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日本大学教师任期制改革述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分析探讨了90年代日本大学教师任制期改革,认为《关于大学教师等的任期制的法律》的制定,以及部分学校的部分学科开始实行教师任期制是日本大学人事管理制度的一个历史性突破,虽然教师任期制改革在行中遇到不少大学教师工会、团体和大学评议会的反对,但是它的逐步实施必将对日本大学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
从意大利大学教师任用制度的特点出发,阐述该国大学教师任用制度的历次改革,并对意大利大学教师的任用制度及其改革中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进行述评,以期为我国大学教师职务聘任制度改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终身教职制是20世纪初美国大学确立的教师任用制度,是美国高等教育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推行终身教职制的主要障碍有三个:一是人员流动性障碍,二是缺乏学术共同体,三是公平严格的评价体系在我国尚不健全。因此,目前还不是变革的最佳时机。但通过研究终身教职制,有助于我们思考我国现阶段高校教师任用制度改革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韩国教师任用制度的诞生有着特定的历史背景,并在漫长的历史变迁中逐步得到完善。韩国教师任用制度的一个重要特征是,规定不论何种院校的大学毕业生都要参加严格的国家教师任用考试合格后才能被任用为新教师。介绍韩国教师任用制度建设的基本经验对于改革与完善中国的教师任用制度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作为日本第一所大学,东京大学的创建对日本大学早期的制度探索和精神酿制发挥了重要作用。东京大学在创建初期探索建立的治理机制、分科大学制度、讲座制、研究生院制度等成为日本大学制度的历史原点。这些具有本土化特色大学制度的成功建构,其背后蕴藏着的诸如追求卓越的品格、多元化大学职能观、嫁接与自主的文化发展逻辑等精神特质,影响了日本大学系统的历史发展,使得创办之初的东京大学成为日本大学精神的播火者。  相似文献   

6.
日本大学教师评估制度改革动向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大学教师评估制度能够反映出国家、社会、大学对大学教师职业素质的具体要求,具有较强的时代性.本文通过对日本大学教师评估制度改革的探讨,分析其影响因素、相关特征及存在的问题,意为我国高校中类似问题的解决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文章考察了西方大学发展过程中,中世纪大学、德国柏林大学和美国现代大学教师任用制度的特点和样态,并通过对西方大学教师任用制度历史变迁的梳理获得了一些启示。认为教师任用制度内生于大学发展之中,在聘任制度的建立过程中,学术职业作为一种独立的力量,其发育程度与聘任制度的规范化紧密相关;在教师任用制度中,大学和教师之间的利益追求并不总是趋于一致。  相似文献   

8.
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为了适应国际国内政治经济环境的变化,展开了以教师任期制改革和教师薪酬制改革为代表的大学教师人事制度改革。教师任期制改革促进了教师队伍的流动,提升了大学的学术研究水平,实现了从终身雇佣到聘期任用的转变;薪酬制改革建立起奖勤奖能的差别化工资体系,强化了激励机制的杠杆作用,实现了从保障性体制到竞争性体制的转变。  相似文献   

9.
90年代以来日本大学评价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91年7月文部省修订《大学设置基准》以来,日本大学的发展进入了战后第三个改革时期。建立完善的大学评价制度是这一时期大学改革的主要内容之一。本文从讨论导入大学自我评价制度入手,通过具体分析大学自我评价的实施过程与专门评价机构的建立,概括了日本大学评价制度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0.
目前,日本正在进行着举世瞩目的第三次教育改革,中小学教师的培养及任用制度也是改革的一个方面。1987年10月,文部省教师培养审议会提出了《关于提高教师资质能力的措施》的咨询报告,指出今后中小学教师的培养及任用制度将进行如下几方面的改革:  相似文献   

11.
学识自由是大学的核心理念。以终身聘任制为核心的教师聘任制度,有效地保障了大学教师的学术自由权利。但是终身聘任制也日益受到广泛的批评和反对。终身聘任后评审制度正是在一片反对呼声中出台的一项措施。通过对美国高校教师任用制度的分析与讨论,希望对我国高校教师任用制度的改革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2.
美国大学终身聘任制的历史与变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学教师聘任制最早源于中世纪大学作为特权形式的教师任用制度,经历了具有固定任期的聘用制以及教授终身聘任制,成为美国学院和大学教师管理中最具特色的教师聘任制度。终身聘任制度在保障大学教师职业安全和学术自由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同时其自身存在的弊端面临批评和改革。  相似文献   

13.
1997年,日本由于经济持续低迷和大学管理体制弊端凸显等因素,开始对大学进行有选择性的教师任期制改革,但这一改革遭遇到各种质疑,以致在推行过程中步履维艰。2004年日本正式实施的国立大学法人化改革为教师任期制改革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也使日本大学人事管理制度改革呈现出大学自主权增强等新的趋势和特点。研究其过程及做法,可以为我国的高校教师聘任制改革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论述日本大学现行人事制度的问题与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日本大学现行人事制度的主要特征之一,是实行大学自治和教授治校,教授会是日本大学必设的机构,可以说是贯彻大学自治精神的中枢组织。教授会对于大学教师的招聘任用及职称评定等有很大的实权,这是日本教育行政部门根据法律规定尊重大学自治,难以干涉的“圣域”虽说是“圣域”,但也难免会出现腐化现象,并且越来越严重,令世人注目。在指出日本大学现行人事制度弊病时,有必要先概括一下大学教师的现状。 据文部省最近的调查:1994年,日本共有五百五十三所四年制大学,在校生三百二十六万六千二百七十一人,专任教师约十三万五千人;硕士生和博士生十三万八千七百五十二人;五百九十三所短期大学,在校生五十二万零六百三十八人,专任教师约二万一千人;六十二所高等专科学校,在校生五万五千多人,专任教师四千一百多人。一九九四年,进大学和短大的升学率为百分之四十三点三,如果包括专修学校(面向高中毕业生的专门课程)的话,那就超过百分之五十。  相似文献   

15.
日本大学评价制度建立的背景、现状及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近年,大学评价已成为日本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建立和完善大学评价制度无疑对提高大学的教学研究水平,提升日本大学的国际竞争力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试图通过对日本大学评价发展状况的考察和分析,以期作为我国大学在这方面改革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大学教师评价制度能够反映出国家、社会以及大学对大学教师职业素质的具体要求,具有较强的时代性。大学教师评价的根本目的就是要按照以人为本的促进教学与学术发展的理念,通过行之有效的评价体系。使评价过程和评价结果与大学的教学科研以及人事分配制度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对日本大学教师评价制度的确立过程、具体特征、评价指标、评价实施过程以及存在的诸多问题进行宏观描述和案例分析,对日本大学教师制度评价做出综合评述,为我国高校教师评价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以下简称《纲要》 )指出:“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这充分表明了我国政府对教师的重视。改革开放以来,教师的社会地位和工资待遇不断提高,但与教师所肩负的历史重任相比仍然不相称。当前,中小学教师任用制度改革出现了一些令人不满意的现象,这很值得我们去思考。如何解决好教师任用问题是关系到教育改革能否顺利进行和国民素质能否不断提高的大事。教育改革的深化要求必须尽快建立起完善的教师任用制度规范体系。本文拟对当前中小学教师任用制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性思考意…  相似文献   

18.
当前,我国中小学教师聘任制的改革正逐步由试点阶段向全面实施阶段展开,但教师聘任制还是相当的不完善,许多方面处于摸索阶段。对比国外情况,许多国家的教师任用制度已经相当完善,各个国家根据本国的实际情况实行了不尽相同的教师任用制度,因此,我们有必要了解并分析国外一些比较成熟的教师任用制度,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加以借鉴,以完善我国的教师聘任制度。一、美国的终身职教师制概况在美国,中小学教师分为终身职和非终身职两种。美国的终身职教师一般是指,具有连续的或无限期的任用权的教师,只能根据相关法律规定的理由被解聘。终身职使…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90年代,通过对大学理念、大学课程、研究生院、大学评价、大学管理的改革使日本大学的面貌发生了急剧的变化。到了21世纪,日本大学面对社会经济变化引起的大学环境的变化,总结了20世纪末改革的经验教训,以此为基础,对21世纪初改革趋势进行了探索,主要体现在大学无边界化、大学研究活性化以及日本大学形象改革三方面。  相似文献   

20.
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知识经济的来临,带给高等教育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但当我们认真审视中国大学教师管理制度的时候,却极不情愿地发现:我们现行的制度,与世界大多数先进国家相比已经落后了许多,而且逐渐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主要障碍。改革大学教师管理制度刻不容缓。本文试图通过考察日本相关制度,揭示我国大学教师管理制度的弊端,并探讨可能的改革途径。一、依法治教──日本大学教师管理制度的主要特征日本历来重视依法管理大学教师队伍。在战后颁布的《学校教育法》和《大学设置基准》等法令中,明确规定大学的机构设置、人员编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