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构建有效机制培育图书馆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图书馆精神的匮乏已严重制约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构建完善而有效的法律机制、道德机制、激励与约束机制、教育与培训机制来培育富有时代特征的图书馆精神,是每一位图书馆人的责任。在构建这些机制过程中,应贯彻对图书馆人的人文关怀和对信息用户的人文关怀,这样才能激励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实现图书馆事业的人文理想,弘扬图书馆精神。  相似文献   

2.
通过调研,从地方经济环境、图书馆管理体制、文献资源建设、专业队伍建设、图书馆业务发展、图书馆服务、图书馆自动化和数字化发展等方面,对四川省公共图书馆现状展开分析,并与东部和西部其他地区以厦发达国家图书馆事业加以比较。由此所作的评估和结论,为改革图书馆管理体制和改进图书馆服务,发展四川省公共图书馆事业,提供了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3.
为了进一步量化研究图书馆学与图书馆事业互动发展要素流动的关系,文章建立了以图书馆事业发展水平指数为产出要素,以图书馆资本投入、图书馆专业人才投入、非图书馆专业人才投入、图书馆专业技术投入、非图书馆专业技术投入五种变量为投入要素的图书馆事业发展函数模型,并选取2001-2014年的数据,定量测算图书馆学对图书馆事业发展的贡献率。结果表明:图书馆学与图书馆事业发展虽具有很强的关联性,但在长期互动发展中并不具有稳定性和因果关系;图书馆学对图书馆事业发展的贡献率为16.94%,其中专业人才的贡献率仅为0.35%,专业技术贡献率为16.59%;资本和技术是推动图书馆事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人才是制约图书馆事业发展的瓶颈。  相似文献   

4.
世纪之交,图书馆事业进入转型阶段,全球开始涌现出一大批探索未来发展的创新图书馆及项目,它们在对图书馆整体发展起到引领和示范作用的同时,推动了从“书的图书馆” 向“人的图书馆”的转型。所谓“人的图书馆”,在理念上,提倡以人为本,以满足人对信息的需要为出发点;在服务上,开展与全媒体时代相适应的各类信息和知识服务;在管理上,更加注重整体效益、品牌营销和协调合作。本文从理念、服务和管理三大变革对我国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影响出发,阐述图书馆工作的重心从“解决藏用矛盾为主”向“以人为本”理念转化的过程,提出要进一步推动图书馆事业从重数量向重质量、从重投入向重效益的方向发展,更加重视图书馆的全媒体服务和多元素养教育等建议。参考文献14。  相似文献   

5.
图书馆是党领导的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百年历程中发挥着无法替代的作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注重发挥图书馆在对敌斗争、政权建设和党的建设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图书馆事业随着中国共产党的革命事业不断前进。文章通过系统梳理已有的研究成果,挖掘和把握中国共产党与图书馆事业发展之间的深层次联系,以期为后续学者深入研究中国共产党推动图书馆事业历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科学发展观与现代图书馆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杨勇 《图书馆论坛》2005,25(4):39-40,66
科学发展观是我国新时期各项建设事业的行动指南,也是图书馆事业与建设的指导思想。图书馆在自身建设中,应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确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和服务理念,积极发挥现代化图书馆在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以改革和创新为动力,推动图书馆事业的全面、协调和健康发展,努力开拓图书馆建设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7.
黄国威 《图书馆论坛》2006,26(5):84-86,181
图书馆事业与教育的发展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广东在建设教育强省的过程中,图书馆事业得到了较大的发展机遇和较快的发展。图书馆要紧紧把握这一机遇,与教育建立更加紧密的联系并充分发挥自身的教育职能,同时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全省图书馆事业建设和管理,使广东图书馆事业快速、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朱建亮 《图书馆论坛》2006,26(6):89-93,58
用科学发展观分析了我国图书馆事业与其他事业发展不平衡、图书馆事业内部发展不平衡的种种现状,提出要用科学发展观采加以解决,要充分认识并利用以人为本,内部力争是根本这一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基本规律,要努力创造各种条件使我国图书馆事业永久持续发展,要加强行政部门对图书馆事业的科学管理使之发挥更大效益和获得更大支持。  相似文献   

9.
王懋镕是清末民初中国图书馆事业和图书馆学转型发展的重要参与者之一,曾参与过湖南图书馆的扩建,并先后任职于江南图书馆和京师图书馆,但学界对其生平及其图书馆生涯知之甚少。文章梳理了王懋镕在湖南图书馆、江南图书馆和京师图书馆的工作履历,对其图书馆学成就进行了总结。研究发现,王懋镕为中国图书馆事业和图书馆学的早期发展,以及在推动日本图书馆思想传入国内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0.
旅游与图书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文章概述了旅游与图书馆的关系及发展旅游与图书馆事业的双向互动措施。认为发展旅游与图书馆事业,应大力宣传图书馆在深化文化旅游中的重要作用,在重要的风景名胜之地建立旅游图书馆及主动为旅游事业提供信息服务等,为发展文化旅游及图书馆事业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论文通过对图书馆事业和文化产业的概念探讨、图书馆事业产业化的背景以及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的论述,阐释了图书馆事业对文化产业发展的推动作用,以及文化产业发展对图书馆事业的反哺作用。力求通过两者的相互比较,揭示图书馆事业同文化产业协同发展为各自带来的积极作用,从而为图书馆新的发展模式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2.
论文从我国图书馆事业建设成就、图书馆事业研究主要内容两个方面,对新世纪我国图书馆事业发展研究进行了论述,并对近几年我国图书馆事业的研究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3.
During thd new period of reform and opening,the director of a library should be conscious of"anxiety forhardships"and have the initiative thinking of"planning matters"as well as the development action of"daring uprun the risk".Thus,it is very possible for him to do more and better for the library undertaking and he himself willfeel no qualms upon his post.  相似文献   

14.
阿根廷当代著名作家博尔赫斯一生从事图书馆工作,丰富的阅读生活给他的创作带来了灵感。在创作中他赋予图书馆和书籍以形而上的意义,作品里洋溢着他对图书馆的热爱和阅读书籍的审美感受。国内图书馆员有必要去读他的作品,了解这位国外的同行。  相似文献   

15.
张怀涛先生坚守在图书馆岗位30多年,始终坚持以读者为本、以馆员为本、以学生为本;他不仅自己惜书如命,更是把爱书精神通过他的一言一行传递给无数读者;他热爱图书馆工作,投身于图书馆事业,爱馆如家;他始终坚持学习、研究、工作三位一体,业绩显著,硕果累累;他具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更具有对事业的激情,他创作的几百首诗歌阐释出充满诗意的人生。  相似文献   

16.
新加坡和香港公共图书馆考察的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论文通过对新加坡和香港公共图书馆事业及其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的分析,阐述了两地图书馆事业发展值得借鉴的六个方面,及其对本地区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近代中国图书馆关于公平使用图书馆资源的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菊 《图书馆》2007,(3):17-21
近代中国图书馆事业和图书馆学从无到有,再到兴盛,图书馆学家们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图书馆学界以及关注图书馆事业的各界的专家对如何有效利用图书馆资源提出了深刻的见解,直到今天仍然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18.
农村图书馆:中国图书馆事业发展中难解的一个结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3  
徐苇  盛芳芳 《图书馆论坛》2004,24(5):23-26,32
近代图书馆在中国诞生之初,有识之士便把注意力投向了广大农村.从1903年常德图书馆创办到1928年和顺图书馆建立,标志着中国的图书馆由县城向农村转移1949年以前,中国乡村图书馆的规模很小。1978年以后,中国的农村图书馆事业有了蓬勃发展.从我国提出发展农村图书馆事业,至今已有六七十年。其发展有时步履蹒跚,有时大步跨越;走走停停,进进退退它是我国图书馆事业发展难解的一个结。  相似文献   

19.
新时期中年女性馆员的心理困惑与调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新时期中年女性馆员是影响图书馆事业发展的重要群体。步入中年,她们面临着各种压力与挑战,不免会产生困扰,这些困扰又构成中年女性馆员进步的障碍。本文浅析了她们的心理困惑,指出管理者应如何帮助她们面对生活的挑战,但解决问题的关键是靠自己。  相似文献   

20.
抗日战争时期蓬勃发展的陕甘宁边区图书馆事业是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一个典型范例。在对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图书馆事业整体状况加以概括的基础上,从办馆方向、办馆思想、办馆形式、创业精神、工作作风等方面总结了陕甘宁边区图书馆事业的发展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