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个多世纪来,新闻报道的体裁、方式变化很大,客观性理念和报道方式,受到很大的冲击;因为许多西方学者都发现,客观性理念指导下的新闻报道并不客观,于是有些学者接着论证了新闻不可能客观。新闻不必客观等等观点。但是,不管新闻客观性怎样受到怀疑,作为新闻专业主义的理想或追求,现在依然是人们评判新闻工作的一种原则,因而被称为“一个不会死的上帝”(a god that won't die)。  相似文献   

2.
思想上存在巨大差异 首先,中西体育新闻报道理念存在巨大差异.西方新闻理念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新闻自由的理念,即必须让不同的观点与新闻来源形成一个"思想市场",真相才能大白于天下.这种理念要求记者在新闻报道写作中始终遵循一个重要原则--客观性原则.我国体育新闻理念受制于我国新闻事业整体的性质,即新闻事业既是党和政府的耳目喉舌,也是人民的耳目喉舌.因此中国体育报道带有强烈的政治色彩,与西方体育报道客观化的要求形成鲜明对比.  相似文献   

3.
客观性理念,既是西方新闻自由主义理论的核心,又是指导西方新闻业界实践的基本原则,其主要内涵在于将新闻报道中的事实与价值分离,避免报道中的个人偏见,以此保证新闻报道的公正,客观.对此,西方很多人士都作了相关的表述.美国的著名记者林肯·斯蒂芬斯认为客观性理念要求"记者必须像机器一样,如实地报道新闻,剔除所有的偏见,个人色彩和风格".  相似文献   

4.
新新闻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新闻学领域的客观性原则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质疑与挑战,一种全新的新闻报道思潮——“新新闻主义”借机横空出世,它在报道观念和写作手法上,突破传统新闻学的陈规,给当时沉闷的新闻业注入了一股新鲜、异质的血液,在美国乃至西方各国引起震荡。所谓新新闻主义,  相似文献   

5.
建设性新闻理念起源于西方,并助推欧美新闻观发生重要变革。这一理念传入中国后,与我国新闻报道的建设性融合,形成中国化的建设性新闻理念。近年来,各地新闻媒体通过正面宣传和舆论监督报道工作,积极践行建设性新闻理念,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但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本文基于宁波民生e点通栏目在正面宣传、舆论监督报道领域的建树,谈谈建设性新闻的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6.
中西方新闻报道在新闻客观性方面存在着差异。西方新闻更倾向于负面报道,中国新闻则以正面报道为主。这主要是中西方新闻传播思维、传播体制及文化观念等方面的不同导致的。本文从中西方国家的新闻传播体制的差异出发,分析了不同新闻传播体制对新闻报道的不同影响。  相似文献   

7.
重建新闻客观性原理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在西方哲学史上,“客观(体)性(objechvity)问题”是与“主观(体)(subjectivity)问题”紧密相连的经典性问题。这一问题“移居”到新闻学领域后,就转变成了长期困惑人们的“新闻的客观性问题”:表面上,客观性原则在西方新闻界保持着“新闻专业理念”的地位,但把这个理念落实到新闻的写作与呈现时,却成了一种迷思──有人队为新闻报道“不客观”,有人认为新闻报道“不可能客观”,另外一些人则认为新闻报道“不必客观”①。1959年,在美国《新闻学季刊》春季号上,一位名叫肯·麦克罗里(KenMacrone)的美国学者发表了一篇探…  相似文献   

8.
新闻报道的客观性的基本涵义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燕 《新闻大学》2007,(4):49-53
中西新闻客观性的涵义相差甚远。从狭义的角度而言,新闻客观性是在主客二元和平等主义的认识论前提之下,美国新闻界20世纪初期确定下来的至今仍占主导地位的新闻报道理念。西方新闻界对客观性的界定虽多,但已形成基本共识——主张事实与价值分离,坚持真实(准确)、公正(平衡、中立)等报道原则,并在实践中形成了一套特定的写作惯例。  相似文献   

9.
深度报道理论是20世纪40年代以来活跃在美国新闻界的重要新闻写作理论,后来传播到英、法、日等国家,在指导新闻实践方面产生了广泛的影响。20世纪80年代,深度报道理论传入我国,对促进我国新闻改革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深度报道理论的提出 从20世纪初叶开始,客观报道理论所确立的客观、迅速、将新闻报道与意见写作分开的报道原则,成了西方新  相似文献   

10.
中西新闻写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包重威 《记者摇篮》2005,(11):52-53
作为比较新闻学的一个分支——中西新闻写作比较,其宗旨是比较中西新闻的写作现象,发现其写作方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分析其不同的原因,研究其不同的表达形式和表达效果,找出其互相区别的写作规律。根据这一既定原则.我们可以具体的比较中西新闻写作的异同。从宏观角度看,中西新闻写作异中存同,且异远远大于同。“同”主要体现在中西方对新闻报道的基本要求是一致的,即客观、真实、公正、全面、及时。而“异”在中西新闻写作中则随处可见。下面我就从新闻文体、新闻所用的表达方法。对新闻时效性认识和新闻职能几个方面加以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1.
王致 《新闻世界》2009,(8):99-100
新闻的切入角度决定着新闻的报道效果,不同的切入角度体现着不同的取舍和写作意图。本文通过对中外新闻报道实例的分析来论证选择新闻切入角度的方法,提出“新、本、小、近”四个新闻切入角度的选择原则。  相似文献   

12.
本刊讯曹宗堂报道:南京军区某高炮旅形成了党委议新闻、领导抓新闻、人人写新闻的良好局面,上稿的数量和质量连续5年走在集团军前列。 这个旅每次召开党委会,都要过问新闻报道工作。并建立起旅、营、连三级报道网络。旅党委“一班人”每次下连蹲点、检查,都常备一个小本子,随时记录有关新闻素材,回机关后及时给报道员提供线索,指导采写。为了提高报道员的业务素质,旅里还选送报道员到报社和上级业务部门学习,确保新闻报道人员不断线。目前,该旅形成了人人重视报道、共同参与写稿的好气象,促进了部队中心工作的开展。党委议新闻…  相似文献   

13.
犯罪新闻是中西方新闻媒介中常见的报道内容 ,也是最容易引起新闻官司的内容。本文通过对中西方犯罪新闻报道的比较分析 ,对犯罪新闻的有关法律问题进行探讨 ,为犯罪新闻写作规范化、合法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新闻必须完全真实,这是新闻写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新闻报道的一项根本原则。然而,翻阅时下的某些报纸,一些捕风捉影的疑似新闻、凭空捏造的虚假报道,依然时有所见。虚假新闻何以屡禁不止?仔细分析,原因大致有这样几条:一是认识不明确。一些新闻写作者尤其是初搞报道者,弄不清新闻报道与文学创作的区别,以为写报道也可以像写小说一样虚构,结果稀里糊涂地搞了假报道。二是采访不细致。新闻采访是新闻写作的重要环节,新闻采访的成败直接影响到新闻写作的质量。一些新闻写作者采访时不深入、不细致,浮光掠影、蜻蜓点水,掌握的事实材料不确切,并且…  相似文献   

15.
自平衡报道提出后,一直是新闻实践中致力遵循的原则和新闻报道追求的目标。平衡报道不仅是一种报道理念和原则、一种报道方式和技巧,更是新闻报道的:号业理想.无论是传媒人还是新闻传播学者都应该怀抱这种理想,推进平衡报道的理论研究和实践贯彻。在当前的媒介生态环境中,平衡报道更加突现其多面性、复杂性与矛盾性,梳理和明晰平衡报道理念...  相似文献   

16.
中西方新闻文体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在西方新闻写作中,记者更为重视新闻的客观性原则,而中国新闻更为注重新闻的舆论引导功能,同时有很强的道义感。本文意在探讨,除了现实的原因之外,这些现象是如何在社会文化作用下产生的。通过对产生差异原因的研究我们可以找到更为适合中国国情的新闻报道方式,以促进我国新闻写作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人们对新闻的认知是一个递进前行的过程。在新传播技术革命的刺激下,对同一件正在发生或已发生的客观事实,往往衍生出了不同的新闻文本而新闻文本又是新闻报道者认知的结果,由于报道者自身认知结构存在差异,尤其是对传播介质、传播者身份等与新闻报道相关要素的多样化认知,会导致在新闻报道过程中形成不同的文本因此,新闻报道者须不断调整改善自己的认知框架,使其新闻稿件真正的符合社会发展与认知规律。  相似文献   

18.
“新新闻主义”是出现是西方新闻报道方式沿革过程中的一个奇特现象,它轰动一时又很快没落,在其繁盛的十几年里备受争议,本认为,其根本原因在于,“新新闻主义‘对学性技巧在新闻中的运用和它既现实又艺术的写作思维,与传统的新闻报道格格不入。”新新闻主义“这两方面的创新导致自身所难以克服的内在的不平衡性,使得它在新闻与学两组中摇摆不定,最终不见容于恪守传统新闻真实性原则的新闻界。  相似文献   

19.
论"新新闻主义"内在的不平衡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新闻主义"的出现是西方新闻报道方式沿革过程中的一个奇特现象.它轰动一时又很快没落,在其繁盛的十几年里备受争议.本文认为,其根本原因在于,"新新闻主义"对文学性技巧在新闻中的运用和它既现实又艺术的写作思维,与传统的新闻报道格格不入."新新闻主义"这两方面的创新导致自身所难以克服的内在的不平衡性,使得它在新闻与文学两级中摇摆不定,最终不见容于恪守传统新闻真实性原则的新闻界.  相似文献   

20.
一般认为,新闻写作包括新闻报道和新闻评论的写作.但新闻述评是属于新闻报道,还是新闻评论?或者介于两者之间的边缘性文体?在中国的新闻实践中,其体裁归属一直较为含混,这给我们的新闻实践和新闻教学,造成了概念的混乱和学理的困惑.讨论新闻述评的归属问题,根本原因是,它不仅仅是一个文体的归属问题,更是涉及到新闻报道理念和职业规范的问题.本文从新闻报道和新闻评论的概念和学理出发,论述和提出新闻述评的体裁归属只能是新闻评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