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大大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的快速发展满足了人们物质需要,却导致人们精神追求和主体价值的丧失。产生该问题的关键在于人的需要价值向度的偏离。确立满足人的全面发展需要为人的需要的价值向度是马克思恩格斯人的需要层次理论的旨归,是人的本质的内在要求,是社会主义本质的现实要求,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2.
从审美需要与科学创造的关系中,理解科学创造与审美活动的统一,是美学研究的重要课题,而人类社会实践活动,是人类审美需要产生的基本前提;审美需要具有相对独立的品格和发展历史;创美规律和审美需要不可分割。科学创造是科学家对美的追求,是对审美需要的一种满足。科学理论的美学原则体现为和谐性、新奇性、对称性和简洁性。  相似文献   

3.
人类需要与体育本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类需要是认识体育本质的理论支点,人类需要是体育产生的客观必然,人类需要是体育发展的永恒动力,人类需要正确的认识体育本质。体育本质是人类为适应自然和社会,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自觉地改善自我身心、开发自身潜能和提高生活质量的社会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4.
"需要理论"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大厦的一块基石,同时也是分析全部历史活动的根本出发点和逻辑起点。它为人提供安身立命之所,回归生活世界,确立人的主体地位,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通过把握生产和需要的关系,肯定了人类历史发展的能动源泉。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恩格斯对未来人类社会的预测或构想是从人学的角度来进行阐释的:现实的个人是马克思恩格斯构建未来社会的逻辑出发点;人的本质存在奠定了马克思恩格斯构建未来社会的整体逻辑结构;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则是马克思恩格斯构建未来社会的逻辑归宿。  相似文献   

6.
道德是一种社会规范.人之所以需要道德,有社会和个体两方面的缘由.就社会方面而言,道德是人类生存与发展需要的产物,是保障社会有序运行的手段;就个体方面而言,道德是人的本质存在的体现,是个体立身行事的依归,是个人自我完善的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7.
国际上流行的可持续发展与马克思恩格斯的发展观有某些通之处,强调共时性与历时性相统一的思维趋向;人与自然应协调发展;防止环境污染,警惕人类发展陷入困境等。但是,国际上流行的可持续发展没有象马克思恩格斯那样,从社会经济关系角度分析持续发展,没能看到发展中国家不发达的历史原因,因而,远没能达到马恩思想的高度。  相似文献   

8.
社会上层建筑应与经济基础相适应,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马克思曾经指出:“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慢或快地发生变革”(《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82—83页)。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已经进行了十多年,教育事业作为社会上层建筑的重要环节,也应发生革命性转变,本文就成人教育与市场经济的关系问题发表一些见解。一、成人教育应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必然会促进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而社会经济的发展又需要高素质的职工队伍和一大批学有专长  相似文献   

9.
引入马克思主义人类学说、美学基本理论对体育属性、功能等问题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体育是人类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它是人类特有的具有"崇高"美学特征的身体运动的总称。身体运动是体育的表现形式和必要手段,"崇高"美学特征是体育与其它身体运动相区分的本质特征。体育作为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不仅可以作为生活资料、享受资料满足人们的生存和享乐需要,还能够作为发展资料满足人们发展需要。对体育与体育教育的关系、身体活动和身体运动的区别、体育属性和体育功能的关系、体育美学特征的认识等问题进行了辨析研究,提出了建设性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习近平的生态生产力理念是马克思主义生产力思想的继承与发展.首先,马克思的生产力思想中内含了自然生产力与社会生产力的辩证统一,体现了人类与自然界的和谐性,是生态生产力理念的理论渊源.其次,生态生产力的核心理念是生态良好与生产发展的相互溶融,以"人的需要"为视角对生态生产力理念做深入解读顺应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殷切希望.最后...  相似文献   

11.
本文就体育教育与人类生存关系的问题,进行分析与探讨认为体育教育与人类生存需要具有广泛联系;体育教育在人类生存能力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因而未来体育教育对人们生存方式具有深刻影响.文中部分观点对我国体育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12.
社会发展阶段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唯物史观在实践中的运用和具体化。马克思恩格斯对人类社会的发展阶段作了科学划分,并对未来社会的发展阶段作了科学的设想。  相似文献   

13.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存在的两种基本形式,它们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社会规律是"人们自己社会活动的规律",社会历史规律的发展要通过人的自觉活动来表现,社会规律决定社会历史发展的一般过程,历史运动是主客体交互作用的过程。历史进程中人的自觉活动的基本特征是主体的选择性。文章根据马克思阐释的社会发展规律的含义及其特点,分析了社会发展规律在中国不同历史时期所体现的规律性和人的自觉活动的特点,结合当前时代特征,对人与社会发展规律的辩证关系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4.
腐败从本质上看是需要的一种异化。资产阶级思想家将人片面地理解为"经济人",以此为假设前提进行的制度设计无法从根本上消除腐败现象。马克思主义认为人在本质上是自由而全面发展的,自主劳动才是人类本原和终极的需要。在现实条件下,满足人的合理需要才能真正消除腐败现象。社会主义社会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将人们的需要维持在合理的水平,具备防止和反对腐败的制度优势。  相似文献   

15.
教育是随着人类自身生产的需要和物质资料的生产需要而产生的,并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而发展的,在人类历史的不同阶段,教育都是同这“两种生产”协调而发展的,为适应社会需要而发展和完善的。  相似文献   

16.
人类社会的生产实践活动从来就是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有机统一,社会生产方式也是物质生产方式与精神方式的有机统一。同理,作为反映社会生产推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社会基本矛盾,也是对社会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相互作用,有机统一的矛盾运动规律的概括。人类社会就是在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相互作用、相互促进中不断发展的。社会基本矛盾是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及其辩证运动。  相似文献   

17.
科技创新活动具有深远的历史价值,它对全人类的发展起着无以替代的作用。当今时代,无论是自然界、人类社会还是人自身的发展都与科技创新活动休戚相关。  相似文献   

18.
宗教道德的社会调适是对宗教道德适应于现代社会文明发展的需要和要求而进行的整体把握和具体规整。宗教道德价值本身具有的复杂多变性需要我们对宗教道德的社会调适问题认真观察、深谋远虑。在社会主义社会 ,对宗教道德进行调适不仅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宗教道德的社会调适落实到实际道德建设中 ,就是要积极引导宗教道德与社会主义道德相适应 ,使之适应于全球化时代人类道德文明发展的历史需要。当前在实践上的主要要求是 :做好社会调适的具体引导工作 ;正确认识和评估社会主义现实宗教道德问题 ;加强对宗教道德的研究等。  相似文献   

19.
劳动,是人类社会的基本活动,也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根本标志.劳动在人类社会的过去、现在和未来都是不可缺少和不能中断的,没有劳动,人类便不能生存.但是,人类从事劳动的形式和劳动时间的安排与确定,却是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而不断改变的,这种改变是由一定历史阶段的社会生产力水平所决定,并在一定意义上标志了人类社会的文明程度.所谓工作日,就是指人们每天的工作时间.在我国,八小时工作制已经实行了三十多年,无疑的,对于统一调整职工的作息时间,统一制订各项管理制度,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都起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在今天,进入新的历史时期以后,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这种工作日还是否适应新时期的发展呢?是否适应“四化”建设的要求呢?在目前的调整、改革工作中,提出这一问题,并对之进行探讨,我们认为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20.
五 元江哈尼族糯比支宗教信仰 及其活动产生与流传至今的原因 马克思主义宗教学认为,任何宗教都是有起源的,宗教无起源论是经不起科学和历史的检验的,是经不起理论推敲的,亦是属于唯心史观的。宗教是人类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有其产生、发展、衰落和消亡的历史过程。从人类发展的历史来看,宗教是在人类物质社会生活发展到一定阶段才逐步形成的。众所周知,生物是由低级发展到高级,人是从猿转化而来的,在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