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2 毫秒
1.
唐代宗室管理机构比较完备,专职机构宗正寺和王府官与关涉机构协同处理宗室事务。唐王朝十分注重宗正的人选,尤其是宗正卿和宗正少卿多由德高望隆、戚属尊贵的宗室担任。纵观唐代将近300年的历史,不同时期宗室政策各不相同,带有阶段性的特点。高祖至高宗朝,是唐代宗室管理制度的奠基时期;武后、中宗和睿宗朝,初建的宗室管理制度旋即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玄宗朝整饬确立了唐代宗室管理制度;肃宗至唐末,宗室制度随着王朝政治的变化而演变。  相似文献   

2.
李白是否有政治才能,一直是一个待解之谜。从李白在玄宗召见后没有建树、追随永王李磷的事实可知,李白是缺乏政治远见的。李白的真诚而又恃才傲物的个性,崇尚道术、剑术和文学的知识结构,也说明李白是不适合从政的。  相似文献   

3.
唐代前期是北衙军力的初步形成阶段,北衙是在南衙的母体内孕育和发展起来的。北衙肇始于南衙诸卫轮番宿卫北门的旧有制度,但并非建立在与南衙对立的层面上,太宗至玄宗期间宫廷政变频生,加速了君主对精锐卫队的需求,北衙的建立从根本上改变着朝廷与宫廷的政治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4.
考察唐代皇室婚姻就会发现,自高祖至宪宗200年中,存在大量不计行辈之婚姻。如高祖两女桂阳、安平公主分别嫁杨师道、杨思敬叔侄。中宗娶赵氏,而赵氏之母是高祖安乐公主,即中宗娶父之中表姊妹。玄宗娶杨氏,杨父乃玄宗祖母武则天的中表兄弟。玄宗女常芬公主嫁张去盈(《新唐书》作张去奢),去盈母窦氏即玄宗姨母,去盈本人于玄宗为内兄弟。玄宗女孙、肃宗女剡国公主又嫁玄宗窦姨之孙张清,即张清父去逸于剡国公主之祖玄宗为内兄弟。代宗之妹延光公主“女为皇太子妃”,该皇太子系后之顺宗,即顺宗娶父德宗之中表姊妹。  相似文献   

5.
唐宋时期牢城使考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牢城使最早出现于唐末,在五代时期发展成为重要的军事职官,并为宋代所沿袭。牢城使的职能随着牢城的含义演变,在各个时期也是不同的。在唐及五代前期作为州镇重要的统兵军官,负有防御及野战之责;五代后晋时牢城已经成为兼具管理配隶罪囚的场所。宋代为加强中央集权把牢城使的任命权收归中央,同时,将牢城军改编为厢军之一,致使战斗力不断削弱,牢城使地位也随之下降,最后成为督管罪犯配隶的地方司法性职官。  相似文献   

6.
隋唐时期吐鲁番地区租佃制发达的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吐鲁番出土文书中,有许多租佃契约。仅笔者所知就有44件(不包括残缺严重、不能利用或个別内容重复者)。其中属于高昌麴氏王国时期的17件,唐贞观时期的15件,高宗时期的8件,武则天时期的2件,玄宗时期的2件。这44件租佃契约有41件保存在国内,绝大部分已收入唐长孺教授主编的《吐鲁番出土文书》二至五册。这44件租佃契约的书写时间,上起高昌延昌二十四年(584),即隋文帝开皇四年,下迄唐玄宗天宝五载(746)。本文将探讨这个时期吐鲁番地区租佃契约关系发达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隋唐均兴起于关陇集团,但隋朝治国不公,关陇集团敌视关东集团,导致对关东的暴政而速亡。唐初以隋为戒,重视协调东西关系,不仅由关东人物参预奠定唐室始基,而且逐步形成关中人称帝、关东人为相的政治格局,出现治世。武则天称帝,使关东人参政数目激增,进一步与关中人同坐天下。至玄宗时,关陇集团终与仇敌关东集团融为一体,走向天下一家,从而产生开天盛世。  相似文献   

8.
隋唐时期,今甘肃天水市被称为秦州,其治城是陇右东南部地区的经济、政治、交通、文化中心。隋唐300多年历史中,在秦州先后建置有秦州总管府、秦州都督府、秦成两州经略使司、天雄军节度使司等地方高级管理机构。秦州因其所处的重要地位,成为隋唐中央政府经略陇右东南部地区的桥头堡,在历史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科书经过重建与恢复、探索与转型、统一与发展三个时期。重建与恢复时期,实现了科目设置的初步统一。探索与转型时期,教科书的编写和审定工作在转型中规范,教科书质量也在规范中攀升。统一与发展时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科书开始真正走向多维度、多层次的全面统一。  相似文献   

10.
明清时期陇西、青东黄土高原地区的城镇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清时期,随着国家一统局面的巩固和统治的加强,陇西、青东地区城镇的发展更多地与当地经济社会因素紧密联系起来,城镇的建设与发展由此进入更为稳定的轨道.据不完全统计,明代当地城镇约有37个.清代上升至103个,而实际上两代城镇的真实数量要多于此数.这些城镇除了少部分外,大多是沿袭前代旧城,但城镇规模远大干宋金元时期,县级治所大多在城周4里以上,最大者可达9里,而府州治所多为9里.兰州在清代迅速崛起,跃升为省会城市并成为西北地区的政治和交通商贸中心.集市与商贸的兴盛成为明清时期城镇发展的基础与根本,各州县治所与境内镇、市集构成一个商贸流通的体系,推动了区域经济和城镇建设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食实封是唐代宗室最主要的经济来源,但由此造成了唐前期宗室占有很大份额的国家丁户,极大地侵蚀了国家的财政收入。唐玄宗开元中对此制度进行了重大改革,改革的核心问题是租调入封家而庸入国。唐宗室袭封是按食封继承法来执行,袭封的最终结果是五世以后宗室的食封数归零。  相似文献   

12.
唐代进士科最初仅试策文,高宗显庆后至玄宗开元时,进士科杂文试诗、赋体与箴、铭、论、表、颂、赞诸体兼用,在文、实两方面掌握的较为平衡。此后或偏文而单用诗、赋体,或偏实而单用箴、铭、论、表、颂、赞诸体,因而招致不少微词。唐代进士科杂文试的文体规定和应试难度,必然使举子注重从小苦练与应试有关的文体,并用得意之作先期行卷,为进士及第创造条件。唐代举子用于行卷的文体,大致与进士科杂文试的文体相似或相近,因为这样易于得到显人名公和主试官的认同,最终进士及第。尽管尚难绝对排除唐代举子用小说行卷现象的存在,但在当时被视为驳杂无实的小说体,有悖进士科杂文试的主流文体,一般举子并不用小说体行卷,更不可能由此而致唐人小说的兴盛。  相似文献   

13.
唐大明宫中的金銮殿是一处重要的建筑物,不仅是皇帝在大明宫中的寝殿之一,同时也是皇帝宣召翰林学士商议军国大政的场所,重要的诏敕以及密诏大都在金銮殿起草。唐玄宗召见大诗人李白也是在这里进行的。在大明宫中皇帝与宰相议决军国大事的场所是延英殿,却在金銮殿宣召翰林学士,并授与起草内制的大权,从而形成了以金銮殿为中心包括翰林学士院在内又一个政治决策中心。此外,金銮殿还具有举行宴乐、君臣诗赋唱和、编撰典籍等方面的功能。  相似文献   

14.
奉天之难是德宗朝发生的一场重大政治变乱。这场变乱不是带有偶然性的突发事件,而是唐廷与京西北藩镇长久以来矛盾与冲突的产物。奉天之难造成唐京西北地区的军力空虚,引发贞元年间严重的边疆危机,产生了宦官掌军的消极影响。但是唐德宗通过平息奉天之难,基本解决了京西北藩镇对唐廷的军事威胁,为神策军的壮大创造了条件,进而实现了唐廷军事权威的重建。  相似文献   

15.
就改革的深度和广度而言,庆历新政不仅超过宋代历史上任何一次局部改革,甚至与王安石的熙宁变法亦有所不同,它关涉到当时社会政治、经济、军事、教育、科举等各个方面和领域,集中了当时朝野士大夫要求改革的主要意见,是针对宋代弊政有感而发,可谓“宏且深”,“详且博”,凸显了以范仲淹为首的宋代文人士大夫对社会群体的无限责任意识和使命意识。  相似文献   

16.
商周时期,社会基层组织由众多的族氏构成,族氏的联合与联盟是当时社会关系的一个重要方面,主要有相互联姻、军事联盟、政治联合三种形式。其中政治联合是构成族氏外部关系的主要方面,表现为商、周王族与各同姓及异姓族氏之间不同类型的联合。重视和研究这些形式和类型不同的族氏联合与联盟,对于深入认识商周时代的社会关系及社会结构具有较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安北都护府是唐朝管理北方边疆的军政机关.安北都护府曾经三更其名、八迁治所.安北都护府对碛北地区诸羁縻府州实施管辖的历程,大致可分作前(647-688年)后(689-784年)两个时期,后期又可细分为3个阶段.而唐高宗永徽元年(650年)并未设立"瀚海都护府".也不存在所谓圣历元年(698年)安北府迁驻单于都护府故城之变化,是年,安北府仍旧驻在河西走廊的"西安城".  相似文献   

18.
明代对蒙古人为主体的北方等部归附人实行积极的招抚和安置政策,大量蒙古等部人前来归附,政府多将他们安置在明朝本部,但在安置地域上屡有变动。洪武时期经历了由北方沿边、京师和部分地区集中安置向全国各地分散安置的过程,永乐以后,在"自愿奏请"的条件下,形成了京师集中安置的新模式。以后诸朝,承此精神,主要以都城为中心来集中安置,但在南京和北京之间屡有调整和反复。成化以后,来归人员日益减少,安置地也主要移向江南地区。永乐朝的安置模式及其体现的保护和优待精神对以后诸朝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9.
运用文献资料法,从汉武帝的文治武功、外交政策、个人喜好、追求升仙延寿几方面探讨了汉武帝对汉代体育发展的影响。认为汉代体育在汉武帝时期成型,形成娱乐体育、军事体育、养生体育三种形式发展的格局,娱乐体育成为有汉一代主要的体育形式。汉代体育展现了大汉气象,体现了积极为政治服务的功能。  相似文献   

20.
唐代史家杜佑在《通典》中有后魏"尤重门下官,多以侍中辅政,则侍中为枢密之任"之说,后世史家因之而推演出"后魏政归门下"、"门下省独膺钧衡之寄,故侍中称为宰相"等观点。然而杜佑的说法过于笼统和片面。事实上,北魏正光以前,门下省地位显然不及尚书省的尊崇,侍中职权亦远在录尚书事和尚书令、仆等尚书省长官之下。至孝明帝正光年间,先后出现于忠和元叉以侍中身份居中用事,这与他们是宫廷政变的胜利者有关,属特殊事例。何况他们通过宫廷政变上台后,仍得推一两位宗室重臣主持局面。可见单凭侍中之位,难以朝纲独断。因此,《通典》所云后魏"尤重门下官",应属异态,而绝非常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