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疫情影响下,高校学业困难学生帮扶工作中教育实现的要素、教育组织形式和学业指导模式等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这些均对高校学业困难学生帮扶工作提出了新任务和新挑战。本文据此提出,新形势下,应构建学业困难学生思想引领与价值引导,差异化分析与精准施策、多元协同与整合推动的统一,建构协同育人的多元育人“学业导师”体系、以学生为中心的“学共体”网络虚拟空间和线上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努力提升高校学业困难学生远程精准帮扶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2.
教育以育人为本与学生个性发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教育以育人为本,在高校里就是以育学生为本。而学生主体之“本”(需要)可以分为生理、学业、心理和观念四个层面,其中,学业层面为核心层。促进四个层面的和谐发展,从本质上讲是促进学生主体个性的全面发展。因此,教育以育人为本,最根本的是要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为“本”。是否真正做到切实保障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是检验高校教育教学工作是否真正做到以育人为本的最具说服力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学科能力多元评价是学生学业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学科能力多元评价的育人价值,在于促进每个学科独特的育人价值的发挥,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健康地发展,实现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学科能力多元评价的实施,促进教师学科育人能力的开发。为实现学科能力多元评价育人价值的转化,要求教师要认真研读课程标准,分解课程标准,做到学段、年段、单元、课时教学目标与学习目标、评价目标一致。教师要认真研究教材,改进教学方法;要认真读懂学生,实现评价指向学习过程,指向引导学生“活生生”地发展。  相似文献   

4.
张剑  徐永军 《教育评论》2015,(2):148-150
英语补救教学为学业低成就学生提供额外的学习机会及特别的关注与指导,旨在通过组织符合他们学习能力的教学活动,提升他们英语学业成就。英语补救教学不仅可以降低学生的学习落差,促进教育公平,而且可以保证每个学生获得英语基本学力。文章对台湾地区中小学英语补救教学进行解读与思考,旨在借鉴台湾地区中小学英语补救教学的经验,探索我国大陆英语基础教育改革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5.
黄光华 《广西教育》2023,(17):36-39
本文分析资助育人工作的内涵、资助育人与思政教育的内在联系,资助育人体系下影响思政育人作用发挥的主要因素,论述在资助育人体系下开展农村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思政教育的策略,提出创新资助育人管理模式、开展多元资助育人主题活动、加强受助学生自我教育等思政育人路径,形成“解困—育人—成长”的资助育人机制,促进农村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全面成长成才,促进教育公平、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6.
融合教育中孤独症学生面临的众多挑战严重影响其学业发展,其学业质量普遍不高。学科教学是育人的重要载体和基本途径,普通学校应将孤独症儿童学业水平的提升作为重要任务,为其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做好准备。文章对国内外近十年来融合教育中孤独症儿童学科教学的实证研究进行系统梳理,讨论各个学科教学中的有效方法,并提出融合教育中孤独症儿童的学科教学应:从“基于缺陷”走向“立足优势”,从“千篇一律”走向“因学制宜”,从“外界支架”走向“独立自主”,从“教室角落”走向“集体生活”。  相似文献   

7.
补救教学是针对低学业成就学生开展的补偿性教育。21世纪以来,美国中小学补救教学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危机应对期、挑战变化期以及后疫情时期三个阶段。目前,美国中小学补救教学的发展取得了实质性进展,补救对象不断扩展,补救模式日益丰富,评价机制逐渐优化,支持体系不断完善,对提升美国基础教育质量以及实现教育公平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补救教学是以政府为主导、多方力量参与和为改进低成就学生的学业表现而开展的公益性教育援助。补救教学是促进教育公平和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教学活动,在国外大致经历了萌芽兴起、发展完善和成熟扩展三个阶段。世界各国补救教学取得了丰富的理论与实践经验,补救对象不断扩展,补救内容愈益丰富,补救模式愈加多样,保障措施日趋完善。在新时代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的背景下,应借鉴国外补救教学理论成果,强化本土化理论研究,尝试构建中小学补救教学体系,促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为社会的公平正义提供基础性保障。  相似文献   

9.
融合教育是全球教育发展的潮流,普通学校应拓展服务功能,将学业特需儿童纳入支持的范围,由资源教室通过间接支持班级进行融合教育课堂教学调整、直接支持对学业特需儿童进行补救教学两个阶段实现。第一阶段,间接支持班级教学阶段,针对听课、自我表达、阅读理解、清晰书写、计算等各方面有不同学习需求困难的学生,参考指南进行融合教育课堂教学调整。第二阶段,直接支持补救教学阶段,分别以班级、小组、个体为支持对象,广泛实施支持。两个阶段相辅相成,形成一条有效支持学业特需儿童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0.
等量与不等量是探讨教育公平的两种不同维度。等量是指政府均等分配教育资源,为学生提供平等的入学机会和相同品质的学习内容与学习过程,并确保学生学习成功;不等量是指加强弱势学生的入学机会保障,对低学业成就学生实施补救教学,适时调整其学习内容与教师教学方法,给予弱势地区、家庭或个人额外的支持与补助等。文章以我国台湾地区中小学补救教学方案为例,从补救教学的角度探索实现教育公平的另一种路径。  相似文献   

11.
随着当代英国高校本科生导师制呈现聚焦“学业指导”的发展趋势,伦敦政治经济学院自2015年起按照其教育战略规划全面构建本科生学业指导体系。学校围绕提升学生“研究性教学”参与能力的战略目标明确本科生学业指导的内容框架,形成以学系自治为主的校系管理机制,构建以学业导师、专职学业指导师、学生同辈为主体的多元指导队伍,并借助一体化信息管理系统建设整合本科生学业发展过程管理与过程数据,建立起以问题导向、全员导向、过程导向、学生自主发展导向为特点的指导模式。  相似文献   

12.
学业表现是评价师范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探讨师范生优秀学业表现生成的内在机理对师范教育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参考价值。通过扎根理论分析发现,学业目标计划与牵引是地方院校师范生优秀学业表现生成的“灯塔”与动力源,决定学习韧性;立志个人力与场域力是驱使师范生确立学业目标的关键因素;学习体验与自我认知让学生选择挑战性或者量力性学业目标;学习韧性、调适与支持策略是优秀学业表现生成的前提和保障;学业表现、调适与支持策略、学习体验与自我认知能够调节学习韧性,与其存在交互关系,学业表现反作用于学习体验与自我认知。为此,应通过完善“三全育人”体系增强师范生“立志”教育效能;以“分布式教育”强化教师职业信念与师范专业认同;创设多元发展平台延展师范生兴趣与能力认知空间;建构分类评价体系提升师范生获得感与学习效能感;采取学业援助与个性化指导提升师范生学习策略水平。  相似文献   

13.
在苗、汉杂居地区,苗族学生的学业成就远低于汉族学生。经济贫困落后和生产力水平低下、苗族自身传统文化中消极因素的影响、学校教育的失误以及家庭背景的不利是导致苗族学生低学业成就的主要原因。要提高苗族学生的学业成就,应当争取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加大对少数民族教育的投入力度;借鉴多元文化教育理念,整体优化学校育人环境;加强双语教师队伍建设,重视双语教育;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契机,加快民族教育课程开发。  相似文献   

14.
我校开展以“践平和文明礼做最美桐南人”为主题的文明实践教育专项研究,不断探索实践,以文明礼的教育培养为目标,重于优化育人环境、探寻多样育人模式、彰显德育课堂实效、凸显课外实践体验、构建多元评价体系、引领健康文明生活、树立福鼎主人形象,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学生打造“认知—实践—体验—内化”的文明教育过程。  相似文献   

15.
在“双减”政策落地的两年后,减负效果的真实情况值得深入调研和分析,研究基于数学学科视角,运用多种研究方法综合讨论学生数学学业负担的应然状态、实然困境与使然策略.结果发现有近三分之二的学生认为仍存在数学学业负担,且数学学习内容难是主要的“元凶”.鉴于此提出如下对策:(1)优化课程设置,提升教师的教学效能;(2)开展补救教学,挽回学困生的学习动机;(3)加强家校合作,发挥家庭教育的功用;(4)倡导鼓励教育,提升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相似文献   

16.
2022年中考全国各地30多套语文卷加强对“三种文化”的考查,是在深入贯彻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提出的新时代教育评价要“坚持立德树人,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的要求。精选语料,巧创情境,精心设置问题,在中考命题中渗透育人理念,彰显育人价值,让学生在读题、答题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三种文化”的熏陶和感染,有利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实现学业水平考试立德树人与引导教学的核心功能。  相似文献   

17.
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必须改变以往的那种统一的、规范的育人模式,而应构建“三育合一”的教学育人模式,即在教学中将育德、育人、育智三者相结合,真正实现素质教育倡导的以育人为核心的教育教学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使学生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创新型一代新人。本文要阐述的“三育合一”教学法育人模式,是根据近年来职业教育实践与改革思想提出来的,而且经过初步论证认为,是一种有效、可行的多元式育人模式。  相似文献   

18.
落实“阳光育人”思想的核心目标是让学生快乐有尊严地成长,诉求这一目标我校展开了“阳光少年”“阳光班级”多元评价及其系列教育活动.促进了学生多元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9.
当前,随着教育体制的进一步深入,教育工作者面临新形势,学校应建立“三位一体”的办学体制,提高办学水平,培养高素质、高水平的人才。通过“家—校—社”育人模式,可以不断丰富和拓展教育方式、学习方式、教学管理方式,充分发挥育人作用。“家—校—社”协调育人方式将逐步从传统的教学观念转变为多样化的现代教学观念,更加全面地适应学生发展需求,培养学生自立自强,书写素质教育的新篇章,更好地培育出优秀人才,促进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基于此,本文对“家—校—社”协同育人路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三全育人”理念是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是新时代背景下开展高职医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理念。当前高职医学院存在着道德教育师资力量薄弱、课外职业道德教育培养缺乏,课程体系中职业道德教育涉及少、学生关注度不足、缺乏考评机制等问题。故从“三全育人”视域出发,探讨高职医学院学生职业道德培养的路径,如建设专兼协作的师资团队、共同重视课上课下和学业就业过程、完善道德教育课程体系、创造德育校园文化环境、构建职业道德的考核评价体系等,旨在为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职高医学院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提供思路与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