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战术节奏是影响排球运动员竞技表现和运动成绩的重要因素。系统研究排球竞赛战术节奏原理,可以提高运动员的认知水平,进一步完善排球竞赛理论。研究表明:排球竞技战术节奏是排球战术要素和参赛者的战术在时间维度上的时序性组织,包括战术运行节奏和战术实施节奏。从战术协作人数和战术属性两个角度对竞技战术节奏进行了分类,认为排球竞赛战术节奏包括个人进攻战术节奏,个人防守战术节奏,集体进攻战术节奏和集体防守战术节奏,各类节奏又有不同的分类和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2.
现代竞技篮球战术训练新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法、案例分析法、逻辑分析法,从篮球战术构成要素、个人战术与集体战术、进攻与防守、固定战术与多变战术四个方面,探讨了现代竞技篮球战术训练的理念与方法,为进一步丰富篮球战术训练的方式和方法,促进篮球战术理论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中国女排接发球进攻战术运用方式的结构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俄罗斯、巴西、古巴等国家女排接发球进攻战术结构为背景,定量对比分析了中国女排接发球进攻战术系统的战术类型结构、战术打法结构、战术运用效果的优势与不足,为中国女排接发球进攻战术水平的改进与提高提供了科学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采用录像观察、文献资料等方法,探析当今世界足球运动进攻战术的特点及发展态势。结果表明:进攻战术多样化,其中快攻、反击、定位球战术的运用比例上升,边中结合的进攻战术手段是强队取胜的法宝;进球区域不断扩大。进攻战术发展态势为:战术多样化、全面化,战术运用趋向于快速、合理、简练和实效。  相似文献   

5.
短道速度滑冰战术理论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短道速度滑冰是一项技战术复杂、偶然性很大的运动项目.它在不断向高速度、高超技巧、激烈对抗发展的同时,战术的形成与运用也有力地展现出精炼化、技巧化和智谋化等特征.因此,全面、系统地研究短道速度滑冰战术理论体系,对短道速度滑冰运动的发展进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运用专家调查法对短道速度滑冰战术理论体系及应用进行了系统地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与大道速滑相比,短道速度滑冰具有如下五个重要的竞技特点:赛道圈距短、弯道半径小,同道竞速,比赛态势瞬间多变,犯规、碰撞以致被判罚的几率高,以同组名次取胜.(2)短道速度滑冰战术理论包括战术指导理论和战术运作理论两个子系统.战术指导理论包括战术观念、战术指导思想和战术意识.战术运作理论包括战术运作原则、战术方法和战术行动.  相似文献   

6.
乒乓球战术体系:技术动作的战术形成及其运用模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竞赛要求使乒乓球技术动作的战术形成成为训练中的重点内容。在乒乓球战术形成过程中,乒乓球单一技术、结合技术等均向单个战术和单个战术的组合进行转化。在一定的战术体系下,运动员在比赛中均表现出相对稳定的战术运用模式。  相似文献   

7.
篮球阵地进攻战术位置的分布与结构直接决定着场上队员战术行动的选择和整体战术组合的形成与变化,是形成整体战术组合的决定因素.运用逻辑分析法,在充分认识战术位置在整体战术组合中的重要意义和结构规律的基础上,从量的规定性方面对战术位置的数量和空间分布进行精确研究,得出了一个可以用数据定量表达的方法,提出了一整套全新的有关战术位置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拓宽了研究领域,对于完善和提高篮球战术理论的科学化水平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关于竞技战术研究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在确认战术与战术能力定义的基础上,归纳、分析了影响战术与战术能力的军事学与谋略学因素、心理学与思维科学因素、形态学与运动训练学因素、运动竞赛学因素;阐述了战术训练的基本要求及战术隐蔽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9.
了解和借鉴NBA先进的篮球战术,运用录像法、访谈法和统计法对2009-2010年常规赛季NBA各队战术体系和战术运用特点进行分类和分析。NBA战术体系根据基础配合的运用程度可分为掩护、策应、突破和单打四类;过程简单、运用灵活、攻击点多的战术运用较多,要求全队移动进攻的战术运用较少;教练员遵循利用球队位置的优势及特点、固定战术和机动战术相结合的原则布置战术。对提高我国篮球教练员水平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足球战术意识发展的年龄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足球运动员竞技能力的构成中,战术能力是重要的组成部分,而战术意识又是战术能力构成中的核心内容.揭示了战术意识在形成过程的年龄特征,提出了促进足球运动员战术意识形成的有效手段,有助于足球战术理论的完善,并可用以指导运动实践.通过研究,得出了不同年龄段的运动员,在足球比赛战术意识能力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不同的发展特征.在安排运动员战术意识训练的内容、练习方法和练习要求时,要依据运动员的年龄特征有所选择.  相似文献   

11.
运用"盘活存量理论"分析中国女排的改革措施,结果表明:中国排球管理者通过建立大国家队制度;实施二次转会制度;推荐优秀运动员加入国外高水平排球联赛等措施盘活了现有优秀排球运动员,提升了中国女排国家队竞技水平。"盘活存量理论"在中国女排应用的建议则是:加速推进体育系统与教育系统排球资源的融合;盘活体育系统排球教练员,让他们进入教育系统执教;盘活退役高水平排球运动员创办排球培训机构,通过这些盘活存量措施促进高水平排球后备人才的培养。只有实现我国排球塔尖人才的挖掘和激活,塔基人才的培养和输送这种双轨盘活才能支撑我国女排竞技水平的长久提高和保持。  相似文献   

12.
以2004-2005赛季中国排球联赛的电视直播收视数据为主要依据,对中国排球市场进行受众特征、收视率、收视成本等方面的分析.结果表明,国内排球联赛的受众构成以中老年为主,观众集中度则趋向高学历化;排球联赛的电视直播收视率较高,收视成本较低,但与篮球联赛相比,前景不容乐观.针对排球市场现状,为排球联赛组织者提供了五点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坐式排球特殊技术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坐式排球是排球的又一分支,它是为残疾人这个特殊群体设定的比赛项目.在全国第五届残疾人运动会上,我国将它列为正式比赛项目.为了推动坐式排球的发展、普及,作为甘肃省男子坐式排球队教练,作者通过训练比赛并对其特殊技术进行分析整理,从中总结出它与健全人排球不同的技术特点.  相似文献   

14.
关于校园排球文化内涵及其结构的文化学审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文化学的角度诠释了校园文化、体育文化和校园体育文化的内涵,进而分析了校园排球文化的内涵、结构和外延。校园排球文化即为教师和学生在排球教学、排球活动和排球学习中,所形成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其结构包括排球制度文化、排球物质文化和排球精神文化。校园排球文化作为校园体育文化的重要一部分,不但对校园体育文化起到促进作用,同时对校园文化和体育文化也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这构成校园排球文化广泛的外延。  相似文献   

15.
沙滩排球与室内排球虽然技术动作的表现形式相似,但两者在技战术运用上的不同决定了它们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我国沙滩排球运动员主要来源于室内排球,这对沙滩排球竞技水平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利弊影响.论文在分析我国2005年沙滩排球运动员注册资料的基础上,对参加"十运会"沙滩排球决赛阶段的全体运动员和教练员进行了专项调查,认为:运动员选材层面的局限、运动员区域流动的不畅、训练年限及对沙滩排球制胜规律认识的不足和缺乏基础阶段的专项训练等因素成为制约我国沙滩排球竞技水平发展的重要原因,从而提出沙滩排球运动员后备人才培养的多渠道体系模式.  相似文献   

16.
探析亚洲男排与欧美强队的差距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2003年世界杯和亚锦赛的有关数据来看,亚洲男子排球队与世界高水平球队的距离并没有缩小。如果亚洲球队欣喜于表面的群雄并起,亚洲男排肯定会被世界越甩越远,对此我们应当有清醒的认识和可行性对策。通过献资料和专家咨询,针对亚洲男排整体水平下滑剖析现形竞技排球机制中存在的问题。探讨缩小欧美与亚洲男排的差距,提高中国乃至亚洲男排的竞技水平,与广大同行商榷。  相似文献   

17.
雅典奥运中俄女排决赛制胜因素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1年新组建的中国女排,继续发扬了"五连冠"中国女排稳定的心理,顽强自信,并且坚持快速多变全面型的打法和敢于拼搏的团队精神,这是中国女排在本届奥运会上夺冠的关键制胜因素.  相似文献   

18.
1998年的沙滩排球训练周期前后,对我国12名兼职沙滩女排运动员的弹跳力进行了动力学测试。结果表明,训练后硬地原地纵跳的弹跳时间比训练前显性延长,训练后纵跳高度及与纵跳高度相关较密切的动力学指标较训练前都有统计学意义上的提高,表明沙地训练对提高硬地弹跳力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软式排球作为一项新兴的体育运动项目已步入我国。因软式排球具有球体软,速度慢,气压小及健身性、趣味性、游戏性强等特点,加之场地简单,规则随意,不受年龄性别限制,易于推广。随着国民健身意识的不断提高,分析软式排球的特点,其目的就是让更多的人认识和了解软式排球运动,推动软式排球运动的广泛开展。  相似文献   

20.
浅谈高校排球运动员的后排防守意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快速多变的排球比赛中,运动员不仅防守技术要全面,更重要的是要求防守意识清晰明确。文章就高校排球运动员的防守意识影响因素及其培养途径进行了分析、探讨,试图引起广大排球运动员的重视,从而有效地提高排球防守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