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英语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看似很熟、但又不能确切领会其含义的结构、短语.例如:“too…to”结构.通常,“too…to”结构是表示否定意义的.too+adj./adv.+to”,意为“太……而不能……”.例如:  相似文献   

2.
我们想用一个较文雅的词表示同事或同行的意思,一定会想到“同仁”这个词。如果有人用“同人”,大家可能感觉有些用词不当。其实,表示同事或同行的意思,“同人”和“同仁”是一样的。为什么大家现在倾向于用“同仁”来表示同事或同行的意思,而不大使用“同人”呢?这大概和这两个词的文化色彩有关系。“同人”最早出现在《易.同人》:“同人于野亨。”孔颖达疏:“同人谓和同于人。”作为一个卦名,“同人”意为与人和协。后来引申为归向之民。南朝陈徐陵《梁禅陈玺书》:“殷牖斯空,夏台虚设。民惟大畜,野有同人。”又引申为志同道合的朋友。唐…  相似文献   

3.
释“体性”     
《文心雕龙·体性》之“体”意为作品的体相,“性”意为作家之气。“性”与“体”分别都是稳定性与可塑性的统一、独特性与类别性的统一、可分性与整合性的统一。刘勰的“体性”说在人格美学、人格心理学、创作论上都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4.
中国小说人物论的“传神”论发端于叶昼的《水浒传》评点。最早从哲学上提出形神关系说的是庄子(庄子认为形而上的“道”是至高无上的,形而下的“物”则是低下的),庄子哲学的中心是讲“自然之道”,他认为道存在于一切物中,但如果执著于物,则不能得道。道是形而上的,是无形的,物是形而下的,是有形的,从这个角度说,道和物的关系,也就是神和形的关系。而庄子的观点则是重神不重形的。汉代刘安的《淮南子》,从这种形神关系出发,比庄子更加明确地强调了美不美主要在神而不在形了,神乃“君形  相似文献   

5.
“形”与“神”是中国传统美学的两个重要理论范畴。“以形写神”涉及到艺术真实和生活真实的关系、艺术审美评价标准等文艺理论问题,约略追溯“形似”与“神似”这对术语的产生和发展,探讨一下形神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可以对艺术的真实性有较为深入的理解,对艺术的审美评价标准有更为准确的把握。  相似文献   

6.
“重言”是古汉语中连绵词的特殊形式。因为“重言”除了象其它连绵词一样,组成该连绵词的两个字存在着双声、迭韵的关系外,还必须同形。所以重言连绵词是既双声又迭韵且同形。 “重言”在汉语词汇中是很早就出现的双音单纯词,甲骨卜辞和西周钟鼎铭文中巳经出现了它们的用例。但在《诗经》中,使用频率之高是惊人的!笔者曾对《诗经》中的“重言”(注:包括少量迭字在内。笔者认为“重言”与迭字是有区别的,详下文论述,为统计方便,故暂且相混。)进行统计,凡666次,它们的分布是:凤,226次;小雅,234次,大雅,126次;颂,80次。但还必须对其它几个有疑义的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释“趣”     
趣,许慎《说文》曰:“疾也,从走,取声。”由此可知其本义为快跑。 分析字形我们可以看到,小篆走字上部为“夭”,象人曲身之形,下部为止,即脚趾。“走”字会意,意为人曲身而走。《尔雅·释名》:“徐行日步,疾行日趋,疾趋日走。”慢走为步,今尚有散步之说。趋为小跑,比小跑更快便是走,走为快跑,弃甲而走是其例。 “取”为“娶”之古字。左边为耳,右边为手,古人打杖论功以耳朵数目为凭,你消灭多少敌人就看你割得多少耳朵。那么,要夺取别人耳朵(击毙别人)当以死相拼,拼即抢,  相似文献   

8.
“使”字句与“把”字句是两种表示致使义的句式,表达的是致使者通过致使力作用于被使者,导致被使者产生一定的致使结果。基于致使力的性质,“使”字句表示泛力致使,“把”字句表示非泛力致使。二者的差别在于:①语义组合方式不同;②表达功能不同:静态描述性与动态过程性。并且从语义组合角度分析了二者的互换情况及其条件。认为B式“把”字句与B式“使”字句可以互换,但A式“把”字句与A式“使”字句除谓词为使动词外,一般不能互换。  相似文献   

9.
“蒙古”一词之涵义,说法不一,有沙漠说,勇敢说,山名说,王国维均以为无稽。据今人道润梯步研究,“蒙古”一词是由蒙语“长生天”和“炉灶之火”结合而成。长生天的蒙语读音为。炉灶之火的蒙语读音为,表示氏族部落的象征。由于语意和谐律的支配作用,取长生天的,加上炉灶之火,遂演变为“蒙古”。《黑鞑事略》载;蒙古人所为,“无一事不归于天,自鞑主至其民,无不然”。所以道润梯步教授认为“蒙古”一词象征着蒙古是个敬天的民族,而天是一个永恒的存在,所以有长生天之意(见新译简注《蒙古秘史》卷一P~2)。  相似文献   

10.
郭象的“独化”论是关于宇宙本体问题的玄学理论。一方面 ,它把王弼的无形无象无名的“无”这个一般、共相下落到了具体事物身上 ;另一方面 ,它又将裴的“群有”这一个体之有(存在 )提升到了本体的地位。表面看来 ,“独化”是比较简单的概念 ,因为它表征的是每个个体事物如此存在的状象。但实际上 ,它揭示出 :正是事物如此存在的状象却现象、显现、暴露了其所以如此存在的本质、本体。因此 ,郭象的“独化”范畴具有现象性的哲学性质 ,它与时间就有了本质的联系  相似文献   

11.
英语中副词众多,用法各异。其中有这样一些副词,它们有两种形式,一种和形容词同形,另一种以-ly结尾。这类副词虽属同一词根,有些意义相同,用法相似,但多数词语意义不同,用法相异。 1.c1ose,closely close意为“接近”、“挨近”、“靠近”。它多用于具体的东西。但该词不可置于动词或过去分词之前。 closely多用于比喻,表示“仔细地”、“紧  相似文献   

12.
对“根”的寻求,对故园的渴念,是张抗抗小说一直摆脱不了的情绪氛围。对精神生活的执著追求,使张抗抗始终“生活在别处”,有一种“异乡人”的身份感,处在一种无“根”的精神漂流状态。张抗抗的独特经历造成的这种无“根”的乡愁,无形中却使她不囿于某种固定的眼光,从而站在时代、历史的高度,从人的生命存在本身去深入全面地打量生活、思考人生。  相似文献   

13.
二十多年前,梁东汉先生曾根据形符的表义功能,把形声字的形符分成两大类:一是“表示类属”的;二是“表示意义”的。这样分,显得太宽泛了,特别是第一类。梁先生本人也说:“第一类所表示的类属只是一个粗疏的范围,它只能表示总类属的性质。”可是,近三十年来,人们对形符表义功能的分类,基本上还束缚在梁先生那个“粗疏的范围”内。笔者有感于这种现状,参考前贤成说,根据形符在形声字中表义功能,试着将形符分成四个大类:一是“标类形符”,二是“相关形符”,三是“比况形符”,四是“标义形符”。  相似文献   

14.
先秦时期,“比及”从跨层结构发展出介词功能,这一功能一直沿用至清代。介词功能在元代演变出了表示假设、让步、选择以及因果关系的连词功能,不过连词功能多用于元代,明清少见,到现代汉语中完全绝迹。但“比及”到现代汉语中又衍生出了动词用法,表示“比拟,与……相比”之义,这一动词功能在网络新闻用语中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现代汉语虚词是构成和丰富现代汉语语法的重要手段之一。连词用于连接词、词组或句子,表示某种关系。“从而”用于连接两个小句,表示结果或进一步的行动;“因而”用于连接具有因果关系的两部分,表示结果。在运用中,两者有同有异,相同时,可替换;不同时,“从而”倾向于表承接,“因而”倾向于袁因果。  相似文献   

16.
等表列举时有两种用法。一种是表列举未尽,例如:北京、长沙、广州等地都有出售。乒乓球、跳水、游泳、射击等项目都取得了好成绩。表示列举未尽时,“等”一般出现在两项或两项以上列举的项目之后,如上面的例子。现在也有一种用法,是出现在列举的一项之后表示列举未尽,例如:北京等地下了今冬的第一场雪。东北等老工业基地也加快了发展速度。另一种是列举已尽后,表示收尾。这时“等”后常有总计的数字。例如:上面我们介绍了长江、黄河、黑龙江、珠江等四条大河。这学期有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等五门课。“等”表列举时怎样使用…  相似文献   

17.
最近,上海市修订《中小学生守则》,将“谦虚”等条文删除。一石激起千层浪,不少人士对此表示出了“极大的困惑”。笔者从教22载,对此也有一些自己的看法。谨录于此。诚然,做人不可骄傲自满,更不可狂妄自大,“谦受益”、“谦虚使人进步”等等留传久远的教诲有其不容置疑的一面。但过分地强调谦虚,同样会有不小的副作用:心理学研究表明,长期的心理暗示对人的成长与发展影响很大,所谓说你行你就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长期以来,广大的中小学生久浸于谦虚的氛围之中,受其影响,他们之中相当的一部分人,有才不敢外露,凡事退让为先,中规中矩,内敛,少张扬,“谦虚”渐渐衍变成了谦恭、谦让、谦卑,如此一路“谦”下去,质疑、争先与  相似文献   

18.
六、“有(无)……者”“有(无)……者”格式的“有(无)”,具有四种意义,即“含有(不含有)”、“存现(不存现)”、“具有(不具有)”、“设有(设无)”等四种意义。“有(无)……者”格式的“者”,在两种情况下起着不同的作用,即结构助词和语气助词的作用。“有(无)……者”格式,实际上包含“有……者”与“无……者”两种格式。四种意义的句子,一般都具有这两种格式,只有表“含有”意义而其“者”为表提顿语气的  相似文献   

19.
曹莉 《阅读》2009,(9):40-42
“there is/are…”句型意为“存在有”,即在什么地方有什么东西或者有什么人。  相似文献   

20.
中学语文课本第三册节选的韩非《五蠹》中有这样一句:“[禹)股无肢,胜不生毛。”课下作了这样的注释:〔股无胶)大腿上没有肉。肪:大腿上的肉。我认为此往有误。有关“肢”的解释:《汉语大词典》(92年6月1版)解:①人身上的细毛。列举”昔者黄帝始以仁义樱人之心,尧舜于是乎股无胶,胜无毛,以养天下之形。”(《庄子,在有》)又“[夏后氏)心烦于虑而身亲其劳,躬接肥无防,肤不生毛”。李善往引韦昭日:“肢,身中小毛也。②古代传说中称人类的祖先。”肢生海人,海人生吉菌,若菌生圣人,圣人生庶人。”(《谁南千·坠形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