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周易是最早讲出"天人合一"思想的一部经典。虽然它有形成、发展的过程,但是它的源头不是别的,就是伏羲画卦。在伏羲画卦的原始周易中蕴涵了深刻的哲学思想,这就是"天人"之学,更确切地说是"天人合一"之学。由"生殖崇拜"产生阴阳观念,再加以符号化,这便是伏羲画卦的基础。从"原始生殖崇拜"到"原始阴阳"观念,再到符号化,是一次抽象,是人类意识的的飞跃。从阴阳符号的组合到八卦的制造则是伏羲的一大创造;从原始八卦到周易系统的形成,是后圣的工作。从《周易》到《易传》是周易思想的发展和完善,整个过程是漫长的又是顺理成章的,由此决定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即生命整体论和人与自然和谐的"天人合一"论。从源头上研究周易,就有这样的作用。安志宏先生这样做了,这是他的一大贡献。  相似文献   

2.
伏羲女娲神话的历史考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关于伏羲和女娲的神话 ,自 194 2年闻一多发表《伏羲考》奠定了以后 6 0年图腾论解释的基本思路。“图腾”在人类学上本来就是一个泛化的概念 ,用它解释中国文化更是方凿圆枘 ,中国神话理应从中国历史文化因素的综合中求得解释。伏羲、女娲都是战国文献中新出现的人物 ,没有任何记载可以证明他们的故事传自史前社会。伏羲、女娲和洪水神话是大禹治水的派生或翻版。西南少数民族关于羲娲兄妹相婚再造人类的故事并非所谓血缘婚残余 ,而是在道教传播中“种民”之说的神话表述  相似文献   

3.
长着鹰爪的白虎,踏着历史的光轮,带着远古先民的神翼勇锐走来。她将在蜀都城南获得新的生命,如同火中的凤凰,走向亚运,走向奥林匹克,走向世界体坛。 鹰爪白虎是巴人王族的图腾。  相似文献   

4.
伏羲"始作八卦"是中国文明史上意义重大的一件事,它以神话传说的方式流传下来,后来又有历史文献的记载.从渭河流域早期文明的发展情况,特别是大地湾遗址的发现,能够证明伏羲作八卦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可信的.八卦是符号系统,归根到底是人与自然相依相存的整体思维. "始作八卦"同时是文字创造的开端.源远流长的周易文化来源于伏羲八卦,而伏羲八卦又意味着中国文字的创造,伏羲作为中国的"人文始祖".其地位应充分肯定.  相似文献   

5.
羽人是中国文化的产物,有悠久的历史.羽人缘起东夷,脱胎于图腾教的萨满信仰.经过黄帝与蚩尤的东西之战和"禹征三苗"等南北之战,东方神话系统之羽化追求,已经传播到南部和西部腹地.神格羽人转向仙化,大致经历了两个阶段:意识萌生阶段和丰富的准成熟阶段.至东周,已是地地道道的仙格羽人.汉代羽人是前道教中成熟了的仙格羽人.至魏晋,羽人成为仙人、仙客的代指.  相似文献   

6.
伏羲居三皇之首,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以其伟大的创世之功受到人们的尊崇,历代文人颈扬之辞更是绵廷不绝.这些赞扬之辞既有对伏羲功德的肯定.也有针对社会问题对上古淳朴世风的怀念和理想化描述.从中可充分体味到伏羲在历代文人心目中崇高形象和人格魅力.  相似文献   

7.
以伏羲文化为主要研究对象,从5个方面论述了伏羲文化中的和谐思想对当前建设和谐社会的启示:其一,“天人合一”思想有利于树立并践行爱护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其二,伏羲文化的和谐精神有利于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其三,弘扬伏羲文化有利于增强和谐社会建设的信心.其四,伏羲创世传说是民间社会和谐的道德文本.其五,公祭伏羲庆典仪式是建设和谐社会的文化纽带.总之,伏羲文化中和谐思想与和谐社会理论产生的基础固然不同,却颇多相通之处.充分挖掘伏羲文化的和谐思想,对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女娲与伏羲、神农并称"三皇",其事迹与传说反映了原始时代我国上古先民的真实生活与精神风貌。从文字学角度考察,女娲之名源自上古生殖崇拜基础上的杀母祭神和祖骨崇拜。从古文献考察,女娲与伏羲同为中华民族的创世英雄。女娲化育万物、抟黄土造人、与伏羲成婚繁衍人类等事迹,则证明她还是中华民族的始祖。女娲正姓氏、置婚姻、通行媒,因而她又是中华民族的生育之神和高禖之神。由此可见,女娲事迹与神话传说蕴含着丰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信息,是尚待开发的文化宝藏。  相似文献   

9.
伏羲传说材料是研究伏羲文化的主要文献依据,也是中国古史传说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伏羲传说是中华民族早期历史的开端,对中国古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伏羲传说包含着史实素材,其神话内容依附于传说,要注重区别伏羲传说和神话内容;伏羲文化是史前时期的早期文化,考古学是伏羲传说的重要源泉,要正确地应用史前考古学材料及其研究成果,为伏羲文化的研究提供实物证据.  相似文献   

10.
伏羲、女祸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伏羲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源头.从考古发掘的大地湾遗物,天水境内不少的地名和名胜,以及史料记载分析,天水地区是“两皇故里”,因而伏羲文化也起源于此.伏羲、女娲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伏羲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源头.从天水境内出土的遗址文物和名山名水,探讨“两皇故里”,开发伏羲文化资源,有其独特的地位和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11.
红山文化玉雕的典型器中,被玉器鉴藏界惯称之"太阳神"的玉神人雕像,实为误称。参考古文献记载和描述,考证其"牛首人身"的造型,实为远古神农氏部落先祖图腾,应正确命名为"神农氏先祖神像"。  相似文献   

12.
论荀子之学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与孔子思学并举不同,劝学篇云:"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荀子更加凸显了"学"的重要性。这是与荀子整个理论架构有关的,荀子所说之学也与我们今天对于学习的理解有很大的不同,其赋予了"学"更富实践的意味以及更加丰富的含义,本文试图通过研究来揭示更加完整的荀子关于"学"的思想。  相似文献   

13.
伏羲文化与楚辞作品——从"伏羲驾辩"说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伏羲文化对楚文化及楚辞创作的影响,一是楚辞中多言伏羲及与伏羲有关的人物和故事,二是楚人对伏羲时代音乐的继承,三是伏羲文化中的龙文化特征在楚辞中有着明显的体现.至其影响的产生,除了伏羲文化的直接和间接影响外,也与两者共同来源于昆仑文化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4.
伏羲既在中国古史传说系统中位居三皇之首,又是原始渔猎时代的一位英雄。其文化创造活动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具有独特的精神特质,表现出荜路蓝缕、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和追新逐奇、不断开拓的创业精神以及道启鸿蒙、开天辟地的创史精神。伏羲文化是中华文化之主源之一和重要组成部分。伏羲文化更是一种寻根文化,研究伏羲文化有着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以天水为中心的甘肃东部是以伏羲、女娲、黄帝为代表的先民长期生活的地区,是中华文明起源地之一,羲黄文化在这里有着厚重的积淀,留存着大量的历史文化遗迹.这充分说明以天水为中心的甘肃东部,作为伏羲、黄帝故里和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是世界华人寻根祭祖的圣地.国务院批准在甘肃省建立华夏文化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示范区,建立以伏羲文化为核心的陇东南文化历史区,推动了羲黄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创新.2013年是全面启动华夏文化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示范区各项工作的阶段,为此,提出六个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伏羲"又写作"庖牺","庖"即庖厨,"牺"即完整的动物,"庖牺"应即对饮食文明有贡献而名之的古圣人符号。伏羲对饮食文明的贡献,归结起来,有以下方面:发明了家居,居室内有了灶台、火塘,改变了"饥即求食,饱即弃馀"的饮食方式,有了一定的餐制;改进了狩猎和捕鱼的方法,使食原料从采集、狩猎到驯养以取给,对自然有了一定的支配力,饮食原料有了一定的保障,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因此,号以"庖牺"。伏羲可谓华夏饮食文明的奠基者。  相似文献   

17.
黄土高原是伏羲文化的发祥地,特别是黄土高原的东部,到处都有伏羲、女娲的史迹与传说.比较著名的有延川伏义河、平利中皇山与女娲庙、临潼老母殿、洪洞娲皇庙与女娲陵以及芮城风陵堆.这些反映华夏民族古史最早阶段的珍贵资料,是激励我们艰苦奋斗、勇于创新、自强不息的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18.
"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的杜甫,像凤凰是禽中之王一样,是诗中之圣.作为杜甫常用的一个诗歌意象,凤凰意象表现着杜甫高远的心灵视角和高贵的人生精神,是杜甫的精神图腾与生命象征.  相似文献   

19.
鲁西南地区与炎黄文化许庆山鲁西南(本文所指鲁西南,包括今济宁、菏泽辖区及滕州一带,与地理学的分区无涉)是中华始祖伏羲、女娲的故乡,伏羲之后才到炎、黄。世界各地华人溯其谱系皆为炎黄子孙,其根是扎在鲁西南,如果说这里是中华民族的摇篮,那是当之无愧的。一、...  相似文献   

20.
天水,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人类始祖伏羲的诞生地,有着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积淀.天水发展旅游商贸城市,核心问题在于构建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即对伏羲文化实现现代化的建塑.本文依据历史,结合现实,分析了伏羲文化的主要特点及其价值观,提出了优化伏羲文化内涵的方向和原则,为古老的伏羲文化焕发青春活力,为羲皇故里重现辉煌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