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中州集》是现存最早的一部金代诗词集,是研究金代文学极为重要的文献之一。其编纂者为金代最伟大的史学家和文学家——元好问。其体例是为每位作家都写有小传,而且小传的内容非常丰富,不但包括作家的姓名字号、籍贯里居、科第仕历、生平事迹等内容,而且还记载了许多金代文人的诗文著作。给我们了解金代文坛实际情形提供了极为重要的第一手资料。后人补撰的几种金代《艺文志》,都是以《中州集》作家小传为基本材料来源的。  相似文献   

2.
刘祁出身于金代最著名的文学世家,幼有神童之称,后与当时的文学大家有密切交往,对金代文坛的状况十分了解。他在金亡后所著的《归潜志》一书中,对金代的文学创作倾向和文学思想作了比较全面的介绍和总结,为金代文学思想的集大成之作。  相似文献   

3.
科举选拔人才,教育培养人才,与科举关系最为密切的莫过于教育。明清教育的兴盛相当程度上依赖于科举,人们的科举观念和态度,在教育中有着相应的反映。明清教育体系,从官学到私学,从教育体制到教育主体无不表现出以科举为核心的各种状态。学校、私塾、书院原本相互补充的教育体系,逐渐发展为秉持应考科举的同一理念,各级教育的体制与实行形成了巨大反差。  相似文献   

4.
《中州集》是金代著名文学家元好问编纂的金代诗词集,其体例是选诗和作家小传相结合。在作家小传中,除了作家的生平事迹等基本内容外,还记载了丰富的金代文学史料,诸如国朝文派、吴蔡体等具有非常重要的文学史意义,是研究金代文学不可或缺的珍贵史料。  相似文献   

5.
刑部是金代最高的司法机关,执掌着法律刑狱并复核刑名。统治者通过刑部的复审制度来维护法律的公平,也通过刑部审理地方案件的权力来及时理清地方冤案。金朝的刑部官员除了女真人,还有汉人、契丹人、奚人等民族官员,其中女真人和汉人是金代刑部官员的主体民族,因此,全面了解金代刑部官员的民族构成状况,对深入了解金代司法机构的建制和民族政策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身体哲学是强调身体以及坚持身心一元的哲学,与静思的身体观相比更加注重行动着的身体的重要性,金代体育所蕴含的身体观与中国古代身体观一脉相承。运用文献资料法对金代体育的身体哲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感应性、整体性、践行性是中国古代身体哲学的主要特性;金代体育的身体哲学主要包括“身教融通”“身道互融”和“身国一体”,这三方面分别与中国古代身体哲学三个主要特性相对应。金代体育的身体哲学与金代国家命运有着重要的关联。  相似文献   

7.
望都县文物保管所收藏有一通清代的科举学田碑,碑文记载了清初望都县知县张京瓒兴学田,供养望都周边学子治学科举的事迹.科举与学田的联姻是一个创举,它使科举制度真正走向了平民,将科举制度选拔人才的功能扩大化,对宋、元、明、清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此碑是科举学田制度的实物见证,为研究清代科举制度提供了直接的证据.  相似文献   

8.
《中州集》是现存最早的一部金代诗词总集,是研究金代文学极为重要的文献之一。其编纂者为金代最伟大的史学家和文学家——元好问。其体例是既选录金代文人的诗词作品,又为所收录的每位作家都写有小传,而且小传的内容非常丰富,不仅有作家的姓名字号、籍贯里居、科第仕历、生平事迹等传记的基本要素,而且还引录了数量颇多的诗句篇什。这些诗句篇什题材广泛、内容丰富,体式多样、实用性强,形式各异、风格众多,数量既多、质量又高,可补《中州集》选诗不足之缺憾,既有很高的文献价值,又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可谓是着色屏风,回文锦字。  相似文献   

9.
“解”字自古至今就是一个构词能力很强的语素,如“解释”、“解开”、“和解”等。“解”字在唐代出现了一个全新的义项,即“举进士者由州县推荐发送入京”,并以此为构词语素产生了许多与科举相关的词汇。探究与科举相关的以“解”为构词语素的词,有助于认清“解”字作为构词语素在构成新词方面的重大作用,同时能够更好地理解科举词汇。  相似文献   

10.
"解"字自古至今就是一个构词能力很强的语素,如"解释"、"解开"、"和解"等。"解"字在唐代出现了一个全新的义项,即"举进士者由州县推荐发送入京",并以此为构词语素产生了许多与科举相关的词汇。探究与科举相关的以"解"为构词语素的词,有助于认清"解"字作为构词语素在构成新词方面的重大作用,同时能够更好地理解科举词汇。  相似文献   

11.
唐代史家杜佑在《通典》中有后魏"尤重门下官,多以侍中辅政,则侍中为枢密之任"之说,后世史家因之而推演出"后魏政归门下"、"门下省独膺钧衡之寄,故侍中称为宰相"等观点。然而杜佑的说法过于笼统和片面。事实上,北魏正光以前,门下省地位显然不及尚书省的尊崇,侍中职权亦远在录尚书事和尚书令、仆等尚书省长官之下。至孝明帝正光年间,先后出现于忠和元叉以侍中身份居中用事,这与他们是宫廷政变的胜利者有关,属特殊事例。何况他们通过宫廷政变上台后,仍得推一两位宗室重臣主持局面。可见单凭侍中之位,难以朝纲独断。因此,《通典》所云后魏"尤重门下官",应属异态,而绝非常态。  相似文献   

12.
赵汝愚是宋朝惟一的宗室宰相,是宋代宗室中的英才。通过对他任职福建、广交闽籍士人及其后代与福建经济社会发展关系的综合考察,《宋史》编撰者对赵汝愚的评价是符合事实的,他是"宋之公族"中以"术业自现"的杰出代表。  相似文献   

13.
宋代丰城黄得礼家族,与著名文人黄庭坚所属分宁黄氏同为一源。此家族是典型的科举世家,自黄得礼进士起家,子孙登科者众多。家族人物普遍具有较高的文学才华,然其著述多零落散佚,唯有黄彦平《三余集》因被《四库全书》收录而传世。家族历代仕宦,连绵不断,黄畴若在宋宁宗朝出任台谏,参与嘉定更化等重要政治事件,提议并主持创建安边所,后出外治蜀,政绩显著,列传《宋史》。  相似文献   

14.
“判”是唐代科考中的一种特殊文体,凡欲入仕为官或继续为官者,必然要与“判”发生关系。《百道判》虽是白居易参加“书判拔萃”试前的虚拟性习笔,但其中所反映、思考的问题,诸如家庭婚姻、科举教育、丧葬礼仪、为政之道、军界生活、品行操守、触律犯禁等,不仅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和较大的学术价值,且是透视白氏早期思想的重要文献。  相似文献   

15.
元帝即位后,东晋皇权身处士族门阀势力与北方民族政权的内外夹击之中,而江南士家大族又趁机威胁,使司马睿寝食难安.元帝凭借权力身份,任用官吏以培养拥皇势力,积极推行诸如以法御下、调整中枢、搜括户口、加强军权等具体措施以振皇权,但遭到了以王氏为代表的士族抵抗而以失败告终.这表明东晋门阀政治并非一蹴而就,它的出现很大程度上是皇权同士族斗争失利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霍光是西汉朝前所未有的权臣,他长期担任大司马、大将军兼领尚书事,是中朝官之首,也是实际上的执政者。对霍光秉政局面的确立过程进行分析可以发现,汉武帝为加强皇权、限制相权,创置了中朝官制度,直到汉成帝设尚书分曹办事,中朝官逐渐取代了外朝公卿参决机要的职权,进而形成了中朝掌决策、外朝掌执行的政治体制。这是中国封建政治体制转型的开始,对隋唐中央政治体制的形成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7.
官员年老退休是我国自古至今对国家官员的一项管理制度。唐代对官员的退休年龄、退休待遇等方面问题都有了明确规定,官员退休后基本都能享受原俸禄的一半以上,中高级官员退休还可享受“荫补”特权,这虽保证了退休官员晚年生活,防止了官僚队伍老化,但却形成了唐代中后期中高级官员的世袭制,严重影响了政府机能活力的正常运转。  相似文献   

18.
晚唐诗人杜荀鹤亲身经历了唐末乱世,亲眼目击了这段血雨腥风的历史.在皇权衰微,武人专扈的时代,诗人的心态经历了复杂的变化:他从积极追求功名到汲汲于个人名利,乃至走上投靠篡唐三百年基业?为世人所不齿的强藩朱全忠。这一转变,既是皇权政治衰亡的必然结果,又是悲剧人格的体现。  相似文献   

19.
唐代夹城建置,至玄宗时期大盛,通过禁中宫门与复道互相联络,三宫防卫与政治构成管理的整体。夹城于武后时期已在上阳宫启用,玄宗经历重重复杂政治而得位,宫廷护卫的安全意识更为强烈。夹城除方便君主游幸与潜逃之外,且有监察诸王的功能,宦官作为帝王耳目,在夹城内外的活动日益频繁。  相似文献   

20.
食实封是唐代宗室最主要的经济来源,但由此造成了唐前期宗室占有很大份额的国家丁户,极大地侵蚀了国家的财政收入。唐玄宗开元中对此制度进行了重大改革,改革的核心问题是租调入封家而庸入国。唐宗室袭封是按食封继承法来执行,袭封的最终结果是五世以后宗室的食封数归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