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本地区“读者俱乐部”现象和图书馆与“读者俱乐部”二者之间的职能和相互关系的深入剖析,揭示了图书馆记者流失问题的关键之所在,并针对稳定、发展壮大图书馆读者队伍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公共图书馆“问题读者”的产生、行为表现、对图书馆和图书馆工作人员的负面影响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办法,特别指出由于缺少《图书馆法》对解决“问题读者”带来的法律缺失。  相似文献   

3.
为了保证图书馆对社会大众的良好服务,为读者提供优良的读书、研究环境和安全场所,就需要正确认识和对待“问题读者”,完善图书馆规章制度。  相似文献   

4.
图书馆读者服务冲突较为常见,不仅给图书馆正常工作秩序带来了一定影响,而且也妨碍了广大读者在图书馆内的正常活动。读者服务冲突的产生是由多方面因素造成的,主要因素是"问题读者"的问题行为。如何尽量避免和消除读者服务冲突的出现,成为目前广大图书馆工作者亟待解决的一大难题。对图书馆"问题读者"问题行为引发的读者服务冲突进行调查分析,这将有助于图书馆工作者处理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图书馆的建设目标阐述了读者与图书馆的关系,为读者服务是图书馆的历史使命。图书馆员的工作永远是为读者服务。同时,还针对有学者提出的以“图书馆员第一”取代“读者第一”的观点进行了讨论,并认为“读者第一”的观点永远不能动摇。  相似文献   

6.
论馆员与读者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代图书馆中,存在着各种社会公共关系,其中,馆员与读者的关系,是最经常、最活跃、最为重要的。一旦失去了读者,馆员便成了盲人的蜡烛,失去了其存在意义。因此,图书馆工作必须以读者为中心、了解馆员与读者是图书馆工作中的两大重要要素,正确处理馆员与读者之间的关系,是做好图书馆工作的前提条件。其它方面的关系,无论是图书馆内部之间,或与社区、与新闻界之间的关系等,归根到底,都是为争取读者、吸引读者和建立良好的读者关系而服务的。那么,馆员与读者的关系究竟如何呢? 一.读者第一,服务至上图书馆的服务性,决定了馆员是为读者服务的。在商业系统“信誉第一,顾客至上”,同样,“读者至上”就是图书馆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图书馆一切工作都要体现读者第一,急读者之所急,想读者之所想,而不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读者  相似文献   

7.
朱凡 《图书馆学刊》2009,31(6):49-50,75
图书馆读者评价是在其利用图书馆的过程中发生的最真实的感受。图书馆要重视读者评价,把“读者对图书馆的评价”作为图书馆管理所必需的“信息资源”来开发与利用。图书馆读者评价的获取与策划、汇总与解读、反馈与镜鉴,是需要认真研究和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对读者的研究与为读者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陆 《图书馆论坛》2007,27(1):18-21
批评了图书馆“见物不见人”的错误倾向,认为图书馆的工作实践和理论研究应当坚持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统一、知识管理与读者服务相统一、“对读者的研究”与“为读者的研究”相统一,以促进信息功能与教育功能的全面平衡发展。  相似文献   

9.
要"以人为本"须先开展读者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文 《图书馆论坛》2007,27(3):19-21
分析了图书馆“目中无人”的倾向,指出,图书馆的工作实践和理论研究应当坚持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统一、知识管理与读者服务相统一、“对读者的研究”与“为读者的研究”相统一,促进信息功能与教育功能全面平衡发展。  相似文献   

10.
在线读者管理是图书馆网络信息咨询服务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 ,文章讨论了“在线读者”的含义以及图书馆实行在线读者管理的必要性 ,并就如何对在线读者进行有效管理和发现潜在在线读者等问题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1.
高校教师读者“图书馆意识”之剖析与唤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教师的“图书馆意识”是指“教师读者对图书馆的关注度、熟悉度、依赖度和利用度”,影响教师读者“图书馆意识”的主客观因素有四个,通过开展个性化服务和主动参与学校的科技创新来唤醒与激活教师读者的“图书馆意识”。参考文献5。  相似文献   

12.
读者权利:图书馆服务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总被引:37,自引:0,他引:37  
程亚男 《图书馆论坛》2004,24(6):226-229
从法制的视野认识读者的权益,剖析图书馆服务中存在的“违权”、“违法”的问题,提出实现与保障读者权利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13.
朱铮 《图书馆学刊》1991,13(6):37-38
人们一向认为,图书馆的主体是馆员(泛指,下同),客体是读者。读者在图书馆中究竟居于何种地位,是图书馆必须回答的严肃问题。长期以来,馆员那种“有求于我”的一贯制观点,严重桎梏着读者工作的开展。君不见每年图书馆的年终报表上总是些不够理想的册次、人次位居要衔,至于“跟踪服务”、“社会效益”总是“怀抱琵琶半遮面”的深闺少女,羞羞答答,躲躲闪闪,究其原因,不外主、客体错位所致。表现在主体方面:身份上的“施舍”架式,语言上的  相似文献   

14.
赵申生 《图书馆》1993,(3):34-36
作为应社会需要而生的图书馆,理当伴随蓬勃发展的经济建设得以相应的发展。然而,“可堪孤馆闭(?)寒”的现实写照,却不由使人生发“路在何方”的窘问.作为具体问题,便派生出:图书馆的读者为何如此稀少?读者真的不需要图书馆了吗?图书馆如何吸引读者?……日前读报,看到夏衍先生早在三十年代说过这样一句话:“要跟着读者走,然后带着读者走”,不禁  相似文献   

15.
图书馆从“读者第一”让位于“读者权利”,不仅符合当今时代发展与图书馆自身发展的需要,而且为逐渐完善国家法律制度奠定了基础。阐述了读者权利的法律特征,对读者权利的法理内涵进行了探讨,为“读者第一”过渡到“读者权利”提供法律分析。  相似文献   

16.
本章反驳有学者提出的以“图书馆员第一”取代“读者第一”的观点,认为要辨明读者与图书馆员谁该“第一”的问题,必须正确认识读者与图书馆员的关系,并说明在图书馆资源建设和内部管理中,图书馆员的积极作有是第一位的,“图书馆员第一”的观点在此范畴正确,但在整个图书馆事业发展中“读者第一”总原则不可动摇。  相似文献   

17.
谈谈读者服务与图书馆自动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谈谈读者服务与图书馆自动化承欢(清华大学)不久前,笔者曾作了一项简单的文献调查:以“读者服务”、“读者工作”和“图书馆自动化”为主题词,对《中文科技期刊篇名数据库(1989~1993)》进行检索,所得结果分别为42篇,463篇和86篇。将“读者服务”...  相似文献   

18.
梁卫 《图书馆学刊》1991,13(2):61-63
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是我国高校肩负社会职责的两个“支撑点”。本文试图从高校读者需求心理特点入手,来探讨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如何为两个“支撑点”服务的问题。一、高校读者现状及分类高校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有明显区别,表现在: 1、专业性是指读者专业化。  相似文献   

19.
读者服务是图书馆工作永恒的主题,也是图书馆的立身之本。服务工作以读者为中心、以需求为导向。本文从什么是“读者为中心”、“读者为中心”的作用以及如何做到以“读者为中心’’三个方面阐述了对图书馆服务以“读者为中心”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试论图书馆的民主管理:关于“读者参政”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主管理,是社会主义图书馆科学管理的一条原则。所谓民主管理,就是吸收图书馆工作人员和读者代表参加图书馆的管理工作。”本文试就“读者参政”问题略抒一管之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