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工学结合"模式是为了适应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提高成人教育教学质量所提出的一种新型教育模式。笔者从"工学结合"的内涵入手,阐述了开放教育背景下开展"工学结合"教育的必要性,并分析了当前"工学结合"模式实施的现状及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工学结合"教育模式发展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在"三从一大"训练原则的基础上,结合近年来对运动训练基本规律,特别是基于训练活动规律和运动项目规律的初步认识,提出了"三从一专"训练原则。并重点论述了"三从一专"训练原则的提出背景、基本依据与主要内容,以及"个性化"训练、"专项化"训练的实质。  相似文献   

3.
在解读"海西"经济区提出的时代背景和"农村体育"内涵的基础上,阐述了"海西"农村体育工作的现状和农村体育建设对于建设和谐新"海西"的重要性,并就如何繁荣"海西"农村体育事业提出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4.
文章以台州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软件工程实践课程教学过程为例,搭建了基于工学结合的软件工程实践课程教学项目中"六边"信息沟通模型,提出了"六步"沟通过程流程,详细论述了沟通的"四结合"方法。  相似文献   

5.
采用文献资料法等研究方法,对成功体育教学进行了回顾,并运用"成功教育"原理解释了"成功体育"的本质应是针对体育教学中"体育学习困难"学生的一种特殊教学形式。因此,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应明确"成功体育"的教学理念、教学适用范围,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采用"成功体育"教学形式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我国"秸秆——肥料——种植"、"秸秆——饲料——种植"、"秸秆——沼气——种植"、"秸秆——食用菌——养殖"等四种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模式在循环农业中的多重效益,提出了目前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7.
本文首先介绍"不组班教学"模式的由来,比较分析了与传统的"组班教学"模式的不同,然后分析了基层远程教育机构不组班教学模式的现状,最后就如何设计"不组班教学"模式提出了一些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8.
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及比较研究法,针对全运会在国际体坛"整体竞技水平不高",尤其是"有影响力的运动项目竞技水平不高"这一现象及其产生的一系列伴生问题,提出了"在全运会中引入外籍参赛运动员"的策略来加以改变。对其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了初步分析,对可能引发的问题做了初步探讨,并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9.
结合电气自动化专业的"特色引领型"专业建设目标,提出了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建设的三大特色:学校与企业"双向运行,双主体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双带头人"教学团队和课程建设、"项目引导,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之前的研究性学习的基础上,浅析"教师成为研究者"这一观念的价值和实践价值,围绕"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三个层面,浅显的阐述了"体育教师成为研究者"在我国发展的问题,并对此提出了一些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保定市古城东南,有一处明代祭坛遗址,为风云雷雨山川坛。它始建于明洪武八年(1375年),清代雍正十年(1732年)进行过维修。明清两代,在这里进行对风云雷雨、山川、城隍之神的祭祀活动。祭品和祭祀礼节明、清有所发展。所供奉的物品从早期几只牛羊猪等牺牲到除牛羊猪之外的玉帛、各种谷物,种类随着朝代的推进也越来越丰富,对牺牲及祭物等的规制也越来越明确。祭坛的祭祀活动曾经发挥过重要的社会和政治意义。  相似文献   

12.
《汉书》与《史记》比较,其因袭之处是对《史记》的认同,亦代表了作者本身的创作观点;而对《史记》加工创作所表现出来的不同,则更能看出其独特的创作理念和特色。就《汉书·高帝纪》的创作特色而论,班固本着宣扬汉统的宗旨,对当时的史实加以移置剪裁,用典型化等方法在尽可能详赡、精确而典重的历史事件叙述中塑造高祖开国君主形象,继承中有着创新,显现出独特的创作特色,显示了《汉书》与《史记》相同传主的纪传体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代引礼入法的得与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的成文法起自军法。其长处是公平、公开和确定不移,其短处是过于苛暴。优缺点出自一源,即战争环境的需要。儒家引礼入法的目的在于矫秦之失,但由于设置双重标准,最终必然会走上以礼代法和以礼坏法的道路,从而使中国古代始终处在有法律而无法治的人治阶段。要建设法治社会,必须以开放的心态学习世界各国的成功经验。过分夸大引礼入法的作用和意义,曲折表达了对法律等级性的肯定。人人都承认法治优于人治,但人人都不愿自觉接受法律的约束,并对司法特权充满依恋,是中国法治建设所面临的最大难题。  相似文献   

14.
《世说新语》敬胤注与刘孝标注关系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宋学者汪藻《世说叙录》一书存留萧齐敬胤注39条,非音韵训诂类注释,其主旨同刘孝标注一样,一为广异闻,二为考辨史料。刘孝标注审慎谨严、精赅简要,敬胤注诚不可与之同日而语,但作为发现《世说新语》价值之第一人,敬胤发轫之力,功不可没。对比二家注释,刘注在史料的采用和真伪辨析上,显然对敬胤注有所借鉴.有的明系直接引自敬胤注。  相似文献   

15.
《新路颂并序》摩崖,今存西和县石峡乡坦途关双石寺西崖南壁,唐开元间镌刻,可识文字约200字。铭文收录于《西和县志》,但释文脱误、意增多达50余字。颂铭之主人公"太守赵公",极有可能就是"汉阳太守赵承",其任职在唐开元九至十二年(721~723)前后。此可补《唐刺史考全编》之阙。《新路颂并序》摩崖是考察陇蜀古道的重要交通碑铭,也是研究杜甫自秦州南入同谷行踪的实物史料。  相似文献   

16.
到底什么是中国武术?它产生于何时?是如何产生的?此类问题虽一直受到学术界的关注,但似乎至今并没有得出较为明确的结论。由此导致了人们对武术概念的解读,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我们认为,武术不仅是现代语境下的一项体育运动,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代表,因此研究武术的概念,首先应该对中国武术产生的历史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我们的研究结果是:人类原始社会的格斗技能可以理解为武术的最初源头,但中国武术直接脱胎的母体则是古代武艺。武术与武艺的最终剥离,大约发生在我国的秦末汉初时期。而作为中国武术的真正形成,则应该是在我国的宋代。  相似文献   

17.
传统武术礼仪教育的文化学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儒家“礼”思想作为农耕文明重要文化遗产有其产生、发展、演变的社会历史因由,传统武术礼仪教育也因此烙上深深的印痕,从拜师择徒到德化教育无不彰显出儒家思想的印记,呈现出民族礼仪文化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18.
陆游是我国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在其诗集《剑南诗稿》中有六十余首诗记载了当时农人积累的农业生产经验、生产技术以及对生产工具的改进和创新,其中一些诗作还保留了许多农谚。这些诗作不仅丰富了我国古代诗歌的创作题材,也大量保存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生产经验,对研究我国农业发展史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19.
方铭 《职大学报》2013,(5):22-25
北京大学教授褚斌杰先生是著名学者、文学史家、教育家,他在五十多年学术生涯中,写下了大量的论文和著作,对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和古代文学教育,特别是先秦两汉文学研究与教育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褚先生的学术成就又是多方面的.本文试图对褚斌杰先生有关先秦两汉文学研究以外的中国古代文体研究、白居易研究等的贡献做一个简要的总结.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辨析先秦"乐"的含义,指出否定者对墨子"非乐"思想的误解,探究墨子"非乐"思想的真谛,挖掘墨子以及墨家在制定和发展中国古代城市军事防御"礼乐"制度方面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