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6 毫秒
1.
抄袭剽窃、一稿多投、重复发表是学术期刊编辑出版工作中经常遇到的学术不端行为,而且愈演愈烈。虽然学术不端行为只出现在个别学者身上,但如果不加以惩治,必将扰乱正常的学术秩序,阻碍科学技术创新能力与思想水平的提升,给科学和教育事业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国外多数国家已经认识到学术不端行为对于科学发展以及对学术队伍造成的恶劣影响,建立相应机构,采取相关措施,抵制学术不端行为。本文重点介绍国外打击学术不端行为的相关机构以及政策法规及相关举措。  相似文献   

2.
学术不端行为是当前学术界一种十分恶劣的现象,在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下,学术不端行为近年来有泛滥的趋势,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及净化学术环境的需要,不端文献检测系统应运而生。文章从当前学术不端行为泛滥的原因入手,对不端文献检测系统在实践应用中的功能做了详细解读,并分析了该系统的局限性,最后提出了一些合理利用该系统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朱银周 《编辑学报》2015,27(3):249-251
由于多种原因,学术不端行为检测软件存在自身的不足,只能作为纯文字复制检测工具,对纯文字复制行为做出分析界定,不能从根本上遏制所有学术不端行为.与学术期刊相关的主体人员不能过度依赖学术不端行为检测软件,还应通过多种人工方式判别深度的学术不端行为,才能最大限度杜绝学术不端行为的隐式泛滥.深度学术不端行为已成为近来的一种发展趋势,应该成为预防的重点.  相似文献   

4.
利用CNKI的数据挖掘和知识服务功能,通过对国内学术不端相关研究成果的文献类型、发文年度、学科类别、学者和学术机构、学科热点、出版来源六大方面的统计和分析,揭示了国内学术不端问题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5.
[目的/意义]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以及数字教育资源的广泛使用,学术不端行为呈现出有别于传统形式的新特点以及更为迅猛的发展态势。研究聚焦于社会规范对大学生网络学术不端行为的影响,并探索影响其关系的中介变量,以加深对网络学术不端行为发生机制的认识。[方法/过程]鉴于互联网环境中学术不端行为的社会性显著增强,选择从微观视角深入考察社会规范如何对网络学术不端行为产生影响。基于社会认知道德理论、道德四成分模型等理论构建感知严重性和道德判断的序列中介效应模型,并利用在上海市3所不同性质高校学生中收集的问卷调查数据对模型进行检验。[结果/结论]研究发现,社会规范对网络学术不端行为不仅具有显著的直接效应,还具有显著的间接效应;其中的间接效应由两条中介作用途径产生:通过道德判断的独立中介作用;通过感知严重性和道德判断的序列中介作用。相关结果可以为网络学术不端行为的有效预防和治理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对策,也为审视学术不端行为提供了新视角,丰富了有关学术不端的学术研究文献。  相似文献   

6.
赵丽莹  张宏 《编辑学报》2012,24(6):529-531
为了维护和促进学术诚信,对科技学术出版中的灰色不端行为进行研究。在界定"灰色不端行为"的基础上,分析一篇论文标注多项基金、论文署名不实、腊肠论文、操纵数据等4种灰色不端行为的表现形式、特点及其形成原因和危害,提出供科技期刊编辑参考的防范措施。认为科技期刊需要不断了解变化的和新出现的学术行为规范,判断性地思考和使用这些规范来应对学术不端问题。  相似文献   

7.
钟国翔 《编辑学报》2023,(3):299-304
以学术期刊为研究对象,结合工作实践,研讨具体案例,对隐性学术不端行为进行分析。隐性学术不端行为具有学术不端检测系统不易检出、跨语种跨时空抄袭现象频繁、突出的技术指标造假行为、不透明的标识信息、存在人为操纵等特征。学术期刊要重视论文隐性学术不端,提高查证技术,制定针对性的预防策略。  相似文献   

8.
针对学术界发生多起学术不端现象,归纳和总结了国内外学者对学术不端的研究成果,廓清了学术不端定义及其内涵,对学术不端学术行为进行了分类,深究了学术不端的产生根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遏制学术不端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刘英 《编辑之友》2011,(4):48-50
近年来,由于社会转型期的体制缺陷,在简单量化的评价机制的影响下,各种学术腐败、学术不端现象日益加剧,严重影响到了我国学术界的研究风气,导致学术公信力下降。因此,探讨学术不端行为的产生及其主要表现形式,并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是本文写作的主要目的。一学术不端行为及其主要表现(一)学术不端行为的界定基于既有的研究对学术腐败与学术不端行为的概念辨析,笔者认为,学术不端行为主要指学术工作者在其学  相似文献   

10.
对学术不端检测软件与COPE"处理不端行为流程图"这2种方法进行了探索,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对CNKI、万方、期刊界等3种学术不端检测系统对文章检测结果作了比较分析,综合考虑抑制学术不端现象和采用多种查重系统判断结果相同比率最大等2个因素,提出编辑部评估文章学术不端的标准是"选择查重报告的总相似度和去除引用相似度均大于等于15%"的论断。基于COPE"处理不端行为流程图",对"在投稿文章中存在剽窃问题"和"文章发表前要求修改作者信息"等2种较常见情况,提出了修改、完善编辑工作流程图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陈雯兰 《编辑学报》2013,25(4):364-365
对于科技论文的学术不端有检测、惩治和教育几个环节。针对不同的作者,编辑应采取相应的学术不端教育策略:高职称、高学历作者——润物无声式;在读研究生作者——柔中带刚式;女性、35岁以下、低学历者和低职称作者——谆谆教诲式。这对编辑自身的素质也有一定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王音  田喆 《编辑学报》2011,23(5):420-421
通过分析期刊编辑部使用科技期刊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AMLC)的公告内容,指出目前编辑部在使用该系统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以使AMLC在杜绝学术不端论文中发挥更加充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学术不端现象分析及期刊编辑应对策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析我国现有的学术不端现象及产生原因;针对期刊编辑,为进一步减少学术不端文献的发表,提出几种网络检测学术稿件的方法及其他应对策略,使不端文献在编辑过程得到较好的抑制,这对提高期刊的学术质量及声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郭娜娜  李宗 《编辑学报》2016,28(2):159-161
简析当前军队院校学术期刊中存在的种种学术不端行为,分析产生这些不端行为的主要原因,并从完善学术规范、倡导学术诚信、创新学术评价制度等3方面探讨构建良好学术风气的主要措施.这对于引导军事学术研究者追求军事学术真理、指导军队院校学术期刊编辑出版团队创办高质量军事学术期刊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5.
张秀峰  王蔚  段佳  沈玲 《编辑学报》2012,24(5):471-473
分析数字化环境中科技期刊面临的学术不端新问题,探讨数字化环境中科技期刊应对学术不端的防范措施,包括技术与人工手段有机结合鉴别学术不端、利用网络向作者传递态度和信息、重视参考文献的正确引用与规范著录,同时指出需要警惕的几种潜在学术不端问题。  相似文献   

16.
黄颖 《编辑学报》2021,33(3):276-279
由于学术不端查重系统对数学公式查重的局限性,导致数学论文查重结果不理想,因此需要编辑结合实际情况对数学稿件可能存在的学术不端行为进行排查.本文结合实例分析了数学类论文学术不端行为的几种类型,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7.
作者投稿中的不规范行为及应对策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马春晓 《编辑学报》2010,22(1):35-37
分析作者投稿中的不规范行为,如作者署名、项目来源的著录、一稿多投等问题,并提出了前3位作者签名、项目负责人签名及防止一稿多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临床医学研究论文中常见的真实性学术不端问题常存在于受试者、干预措施、疗效指标、统计学处理和研究方案这几个方面.编辑可以通过向作者索要原始数据; 从文章整体及宏观的角度入手,注意写作的严谨性和逻辑的缜密性; 重视同行评议专家意见,必要时可请多位专家对论文进行评审; 核查投稿系统中作者的基本信息等方式协助判断研究的真实性.若遇到涉及真实性的学术不端问题,可参考出版伦理委员会中的具体流程处理.  相似文献   

19.
晏妮  冷怀明 《编辑学报》2014,26(4):325-327
为了保护原创作者的著作权,促进学术期刊的健康发展,对科技期刊论文署名不端现象及其法律意义进行分析,并提出风险防范的措施。认为国家应当尽快建立署名不端的判定及惩罚机制,从法律的层面规范期刊作者署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