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8 毫秒
1.
对北京2022年冬奥会遗产实现传承的起点、终点及过程的解析,有利于更好地传承北京2022年冬奥会遗产。运用文献研究法分析后认为:1)北京2022年冬奥会遗产实现传承路径的基点为顺应各类奥运遗产相关文件的引导、鉴纳往届奥运遗产治理经验、汇集北京办奥既有资源、采纳其他学科适宜理论方法;2)北京2022年冬奥会遗产实现传承路径的过程为静态结构(主体、客体、实现方式)与动态过程(申办阶段、筹办阶段、赛后阶段)相互嵌合;3)北京2022年冬奥会遗产实现传承路径的要旨是识别遗产、评估遗产、促进遗产、传承遗产。基于以上认为,对北京2022年冬奥会遗产实现传承路径的阐释,要加强总结与归纳北京2022年冬奥会遗产工作的主要规律,体现北京2022年冬奥会遗产传承的“中国方案”的独特优势与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2008年北京奥运会之后,奥运遗产成为中国奥林匹克运动研究的重点领域。2015年北京成功获得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主办权。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遗产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亟待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运用文献研究法与逻辑分析法对国内外奥运遗产研究概况、奥林匹克运动发展过程中的奥运遗产概念内涵及作用进行分析认为,冬奥会遗产研究有待深入。北京2022年冬奥会及冬残奥会遗产的学术研究的实践意义在于:为中国相关政策制定提供建议;探讨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遗产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向其他冬奥会举办地提供中国经验和中国智慧。北京2022年冬奥会及冬残奥会遗产的学术研究的理论意义在于:理清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遗产的作用与价值;扩大北京2022年冬奥会遗产研究对象,扩充奥林匹克文化内涵;丰富北京2022年冬奥会遗产的研究内容。北京2022年冬奥会及冬残奥会遗产的学术研究的政治意义在于:彰显中国竞技体育实力,坚定"四个自信";展现中国发展成就,助力中外民间友好交往;参与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遗产建设,助力中国经济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3.
摘要:在全球可持续发展的趋势下,奥运遗产的可持续发展不但关乎着奥林匹克运动的改革进程,更影响着举办城市、地区长期健康发展。以国际奥委会出台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奥运遗产战略为背景,以北京2022年冬奥会遗产为研究对象,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从可持续发展的视角集中分析北京2022年冬奥会遗产的独特价值,并对其可持续发展途径进行探讨。研究认为:北京2022年冬奥会遗产与奥林匹克运动可持续发展战略当中的发展指标相互融合,其标杆效应将在促进奥林匹克运动代内公平发展方面具有重要价值;北京2022年冬奥会遗产的直接受益方是举办城市、地区以及国家,北京冬奥会遗产将通过前期规划、中期发展、后期传承的路径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北京冬奥会遗产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正确处理有形遗产与生态环境的关系、无形遗产与人和社会的关系。通过合理规划、依托活动、运用科技、建立专门机构和创建广泛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以实现环境可持续、经济可持续和社会可持续,从而到达代内和代际共享奥运遗产的目标。从遗产的规划设计到遗产效应的长期发挥,从可持续发展理念到可持续性发展实践,可持续发展将进一步扩展北京2022年冬奥会遗产的辐射空间。  相似文献   

4.
传承北京奥运遗产,不仅是弘扬奥运精神的内在要求,也是创新我国文旅融合发展模式、盘活北京奥运会优质遗产资源、促进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选择。基于此,着眼北京冬奥会遗产可持续开发问题,以张家口冬奥遗产研学旅行教育传承模式为例,运用文献研究法和层次分析法等方法,以大学、中学、小学为服务对象,通过系统构建张家口冬奥遗产资源谱系,对张家口冬奥遗产的研学旅行教育价值进行量化评估。在此基础上,从张家口冬奥遗产研学旅行教育基地、张家口冬奥遗产资源课程化、张家口冬奥遗产研学旅行教育服务保障及张家口冬奥遗产研学旅行教育质量评估等方面,系统分析张家口冬奥遗产传承模式及其要素选取,以期对张家口冬奥遗产可持续开发提供认识论和方法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摘要: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以其卓有成效的奥运遗产管理工作,成为推动奥林匹克运动可持续发展的典范。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实地考察法等研究方法,对温哥华冬奥会遗产的指导思想、组织体系和活动内容进行了分析与探讨。研究结果表明:温哥华冬奥会在奥林匹克运动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创造”遗产的构想,并首次建立了专门的遗产管理机构,从而保证了奥运遗产工作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运行。温哥华冬奥会还制定了分阶段进行不同侧重点遗产管理和运行的工作方案,确保了奥运遗产持续发挥作用,为奥林匹克运动和加拿大社会发展留下了宝贵财富,也为北京2022年冬奥会遗产管理和利用留下了可供借鉴的模式。  相似文献   

6.
举办奥运会赛事能够为其承办地及周边区域产业经济提供发展机遇,然而小微企业往往面临着诸多产业进入门槛,限制其分享奥运红利。为解决该历史性难题,北京2022年冬奥会主办政府力图通过一系列杠杆化策略促进小微企业分享奥运赛事红利。研究收集了京津冀地区26位小微企业主访谈数据,结合对北京冬奥会期间颁布的系列制度法规梳理,基于Kirby等提出的“MSE-MSB杠杆模型”理论视角,运用访谈法与主题分析法,对小微企业参与北京冬奥会所面临的困境进行识别,研究政府如何通过推出杠杆化策略有效促进小微企业分享奥运赛事红利。研究结果表明:1)北京2022年冬奥会期间小微企业主要面临着资金不足、利益分配不均衡问题、信息不对称等困境;2)政府在政策与规划、监管与贸易环境和网络与伙伴关系3个层面提出了有效的激励措施,为小微企业参与和支持北京冬奥会搭建了平台;3)小微企业主要是以间接参与方式,充分享受了北京冬奥会的溢出效应,通过为冬季运动市场提供产品和服务转变了发展方式、获得了企业收益;4)在未来政策供给方面,应重视小微企业参与分配赛事收益的政策框架设计,并为其提供透明与有效的信息渠道。  相似文献   

7.
2022年冬奥会物流规划管理创新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北京携手张家口举办2022年冬奥会,是我国重要历史节点的重大标志性活动。冬季奥运会是举世瞩目的盛会,成功举办冬奥会需要庞大复杂各系统的协调和统一,而物流系统则是其中重要的一环,为了成功举办2022年北京冬奥会,必须对奥运物流管理做全面、详细和系统的规划。通过文献资料法和专家访谈法,从建立2022年冬奥会物流规划管理的必要性入手,借鉴国内外奥运物流成功经验,根椐冬奥会体育赛事大型项目物流的集中、复杂、阶段、短期的特点,坚持冬奥筹办四大理念、从廉洁奥运、高效服务出发,对北京冬奥物流规划管理内涵进行了界定,对北京冬奥会的智慧物流平台、外包物流服务、安全应急、绿色回收、冬奥不同阶段组织管理模式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冬奥会物流规划管理创新策略。创新策略的研究为京张冬奥物流的顺利进行奠定了基础,有助于高效、智慧、安全、生态的北京冬奥会赛事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8.
青奥会和奥运会的东道城市和国家越来越重视通过奥运赛事的承办为其创造"遗产".通过对既有文献资料的研究,进行逻辑分析,结合专家访谈,阐释"奥运遗产"概念的内涵,并从体育参与、社会进步、环境保护、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的角度分析青奥会和奥运会遗产的异同并讨论其原因.虽然青奥会与奥运会同属奥林匹克运动体系并一脉相承致使二者在奥运遗产方面有很多相似之处,但二者办赛理念和影响范围的迥异仍然可以体现在奥运遗产中.2007年后,青奥会和奥运会能够实现并存的原因在于各自不同的发展重心.发展的要求和现实的考验是青奥会和奥运会的共同议题,如果奥运会要以世界性大型赛会的社会经济发展的意义来度量"奥运遗产",青奥会就有必要从全球青少年通过体育所搭建的平台实现沟通与理解的角度来框架"奥运遗产"的范畴.区分与辨别所促进对于"奥运遗产"的理解并不是主要目的,面对2022年冬奥会的挑战,通过前期计划和组织影响"奥运遗产"的产生和作用才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9.
《奥林匹克 2020议程:奥运会新规范》(下文简称《新规范》)是当前国际奥委会系列改革的前沿指导文件,对 2022年北京冬奥会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文章对《新规范》进行了文本解析,归纳了《新规范》的 5个改革关键点:降低办奥成本、优化遗产举措、促进组织善治、提升品牌影响、改善服务水平。 鉴于当前北京冬奥会的筹办进展与现实需求,探讨北京冬奥会后续系列工作对改革关键点的践行策略: 规划场馆后续运营、能源消耗与资金利用的行动方案;不断完善遗产发展方案,确保遗产与城市协调发展;促进利益相关者的协同参与,提升赛事治理能力;借鉴国内外优秀经验,制定本土文化教育战略;围绕服务体系的核心领域,不断提升赛事水准。  相似文献   

10.
2022年我国北京与张家口地区将承办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这既是对我国体育事业发展、办赛能力提升的又一次肯定,也是我国冰雪运动产业获得推广发展的重大契机.随着时代变化,当代赛事营销也出现了:赞助、广告、媒介宣传、运动场馆地标化建设、运动品牌文化构建等新的营销推广方式和方法,为了实现一个全民参与、群众认可、富有奥林匹克精神的奥林匹克冬季奥运会,提出大众性、多维度性、创新性、非营利性四点宣传营销原则,从赞助商的资质和形象加以挑选和审核,选择与2022冬奥会理念契合的赞助方;以赛事为中心,实现冰雪运动的城市营销;利用奥运赛场的影响力,赛前赛后实现赛场专业的运动地标构建;从本土冰雪文化出发,丰富赛事的内涵,打造中国化的冰雪运动赛事的四点实用性策略,进而实现提升2022冬奥会的赛事影响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关于"绿色奥运、人文奥运、科技奥运"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绿色奥运、人文奥运、科技奥运将成为 2 0 0 8年北京奥运会的三大鲜明主题。绿色奥运强调人和自然高度和谐、相互促进的可持续发展原则 ;人文奥运的内涵是以人为本、东西方多元文化进行交流 ;科技奥运将成为国家综合实力、科技最高水平的大舞台。  相似文献   

12.
论雅典奥运会的奥林匹克教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雅典奥运会的奥林匹克教育进行了全面评述,认为这届奥运会的奥林匹克教育有新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具有明确的人文取向、鲜明的希腊特色、兼容开放、重视残奥运会的教育作用,以及其教育实施组织有效等.进而分析了雅典奥运会奥林匹克教育出版物的主要特色.雅典奥运会的这些做法改变了过去奥林匹克教育一般化的状况,提高了教育的实际效果.雅典奥运会在奥林匹克教育中取得的经验值得北京学习和借鉴,以深化我们对奥林匹克教育的认识,改善奥林匹克教育的方式.  相似文献   

13.
论奥林匹克教育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奥林匹克运动是以教育为核心、体育为载体的国际文化现象。因此,奥林匹克教育是奥林匹克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以下4个方面论述奥林匹克教育:什么是奥林匹克教育;教育是奥林匹克运动的核心;奥林匹克教育的内容与方法;奥林匹克教育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北京奥运会与奥林匹克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体育与教育的本质联系和奥林匹克教育的特征 ,指出奥林匹克的精髓是教育 ;对我国奥林匹克教育的现状、主要是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对迎接北京奥运会 ,开展奥林匹克教育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青奥文化梳理与解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对青奥文化进行了梳理与解读。青奥文化是青奥会存在的根本,是青奥发展的内驱力;青奥文化是一种育人的文化、是追求普世性的文化、是建构参与性的文化。青奥文化是对奥林匹克精神所追求的教育价值、多元文化共存与融合的返璞归真;是对奥林匹克精神公平、竞争、参与、创新等文化内涵的丰富与完善;青奥文化更加的关注社会问题,更注重奥林匹克运动的时代性,注重对青少年社会问题、低碳理念、城市互动等新型社会理念的体育融人,是对奥林匹克精神的发展与超越。  相似文献   

16.
奥林匹克运动与中国学校体育教育刍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奥林匹克运动及其精神理念与学校体育的目的任务高度契合,在分析现代奥运发展及现代奥运精神的人文价值基础上,将奥运及奥运精神与学校体育的关系详加阐述,认为两者关系为:一方面,奥林匹克运动与奥运精神充实了学校体育内客,使其精彩纷呈;另一方面,学校体育传播奥林匹克运动与奥运精神又使得奥林匹克运动得到空前的认知、认同与发展。两者可谓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17.
"科技奥运"、"人文奥运"和"绿色奥运"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提出的三大理念,也是指导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的根本理念.遵循"科技奥运",竞技体育的发展需要客观精神和创新精神;遵循"人文奥运",竞技体育的发展需要对运动员进行人文关怀,包括他们的身体状况、情感需要、受教育权利和退役后的出路;遵循"绿色奥运",竞技体育需要净化,需要以"天人合一"为宗旨的中国武术这副良药.借助北京奥运会,让中国武术走向复兴,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18.
我国奥林匹克立体化教材体系建设的理论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传播奥林匹克精神的主要渠道和手段,奥林匹克教育对于弘扬奥林匹克文化,促进青年人身心的和谐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奥林匹克教育活动是一项系统工程,它需要有配套的传播载体和传播途径,奥林匹克教材建设就是开展奥林匹克教育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之一.奥林匹克立体化教材体系将以全新的教育理念为指导,以立体化多媒体手段为依托,探索出一条多元的、全方位的奥林匹克教材体系新模式.  相似文献   

19.
自北京申办2022年冬奥会以来,相关的冬奥会知识迅速增加。但是当前国内关于冬奥会的知识传播出现了不少认知偏差,这些偏差有些来自体育系统甚至专门的奥运相关机构,有些来自国家级官方媒体,有些来自院校学者,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奥林匹克运动在中国的有效传播,甚至影响着中国的国际形象。参考相关文本,依据经历经验,本文选取了奥林匹克文化的称谓错位、奥林匹克主义的语境舛误、成立研究机构的名称谬误、增设训练场馆的专业错觉、大项与分项的混用、申办主体的误读、地理区位的层次混乱、财务数据的边界不清等关于冬奥会的常见错误进行相关解读,以期推进冬奥会知识在我国的科学传播和普及。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历届奥运会会标的发展历程,重点介绍了几个不同时期具有代表性的会徽的特点;同时,展望未来,北京奥运会会徽给全世界人民带来更多的震撼和奥运激情,向全世界人民诠释了奥运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