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谢灵运和谢朓都是中国诗歌史上的山水诗名家,二者对山水诗的发展都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但相比较而言,二人在山水诗的创作上又有着明显的区别。谢朓在继承谢灵运山水诗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地对其进行变革与发展,主要表现在摆脱玄言影响,注重抒写性情;做官与隐居,庙堂与山水相互结合;篇幅更为短小,题材更为丰富;对仗更为工整,音韵更为讲究等方面,为后人诗歌创作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例如对盛唐诗歌的勃兴起到了奠基性的作用等。  相似文献   

2.
永明时期是诗歌发展史上的重要时期,永明体的提出为诗歌的健康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体现出不同于前代诗歌的新特点。谢朓、沈约秉承了前代诗歌的表现手法,尝试新的艺术技巧,拓展了诗歌的题材范围,刻画景物工丽细致以及超越前代的新变等。他们的山水诗集中体现了永明体山水诗的独特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3.
萧齐诗人谢脁,不仅是继谢灵运之后山水诗派的代表人物,而且又是永明诗体的开创者。他的诗歌在情感表现上虽然多迷惘、忧伤,但大多写得清新流丽、简练畅达,深得论者推许,被视为萧齐最有诗美特征的诗作。其诗无论纪游、酬谢、送别、怀友,还是宫怨、闺怨、怀古、咏物等题材,都以善写景物著称,并彻底完成了山水诗独立审美化历程。  相似文献   

4.
山水诗,一个不应模糊的概念——浅说山水诗的界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水诗,作为中国古典诗歌领域里一个独具的流派,千百年来一直以其不朽的艺术魅力感染和陶冶着人们的心志情怀,给世人无限美的享受,因之就其品质与意境而论,堪称中国古典诗歌的灵魂。然而,在中国传统的诗学范畴,特别是急功近利的审美判断中,山水诗的价值还未被充分认识,尤其对其概念的界定尚有待进一步商榷。 山水诗,作为一种特定题材的诗歌类型,它的概  相似文献   

5.
唐代应试诗对谢朓诗歌的接受,是受到唐代科举的影响.唐代科举重视进士科,应试诗成为了科场考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种情形下,《文选》被奉为圭臬,其中对谢朓诗歌的学习行为表现突出.科考命题对谢脁诗歌的重视,表现在谢胱诗歌原句被九次化用为试题.由应试诗可见,唐科考士子对谢朓诗歌的学习是积极主动的.以谢朓诗为题的科考主要集中在中唐时期,这与主考官的文学偏好有关.谢朓诗歌在中唐时期得到了广泛的接受,得到了来自官方的认可,致使文人争相学习谢胱的诗歌.  相似文献   

6.
盛唐是我国占代诗歌艺术发展的鼎盛时期。王维、孟浩然即为当时山水诗派的代表人物。他们交谊笃厚,情趣相投,均为儒、释、道三教合一论者。在艺术渊源,皆“追逼陶谢”,融陶渊明田园山水诗的浑成和谢灵运山水诗的精工于一炉;在艺术风格上,皆自然冲和,清新淡雅,兼诗情画意之美,擅写意传神之妙;在体裁上,皆为五言名家;故文学史上每以“王孟”并称。纪昀在《瀛奎律髓刊误》中去:“王、孟诗大段相近,而体格又自微别。”其相近处,前人论述颇丰,其微别处,至今少有言  相似文献   

7.
文学史研究中长期流行的山水诗与田园诗两分法及其至唐合流的说法使诗歌分类陷入困境,忽略了唐代造园产业兴盛的事实,遮蔽了以描写园林生活为内容的大量作品,因而有必要引入园林诗概念。园林诗作为一种独立于山水诗、田园诗又与其有交叉关系的诗歌类型,有着自己的特点。唐代园林诗不仅拓宽了诗歌的创作题材,促进了唐诗的繁荣,而且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文人生活与心态、有助于认识唐代园林文化,并对后代园林建设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远自《诗经》始,至东晋时期山水诗兴起之前,秋季景物就一直在文人笔下扮演重要角色。这些早期诗歌中秋季景物描写的情感基调以悲秋为主,而美秋较少且晚出。悲秋为因秋兴愁,或因愁言秋。美秋乃是对于秋季景物的赏悦,美秋出,则山水诗之兴起已不远。早期诗歌的秋景描写为秋景意象群的逐渐形成奠定了基础,这些意象对于后来秋季山水诗的出现及发展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9.
张说是唐代文学由初唐转入盛唐过程中的一位关键性作家,他在开元初年遭贬时期所作的山水诗歌,感情真挚,内容充实,为山水诗向个性化方向发展迈出了一大步。他在艺术上能够博采众长,从诗歌形式、诗境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为山水诗歌向盛唐风格迈进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0.
山水诗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辉煌成就与在新诗中的缺失是一个重要的文学现象,这有艺术自身的规律,也有时代、社会、文化的综合影响。文章从塑造论角度分析了古今人与自然关系变化:分离——复归——再背离,从而指出了古今山水诗流变的哲学因素。  相似文献   

11.
心意的飞越:谢朓诗的飞鸟情结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飞鸟意象从先秦以至齐梁呈现由起兴—比兴—写生的大略历程。谢朓写实性的飞鸟,其一用来体现生意盎然的春天,作为“春天的歌手”出现在山水诗中;其二以远去的飞鸟拓展辽阔渺远的艺术空间,表达思乡怀友的情绪。特别是后者具有鲜明的飞鸟情结和艺术个性,扩大了山水诗的“平远”结构的表现形式,对于后世具有范型作用。另外,还用传统的飞鸟比兴手法,表达自己不愿明言的政治处境和难言之隐。  相似文献   

12.
施闰章以气格清峻、韵味悠长的风格在清初诗坛独占风骚,他的诗歌成就与诗史地位被诸多论家所确认,王士祯认为"康熙已来诗人,无出南施北宋之右"者,陈文述等人则认为国朝诗人,施闰章堪为第一。施闰章的山水诗体制庞大,内涵丰富,平和冲澹、幽深绵远、形神兼备、韵味如丝、绵绵不绝。如果单以山水诗意境营造而论,即使力倡神韵的王士祯未必是施闰章的敌手。  相似文献   

13.
杨万里诗歌打破了宋代宗门传承的成规旧律,使宋诗创作的门户之争有所缓和,也打破了当时沉寂的诗坛。梳理和分析杨万里在"活法"诗论影响下的诗歌作品对南宋诗坛的影响,不仅有助于进一步深化对"活法"诗论在有宋一朝的影响,而且有助于全面把握其诗歌在宋代文学史上的历史地位。本文总结归纳其对南宋诗坛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有助于晚唐诗风的复兴,扭转了宋诗理性化品格,推动了自然山水诗的进一步发展,成为明清"性灵"说的先声。  相似文献   

14.
陶渊明与华兹华斯虽身处不同的国度、不同的时代,但其诗歌都充满着对生死问题的关注与思考,都表现出死亡之痛,这是相似之处,但二者对待死亡的态度却不相同,陶渊明借助自然来跨越生死,具有庄学之意味,达到不以生喜,不以死悲的境界;华兹华斯则通过自然—上帝的方式来跨越生死的界限,其生死观具有浓郁的基督教色彩。可以说,前者纵浪大化,后者归依上帝,究其原因,源于二者所处的相异文化背景。  相似文献   

15.
朱晓凯 《职大学报》2011,(6):94-96,75
介绍杜甫的山水诗基本风貌,并评价其在中国山水诗的价值地位。  相似文献   

16.
王士礻真山水诗的主体是根据其神韵说的审美要求而创作的神韵山水诗。它具有典雅修饰的语言,冲淡清远的风格,含蓄空灵的意境,已摆脱了政治功利性的束缚,注意表现山水自身的审美价值与创作主体的审美感受。王士礻真对山水诗创作有着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7.
自然山水诗的写作是当代中国诗歌思潮的一种重要走向,人类所处自然生态环境的恶化导致诗人们开始关注除人之外的自然对象,然而以车延高为代表的抒情诗人并没有在自己的作品里表现出深厚的生态意识,而只是将自然山水当作一种审美的对象。其诗以观察自然、发现自然、探索自然中的自我、人文与哲学意识成就了审美的独立性与创造性,正是这种审美的...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郑板桥诗歌的理析,依时间顺序将郑板桥的诗歌创作划分为出仕之前以爱情诗为主体的创作时期,出仕之中以“为天下劳人”为主体的创作时期及晚年以田园山水诗、题画诗为主体的创作时期,并对不同时期的代表作进行分析,抽象出郑板桥诗歌气真、情真、意真、趣真的人格魅力之所在。  相似文献   

19.
马志林 《职大学报》2012,(1):105-109
《诗经.国风》和《楚辞.九歌》作为中国早期诗歌的杰作,都是文人在民间文学的基础上经过不同程度的加工润色的乐歌,从根本上讲都有着早期民间文学的原质。二者虽有鲜明的不同特点,但也有一些共同特点:其母题都具有重要的原型意义,又有着相同的抒情模式,还有着共同的演唱形式。将二者进行比较研究,可以相互印证,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认为,孔孚的山水诗既继承了中国山水诗传统的古典美,又借鉴了西方现代主义的艺术美,达到了情与景合、意与象通的艺术化境。其造境艺术的突出特点在纯净淡美,简远高逸,隐秘空灵,谐趣灵异,具有独到的审美特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