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山西档案》2020,(1):180-185,172
本文源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行业标准(CY/T 174-2019)1范围本标准界定了学术期刊论文作者、审稿专家、编辑者所可能涉及的学术不端行为。本标准适用于学术期刊论文出版过程中各类学术不端行为的判断和处理。其他学术出版物可参照使用。2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使用于本文件。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对《第三军医大学学报》来稿中一图多用、图像裁剪拼接、图像局部篡改等典型学术不端图片案例进行辨析,调查国内外生物医学期刊的图片处理标准,结合《第三军医大学学报》图片审查过程中的实践经验,对科研图片处理应遵循的原则进行总结,并提出相应防范措施:制定生物医学期刊图片处理规范;加强对论文图片的审查把关,防范学术不端行为;鼓励作者共享原始图片,提高数据透明度;制定针对作者学术不端行为的惩戒措施.  相似文献   

3.
蒋晓  杨锐  张凌之  田江 《编辑学报》2021,(6):652-656
以2011—2021年《电子科技大学学报》投稿论文基于AMLC的检测结果为研究对象,对文字复制比、作者信息、文章信息等进行特征分析和讨论。统计结果显示,疑似学术不端的论文占10年总投稿论文的11.7%,且10年来呈现整体递减趋势;在读研究生和副高职称研究人员是学术不端的高发人群;学术不端行为以剽窃文字表述为主,第一作者本人或者团队的前期研究成果是其主要来源,通常不加引注。由此得出:1)文字复制不再是科技论文学术不端的显著特征,学术不端的表现形式越来越隐蔽且多样化,对此学术不端检测系统的作用有限;2)缺乏针对合理引用的判断标准;3)高校科研诚信和学术出版伦理建设亟待加强。因此,编辑部可分类型依托期刊协会统一制定明晰透明的学术不端判定标准、处置流程和内控制度,以学术不端检测系统为基础,加强发文要求和编辑规范,充分发挥专家和学术共同体的作用,协同应对学术不端,共建科研诚信体系。  相似文献   

4.
高校科技期刊学术不端防范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前学术不端行为不断蔓延的形式下,简述了近年来高校学报编辑部在处理稿件中发生的学术不端行为特征,分析了高校学术不端行为增长和蔓延的根本原因.基于高校学报出版工作,针对论文作者学术不端行为提出了若干预防措施,包括自主学习、诚信教育、检测查重、监督投诉、责任追踪、信息公开等机制,结合编审工作相关环节,建立了论文学术不端行为的防范体系及其实施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邬加佳  余菁  吴秋玲  徐杰 《编辑学报》2021,33(3):292-295
不当署名问题已成为科技期刊撤稿最常见的原因之一.为了提高科技期刊编辑对不当署名的防范意识,本文依据《学术出版规范 期刊学术不端行为界定》,将不当署名学术不端行为分为5大方面,包括对论文所涉及的研究有实质性贡献的人排除在作者名单外,未对论文所涉及的研究有实质性贡献的人在论文中署名,未经他人同意擅自将其列入作者名单,作者排序与其对论文的实际贡献不符,提供虚假的作者职称、单位、学历、研究经历等信息.列举典型案例并对案例内容进行详细分析,界定其中的学术不端行为,并提出防范或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6.
吴艳妮  周春兰 《编辑学报》2015,27(4):361-362
以《护理学报》为例,总结科技期刊编辑审稿过程中对学术不端论文的识别.对于“枪手”论文,可从与作者电话沟通中识别,从审稿费汇款信息识别,从网站投稿注册信息识别,以及从作者所在科室与论文研究方向吻合度识别;对于篡改或伪造数据论文,可通过仔细审查文章数据,分析数据与所得统计结果之间是否存在漏洞或矛盾之处,若有质疑则要求作者提供数据输入统计软件的原始表格及统计软件所导出的原始分析结果;对于抄袭中文论文者,可通过多个学术不端文献检测软件结合Baidu、Google等网络平台进行多重检测;对抄袭外文论文者,可通过论文的语言表达、与作者交流等途径识别.  相似文献   

7.
采用CrossCheck检测平台(http://www.ithenticate.com/)对英文科技论文进行比对,通过分析查重比对结果可初步判断该论文是否涉嫌学术不端,进而判断该论文的新颖性和研究热门程度.查重比对可为编辑处理稿件提供有力的支持,为审者审稿提供必要的参考,以便给出公正的审理意见.另外,讨论了审者信息及作者信息的核实对干预学术不端行为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正根据《学术出版规范期刊学术不端行为界定》(CY/T 174-2019),审稿专家学术不端主要包括以下七种行为。1.违背学术道德的评审:在论文评审中姑息学术不端的行为,或者依据非学术因素评审等。2.干扰评审程序:故意拖延评审过程,或者以不正当方式影响发表决定。3.违反利益冲突规定:不公开或隐瞒与所评审论文的作者的利益关系,或者故意推荐与特定稿件存在利益关系的其他审稿专家等。  相似文献   

9.
正根据《学术出版规范期刊学术不端行为界定》(CY/T 174-2019),论文作者学术不端行为包括剽窃、伪造、篡改、不当署名、一稿多投、重复发表、违背研究伦理,以及其他学术不端行为。剽窃指采用不当手段,窃取他人的观点、数据、图像、研究方法、文字表述等并以自己名义发表的行为。伪造指编造或虚构数据、事实的行为。篡改指故意修改数据和事实使其失去真实性的行为。  相似文献   

10.
《图书情报工作》2020,64(8):31-31
为了进一步推进学术道德建设,抵制学术不端,建立公平、公正、公开的学术交流生态环境,《图书情报工作》编辑部针对学术不端屡禁不止等问题,将进一步加强对学术不端的惩戒力度,对一稿两投(多投)者(尤其是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列入黑名单,5年内不接受其投稿;若已刊发论文存在一稿两发(多发)、抄袭、剽窃、造假等各种学术不端,将采取撤稿、在期刊及网络平台公布、列入黑名单、终身不接受其投稿等多种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医学期刊作者对学术不端的认知及其行为情况,以为更好地防止学术不端提供一些思路和方法,以近2年在《武警医学》发表过文章的作者作为调查对象.调查结果表明:多数作者对学术不端的认识不全面,部分科室学术不端情况比较严重;但多数作者希望共同抵制学术不端行为.  相似文献   

12.
举例阐述编辑工作中发现的几种“隐性”学术不端行为,以引起编辑同人对类似问题的注意.分析出现这类学术不端行为的原因:作者诚信意识淡薄、期刊重视度不够以及相关惩处机制不完善.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防范建议,以期从责任编辑、审稿专家及监管部门3个方面共同维护学术诚信.  相似文献   

13.
基于学术不端检测系统构建作者信用档案的设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尹闯  黎贞崇 《编辑学报》2015,27(1):50-52
针对学术不端行为治理难的问题,提出基于学术不端检测系统构建作者信用档案的设想,阐述作者信用档案构建的意义、前提及其基础数据库的架构,并归纳出严重的学术不端行为及其认定方法:档案建立初期,基础数据库可尝试记入严重的、好认定的学术不端行为,并且行为的认定不受时间的约束;在档案中给予学术行为定性或者定量的评价还欠科学,只提供严重学术不端行为者的信息,供核验者参考.  相似文献   

14.
从责任编辑视角谈科技期刊学术不端检测系统的使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目前使用的科技期刊学术不端检测系统(AM-LC),从责任编辑的视角,根据使用AMLC的经验,分析AMLC的使用对责任编辑工作"微环境"的若干影响,并建议建立小同行专家评审制度、编委成员"共享"审查制度、同行编辑部间的"防范"联结机制,以克服AMLC的局限性,遏制学术不端。提出了完善AMLC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意义]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以及数字教育资源的广泛使用,学术不端行为呈现出有别于传统形式的新特点以及更为迅猛的发展态势。研究聚焦于社会规范对大学生网络学术不端行为的影响,并探索影响其关系的中介变量,以加深对网络学术不端行为发生机制的认识。[方法/过程]鉴于互联网环境中学术不端行为的社会性显著增强,选择从微观视角深入考察社会规范如何对网络学术不端行为产生影响。基于社会认知道德理论、道德四成分模型等理论构建感知严重性和道德判断的序列中介效应模型,并利用在上海市3所不同性质高校学生中收集的问卷调查数据对模型进行检验。[结果/结论]研究发现,社会规范对网络学术不端行为不仅具有显著的直接效应,还具有显著的间接效应;其中的间接效应由两条中介作用途径产生:通过道德判断的独立中介作用;通过感知严重性和道德判断的序列中介作用。相关结果可以为网络学术不端行为的有效预防和治理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对策,也为审视学术不端行为提供了新视角,丰富了有关学术不端的学术研究文献。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以社会认知理论为基本框架,探究大学生网络游戏行为对学术不端行为的影响及其发生机理。以道德相对主义为中介、性别为调节的模型检验发现,道德相对主义在网络游戏频率与学术不端行为之间的中介作用仅在重度学术不端行为中存在。具体而言,对重度学术不端行为来说,网游频率能直接正向影响学术不端行为频率,还通过影响学生的道德相对主义认知而对其学术不端行为产生间接影响。但对轻度学术不端行为而言,网游频率对学术不端行为仅有显著正向的直接影响,道德相对主义的中介作用并不存在。网游频率对学术不端行为的直接影响仅在男性群体中显著存在。  相似文献   

17.
朱银周 《编辑学报》2015,27(3):249-251
由于多种原因,学术不端行为检测软件存在自身的不足,只能作为纯文字复制检测工具,对纯文字复制行为做出分析界定,不能从根本上遏制所有学术不端行为.与学术期刊相关的主体人员不能过度依赖学术不端行为检测软件,还应通过多种人工方式判别深度的学术不端行为,才能最大限度杜绝学术不端行为的隐式泛滥.深度学术不端行为已成为近来的一种发展趋势,应该成为预防的重点.  相似文献   

18.
潘华 《编辑学报》2016,28(4):338-340
对科技期刊论文中图片的抄袭和篡改问题进行研究,从图片属性分析、源码分析和利用JPEGsnoop软件鉴定等方面,提出图片篡改的识别方法,为科技期刊在论文收录时,能准确判断图片是否被刻意篡改或抄袭,以打击学术不端行为.  相似文献   

19.
当好科技期刊杜绝学术不端的“守门员”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高等学校化学学报》和《Chemical Research in Chinese Universities》为例,对作者的学术不端行为做了总结与归纳,并梳理了我们采取的一些措施,以与编辑同人交流,提供判别学术不端行为的现实依据,期望科研工作者能够不断提高对学术不端行为的认识并进行自我纠正.希望编辑发挥自身优势,当好杜绝学术不端行为的“守门员”,不断促进学术生态的净化,还科研环境原生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