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商务印书馆影印本嘉庆《重修一统志》(民国23年)卷226《陕西统部·文职官》西安府下有云:“县丞十员:咸阳、临潼、三原均驻县城。长安、咸宁、兴平、泾阳、周至、渭南、富平旧均驻县城;乾隆十年,移周至县丞驻祖庵镇,渭南县丞驻下圭阝镇,富平县丞驻美原堡;二十六年,移兴平县丞驻  相似文献   

2.
《清史稿·地理志》卷80“西藏·卫”条中,言“雅鲁藏布江,即大金沙江也”;而《清史稿·地理志》卷74“云南·永昌府”条中,又言“猛卯安抚司(驻今云南瑞丽)……龙川江自遮放入……西入缅甸,又西南那莫江,下流入大金沙江(即今伊洛瓦底江)”。这两条资料言“大金沙江”,一指雅鲁  相似文献   

3.
《陕西省志·行政建置志》记 :“清雍正三年设立怀远县 ,民国二年改名横山县 ,195 8年 12月撤销县制 ,辖地并入榆林县。 196 1年 9月复设横山县。”怀远县为今陕西横山县前身 ,建置于清雍正三年。《清史稿·地理志》记 :“雍正九年 ,改置榆林府 ,并置榆林、怀远、定边、靖边四县” ,表明怀远县始建于雍正九年。据此 ,关于怀远县建置时间两书相悖 ,相差甚远。然清怀远县究竟置于何时 ?《清代·地理沿革表》又记 :“榆林府 ,雍正八年以绥德州地置榆林府…… ,又改绥德州所属旧榆林卫之怀远堡为怀远县……。”以为怀远县置于雍正八年 ,同“三年…  相似文献   

4.
《明史·兵志》中讲:“初设辽东、宣府、大同、延绥四镇,继设宁夏、甘肃、蓟州三镇,而太原总兵偏头,三边制府驻固原,亦称二镇,是为九边。”这实际是抄自刊刻于嘉靖十三年(1534年)许论的《九边图论》。《九边图论》的原文为:“初设辽东、宣府、大同、延绥四镇,继设宁夏、甘肃、蓟州三镇。专命文武大臣镇守提督之。又以山西镇巡统驭偏头三关,陕西镇巡统驭固原,亦称二镇,遂为九边。”这里没有具体指出九边形成的时间。但《明史·兵志》中讲:“蓟之称镇,  相似文献   

5.
一、《旧唐书·地理三》卷40“瓜州下都督府”条云:“武德五年,置瓜州”。可本卷下文却说:“沙州下,隋敦煌郡。武德二年,置瓜州。五年改为西沙州。贞观七年,去‘西’字。……敦煌,……武德三年,置瓜州,取春秋‘祖吾离于瓜州’之义。五年,改为西沙州。”《新唐书·地理四》卷40:  相似文献   

6.
《旧唐书·地理一》卷38“风翔府”条云:“贞观元年,废稷州,以围川及州之麟游、普润等三县来属”。可本卷下文又曰:“麟游,义宁元年,于仁寿宫置凤栖郡及麟游县。其郡领麟游、上宜、普润三县。二年,改为麟游郡及灵台县,……武德元年,改麟游郡为麟州。贞观元年,……又废麟州,以  相似文献   

7.
元代诗人范(木亨)字亨父,又字德机,其籍贯为清江县,古今并无异议。至于清江当今何地,今人之见,颇显分歧。《辞海》范(木亨)条以为清江即“今湖北恩施”,《中国文学发展史》、《宋元明诗三百首》、《元明清诗文选》、《元明清诗选注》等均同此说。《中国历史大辞典·辽夏金元史卷》范(木亨)条以为清江在“今江西清江西南”,《中国诗话》略同于此。《中国古代诗话选》范(木亨)小传更认为清江“今属湖北”。据《元史·地理志》夔州路施州条:“唐改清江郡,又改清化郡,又复为施州。宋因之。旧领清江、建始二县。元至元二十二年,并清江入州。”临江路条:“唐改建成为高安,而萧滩镇实高安境内。南唐升镇  相似文献   

8.
(一)明代宁夏镇的特点及其在九边中的地位 《明史·兵志·边防》有云:“元人北归,屡谋兴复。永乐迁都北平,三面近塞。正统以后,敌患日多。故终明之世,边防甚重。东起鸭绿,西抵嘉峪,绵亘万里,分地守御。初设辽东、宣府、大同、延绥四镇,继设宁夏、甘肃、蓟州三镇,而太原总兵治偏头,三边制府驻固原,亦称二镇,是为九边。”这里不但扼要说明了明代“边  相似文献   

9.
公元前111年(汉武帝元鼎六年),西汉政府曾派中郎将郭昌、卫广征服西南少数民族白马氏,并设立武都郡管辖其地,又筑祁山堡加强军事统治统治。 关于此郡治所,文献记载为“骆谷”(《后汉书·白马氏传》)。冯绳武《甘肃地名的初步研究》考证:西汉武都郡治地今甘肃省西和县洛峪附近,东汉移至今成县附近,洛峪仍是武都道治也。王仲荤《北周地理志》也认为:“骆谷”,即“洛峪”,“骆”、“洛”同音,“谷”“ 峪”同意。《西和县志》记载:“县南八十里(应为六十里)有洛峪集,临洛峪水,即古骆谷。”《成县志》也说:“骆谷城即古武都也。”《大清一统志》云:“骆谷成在成县八十里。”成县与西和相邻,清代西和县南部归成  相似文献   

10.
唐九成宫即随仁寿宫在什么地方?《通鉴》胡注在岐州普润县,翦伯赞《中国史纲要》说在千阳县。此二说都是不对的。据《麟游县志》载. “隋大业初,置普润于麟西,乃汉漆地也。始隶扶风,后属麟游郡,唐武德初废郡为州,贞观中州废,以县属岐州……洎五代,麟与普润并隶凤翔而属关西道,宋兴置秦凤路以统郡,金置天兴军于郡,麟与普仍为之属,有元以来,普润废而入麟。“又《旧唐书·地理志》载:  相似文献   

11.
《魏书·地行志》太原郡沾县下“二汉属上党,晋属乐平,真君九年罢乐平郡属焉。有夹山。豫水出得车岭,西北入汾。有汾阳、追城。”在“豫水出得车岭”句后有校勘,引《魏书·灵征志》正光三年六月条:“并州静林寺僧在阳邑城西橡谷掘药。”并引《元和郡县图志》卷13太原府太谷县下  相似文献   

12.
《隋书·崔仲方传》记载了开皇五年(585)崔仲方奉命修建长城的概况:(文帝)“令发丁二万,于朔方、灵武筑长城,东至黄河,西拒绥州,南至勃出岭,绵亘七百里。明年,上复令仲方发丁十五万,于朔方以东缘边险要筑数十城,以遏胡寇”。这段记录有两处不妥。其一,将长城的修筑地点称为“朔方、灵武”有欠妥当。隋代的政区改革始于开皇三年(583),隋文帝废除郡一级,将施行了400年的州郡县三级制改为以州统县二级。炀帝大业三年(607)又将州改为郡,所以直到此时州方才改名称郡。如《隋书·地理志》记载:“朔方郡,后魏置…  相似文献   

13.
1.《记考》卷11大历十年进士著录“卢士阅”,按《千唐志》咸通二年《砀山令郑纪故卢氏夫人墓志》云:“夫人皇考讳士阅。建中之际,以秀才升第,位至使府监察。”《墓志》记士阅登第在“建中之际”,非是大历十年,当依《墓志》为准。2.《记考》卷21开成二年进士著录“沈黄中”,编者徐松于此年下又引《云溪友议》云:“高锴司贡籍,……商锴先进五人诗,奏曰:‘臣锴昨日奉宣进止,令将进士所试诗赋进来者。……其次沈黄中《琴瑟合奏赋》,又似《文选》中《雪》、《月》赋体格,臣与第三人’。”按《千唐志》大中十二年《承奉郎守大理司直沈中黄墓志》云:“讳中黄,字中美,本吴兴人。……乡荐神州,名在殊等,贡于有司,第登甲科。宗伯高公锴疏青蒲曰:‘沈某所试《琴瑟合奏赋》,有似《文选》雪赋、月赋,臣与第三人’。”又《千唐志》大中八年《登封县令吴兴沈师黄墓志》亦题“仲兄中黄撰,仲弟佐黄书”。《元和姓纂》卷七吴兴沈氏亦云:“中黄,大理司直。”由此可证《记考》之“沈黄中”  相似文献   

14.
中华书局本《清史稿》(1977年8月版)卷77《地理二十四》内蒙古鄂尔多斯部载:“(鄂尔多斯)东、西、北三面距河,自山西偏头关至陕西宁夏街,延长二千余里。”然遍查有关史籍,并未找到“陕西宁夏街”的记载。嘉庆《重修一统志》(《四库丛刊续编》,商务印书馆)卷543“鄂尔多斯”条下  相似文献   

15.
《汉书·地理志》上党郡谷远县载 :“羊头山世靡谷 ,沁水所出 ,东南至荥阳入河 ,过郡三 ,行九百七十里。”谓沁水过郡三 ,至于过哪三郡 ,没有确指。历代学者对此有多种解释 ,而且对是否在荥阳入河观点不一 ,今梳理如下 :郦道元《水经·沁水注》曰 :“沁水……又东过武德县南 ,又东南至荥阳县北 ,东入于河。”认为沁水在荥阳入河。颜师古汉志注文曰 :“今沁水至怀州武陟县界入河。此云至荥阳 ,疑传写错误。”对沁水在荥阳入河的说法提出异议。清代学者汪远孙《汉书地理志校本》曰 :“‘过郡三’谓上党、河内、河南也 ,若仅至武德 ,武德故城在…  相似文献   

16.
我校地理系从60年代初期,结合陕西社会主义建设,开始编著陕西省各地,市《地理志》,长期以来。虽经多少坎坷。迄未放弃这一艰巨的具有现实意义的科研课题。近10年来,又集中更多人力加快进行,现已全部完成了陕西省10个地市10本地理志的编写任务,并先后正式出版了《商洛地区地理志》、《延安地区地理志》、《安康地区地理志》、《榆林地区地理志》、《宝鸡市地理志》。而最新出版的就是由地理系宋德明教授和阴治农副教授主编的《西安市地理志》。我不专门研究地理科学,但在长期主持学校工作时一直关注这一课题,对地理系终于完成它深感高兴。不久前中央人  相似文献   

17.
杨慎诗文散佚颇多,已有学者进行补遗,今从《赵州志》、《浪穹县志略》、《鹤庆州志》中辑出五首诗作,以补其阙.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凌濛初杂剧《北红拂》小引后所钤印章的检核以及对凌濛初取字用意的考察,认为凌濛初既非一字“波厈”,亦非“遐厈”,而是“彼厈”.为凌濛初《北红拂》作序的意在亭主人,即孙起都,字子京,号幼如,是活跃于万历间的南京下层文人.利用新发现的王徲登《祭凌常州文》,对凌濛初家族与王徲登的交游进行了补充和订正.新发现了凌濛初与方应祥、王士昌、陈函煇、曾异撰等人的交游,进一步印证了郑龙采《别驾初成公墓志铭》中“交与遍寰区”一语并非很脱离实际的谀墓之词.对凌濛初出任上海县丞的时间进行了新的审视,认为《晟舍镇志》的崇祯十二年说可以成立.  相似文献   

19.
论唐初河陇地区经济的繁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河陇地区泛指陇右道内河西、陇右两大军镇所辖地区,古称雍川或凉州。“其人性犹质直……勤于稼穑,多畜牧”(《隋书》卷29,《地理志上》),为唐帝国内重要的亦农亦牧地区。这里的河西走廊,为丝绸商路之要冲,更使这个地区在唐帝国内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经唐初历届统治者经营,依靠河陇地区人民的辛勤劳动,至天宝年间,“是时中国盛强,自安远门西尽唐境万二千里,闾阎相望,桑麻翳野,天下称富庶者无如陇右。”(《资治通鉴》卷216)唐初河陇地区经济繁荣局面的成因,史家已有所论列,本文拟再作探讨。  相似文献   

20.
秦汉时代,国家牧马业颇为兴盛,并有一套完整的马政管理机构.《汉书·百官公卿表》云:西汉承秦之制,设太仆专掌舆马,太仆“有两丞.属官有大厩、未央、家马三令,各五丞一尉.……又边郡六牧师苑令各三丞.”其中,六牧师苑为负责牧马之重要机构.六牧师苑名称及所在,《汉书·地理志》载有五处,失载一处.这五处是:北地郡灵州县有河奇苑、号非苑;归德县有堵苑、白马苑;西河郡鸿门县有天封苑.失载一处历来无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