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代汉语被动句形式复杂,学者论及,有“标志被动句”之说。笔者从古汉语的语言实际及理论上对此提出了质疑,并阐明了自己的观点。这对正确把握被动句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上古汉语中,双音节"不过"构成的句子有三种情况,即动词性短语的不过句,约数短语不过句,名词、代词、名词短语类不过句。各类谓语与主语直接构成陈述关系。不论从句法结构看,还是从语义关系看,这些例子里的"不过"都应当分析为双音节的副词。  相似文献   

3.
“得”字的本义是“获得、得到”。它在先秦的意义和语法功能主要有:1.作为词。它的意义有得到、获得。在句子中充当谓语,带宾语,词性为及物动词;当它表“能够、可以”义时,词性为助动词,属于一种半实半虚的词,在句中充当状语。2.作为语素,它表“能、能够”在语法功能上相当于一个词,还表“适合、适应”义。这些功能和用法都是从“得到、获得”义引申而来。3.它还可与“微、无”组成凝固结构;还通“贪”,通“德”。  相似文献   

4.
"于"字句中的"于"一般被看作被动句的标志.本文从"于"的介词系统的角度揭示介词"于"的功能不在于表示被动,"于"字句仍属于意念被动句.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左传》“不”与“弗”的比较分析,认为两者的本质区别在于否定语气上的轻重强弱的不同,“弗”的否定语气强烈,对“弗”句的内容具有强调作用,语气短促有力、确定不移;“不”的否定语气轻缓,对“不”句的内容无强调作用,可表达包括询问、测度、委婉、商量等各种语气,“不”与“弗”在语法功能上的差异,无不体现出两者本质上的区别。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对"不X不Y"和"没X没Y"格式的句法功能进行比较分析."不X不Y"和"没X没Y"在句中都可以作主语、谓语、定语、状语和补语等句法成分.但是两者又有一些差异:"不X不Y"格式在句中主要作谓语和补语,其次是作定语和状语,作主语的情况很少.  相似文献   

7.
文章主要从语用认知角度对现代汉语中的"凡是"进行了分析.语用上,"凡是"一般用在句首、句中大都有"都、总、就"等副词与之相呼应,"凡是"所在小句后面一般都有停顿,在书面上用逗号与后续小句隔开,大都有突显话题焦点的意味.从认知角度来看,"凡是"所在整个句子体现了语言的主观性,即表达说话人对于某人或某事的观点、态度、情感."凡是"的这一特点在法律、通知、公文等应用语体中体现得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8.
宗白华用他的"美学散步"表达了一个完整的人格理想,而他对人格理想的思考不仅与其学术有关还与他的人生紧密联系在一起,可以说,宗白华的一生是他所建构的人格理想的最好注解.宗白华思想中体现的"出世"与"入世"的矛盾、"空灵"与"充实"的张力以及对美的和谐的追求既是其美学人格理想的一部分,也是其美学人格理想的实现.  相似文献   

9.
“四句教”是王阳明心学理论的浓缩。“四句教”中对良知的阐述是一种集体无意识,带有经验心理学的色彩,对良知、本心的追求与倡导也体现了现代心理学上对理想自我的追求。同时“四句教”还阐述了心理教育的原则,即在心上用功,在事上磨练。心上用功带有浓厚的心理自我暗示色彩,在事上磨练则具有知行合一,将心理外化的理念。“四句教”中蕴含的心理学思想对丰富我国本土的心理学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0.
"P式句"作为一种口语句式具有很强的应用性.本文按照邢福义先生的小三角研究思路,对"P式句"的语表形式,语里意义和语用价值进行了探求,并与"与其A,不如B"句式进行了比较.本文认为,"P式句"反映了说话人的主观建议,通过语表形式的观察,发现通常建议后小句为优选项,而这种建议是基于前小句的对比劣势.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一名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孔子从“仁者爱人”的角度提出了自己的政治理想,但他的这种理想究竟是什么呢?目前学术界主要存有三种界定,礼运大同说、论语大同说、有道说,本文认为孔子的政治理想实际是一种“道德理想”即“天下归仁”的和谐社会,这种理想不仅对中国人的影响深远,而且对世界也有着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新时期的思想道德建设面临着严峻考验,因此,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指导,重视理想、信念和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教育,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结合起来,提高人民群众的道德素质。  相似文献   

13.
篮球选项课实施"分层"教学模式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学生的技术水平、身体素质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而篮球课教学内容多,课时少,要使教学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都得到最优的发展,采用“分层”教学模式是理想的,并且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宋江之死是“殉名”,表现了儒家君子的人格理想.宋江个人及梁山英雄的悲剧,体现出儒家理想人格、人生理想的破灭,是奸臣当道,残害忠良,士人求名的正途不畅所致,乃历史的悲剧.  相似文献   

15.
老子“象论”与毕达哥拉斯学派“数论”分别构成了中西古典美学的意义之发端。两者在思想路向上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老子“象论”及其人生论的思想路向启发了中国古典美学中的“意象”本体论和以“境界”为最高审美理想的思想 ;毕达哥拉斯学派“数论”及其知识论的思想路向启发了西方古典美学中的“形式”本体论和以“真理”为最高审美理想的思想。  相似文献   

16.
文学语言的“溢恶”,是文学语言独特的表现形式,它提供了感知世界的一种新方式它有着历史的渊源和自身哲学的、美学的和语言学的基础。语言“溢恶”,在文学作品中扮演不可或缺的脚色,在丑陋的语言的映衬下,美丑显示了对立状态,审美力混合了相反的特质;“丑恶”的语言不仅仅以辅衬的角色进入作品,它也从自身获取审美价值,并以独立的地位进入作品。作家对文学语言“溢恶”的表现,还必须把握一个度的问题。即语言的“溢恶”必须在审美理想的观照下,真实地揭示语言丑的形态及其内在本质,达到高度的艺术真实;作家必须将语言典型化、艺术化,对丑的客体做出比较准确的审美评价。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穷尽调查<诗经·国风>中共230个"其"字用例的基础上,归纳出"其" 的用法."其"作实词时主要用作代词和副词:作代词在句首可用作定语和主语,在句中可作修饰名词的定语,也可作兼语;作副词可作时间副词和语气副词."其"作虚词时主要用作助词和语气词:作助词时要遵循一定的结构形式;作语气词只两例,并且是同一句的重复.  相似文献   

18.
副词“都”的语义功能较为复杂,根据它在句子中的不同位置及其所起的作用,可以将副词“都”主要划分为表总括的范围副词,表增强语义的评注副词。此外,“都”有时在句中语义指向的NP缺席时相当于代词。  相似文献   

19.
在对中国先秦儒家主要代表人物孔子、孟子的人性思想进行分析后发现孔孟的理想主义色彩较浓,也较接近"自我实现".他们虽然并不否认"基本需要"的满足,但他们更多地关注在实现欲望过程中如何处理个人与他人的关系以及道德理想的实现和道德境界的提升.而在与马斯洛理论结合的过程中,孔子、孟子关于人性、关于人的道德理想的理论,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有益成分.  相似文献   

20.
“透过”一词不见于辞书,研究者和学习者均未加注意。“透过”可作二词性,一为动词,义为“穿过、通过”;二为介词,在句中引出动作发生或者完成所需要的凭借,相当于介词“通过”。两种用法之间是借助概念隐喻而发生演变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