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基于数字电视的国家数字图书馆服务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字电视服务作为国家数字图书馆建设的重要形式和手段,一经推出就引起了业界和广大用户的关注,国家图书馆通过与歌华有线在数字电视交互应用服务上的合作实践,发挥了作为新兴数字阅读平台的数字电视在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图1。参考文献5。  相似文献   

2.
为解决公共文化服务系统建设过程中文化资源分散以及区域分配不均、文化服务资源与用户需求不匹配、公共文化服务效能不足等问题,提出基于ACP理论的智慧平行公共文化服务系统。文章研究了ACP理论在公共文化服务领域中的应用,提出智慧平行公共文化服务系统的基本框架和系统构架,详细阐述了智慧平行公共文化服务系统的组成要素,指出基于ACP理论的智慧平行公共文化服务系统应以文化数据为驱动进行文化资源建设、文化资源管理和文化资源服务,为公共文化服务系统建设提供一种有效的方法指导。  相似文献   

3.
公共文化服务智慧化涉及的要素很多,对于大多数智慧化系统来讲,数据是基础,技术是关键,效果好坏看应用。为此,本文着重从数据、技术、应用三个内容维度来论述公共文化服务智慧化的形成与发展。公共文化服务智慧化是一个新兴概念,但并非一时兴起,而是经过多年的积累与建设逐步发展起来的。对公共文化服务智慧化形成过程的梳理有助于厘清其与大数据、云计算等相关概念之间的关系。资源数字化、管理信息化以及服务网络化等传统信息技术与大数据、云计算及深度学习等新型信息技术的结合,使得公共文化服务智慧化成为可能。通过分析,本文认为公共文化服务智慧化的发展需要通过泛在互联技术、多源异构融合技术、文本挖掘技术、多维可视化展示技术对公共文化机构的资源数据、用户数据等内外部数据进行采集、存储、分析挖掘与可视化展现,实现资源要素全面化连接、机构之间多渠道打通、场馆设备柔性化管理、个性化精准服务以及数据化管理与决策。图4。参考文献27。  相似文献   

4.
银晶 《图书馆学研究》2013,(2):92-93,91
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包括平台、资源和服务。数字图书馆是公共数字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开展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是一个新型课题,东莞图书馆公共数字文化服务进程一直在不断探索和实践研究中进行。文章以东莞图书馆为例,介绍了东莞图书馆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实践,重点对公共数字文化中的资源和营销服务进行论述,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在回顾当前国家层面关于文化和旅游高质量融合发展、标准化发展政策部署和要求的基础上,提出公共文化服务与旅游公共服务标准化工作面临新的实践需求。从公共文化服务的视角出发,公共文化服务与旅游服务的融合首要的是把握好公共文化机构的职能定位。当前文化和旅游的融合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公共文化场所与旅游景点“二合一”,二是公共文化服务向旅游服务领域延伸,三是旅游服务进入公共文化场馆。针对在文旅融合过程中出现的旅游文化服务给原有公共服务职能履行带来干扰,公共文化服务场馆出现资源难以为继的现象等问题,标准化工作能够发挥积极作用。总体来看,现有文旅融合标准数量较少、标准内容仍不均衡、兼顾一致性与差异性的标准结构尚未形成,一些新兴的服务领域、服务方式和服务手段需要通过标准化手段进行规范。因此,可通过四条路径构建文旅融合视域下的公共文化服务标准体系:在已有体系基础上调整完善,以服务为根本考量,修订与制订相结合,兼顾共性与特性。  相似文献   

6.
公共文化服务的立法保障是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的重要环节。研究梳理国内外全国性公共文化服务立法,对其特征要素进行总结和比较,并对我国未来的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立法提出建议,以期为我国公共文化服务立法体系的完善提供启示,为人民享受和利用公共文化资源与服务的权利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7.
[目的/意义]旨在检验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供给质量影响因素,了解影响因素的影响程度与作用路径,为改进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供给质量提出建议。[方法/过程]通过设计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供给质量影响因素链式中介模型与测度指标,对问卷收集数据进行效度分析与链式中介效应检验。[结果/结论]确认环境、平台、资源、活动、服务人员、反馈、用户均对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供给质量产生正向显著影响,存在“用户—反馈—服务人员—供给质量”的链式中介效应,并为提升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供给质量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8.
文章阐述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内容,探讨了公共图书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从社会教育、信息服务、文化传承和娱乐休闲四方面阐述了公共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的内容,通过实例介绍了公共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的形式,最后对公共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可及性有助于增强乡村居民的文化获得感,激活乡村文化振兴活力。论文以宁夏为例,探讨了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可及性对乡村居民文化获得感的作用机制与影响效应。结果显示,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的可获得性、可接受性、可适应性对大部分乡村居民文化获得感具有正向显著影响,且可获得性与可适应性均对可接受性的正向影响较大。因此,推动乡村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可及性建设,增强乡村居民文化获得感,可以从提高资源包容性、发展综合性角度定位乡村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的优势特色,从引导服务公平性、投入均衡性角度完善乡村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的政策机制,从完善内容匹配性、结构互动性角度提升乡村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的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10.
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平台建设是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全面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保障人民群众基本公共文化权益的重要基础设施。采用网络调查法,从平台建设、信息资源、平台功能等方面对长三角地区省级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平台的服务现状进行调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长三角地区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平台在运营稳定性、服务资源丰富性、服务功能完善性、服务供给平衡性等方面存在提升空间。未来应重点加强平台运营规范化、资源整合、平台功能完善、区域合作等方面的建设。  相似文献   

11.
近日,国家图书馆和北京歌华有线合作推出的数字电视服务——“国图空间”,经过全新改版后与广大观众正式见面。北京地区家中配有歌华高清交互机顶盒的用户,只需进入主页“公共文化”频道选择“国图空间”,就可以享受到全新面貌的国图数字电视服务。新版“国图空间”更加注重从视听方面优化用户体验,打造图书馆特色文化品牌,力求实现“家庭图书馆”的文化共享理念。  相似文献   

12.
朱建邦  希茜  闫格 《北京档案》2017,(11):11-14
档案文化资源对于城市公共艺术建设的介入,可以强化该区域文化价值的深度开发,强化传统文化在城市公共艺术中的再现,强化公众对于城市公共艺术建设的参与活动.档案文化资源通过大数据的模式介入城市公共艺术的建设,可以对传统文化在公共艺术领域的传承和再现起到指导、辅助、服务等作用,形成城市公共艺术建设创新模式.  相似文献   

13.
互联网电视的产生源于OTT业务的兴起,其业务范围是基于开放互联网的数据信息服务。它的出现和发展,解决了区域服务的差异化,使集成信息服务在公共互联网的支撑下实现全国同步传播成为可能。借助互联网电视技术提供数字图书馆文化资源的展示与服务,不仅可以使全国用户收看到图书馆提供的公益文化视频节目,还可以读书看报、浏览种类多样的图文信息资源,并通过交互技术体验多项图书馆的特色功能应用。  相似文献   

14.
公共文化云是地区文化数字化水平和特征的集中体现。以公共文化云为抓手,加快推进区域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提升和资源整合,逐渐成为区域文化建设的新趋势。以长三角四地公共文化云为研究对象,梳理长三角地区文化云建设历程和组织架构,将云服务拆解为关键服务、数字资源、文化场馆、平台用户四要素进行深入解析,并从服务、资源、场馆和用户4个方面提炼长三角地区文化云服务的不足和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15.
“公共文化服务共同体”建设是公共文化服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的新产物,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共文化现代治理新路径。文章探讨在大文化视野下,公共文化设施的新型样态及其评价标准,提出公共文化设施质效测算模型,从公共文化设施的有效服务供给能力、有效资源保障能力、有效吸引能力和公众满意度四个方面进行测算,以期以统一的、简单的、少人工的指标进行实时动态数据分析,全面展现大文化视野下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现状和实际质效,从而以科学决策促进“公共文化服务共同体”可持续发展,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6.
高校图书馆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委托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光亮 《图书馆》2012,(1):81-84
高校图书馆通过公共文化服务委托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既可以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也可以提高其公共文化服务的积极性,同时通过规范的合同约束,来保障高校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质量,并逐步建立高校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的长效机制。高校图书馆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委托还需要解决在参与资质、服务成本核算等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7.
大力开发与提升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能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文提出图书馆大力开发与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能力的理念,围绕提升公共文化服务内涵、提高公共文化产品供给、丰富公共文化服务内容、打造公共文化服务品牌,提出了一些新的思路。作者认为:只有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积极实践和探索开发与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能力的新途径和新办法,才能不断发挥图书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和影响。  相似文献   

18.
随着数字技术的迅速发展和网络环境的形成,一种公共文化服务的新形态——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应运而生,并显示出越来越强大的生命力。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是公共文化服务与数字文化相结合的产物,它以满足社会的公共文化需求为目的,以政府公共财政为支撑,以数字化资源为依托,以网络化传播为载体,向全体社会公众提供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是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效能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意义]总结国内外公共文化服务与旅游业融合发展的研究现状,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参考。[研究设计/方法]采用关键词检索与引文追溯方法,系统收集国内外相关文献,通过内容详读与分析,分别对国内外文献进行研究主题归纳。[结论/发现]将国外研究主题归纳为公共文化服务与旅游业的相互作用、公共文化场馆的旅游潜力与局限、旅游服务、旅游模式、公共文化场馆和旅游业融合发展测评五个方面;将国内研究主题归纳为公共文化服务与旅游业的关系、文旅融合背景下公共文化场馆功能拓展、资源建设、服务提供、公共文化服务和旅游业融合发展模式五个方面;并对国内外研究进行对比分析,提出未来我国发展建议。[创新/价值]对国内外公共文化服务与旅游业融合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和评述,提出国外研究中值得借鉴的内容。  相似文献   

20.
国内公共数字文化建设中存在资源结构不合理、平台对接不完善、服务效能低下、建设机制活力不足等问题,公共数字文化建设应在强化管理与服务的基础上,进一步对接社会力量,充分利用新技术整合资源,合理统筹,努力构建统一化的服务平台,实现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