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俄罗斯科学院今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俄罗斯科学院从1725年建立到1925年改为苏联科学院,再到1991年恢复俄罗斯科学院,经历了政治、经济历史巨变.在苏联科学史和世界科学史上写下了辉煌的篇章.苏联解体后,它度过了转型初期最艰难的岁月.如今,它仍然以其庞大的阵容,在世界科学占据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2.
西方传统意义上的科学史研究是以学科独立与学术自由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并随着科学史研究的不断深入,科学编史学也长足地发展起来,国内在这方面的研究起步相对较晚,还没形成系统研究。文章主要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科学编史学的发展现状进行了认真的梳理,并对开展科学编史学研究的意义进行了阐述,以期引起国内学者对科学史基础理论研究的重视。  相似文献   

3.
真实的牛顿     
曹琪  朱诚益 《科教文汇》2010,(21):205-206
牛顿在近代科学史上的地位非同一般,而一般教科书中关于牛顿的介绍都是美化、神话这位科学家,使得牛顿高高在上,没有真实感。文章采用史料翔实,还原一个真实,有血有肉的牛顿。并详细介绍了一些重要典故,如:“站在巨人的肩上”的“巨人”究竟是谁;是谁首先发明了微积分;牛顿究竟是造币厂长还是造币大臣;同时代科学家与牛顿的关系等等。  相似文献   

4.
拉卡托斯与夏平二人分别提出了两种风格迥异的科学编史学思想,引起了广泛的影响。二者的差异主要表现在科学史的内外史划分、社会学解释科学的恰当性以及科学史的研究语境等三个方面。我们认为,夏平的科学编史学思想超越了拉卡托斯,并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科学编史学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一会议综述2005年7月24—30日,以“全球化和多样性”为主题的第22届国际科学史大会在北京成功召开。中国科技史学会和自然科学史研究所承担了本次大会的筹备工作。科学史研究是一项综合性强、跨越性大的研究。随着科学对社会影响的加深和扩大,科学史越来越受到关注,拥有科学史研究部门已成为一个优秀和成熟大学的标志之一,哈佛、剑桥等大学的科学史系就是最好的例证。今天,科学史不仅只是关于人类过去成就的记录,更将为创造美好未来提供指导。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珍视与维护文化多样性,这是历史发展的逻辑,也是为了确保全人类在新世纪最大地…  相似文献   

6.
从科学编史学的角度对女性主义与科学知识社会学(SSK)的科学史理论和经验研究进行简要分析,认为二者在科学编史学层面上具有如下一般共性:均以建构主义科学观作为编史基础和前提;均采取批判编史学的立场,对关于科学“内部史”与“外部史”的区分、辉格式的编史原则及“进步主义”科学史观进行了批判.  相似文献   

7.
从伽利略、.笛卡尔到牛顿:新解近代科学革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考证近代科学革命中伽利略、笛卡尔、牛顿三者的思想承继脉络,文章认为,众多涉及近代科学革命的历史描述存在某种夸大伽利略、弱化笛卡尔的思想倾向。这种倾向揭露了在科学史的描述中存在着“异化”现象,科学史的“异化”源自哲学、心智、政治、地域、媒介上的偏见,而这些偏见在深层又折射了科学历史甚至科学的社会建构性。  相似文献   

8.
 发生于1930年代末的关于科学是要计划还是要自由的贝-波之争,其源流可追溯到第二届国际科学史大会。整个三十年代英国科学家中的科学与社会运动,是该争论的过程因素。该争论实非二人之争,而是存在于两个科学家群体之间,Nature杂志在其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若干科学组织牵涉其中,争论所涉及范围远超英国之外,过程比较曲折,历史影响极为深远。科学家们争论的问题包括科学、计划和自由的内涵,科学发展的机制,科学家的责任,科学的社会关系等等问题。它不仅促生了科学学、科学社会学等学科,而且将科学哲学和科学史研究推向一个新的高潮。更为重要的是,这场争论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科学观念,它使功利主义科学观从此深入人心,与之后苏联之外各国科学的计划化不无关系。  相似文献   

9.
对科学编史学一些基本理论问题的系统阐述是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在历史研究领域的应用,它是拉卡托斯的三大学术成就之一,作者从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的关系、内史与外史的划分及其相关性、科学史研究的检验标准等三方面介绍了拉卡托斯的科学编史学思想,并做了简要的评论.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科学史方面相关的作品开始不断增多,然而质量却不断遭受批判,研究重心主要在一阶的科学史研究上。本文通过重点分析以阿伽西为代表对波义耳案例的科学史研究,并对比其他科学史家笔下的波义耳研究,立足于科学编史学的维度来探讨科学史重建的合理性。本文认为,基于不同的哲学立场,不同的科学史作品都是对科学历史的某个侧面进行描述,都是“真实”历史的某种简化、某种单一化,只强调突出某个侧面。只有意识到科学哲学对科学史的作用,才能更好地“利用”科学哲学为科学史服务,从而带来对科学史更多的理解。  相似文献   

11.
文章在介绍我国近现代著名的化学教育家、科学史家张资珙的中国科学史研究基础和相关工作后,分析他从科学思想史进路和实证主义编史学进路于中国科学史研究领域所做的一些工作和取得的成就,从而说明西方科学史研究理论亦能成功应用于中国科学史研究。  相似文献   

12.
科学技术与伦理道德的双向运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人类认识史上关于科学与伦理关系及科技发展对伦理道德的推动作用入手。进而讨论了伦理道德对科技发展的影响,指出良好的道德风尚和素养都是推动科技发展的重要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13.
方以智“函雅故,通古今”和“尊疑”、“求实”的科学史治学特点。对其科学哲学思想的提出有着重要的帮助,而且他还能以自己提出的科学哲学思想来指导科学研究及科学史工作。这一案例对启发科学史学与科学哲学互动的本土化探索以及促进和加强这两门学科的建设都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4.
陈琢  杨振兵 《科研管理》2020,41(3):247-255
“重理轻文”是长期以来积攒的科研弊病,那么从科研技术效率的角度来看是否如此呢?本文以2009-2014年中国大陆31个省高校科研活动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前沿分析方法对中国大陆高校理工农医类与人文社科类科研技术效率进行测算与比较分析。研究发现:理工农医类的科研技术效率要明显高于人文社科类,且差距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扩大;初始拥有较多科研资源的东部地区理工农医类与人文社科类的科研技术效率均较高,但后期被中西部地区赶超;不同省市的科研技术效率差异较大,少数省市依然存在“重理轻文”科研观念。因此,合理配置不同地域科研资源,实现不同学科的均衡发展,是今后一段时期内科研领域的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15.
科学史学家以科学争论的目的不同将其划归为内外史。科学内史更加注重科学本身的规律,提倡科学具有主动性和自主性。而科学外史指科学自身发展之外的因素,如社会思潮、社会制度以及各种社会事件对科学发展的影响。随着20世纪60年代SSK的兴起,他们以“强纲领”为科学知识的“社会学解释”,提出新的研究思路,试图消解内外史的界限。那么,科学内外史是否可以真正的消解?那么这种消解后的科学争论又在为什么而争呢?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60年代以来,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开展了大量当代科学的口述史项目。一方面这些口述史项目以实践的事实证明了口述史在当代科学史研究中的有效性与必要性;另一方面也引发了对当代科学史研究的反思,进一步为当代科学史研究引入口述史提供了更加严肃的论据。  相似文献   

17.
科学技术是人类认识自然、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现代地球科学技术正在深刻、全面地影响到人类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与人类的关系越来越密切。经济、政治、文化、教育、哲学、军事等社会因素是地球科学技术形成发展的决定力量,地球科学技术对人类的物质文明繁荣、精神文明进步、社会生活现代化、社会结构变革等起着重大的促进作用,是人类发展的重要推动力。科学地认识“人地关系”,对于我们树立科学的地球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科技对社会公平的冲击体现在加剧原有的社会不公平和引发新的社会不公平两个维度上。科技作用于经济使经济差距扩大;作用于知识使缺乏科技知识的公众处境艰难;科技作用于竞争等社会机制产生新的不公平,某些生命科技可能将人自身的差异转化为不公平。除了继续发展科技使科技不断修正自身外,还需要科技政策和经济政策合力调控、普及科技使用知识、规范科技在竞争机制中的应用以及对重点领域科技进行平等调节等辅助机制。  相似文献   

19.
韩晋芳 《学会》2014,(5):14-18
科学与社会环境之间表现出明显的互动关系,一方面科学的发展需要社会提供宽松适宜的生存环境,;另一方面也需要科学组织和科学家通过其活动和行为规范来影响科学的生存环境。在近代科技社团发展过程中,科技社团通过发挥其功能,为社会的科学化、民主化创造条件,从而也为自己的自组织演化创造着条件。近代科技社团与社会环境的互动中亦有很多值得当今科技社团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