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王琪 《文教资料》2010,(36):32-33
英汉称谓语在亲属称谓和社交称谓方面存在差异,这与中西方在宗族观念、群体意识和价值观等方面的不同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英汉称谓系统在亲属称谓和社交称谓方面均存在差异,这是与中西方在血统观念、群体意识、价值观等方面的不同密切相关的。  相似文献   

3.
亲属称谓语是一个民族社会文化在语言领域中的反映。汉日亲属称谓语在性别区分意识、内外区分意识、上下尊卑意识、长幼序列意识、从儿、从孙意识方面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点,这些异同点都是由这两个民族的社会文化的深刻影响而形成的。  相似文献   

4.
语言与文化相互依赖、相互影响.作为语言的一个特殊组成部分,称谓语总是蕴涵着一定的社会文化内涵.本文试从汉语的亲属称谓和社交称谓两方面探讨其中的文化关联.  相似文献   

5.
“称谓”是交际主体在语言交往中处理主体间关系、进行人际定位的一种语言活动,是言语交际的先导语.符号学家把它看作是一个特殊的符号系统,它同其他符号一样由能指(signifier)与所指(signified)构成,并具有一般符号的标记性、统一性、强制性和任意性,但也有其特殊性.这种特殊性就在于它比一般的符号系统具有更强的民族性.正因为此,它为人类学家和民俗学家所重视.根据民俗学家对称谓系统的归纳,人类的称谓可分为“亲属称谓”和“社交称谓”两大类.前者又可分为父系称谓、母系称谓、姻系称谓和类亲属称谓等四种,但不属本文讨论范围,这里不再赘述.后者包括非亲属称谓(人称、姓名、职事、仿亲属称谓等)和语境称谓(敬称、谦称、呢称、贬称、谑称和婉称等).恰当使用社交称谓是打开社交大门的钥匙.它不仅表明个人的身份、地位、职业等标志,而且表明个人在社会集团中的位置及其所属的文化范畴.反映出使用该语言的民族的风土人情、生活习俗和文化传统.下面试就英汉社交称谓的国俗差异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6.
拟亲属称谓是一种比较特殊的社交指示语。通过对《红楼梦》两种译本中拟亲属称谓翻译的比较,可以得出结论:英汉拟亲属称谓反差强烈,折射出不同的民族文化。对中西拟亲属称谓异同的认识,可以减少语码转换中读者所产生的困惑和误解,有利于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7.
李婷玉 《文教资料》2011,(19):41-43
称谓是在人类社会中用来对特定人际关系和身份角色的称呼,称谓是社会地位、社会关系的标志,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的文化和思维及交际方式。而每个国家和民族由于历史文化及思维方式的不同,反映在称谓上也就体现出了一定的差异。称谓大致可分为亲属称谓和社交称谓两类,本文将以跨文化交际为视角,比较汉、英两种语言中亲属称谓的差异,并以此来探微两种语言各自承载的文化差异。  相似文献   

8.
侯丽香  艾桂琴 《考试周刊》2011,(28):117-118
英汉称谓用语大致可分为亲属称谓语和社交称谓语两类。它们在区分血亲姻亲、宗族与外族及亲属称谓泛化等方面都有差异。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两个民族不同的文化背景。本文主要介绍了英汉称谓语的异同,进而了解两种不同的文化,以更好地进行英汉跨文化的交际。  相似文献   

9.
称谓是一个复杂的语言系统,是传递信息的媒介,又是信息本身,具有开放性和变异性。它是言语交际的重要特征,是体现人际功能中言语交际参与者的角色关系,亲密程度及社会地位的重要因素。它在反映和影响交际双方的关系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试着语用人际功能理论,从姓名称谓、亲属称谓/拟亲属称谓、社交称谓及人称代词称谓探讨汉英称谓差异。  相似文献   

10.
称呼语具有重要的社会功能。它是人们日常交往中沟通人际关系的信号和桥梁,反映了交际双方的社会关系和社会地位,起着保持和加强各种人际关系的作用。文章主要论述英语中的社交称谓和亲属称谓以及它们与汉语的区别。  相似文献   

11.
汉语中蕴藏着丰富而生动的称谓词。汉语血缘亲属称谓不仅是人们在家庭内互相交往中的一种标识,而且也反映着社会组成和文化渊源。本文以汉语旁系血亲称谓为研究对象,梳理了其从上古时期到现代的历时变化。汉语亲属称谓与汉民族的社会结构、文化传统密不可分。在称呼中讲究亲疏远近,反映出中国传统社会重视人伦、重视人际关系的文化心理。随着新时期家庭结构的变化,亲属称谓及其涵义也发生了改变。  相似文献   

12.
汉英语言文化的差异导致两种亲属称谓系统的不同。如果直接把汉语亲属称谓移植到英语中,往往会引起意想不到的文化困惑甚至震惊。因此,了解汉英亲属称谓的差异以及差异背后的社会文化根源有助于我们从语用对等的层面正确地翻译称谓语。  相似文献   

13.
中英两种语言都有其独特的亲属称谓体系。本文通过对父系与母系、姻亲和血亲、长幼关系以及泛化的中英亲属称谓差异的比较,探询其背后的文化因素,发现家庭类型、宗法观念、继嗣制、宗教信仰、价值取向、社会性质和政治生活等是造成两者差异的主要原因。通过探究,使我们更好地了解中西方文化,从而减少跨文化交际中所产生的困惑和误解,使跨文化交际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4.
称谓体系由于受到各国不同文化的影响而产生极大的差异。汉语和英语称谓的不同主要体现在亲属称谓和社会称谓两个方面。汉英亲属称谓的区别主要表现在宗族、血亲和姻亲、老幼尊卑、父系母系和泛化等方面,而汉英社会称谓主要比较通称、职务称谓、姓名称谓、人称称谓和零称谓几个方面。中英两国不同的文化和历史是造成这些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尔雅·释亲》亲属称谓的文化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尔雅·释亲》中的亲属称谓语保存了古代社会丰富的文化信息。对出现在古典文献和古代字书中的亲属称谓语进行考证和研究发现,这些称谓语反映了古代人民"男尊女卑"的思想观念,早期社会经历了对等交互从表婚制、亚血族群婚制、媵婚制的婚姻制度,家庭形态由男从女居最终发展到男人成为家庭主宰。《尔雅·释亲》中的亲属称谓语是一定语言环境中的社会人伦关系和特殊文化的体现。  相似文献   

16.
称谓是社会关系的反映.由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各民族称谓语的数量和指称范围各有特色.汉语拟亲属称谓纷繁复杂,而英语中虽然也有拟亲属称谓,但并不多见,这就给汉英翻译带来了困难.本文作者以<狼图腾>中"孩子"和"阿爸"两个词的翻译为切入点,探讨拟亲属称谓语的翻译,提出在不同语境下根据人物不同的情感,对同一拟亲属称谓可以采用直译,意译,音译等多种方法来传达拟亲属称谓的内涵.  相似文献   

17.
作为语言交际单位,英汉称谓语有一些共同的特征,但由于语言、文化的差异,他们之间也存在很大的差异.文章从文化的角度对英汉社会称谓语进行对比分析,认为在拟亲属称谓、职衔称谓等方面两者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了解这些差异及其文化内涵无疑为跨文化交际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减少由此造成的语用失误.  相似文献   

18.
论汉英亲属称谓语的泛化及翻译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语中的一些亲属称谓词常在社会人际交往中被用来称呼非亲属,甚至陌生人。这一点让西方人很不理解。本文比较了汉英在亲属称谓扩展用法上的差异,对其特点、原因进行了比较详细的论述,并以此为基础探讨适宜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9.
孝观念及孝文化体系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孝"由血缘亲情而萌发,是人类最原始情感之一,为百善之先。而藉此衍生出的孝文化内涵丰富,自古至今,其内核随着社会发展,在汲取社会文化精华的基础之上不断地发生着演变,又反过来影响着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这种演变同样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再造能力,也是传统文化的自我完善和民族意识的沉淀。对孝文化精华的传承与发扬,不但能够促进家庭和谐,凝聚民族内核,更有利于解决老龄化社会所带来的诸多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