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使用防御方式问卷(DSQ)中译本,对779名在校本科大学生,其中,体育392名、非体育专业387名进行调查和比较研究,结果显示:体育专业与非体育专业大学生的心理防御方式具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非体育专业大学生表现出了整体不成熟度较高的倾向,体育专业大学生使用升华方式的频度显著高于非体育专业的学生(P<0.01),体育专业大学生防御方式更具有积极倾向.大学生群体中,女性大学生的掩饰倾向显著高于男性.掩饰方式的差异只存在于非体育专业的大学生中,而在体育专业的大学生中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2.
体育专业大学生价值观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总体幸福感量表和价值观量表,考察体育专业和非体育专业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价值观的关系。结果表明:1)体育专业和非体育专业大学生在价值观3个维度上的得分均存在显著差异;在社会目标和个人目标上,体育专业大学生得分低于非体育专业大学生,而行为方式上,体育专业大学生得分高于非体育专业大学生;2)体育专业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总分显著高于非体育专业大学生;在"对健康的担心"上,体育专业大学生得分显著高于非体育专业大学生得分。3)相关分析发现,体育专业大学生的价值观和主观幸福感的大多数维度都有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1 200名体育专业大学生对就业风险认知的情况进行调查,评估体育专业大学生就业风险认知水平。研究结果表明,体育专业大学生在就业风险认知上存在显著性别差异,女生就业风险认知水平高于男生;体育专业大学生在就业风险认知上存在显著年级差异,就业风险认知水平随年级升高而增加;农村体育专业大学生就业风险认知水平显著高于城市体育专业大学生。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体育专业大学生课外阅读情况的调查,分析了体育专业学生的阅读倾向,旨在为图书馆的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体育专业大学生压力应对方式的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了解体育专业大学生压力应对方式的特点,以便为有针对性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采用简易应对方式量表(SCSQ)对福建省体育专业大学生应对方式的特点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体育专业大学生应对方式备因素得分均高于非体育专业大学,在消极因素上差异显著,2)不同性别的体育专业大学生压力应对方式存在显著性差异,3)大三、大四的学生积极应对显著高于大一学生;4)不同生源地的体育专业大学生压力应对方式不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体育专业大学生压力应对方式趋向于采用积极应对方式,体育专业大学生的应对方式受性别、年级、专业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1066名体育专业大学生进行调查,调查结果表明:2.9%的体育专业独生子女大学生有中度以上心理障碍,非独生子女则为6.6%;体育专业独生子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优于体育专业非独生子女大学生,且人际关系、强迫(P〈0.01)和抑郁、焦虑、敌对(P〈0.05)五项因子差异具有显著性;来自相同地区的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的差异不具有显著性,但来自城镇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优于来自农村的大学生,且差异具有显著性。建议高校根据不同的学生群体,开展适合学生特点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学生也应更多地参加体育活动,以改善和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7.
运用文献研究、问卷调查、数理统计分析等方法,比较分析体育与非体育专业大学生人际关系的特征,以及体育活动对其的作用与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体育与非体育大学生人际关系既存在一定共性,也存在诸多差异性;体育活动在情绪、认知、自我表露、人际信任等四个方面对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影响较为显著。建议:学校方面应积极开展体育活动,建设校园体育文化,促进大学生人格和人际关系的健康发展;教师方面应积极组织和开展体育活动和社交活动,引导和帮助大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学生方面应有针对性地组织和参与体育活动,以体育活动中加强沟通和交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自我完善与发展。  相似文献   

8.
笔者采用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研究了内蒙古地区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的体育学习成就动机现状.通过调查发现,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的成就动机心理水平随着年级的升高呈现下降趋势.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的成就动机心理在各年级之间的整体上具有显著性差异,而且,在不同动机因子上也具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9.
本采用ATPA体育活动态度量表.对江苏省南京市3所高校不同专业大学生的体育活动态度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对体育活动态度的主导倾向为自我磨练和精神解脱。大学生的性别和专业.在体育活动态度上均不形成显差异。  相似文献   

10.
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向体育领域的渗透,体育科学正日新月异地向前发展。在校的体育教育专业的大学生仅仅依靠课堂教师传授的知识、技能,已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作为有现代意识的体育教育专业的大学生必须树立终身体育的观念,有终身学习的思想,在校期间必须注重能力的自我培养,以适应未来社会体育事业的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河南省体育专业本科生信息素质现状及培养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抽样问卷对河南省体育专业本科生的体育信息素质状况进行了调查,了解了目.前大学生信息获取动机、途径和消费的现状,就学生的信息意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反映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进行体育信息素质教育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对高校体育专业健美操普修课学法实施创新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高校体育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实验法、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等一并进行研究.以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结合为理论依据构建了健美操"四阶段创新学法",并进行了教学实验,结果表明,健美操"四阶段创新学法"有利于学生的能力培养.  相似文献   

13.
在高校体育专业健美操教学中实施"合作学习"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主要运用实验法对"合作学习"在高校体育专业健美操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合作学习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有利于发挥学生的潜力,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有利于学生掌握和巩固健美操技术技能;合作学习为学生提供了更大的交往范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对于培养综合性,复合型的体育专业人才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艺术体育类院校大学英语现状调查与课程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落实教育部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探索艺术体育类院校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特点与教学模式,通过对艺术体育类院校学生英语综合水平能力测试、问卷调查、个别访谈等方式,对学生英语能力水平做出TE步判断,对学生英语学习的特点进行了初步归纳总结.根据调查结果和教学实践,对艺术体育类院校大学英语课程设计进行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5.
目前,高职语言文化类专业的毕业作业环节存在较多问题:环节设置与学生的实习、就业相冲突,指导教师知识结构不完整,教学资源相对匮乏,忽视学生的科研能力等。对此,应该合理安排毕业作业时间,完善师资力量,建立合理的质量监控体系,采取多种形式多种措施来恢复、保障毕业作业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6.
谈体育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素质教育是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基本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开发智慧潜能,形成学生健康个性为根本目的教育活动,为此,学校的教育模式应该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全面的转变,以达到学校的教育目的,使学生在德、智、体、美方面得到全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阅读焦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来自两所大学202位非英语专业大学生阅读焦虑进行了研究。定量研究显示:非英语专业学生阅读焦虑与英语成绩(阅读成绩和英语总成绩)呈显著的负相关;学生自我阅读能力的评估与阅读焦虑的程度密切相关。定性研究除了进一步验证定量研究成果之外,还显示了四个引起非英语专业学生阅读焦虑的根源。基于本研究结果,本文就如何降低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阅读焦虑,提高阅读效率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
北京体育大学计算机课程分专业教学的改革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北京体育大学计算机课程分专业教学活动为雏形,阐述了对体育院校在制定教学计划、设置课程内容、教材建设和课堂教学活动方式等方面的一些改革意见,并为今后制定计算机后续课程的内容提供借鉴.同时还讨论了体育院校学生如何把计算机知识和所学专业有效地结合起来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关于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加强专业术语、缩略词和常用句式的教学,培养学生的阅读和翻译能力,结合专业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等方面对如何开展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20.
高职院校以培养生产一线的应用型技术人才为己任,在教育教学中重在技术知识的传授与实践操作技能的培养。本文以机电专业建设为例,从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师资培养、实训设备配置四个方面对高职机电专业建设中应重视的问题加以分析,提出高职机电专业应以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作为专业建设的重点,把学生培养成适应生产一线要求的"职业通"才作为办学的目标,从而达到高职教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