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围城》作为一部经典的文学艺术作品,大多数学者主要从文学角度分析作品的人物形象、写作手法等。而本文则试图从认知角度阐释《围城》中的爱情隐喻,结合隐喻的特点从概念隐喻理论及概念整合理论分析作品中的爱情隐喻的意义建构和推理机制,探讨爱情隐喻的文化差异,为跨文化交际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2.
"爱情"这一抽象的概念在概念隐喻的指导下与其他人们熟悉的概念形成映射关系,从而使英语爱情谚语——英语民族表述爱情的语言精粹能更加具体、形象地诠释爱情这一美好的感情。本文在概念隐喻视角下解读英语谚语中的"爱情",从而更好地理解体会英语对爱情的表达。  相似文献   

3.
爱情是中外诗歌永恒的话题之一,吸引大量的忠实读者。就著名匈牙利诗人裴多菲的八百多首抒情诗来说,其中爱情诗的比例是相当大的。文章尝试从认知角度解读裴多菲早中期七首爱情诗歌中的爱情概念隐喻,从而得到启发,进一步丰富英语诗歌的爱情概念隐喻。  相似文献   

4.
隐喻是人类认知的工具,它深深根植于人类的语言、思维和文化中,理解隐喻不能脱离其所处的背景环境。由于历史文化环境的差异,中英文中关于爱情的隐喻也大相径庭。  相似文献   

5.
隐喻的研究已经持续了很长时间,但是将修辞隐喻、认知隐喻和语法隐喻三种隐喻一起研究在国内尚属少数。笔者在大量的观察的基础上认为修辞隐喻、认知隐喻和语法隐喻是一个连续体,而且是认知隐喻决定修辞隐喻和语法隐喻,另外,这三种隐喻可以用认知语言学中的原型理论加以贯穿。  相似文献   

6.
以Lakoff和Johnson的概念隐喻为理论框架,对2016年美国总统大选期间希拉里的两篇演讲进行概念隐喻系统分析。研究发现,希拉里在演讲中交替运用了结构隐喻、方位隐喻和本体隐喻三种形式。希拉里更经常使用战争隐喻、旅程隐喻、建筑隐喻这三种结构隐喻;方位隐喻中希拉里继续沿袭"多是向上""高地位是向上""好是向上,坏是向下"等概念隐喻形式。概念隐喻运用到演讲中加深了听众对内容的理解,便于希拉里向美国民众传递其政策措施主张,提高民众对其的信任度,有效作用于其竞选总统。  相似文献   

7.
隐喻不仅仅是一种修辞现象,更是人类的一种普遍思维方式、一种认知手段。隐喻能力对于语言能力的掌握、交际能力的提高,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隐喻为人类提供了认识事物的新视角,隐喻理论为英语教学开辟了新的研究领域。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明确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语言的隐喻性,注重培养学生的隐喻思维能力。在培养学生隐喻思维的同时,我们要积极引导学生注意区别英汉隐喻意义的文化内涵的异同,以利于对英汉两种文化的掌握,消除跨文化交际中理解和沟通的障碍。利用隐喻来教学可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8.
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一种与人类生存环境息息相关的思维方式。隐喻与语言、思维和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克服了人们对隐喻认识的局限,从三个方面介绍中西方文化对隐喻翻译的影响,并提出正确处理隐喻翻译中的文化差异的翻译原则。  相似文献   

9.
隐喻不4是一种语言现象,而且是人类思维和认知的有力工具.从认知的角度阐释了概念隐喻的意义,并运用概念隐喻理论对中英文广告中的结构隐喻、方位隐喻、本体隐喻进行了研究.认为概念隐喻在广告语篇中起着重要作用,验证了概念隐喻理论的普遍适用性.  相似文献   

10.
隐喻的本质就是用一种事物理解和体验另一种事物,所以隐喻是两个认知领域的语义互动。隐喻有三个必不可少的条件:主体、喻体和喻义。在隐喻的三个基本特征及其认知方式的基础上探讨了隐喻的翻译策略,即对等策略、转换策略、异化策略和加注策略。  相似文献   

11.
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人类思维的一种方式。人们使用隐喻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表达抽象概念。时间是抽象的,人们往往借助于隐喻来认识这种无法感知的抽象事物。本文以Lakoff和Johnson的隐喻认知为理论基础,以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匆匆》为语料,分析时间的空间隐喻、结构隐喻和本体隐喻在作品中的应用,并揭示汉语时间表达背后的隐喻机制。  相似文献   

12.
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和认知机制。隐喻能力决定着我们的语言表达,写作则是重要的语言表达形式,不可避免地受到作者隐喻能力的影响。本文分析了当前英语写作教学和学生写作的状况,并提出了几点隐喻式英语写作的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英语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13.
隐喻作为一种认知方式植根于人类的思维,以构造性隐喻、方位性隐喻和存在性隐喻三种形式呈现,隐喻概念的形成与认知主体的身体经验密切相关。植物词汇广泛存在于各语言系统,在认知主体认识、理解世界的过程中,随着认知能力的不断发展,植物词汇的意义得以扩张,被赋予了丰富的隐喻义和文化内涵。大量原本用于描述植物成长的词汇被用来描述人类自身和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形成了"人是植物"的概念隐喻。植物隐喻的认知过程反映了人类认识自身及周围事物的方式,在认知过程中,人的身体性和主观性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隐喻从最初被人们视作的一种修辞手段,直到现在国内外学者都认识到隐喻是一种基本的人类认知方式。在翻译中,处理好隐喻的翻译可以向目的语读者准确地传递原语中隐喻要表达的语义特征和认知方式。通过回顾隐喻研究及隐喻翻译在不同时期的发展和变化以及其在国内的影响进行概述,从认知语义学的角度出发,将认知语义学下的四种隐喻意义结构为基点,试图提出认知语义结构下的隐喻翻译策略,以期对隐喻翻译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5.
隐喻不仅是语言现象,更是一种认知方式.概念隐喻理论认为,抽象概念的加工离不开隐喻,即抽象概念是以具体概念为基础发展形成的.权力作为一种抽象概念,其隐喻表征的研究主要涉及垂直空间隐喻、大小隐喻和颜色隐喻.未来的研究应进一步探究权力概念的隐喻表征形式,并对具有单向作用和相互作用的隐喻映射进行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6.
本文综述了隐喻理论从修辞学到认知研究的发展过程,介绍了隐喻思维的特点,即相似性和跨域映射,而后探讨了隐喻在具体到抽象、空间到时间、科学概念和生活概念之间的语义变化所起的重要作用,指出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一种认知和思维方式.它有助于多义词、习语和词汇文化内涵的教学。  相似文献   

17.
隐喻在英语语言里不仅仅是一种语言修辞手段,同时也是一种认知现象,其本质上是隐喻思维在语言中的一种表现。隐喻作为一种思维方式和认知手段频繁地出现在英语会话中,人们通过隐喻理解抽象概念与复杂状况。正确认识与理解英语中的隐喻现象及其翻译原则是消除因跨文化交际而产生的误解,再现原文语言中隐喻的那种简洁幽默、生动形象和寓意深长的语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隐喻作为一种基本的认知手段,隐喻能力和概念流利作为人们熟练掌握一种语言的重要标志,在目前的外语教学中存在不足。通过实验教学与对照组对比,分析隐喻能力和概念流利在有意识的教学后表现出的差异,阐述了培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隐喻是一个被研究了千百年的老话题,现在,认知语言学从认知角度研究隐喻,为隐喻带来了新的生机,隐喻认知理论逐步被接受。而"山"、"海"在俄汉英文化中被用做隐喻的认知方式是相似的,这对于学习者来说能够更加容易地学习和理解汉俄英三种文化。  相似文献   

20.
隐喻意识是语言学习者对隐喻形式及功能增强的察觉程度和敏感程度。本文借鉴Boers的教学模式并结合教学实践探讨了培养隐喻意识的具体途径,目的就是要使无意识的隐喻习得变成一种有意识的学习活动,以期对英语教学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