流”建设的核心目标是探索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中国模式”,整体目标意在引领和推动我国建成高等教育强国。在“双一流”建设实施过程中存在项目推进和制度推进两种典型的推进路径,由项目推进过渡到制度推进是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必由之路和必然选择。对“双一流”建设成效的评价包括作为一种学术层面的评价和作为一项政策层面的评价两种类型,由学科建设与评价思维过渡到学术建设与评价思维是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2.
“双一流”大学建设最主要目的就是力促中国从高等教育大国向高等教育强国转变。而“最后一公里”服务问题却严重影响着“双一流”大学建设的内涵式发展乃至高等教育现代化建设的整体成效。要解决服务覆盖面不够到位,不能满足差异化需求;办事方式灵活度不够,人文关怀有待加强;多头管理,办事效率有待提高;注重执行上级安排,关注师生满意度不够等“最后一公里”服务问题。必须采取建立以“大学章程”为核心的现代大学制度,落实办学自主权;扫清行政化障碍,大学行政回归以服务为中心的本位;完善监督与奖惩制度,及时解决问题;提高服务水平,实现双赢发展;共生共荣,打造学术命运共同体等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3.
"双一流"建设是国家面向世纪中叶实施的高等教育发展战略,是建设世界高等教育强国的重要任务。一流大学的建成需要有一流的功能体系以及一流的支持和服务体系。推动"双一流"建设的突破口在大学战略管理,要进行战略研究,制定符合自身发展要求的战略,用战略引领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  相似文献   

4.
“双一流”建设是我国21世纪初部署的又一重大的高等教育战略,其核心是要实现赶超世界先进水平、落实高等教育强国的伟大目标。文章以Scival科研管理平台为数据源,从科研规模指标、科研质量指标、科研合作指标、学科竞争力指标等多维度对我国42所“双一流”大学近十年(2010-2019)的国际科研论文数据进行文献计量分析,并结合数据呈现的趋势及特征展开分析,为我国“双一流”政策推进及高等教育发展提供建议及对策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5.
统筹推进"双一流"建设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对于实现我国从高等教育大国到高等教育强国历史性跨越具有全局性的引领和促进作用。应用技术大学是现代经济发展进程中经济发展转型升级、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科学技术更迭的重要技术技能支撑。因此,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立足一流学科、创设一流专业群、构筑一流师资、培养一流人才,进一步建设一流应用技术大学,有利于为提升高等教育整体办学水平形成扎实牢固的"塔基",有利于加快推进我国高等教育强国建设。  相似文献   

6.
基于CSSCI数据库对"双一流"大学研究地图进行探讨,发现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对"双一流"大学研究的关注大致可分三个阶段:萌芽期、探索期和发展期。大部分高产研究机构都表现出对"双一流"大学研究逐渐增强的变化趋势。将高产作者群中各位高产作者的"双一流"大学研究成果进行前十年(1998-2007年)和后十年(2008-2017年)数据相比,发现有减少趋势和有增加趋势的高产作者人数大致相当。为推进"双一流"大学建设工作,相关建设高校可以考虑在校内组建"双一流"大学建设办公室或者"双一流"大学建设中心等机构,其专门为学校"双一流"大学建设实践工作提供相应的信息咨询与决策参考服务。基于CSSCI数据分析发现,目前"双一流"大学研究领域呈现出八个研究主题,分别是高等教育创新发展与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双一流"大学建设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一流大学建设背景下的高等教育质量提升与治理改革、中国特色的"双一流"大学建设及其评价体系、"双一流"大学建设的国际经验及启示、世界一流大学与一流学科科研竞争力评价、高等教育的学术自由与学术自治、"双一流"大学建设与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发展。此外,"双一流"大学研究领域的四个研究热点主题分别是高等教育创新发展与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等教育的学术自由与学术自治、中国特色的"双一流"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与一流学科科研竞争力评价。目前,"双一流"大学研究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建议从学科理论、方法路径和实践层面三个方面进行探索进而不断完善"双一流"大学研究内容框架体系。  相似文献   

7.
"双一流"大学建设必须坚持"中国特色"与"世界一流"的辩证统一。"双一流"大学建设与文化自信具有耦合关系,大学的基本职能和"双一流"大学的建设任务决定了其在建设过程中需要文化自信作为支撑,而文化自信又在"双一流"大学的文化价值取向中得到体现。需要在文化自信引领下,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以革命文化为重要来源,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时代指引,实现中国由高等教育大国向高等教育强国的跨越发展。  相似文献   

8.
中国"双一流"大学建设是国家发展的一个新动力源,是发展公平而有质量的高等教育的重大举措。建成高等教育强国是建设世界强国的基础,中国"双一流"战略是服务国家战略的核心支撑体系。科学界定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理论内涵与实践价值,对其进行客观分类和特征固化,进而合理构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成效评价体系,并以中国42所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为样本对照标杆大学进行实践验证,既可以为党和政府、高校和社会等动态评估"双一流"战略建设进展提供参考借鉴,也可以为中国学界的理论话语逐步转化为世界性实践话语奠定前期基础,更可以为破解世界大学评价难题提供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和中国道路,早日建成世界高等教育中心,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9.
"双一流"建设是中国在新形势下为提升高等教育质量、建设高等教育强国而做出的战略选择。自2017年9月国家发布"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42所高校陆续公布一流大学建设方案,"双一流"建设已经进入全面落实阶段。通过对这些一流大学建设方案的文本分析,发现一流大学建设存在若干偏差的迹象,主要体现为逻辑起点偏离、建设理念功利化、建设路径趋同以及国际视野不够。回归常识,夯实大学发展学术之基;回归初心,落实大学发展立德树人之魂;回归本分,厘清大学发展特色之路;回归梦想,明晰大学发展国际化之度是修复偏差从而确保中国一流大学建设目标顺利达成的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10.
内涵式发展是高等教育现代化和建设教育强国的应有之义,而“双一流”建设是实现内涵式发展的关键路径。本文考察“双一流”建设前后我国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水平的时空演进特征及区域发展异质性。研究发现:(1)“双一流”建设促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效果较明显,其中服务社会子系统贡献最大,但内涵式发展水平整体偏低,发展不充分现象犹存;(2)“双一流”建设并未有效缓解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区域失衡问题,东部内部、东-西区域间发展不平衡程度尤为突出,区域间不平衡是主要成因;一流高校和一流学科分布均存在东强中西弱的“撕裂现象”。鉴于此,应分类推进“双一流”高校的内涵式发展;引导高教资源流向中西部;优化“双一流”建设成效评价体系,引导高校主动服务国家需求、争创世界一流。  相似文献   

11.
关于创建一流职业技术大学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在从制造业大国走向制造业强国的发展道路上,面临着技术创新和技能人才不足的双重障碍,急需以一流职业技术类型院校为平台,培养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技能的一流技术人才;同时,高职教育已经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国家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应在重视一流研究型大学建设的同时,把一流职业技术大学的建设纳入其中。建设一流职业技术大学,不仅需要国家发展战略和地方政府的支持,学校自身还要具有追求卓越的强烈内在动力。  相似文献   

12.
地方政府为对标“双一流”建设而实施的省域高水平大学建设为我国高等教育强国建设提供了“本土方案”,对其进行政策效应评估能够客观反映地方高等教育治理成效。本研究通过收集2010—2019年省际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构建多时点DID模型评估了省域高水平大学建设的政策效应。研究发现:政策实施后,域内高校的学科水平、师资队伍建设成效、人才培养质量、社会服务能力和办学活力均得到显著提高,且通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同时,政策效应的异质性分析显示,省域高水平大学建设在东部沿海地区产生了更强的政策效应,“马太效应”持续加剧。在后续省域高水平大学建设的政策安排中,学科建设应注重“慢变量、长赛道”,既需立足国际前沿,还需回应本土需求,通过政策兜底、扶持“无用之用”学科,保持学科多样性;师资队伍建设需为新生代力量留有成长空间。  相似文献   

13.
“双一流”建设之初的学科裁撤等事件给高等教育学科带来危机,使高等教育研究陷入了较深层次的自疑。高等教育改革的持续深入、“双一流”建设的逐步推进需要自疑精神,更需要坚定自信。应在研究情感上增强学科自信、在研究目标上增强话语权、在研究方式上倡导问题导向,全方位提升高等教育研究质量,助推“双一流”建设和自身发展。  相似文献   

14.
宣勇 《江苏高教》2021,(5):15-17
破除“五唯”以后,如何引导与评价大学的发展,是当下高等教育界共同关心的话题,也是“双一流”建设需要解决的根本性、导向性问题。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战略支撑的新的经济发展格局中,大学要避免“独善其身”式的内涵发展,从片面追求论文与排名转向以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为目的,通过加强大学能力建设提升内涵的方式进行发展,实现服务国家和引领社会的价值。基于此,浙江工业大学现代大学制度研究中心提出了大学能力建设是我国“双一流”建设的未来走向这一命题,并从党的领导、政府治理、“双一流”建设、教师发展、国际化、区域互动等不同层面就如何开展大学能力建设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双一流"建设是党和国家在新的历史时期对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做出的战略部署。无论是大学自身加强"双一流"建设,还是国家推进"双一流"建设,都应避免走入唯指标化和去改革化的误区。我国大学需要把制度创新作为"双一流"建设的基点,通过制度体系和制度能力建设来提高学术全要素生产率,并且将"双一流"建设融入到整个国际高等教育格局中,在实施国际化战略的同时坚守本土化。  相似文献   

16.
作为高等教育领域的一项重要公共政策,我国“双一流”建设政策扩散关涉该政策能否合理有序地推进。文章以“双一流”建设政策为研究对象,借鉴政策创新扩散理论的研究成果,初步探讨了该理论对于“双一流”建设政策推进的解释力,围绕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描述了“双一流”建设政策创新扩散的基本特征,围绕横向机制、纵向机制和多向机制阐释了“双一流”建设政策创新扩散的主要机制,希冀为持续推进“双一流”建设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7.
教育理论界对高等教育多持系统论的观点,强调大众化时代高等教育系统内部的多元形态和结构优化,这些理论洞见具有指导价值。将"双一流"建设战略置于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和国家治理体系与能力现代化的改革框架中考察,有必要重视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建设与其所置身的一流高等教育体系建设之间的依存关系,以克服过于强调战略重点可能导致的对全局的忽视或轻视。在地方层面,应鼓励政府在落实"双一流"建设的同时对其予以必要的延展,着力建设区域一流高等教育体系。相应的着力点包括确立基于系统论和生态论的高等教育发展观、加强区域高等教育整体规划、建立不同高等教育板块的相对均衡型投资机制、健全高校和学科的分类管理与分类评价机制,以及营造准市场化甚至市场化的高等教育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18.
<正>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的大背景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将党的二十大战略部署转化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具体行动,指出“建设教育强国,龙头是高等教育”,这为新时代的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自治区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发展更加均衡更为优质的教育”“推进高等教育‘双一流’建设”,对宁夏高等教育发展作出了具体部署。高等教育作为教育、科技、人才的交汇点和连接处,要充分发挥其龙头引领作用,带动全区教育高质量发展,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9.
<正>2022年,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于深入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若干意见》,并公布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高质量推进新一轮“双一流”建设,将进一步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有效落实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20.
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这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陕西为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在推进“双一流”建设的同时,面向应用型本科院校和高职院校提出了“一流学院、一流专业建设”,统称“四个一流”建设.对于向应用型转变的地方本科院校而言,建设一流学院、一流专业,就是建设一流应用型大学和一流应用型专业.安康学院在2014年被确定为转型发展试点高校以后,围绕建设“一流应用型大学、一流应用型专业”开展了积极而有效地探索,在省内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