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反义同词现象是古汉语中一种特殊而复杂的语言现象,是汉语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我们必须探寻其渊源、考察其成因,才能揭示其规律.本文试就反义同词现象产生的原因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2.
欧阳修提出的"诗词分工论"影响了其词的创作特色.欧词的创作特色体现在三个方面讴歌人性人情;注重审美价值;具有通俗自然、清新流畅的语言风格.这三点都鲜明体现了其词体特征,奠定了有宋一代词风,在词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3.
汉语和英语在表达被动概要时所适用的语法手段有区别。汉语中既有意念被动句,又有有标志词的被动句,标志词主要有介词和动词两大类;英语中表达被动概念基本上是通过标志词来标示的。它除了用介词、动词表示被动外,还借用部分形容词、部分介词短语表达的被动意义。二者在被动表达方面表现出的差异,表明它们是不同类型的语言。这种研究具有语言类型学上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颜色词"绿"在汉英语言中的文化含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对颜色的感知及审美体验大体相通,但颜色词除了表示大自然绚丽色彩外,在某种程度上也体现着不同的价值观和审美观.颜色词"绿"在汉英语言文化中的内涵差异表明,理解颜色词的文化内涵对跨文化交际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语言是人类社会重要的交际工具,词汇作为语言中最活跃的因素,受社会变革和经济发展的影响很大,每一次社会发生重大变革,都会涌现出一些新词语。本文抓住新词语的"新",以2006年以来《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中发布的新词语为语料,分析新词语的构词方式,认为主要有创造新语词、借鉴外来词、借用方言词和改造旧有词四种造词方式。  相似文献   

6.
随着语言文化的发展 ,中文与英文中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一些新词汇 ,其中包括外来词汇。英语借用汉语词语数量不多 ,大部分以英语形式通过音译或意译进行词化 ,而内容上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主。同时 ,英语作为世界流行语言对汉语也有着较大的影响。在借用过程中 ,影响汉语语义的因素有很多 ,其中主要有英汉词义不完全对应和英语词义变化  相似文献   

7.
小议词的"客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词的“客串”作为社会文化商业化的产物,屡屡出现在报刊、电视等传媒上。词的兼类不能等同于词的“客串”,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词的“客串”按客串后词的词性可分为3种类型,即客串为名词、动词、形容词。作为新出现的一种语言现象,不能简单地把词的“客串”看成是违背语法规则。时尚的东西往往短命,词的“客串”寿命也不会长久。  相似文献   

8.
“筋斗”是中国毯子功的基本技艺。“筋斗”一词源自明代于慎行《榖山笔》揣拟的典故,认为“筋斗”源于“金斗”,典故出自《战国策.燕策》。“筋斗”一词有多种写法和念法,“筋斗”亦作“跟斗”、“斛斗”等,不一的字形,以及典故不明,皆表明了“筋斗”是一个谐音词。从语言的视角,“筋斗”一词源自于伊朗语汇,也透视出粟特文化的遗踪。  相似文献   

9.
一般说来,词(lexeme)是语言中最小的可以独立运用的单位.在语言形式方面,词以上有短语和句子,词以下还有许多言语和语言单位.因此,词系整个形式语言之大衍对象和依托.在语言实体方面,经典意义上的那部分词(哲学家、心理学家等认可的最小的思维单位和意义单位)把整个世界都作为其对象(object of the sign)世界.因此,词是语言和实体的关系得以实现的关键和二维交叉处的支点.词无疑是语言学习和教学中最具策略意义的方面.词不仅具有心理性质,还具有社会和文化性质,是语言形成和变化过程中的最富活力、最敏感的成分.  相似文献   

10.
由于不同的民族文化和民族心理,季节词"春"在汉英两种语言中呈现出同中有异,异中存同的现象.可见,在跨文化交际和学习过程中,必须重视词汇的文化差异.  相似文献   

11.
汉语的欧化现象是鸦片战争以来英汉语言接触的产物。借助汉语语料库对“被”字结构在不同时期汉语文学作品中的使用情况进行考察,可以验证以往汉语欧化研究中对“被”字结构的各种讨论。欧化对汉语本体带来影响,汉语语法欧化的实质就是欧洲语言形态成分在汉语中的借鉴和使用,其结果就是造成汉语中出现了大量复杂、冗长的句子,而这种语言特点已经成为汉语的一种不得不接受的变体。  相似文献   

12.
在《北京人》的创作中,曹禺成功地借鉴了契诃夫戏剧创作的经验。主要表现在:一、不再用奇特的事件去写悲剧,而采用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事情写了一部讽刺喜剧。二、成功地塑造了几个本性善良却不能适应生活的喜剧人物。三、人物之间的外部冲突明显减缓,人物内心的冲突得到强化,内在戏剧性有所突出。在借鉴外来经验的同时,仍保留了自己的创作风格和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13.
互补理论——反思"一元"训练理论与"二元"训练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元”训练理论与“二元”训练理论之争论,在本世纪初尤为突出。通过对两种训练理论的历史传承和理论内核的反思,导出“一元”训练理论与“二元”训练理论是互补的。  相似文献   

14.
“三个代表”是新时期我党的建党主针,“以德治国”是我党的治国方略。二者是统一的,建党为了治国,治国必先治党。实践“三个代表”就是执政、治国。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是党执政、治国的主要任务,为了人民的利益是党执政、治国的目的。实践“三个代表”,执政、治国必须以“德”作为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15.
唐玄宗李隆基与贵妃杨玉环的故事传承千年,在各类文学形式上都有体现,历史演义小说中涉及李杨故事的主要有褚人获《隋唐演义》及蔡东藩《中国历史通俗演义·唐史》,细加比较,两者在创作态度、材料取舍、结构安排、人物形象塑造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别,各自体现了鲜明、典型的“尚文”“崇史”特征。  相似文献   

16.
《文心雕龙》是南北朝时一部文论巨著,至今有着深刻的影响。文章所论述的"情采"是《文心雕龙》中最重要的美学范畴之一。"情采"一词,一是情,一是采,情在采先。笔者分别从"情""采"及其互相关系方面简析刘勰的文艺思想。  相似文献   

17.
文章分析了高校图书馆的读者工作必须保持其服务性特征,设置读者"借阅权限"要坚持服务原则。从信息资源共享的角度看,有些读者"借阅权限"是有其合理性的。对于高校图书馆应如何规范读者"借阅权限",以实现资源的共有、共享,笔者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客观对应物"是艾略特"非个人化"诗歌理论中一个重要的诗学概念——"客观对应物就是表达特定情感的客体、情形或事件的发展过程"。"客观对应物"在约翰·邓恩的诗歌中也有着明显体现,他在其神学诗歌《在这圆形大地假想的四角落》、《我是一个小小的世界》、《丧钟为谁而鸣》中对"地理空间"的运用恰能证明这一点。  相似文献   

19.
从曹魏后期到晋宋之际,玄学经历了三个形态的变化。一是曹魏后期的"政治的玄学",二是西晋前期的"哲学的玄学",三是晋宋之际的"艺术的玄学"。以正始为代表的曹魏后期文学创作"有玄无文",以太康为代表的西晋前期文学创作"有文无玄",以陶、谢为代表的晋宋之际文学创作"有文有玄"。谢灵运就生活在"艺术的玄学"的时代,他不仅重"文","情必极貌以写物,辞必穷力而追新",而且重"义",体现在诗歌创作中,就是其山水诗的"玄学尾巴"。  相似文献   

20.
在李大钊早期的民主主义思想中,其核心是“民彝”思想.“民彝”是李大钊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找到的同“民众之意志”相对应的概念,在李大钊看来,“民彝者,吾民衡量事理之器”;“民彝者,民宪之基础也”、“信其民彝,彰其民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