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会学生如何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交流、更好地表现其个人生活积累和言语能力的一门课程。本文对小学生活作文教学的特点进行了剖析和总结,并在此基础上归纳出小学生活作文教学实施的策略。研究小学生活作文教学实施策略,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指导学生写出反映生活的作文,使学生乐于作文。  相似文献   

2.
<正>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手段。现在学生只要谈到作文,就会产生为难感、恐惧感,觉得无从下手,这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成绩及作文水平的提高。教师在教学中如何消除学生这种心理,让他们愿意写作,爱上写作,并且学会写作呢?下面只简单谈一下自己在教学中的一些做法。一、玩中体验收获叶圣陶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就会成什么文章"。写作是源于生活的,生活是作文素材取之不尽  相似文献   

3.
一、以生活为本源,感悟生活作文大凡教师都知道,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有源头才有活水,源头是活水之源,活水是源头之续,生活即作文,作文即生活,生活为本源。教育部新出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这些论述集中体现了“生活为本源”的作文教学理念,深意明了地告诉我们,推进素质教育,构建作文教学创新模式,学生作文该回归生活,以生活为本源。我们的人,我们的学生,在生活实践中,接触自身的衣、食、…  相似文献   

4.
《普通高中课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书面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的现实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尽量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关于写作的总目标,《新课标》指出:“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作文历来被称为高考的半壁江山,其重要性众所周知。然而,现在却出现了写作难,怕写作的趋势。现在的高中生,普遍害怕写作,不愿意写作。把写作当成了一种负担而不是一种高度。写作已失去了它的魅力,其原因何在?随着社会生活节奏加快,社会信息的丰富,网络化语言已经影响了许多人,从而淡化了对语文的兴趣:首先是观念落后,教师用旧有的模式来教学生,不能适应变化了的新形式;其次是学生基础差,学习兴趣不高,作文纯属敷衍了事,没有用心去写;学生讨厌作文,不再像以前的学生把写日记、周记看作是自我锻炼,自我提高的好方式,对写作缺乏兴趣。基于此,要加强作文教学,使作文的地位真正得以突显,既要从教学模式的转变入手,...  相似文献   

5.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的要求,作文教学实践中也出现了以真实生活为逻辑起点的崭新写作教学尝试和探索,但作文教学还是一个"老"问题:作文观念破则破矣,作文训练却无序可依,随意散漫,高耗低效;作文指导仍目中无人,与学生生活脱节,缺少鲜活的生活气息;学生依然怕写作文,觉得无话可写,面对文题,思路枯竭,只好搜肠刮肚,随意编造;学生作文依然贫血缺氧,千人一面,千腔一口,认识反映生活水平低下,素养缺乏.  相似文献   

6.
学生对写作是否感兴趣直接影响其写作状态,进而影响写作水平。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教师应精心设计作文教学中的每个环节、每个细节,采用灵活的方式,解开学生的束缚,激发他们的表达欲望,先让学生敢于真心表达,进而乐于表达,善于表达。  相似文献   

7.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对学生进行语文素质训练的主要阵地,也是学生把自己的知识、体验、情感外化的一种表现,是学生知识重组、创新的过程。因此,作文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沃土。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特别重视鼓励自由表达,放开种种束缚,在写作中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针对当今的作文教学状况,如何引导学生的作文别具一格,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呢?下面我谈谈几点肤浅认识。一、利用想象,获取灵感当前,学生的作文模式化特别严重。造成这种情况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我们的学生缺少想像力,特别是缺少创造…  相似文献   

8.
文章结合初中语文的教学实践,提出了初中作文教学应注重在生活实践中培养写作兴趣,积累生活素材,鼓励学生参与生活,感受生活,想自己所想,写自己想写的,让学生的文章独具一格,放射出个性光芒.  相似文献   

9.
当前中学作文教学存在抑制学生个性的现象,要改变这一现状,必须要充分重视学生思维的差异性,要充分培养学生的写作乐趣,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宣泄欲望。  相似文献   

10.
就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古诗文教学”与“作文教学”的有机结合提出自己的看法,从“展开想象,引导学生写作;创设情境,诱导学生写作;变换文体,指导学生写作;联系生活,拓展写作空间”。四个方面并结合教学实例,探讨了在“古诗文教学”中进行“写作训练”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当前中小学作文教学存在两大重要问题:一是缺乏教师的有效指导,没有参与到整个写作过程之中;二是学生的作文“言之无物,读之无情”,缺乏对生活的体验.而过程化作文教学的理念,恰恰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有效的作文情境,使学生在与情境中各要素的相互作用过程中生成自己独特的感受、思想等,从而实现学生作文的个性化表达,真正做到“文以载道”.  相似文献   

12.
作文既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每个语文老师都要高度重视作文教学。如何进行有效的作文教学呢?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指导学生学会积累素材(通过观察积累写作素材,从大自然中积累写作素材,从生活、活动中积累写作素材,从阅读中积累写作素材);指导学生写作方法;指导学生勤写多练;做好作文的批改讲评。  相似文献   

13.
针对新课程改革,作文教改也应加以重视.提升初中生的写作能力,应将作文教学有机地渗透到整个学段的课文教学中,充分挖掘作文素材,巧妙激发作文兴趣,使学生写作欲望与其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14.
语文教师的素质关系到作文教学的成败.在作文教学中,语文教师只有能虑及"学生在未来的生活与工作中需要写什么"的问题,具备能写下水作文、能从事一些文学写作、能写研究性教学论文等三方面的能力,才能真正有效地、到位地完成作文教学的任务.  相似文献   

15.
在作文应试中,要想使自己学生的作文具有理论的高度、历史的厚度、视野的广度及针对现实的力度,而且语言问金烁玉,让人读之能启开心扉,增任见识,作文教学的重点应放在基本能力的训练上。根据《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关于写作教学的要求和教学实践的体会,笔者认为基本能力的训练应着眼于以下四个方面:一、观察是写作的材料基础作文训练,首要的是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基本功,让学生时时处处做有心人。指导他们要善于把握事物的本质特征,迅速储存,积累材料;做到在写作时准确反馈,还原事物的基本面貌,这样长久地坚持训练,能够锻炼学生…  相似文献   

16.
作文是学生认知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体现,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对学生习作有明确的要求:“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述方式写作。”对每一学段在说话、写话、习作等方面都提出了具体明确的目标。因此,如何改进小学作文教学、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习作质量等在小学阶段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17.
语文新课标对初中作文的定位是:"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通过写作能力的训练,不但能够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而且能够发展学生的观察、想象、思维、记忆等能力。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是,由于作文教学往往耗时多、见效慢,当前的作文教学状况并不尽如人意。如何提高初中作文教学的效率呢?以下是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积累的几点经验。一、引导学生积累写作素材"作文是学生把记忆中所存储的有关知识、经验和思想用书面形式表达出来,是从内部言语向外部言语的过  相似文献   

18.
现实生活是学生作文用之不竭的源泉,教师在写作教学中应着力引导学生积极融入生活,让学生多角度地观察自己身边的人和事,感悟社会生活的真善美和假恶丑,惟有如此,学生才能真实地描摹现实生活,写出真情实意的范文佳作。  相似文献   

19.
作文是人们系统地表达知识和经验,思想和感情的书面语言形式。作文又是一种具有高度综合性、创造性的语言活动。它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又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学生作文又是衡量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尺度,因为作文能力是学生语文水平的综合体现。但在语文教学中写作训练无论从时间上还是数量上相对来说都较少,而且收效甚微。笔者从事语文教学,深感存在着一些弊病,  相似文献   

20.
没有话说是中学生写作普遍碰到的困难,提高他们的作水平必须首先解决好这一问题。造成无话说的主要原因在于学生不懂得写作就是表达“自己的意思”,而误以为是“写生活-特别是写自己所没有的不平凡的生活。解决的办法是引导他们写自己成长中的感受;这不仅有说不完的话,也是他们很愿意表达的意思,这样写还能收到弘扬作教学的人精神,促进学生人格成长,尽快提高他们的作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