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非连续性教育”是德国教育哲学家O·F·博尔诺夫提出的一个概念,意指那些为应对和处理妨碍生命连续正常发展的意外偶然事件而进行的教育活动。博尔诺夫主要是基于存在哲学来诠释他的非连续性教育理论的。时代的发展赋予非连续性教育以新的内涵,尤其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对非连续性现象的发现,  相似文献   

2.
<正>"非连续性教育"思想由德国哲学家、教育人类学家博尔诺夫(Otto Friedrich Bollnow)发展而形成体系。以往的教育学派通常把教育视为一种连续性的活动,认为教育只需按照一定的程序对人的身心进行塑造即可,教育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的种种困难和干扰给教育活动带来障碍,它们令人不快。博尔诺夫提出的非连续性教育思想则认为,人的成长过程中的非连续性事件,如"较大的、威胁生命的危机,对全新的更高级的生活向往的突然唤醒、号召,使人摆脱无所事事状态的告诫和对今后生活举足轻重的遭遇等等",[1]对个体的自我生成具有根本性的意义和价值,是人的生命发展的构成部分。  相似文献   

3.
吕珩 《中国教师》2004,(12):27-28
遭遇和危机 德国著名教育哲学家O·F博尔诺夫在<教育人类学>一书中指出,"在人的生活中会有一些突然出现的、非连续性的事情,无论如何不能把这些事件纯粹地视为外来干扰.相反,这些事件具有重要的积极的作用."在他看来非连续性事件就包括"对今后生活举足轻重的遭遇"及"有较大的、威胁生命的危机"等.  相似文献   

4.
生命的发展是连续性和非连续性的统一,但以往教育学对人的发展的研究,注重的是发展的连续性,忽视了发展的非连续性.针对这一缺陷,本文论述了生命发展非连续性的原因以及它的教育形式,重点评述了博尔诺夫的非连续性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5.
人的生命发展是连续性与非连续性的统一.为适应生命发展的非连续性特点课堂教学应采用非连续性教学。非连续性教学体现出偶然性、非确定、生成性等特点,其具体形式为:在“遭遇、危机”的境遇中实施情境教学、传情教学,以对话教学和顿悟的艺术实现教育“唤醒”,基于理解的外在教学激励——号召、告诫与吁求。  相似文献   

6.
西方博尔诺夫指出,在教育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的各种困难和干扰常常给教育带来障碍,使教育效果深受其害,而人们受传统教育学的影响往往把这种现象归咎于教育工作者,或者归咎于环境。而如今用非连续性教育的观点来剖析这一现象,就能正确处理这种现象,应付教育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困难和干扰,使教育产生良好效果。目前我国教育中,学生非连续性的教育需求已被人为造作的连续性教育所侵占,学生没有感受到成长的快乐与发现的激情。人类社会中应是最为生机盎然及悦人心灵的教育活动,竟然变得死气沉沉、了无生趣。面对这样的问题,我们急需相应的理论作指导,博尔诺夫的非连续性教育思想恰恰能为我们思考问题解决的答案提供理论给养。  相似文献   

7.
非连续性是生命发展的重要特征,高校毕业生的管理教育一直备受关注,生命发展非连续性语境下的高校毕业生管理要求高校在对毕业生的教育管理中,要考虑学生生命发展的非连续这一重要因素,我们必须先解读生命发展非连续性和高校毕业生教育管理两个重要概念,然后在此基础上透视生命发展非连续性语境下的高校毕业生教育管理中面临的困境,通过分析困境产生的原因,实现高校毕业生教育管理的新构建,进一步推动高校毕业生教育管理的合理化。  相似文献   

8.
人生命的发展是连续性与非连续性的统一,适应着生命发展的非连续性特点,在教学中需采用非连续性的教学形式。非连续性教学形式体现出偶然性、非确定、生成性等特点;其具体形式为:在“遭遇、危机”的境遇中实施情境教学、体悟教学,以对话教学和顿悟的艺术实现教育“唤醒”,基于理解的外在教学激励一一号召、告诫与吁求。  相似文献   

9.
博尔诺夫的非连续性教育思想认为,生命发展是连续性和非连续性的统一,危机是人的生命发展进程的组成部分,它对人们带来破坏的同时,也是生活的新的起点,对个体的自我生成具有根本性的意义和价值。非连续性教育思想为我们应对四川地震灾区的教育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使我们能够帮助儿童正视地震灾难,激发他们潜藏的道德意识,从而顺利地度过危机。  相似文献   

10.
博尔诺夫的非连续性教育思想认为,生命发展是连续性和非连续性的统一,危机是人的生命发展进程的组成部分,它对人们带来破坏的同时,也是生活的新的起点,对个体的自我生成具有根本性的意义和价值。非连续性教育思想为我们应对四川地震灾区的教育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使我们能够帮助儿童正视地震灾难,激发他们潜藏的道德意识,从而顺利地度过危机。  相似文献   

11.
<正>著名教育学家博尔诺指出:“教育是连续性过程与非连续性过程的统一,在教育的过程中会不可避免地出现各种困难和干扰。”在一线教学中,我们把这些导致非连续的意外和干扰因素称之为课堂的“小插曲”。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好奇心强、探索欲旺盛、思维活跃,历史学科内容及特点容易引发他们的好奇与思考,所以初中历史课堂总会出现一些“小插曲”。这种“小插曲”具有不确定性和偶然性,会打断课堂的连续性,对一线教师的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存在主义哲学改变了理解人的方式,将"人是什么"转向了"人是谁",因此在个人的成长发展过程中,人的非连续性发展获得了关注。非连续性教育思想是基于存在主义哲学对人的理解并重视发展人的非连续性教育的基础上而形成的。非连续性教育思想为理解教育和解决教育问题提供新视角、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传统的连续性教育囿于追求教育规律和人的发展规律,把关注的焦点放在人的身心发展的有序性和因果性上,而忽视了生活世界中各种偶然因素对儿童身心发展的影响。非连续性教育是完整教育的重要补充,它赋予了危机、遭遇等以新的意义,启示我们不再回避它们的挑战,把它们视为儿童心智发展的一个重要机会和转折点。如何利用这种教育资源,非连续性教育思想为我们提供了一条崭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博尔诺夫的非连续性教育思想及其对现代教育的启迪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非连续性教育思想萌发于文化教育学流派,最终由德国著名哲学家博尔诺夫形成体系。作为教育人类学的杰出代表,博尔诺夫的非连续性教育思想属于他的教育人类学的一部分,它论述了非连续性教育的必要性,并且提出了非连续性教育的方式及其应用。   博尔诺夫批判地吸收了存在主义哲学思想中的一些观点。存在主义认为,在人的生活中突然出现的一些非连续性的事件或外来干扰并不只是一种偶然事件,而是深深地隐藏于人类存在的本质中,也是人类存在的基本方式,是不可避免的。博尔诺夫认为,以往的各种教育学派有一种共同的认识,即认为教育是…  相似文献   

15.
非连续性教育思想认为人的发展不仅遵循一定的规律,呈现出发展的连续性特征,而且有着非连续性发展的特点。从对道德发展的普遍性和具体性、道德发展研究的切入点、道德教育的方法等与道德发展阶段理论的比较研究可知。人的道德发展不仅具有规律性、阶段性的一般特征,而且呈现出非规律性、非连续性的特点。借鉴非连续性教育思想,学校道德教育尤应关注教育事件,把握道德发展的关键点;坚持连续性与非连续性结合的教育形式,注重道德体验。  相似文献   

16.
尊重生命与发展生命是教育的神圣使命。当前,关注人的生命和物(动植物)的生命是教育存在与发展的必需。教育必须关注人的生命和物的生命,且理应从物的生命和人的生命的辩证关系来确立完整的生命观。而这也从根本上有利于教育更好地理解人的生命,促进人生命的生成与发展。因此,坚持完整的生命观是教育的职责与使命所在。在坚持完整的生命观的基础上,教育应重点关注人的生命。  相似文献   

17.
人的发展是阶段性和连续性的统一。如果把生命看作是一个自然的发展过程,每一个生命个体的身心自然发展都具有连续性;但就局部生命发展的某一方面或某一阶段而言,在精神生命的发展之中,往往受危机、挫折等一些非连续性偶然事件的影响,使生命  相似文献   

18.
试论非连续性教育视野中人的发展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非连续性教育是教育研究的一个新领域,它从人的生存处境出发来理解人、理解教育。学生生活中的危机、挫折、遭遇等非连续性事件是其重要的研究课题,这一教育思想对我国的教育研究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存在主义认为,在人的生活中突然出现的一些非连续性的事件或外来干扰并不只是一种偶然事件,而是深深地隐藏于人类存在的本质中,也是人类存在的基本方式,是不可避免的.连续性是教育的基本前提.但把阻碍和干扰教育、导致教育失误或完全失败仅仅归结于偶然,原则上可以避免的思想却不全面.  相似文献   

20.
职业心理研究与当代中学生择业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职业心理研究的有关理论(一)发展理论这是从心理发展的角度研究人们职业行为的理论。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金兹伯格(E·Ginzberg)和萨珀(D·E·Super)。他们从20世纪40年代初开始研究,于50年代形成理论体系。他们认为,职业心理在个人生活中是一个连续的、长期的发展过程。童年时期就孕育了职业选择的萌芽,随着年龄、资历、教育等因素的变化,其择业心理也会表现出不同的特征。职业心理发展如同人的身心发展一样,可以分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特点和任务。教育与指导有效,个人就能在各个阶段达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