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鉴于大学生主体性的发展困境与主体性教育的不足,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深入践行科学发展观,确立大学生的教育主体地位,引导培育大学生的主体性,使每一个学生都成为"有时代感、能担当的社会主体",是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和长效性建设的重要支点,在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科学化发展方面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的教学实践活动,其有效性往往和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主体性地位的确立程度密切相关.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地位的确立程度,又在很大程度上受其心理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因此,从分析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状态入手,充分考虑大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重视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心理需要和情感体验,才能从心理学途径上真正确立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体性地位.  相似文献   

3.
高校网络的迅猛发展和广泛使用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契机和挑战。本文着重探讨了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的重要地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性要求;受教主体与施教主体的构成及其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受教主体与施教主体的辩证统一关系。  相似文献   

4.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网络的迅猛发展和广泛使用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契机和挑战.本文着重探讨了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的重要地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性要求;受教主体与施教主体的构成及其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受教主体与施教主体的辩证统一关系.  相似文献   

5.
科学发展观中"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突出强调了人的主体属性,这一理念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创新教育理念、改进教育方法,必须把尊重大学生独立性、重视其自主性、激发其创造性作为前提,以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超越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范式。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是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扬弃,是人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实践;高校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增强主体意识、尊重主体地位、发展主体能力;高校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实现途径有创新理论体系、营造环境氛围、建立引导机制、拓展教育渠道。  相似文献   

6.
陈燕秋 《考试周刊》2011,(83):201-202
本文关注大学生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对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意义,从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两个方面阐明学生主体性之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并针对从外部教育和自我教育两个角度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7.
发挥大学生主体性对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大学生主体性发挥受传统教育理念、传统教育关系和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在大学生主体意识、主体行为和主体作用发挥上都存在一定问题,应通过转变观念、改善关系、创新模式和优化环境等措施,发挥大学生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8.
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必然要求,是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及扬弃,是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重点和基础,也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观的实践。改进高校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应从主体性内涵和当代价值出发,探讨理论与实践上的困境,科学把握"主体——主体"双向的互动交往活动,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并构建与时俱进的主体性思想教育环境。  相似文献   

9.
主性教育思想自20世纪8 0年代以来就在我国产生广泛影响。主题性教育思想的研究和实践加速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和发展,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作为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突出表现之一就是主体性教育思想的确立以及在现代高校实践中的运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育者的主导作用,都是为了培养大学生的主体性,使其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变化的要求,坚持贯彻落实主体性原则,要求之一尊重大学生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中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10.
构建大学生的主体性思想教育模式,符合党对高等教育思想政治工作的要求,顺应社会发展的要求,符合学生发展的需求,符合大学生个体特点.大学生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本质上包括坚定目标、实现价值、整合策略.高校必须改变观念、树立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并通过说服教育、示范引导教育和提供服务教育,培养学生独立生活的能力,强化学生科技才能的培养,构建大学生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培养学生成为复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11.
创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应充分发挥大学生主体性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深入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大学生的主体性正在不断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顺应这一趋势,不断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方式,尊重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培育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大学生自我教育的主体作用,使大学生真正成为既具有独立人格,又能够适应社会的人。  相似文献   

12.
李东阳 《教育与职业》2008,(11):125-126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主义国家为实现其根本的政治目的和社会理想而对大学生有意识、有计划地施加思想政治影响的一种理论实践活动。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要想具有针对性并取得一定实效,就必须把思想政治理论真正内化到大学生的价值体系中,必须加强大学生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体地位。文章分析了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状况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如何加强大学生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主体性发展是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重要内容。大学生主体性发展体现了大学生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自主性、创造性、选择性和超越性。本文对大学生主体性发展面临的两难困境做了详细分析,指出扫除大学生主体性发展过程中的障碍是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重要支点。  相似文献   

14.
在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以及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条件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正面临着新的要求与挑战。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存在着个性教育的缺失、受教育者主体性地位的缺失以及隐性教育的缺失等不足之处,以马克思主义人学为视角建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模式极具必要性,应关注大学生的个性教育,促进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应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注重大学生主体性的培养;应全方位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重视隐性教育的开展。  相似文献   

15.
在今天这个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教育也在日新月异地发展,高校大学生的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也要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传统的教育理论和教育模式已经不适合时代发展的需要,建立新型的高校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就要创新体系,利用现代信息平台完善教育机制,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笔者将对如何更好地建立高校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更有利于大学生自身的发展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论高校主体性教育实践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主体性教育是一种培育和发展受教育者主体性的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是主体性教育的目的;高校主体性教育实践活动包括:主体性观念树立、大学生个性教育、高校主体性教学、大学生课外实践活动和交往、高校主体性教育管理等方面内容。笔者系统地论述了主体性教育思想的理论内涵,提出了实现主体性教育的实践模式。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班集体建设是改进和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高校进行开展学生管理工作和思想教育工作的重要环节。班集体的建设作为高校教育活动的基本单位,为大学生搭建了进行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的平台。在班集体中,群众学生是活动的主体。固此在班集体建设中,必须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体性,建设特色开展班集体建设工作。  相似文献   

18.
发挥大学生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体性作用,对于大学生实现全面自由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有利于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有利于贯彻落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创新要求.本文分析了高校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论述了在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大学生主体性作用的策略.  相似文献   

19.
聂惠 《现代企业教育》2014,(24):241-242
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的实践模式,依然要求尊重每一个学生生存权和发展权,将每一个学生视为教育培养和管理的主体。开拓主体性教育,才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真正的精神家园。以人为本是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和功能定位的内在要求。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要实现以人为本,就要用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去教育人、启发人,解决人的立场、观点和思想问题,使这种“潜在的、隐性的”教育意识内化为大学生行动的指南,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以人为本”的主体性教育,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客观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20.
在当今高校思想教育中,存在着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和发挥不足的问题。高校思想教育中的主体性问题,尤其是对学生主体性的研究一直都是关注的热点。高校思想教育中,只有关注学生的主体性和结合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有意识地去改进方法去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才能使得学生充分发挥其主体性。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要坚持以人为本,提倡注入人文关怀这样才能最终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的培养出全面而自由发展的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