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7 毫秒
1.
中学体育教师要适应新的课程改革,必须对自己的角色在思想上、观念上、能力上进行转换,本文从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师角色转换以及教师角色转换能力要求等方面进行阐述与分析,意在使中学体育教师及早适应新的课程改革,从而保证中学体育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2.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推行对体育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体育教师要适应课改的新形势,就必须完成角色的转换.基础教育改革与高校教师培养的质量息息相关,因此这实际上也是对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教学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新推出的我国高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方案给予高校更大的自主权,各高校在实施方案时应根据当前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努力改革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自学、研究、反思能力.  相似文献   

3.
体育教师如何走进新课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新学年开始,《体育(1-6年级)、体育与健康(7-12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2002年在各省级教育部门确定的学校开始实施。作为工作在第一线的体育教师,应尽快地进入角色,走进新课程。一、体育教师应充分认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及趋势对世界主要国家课程改革进行的比较研究发现,世界各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共同点是:每一个国家都把基础教育改革,特别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作为增强综合国力和国民素质的有效战略,把培养什么样的国民、国民素质能否适应21世纪全方位的挑战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从这个意义上说,…  相似文献   

4.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推行对体育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体育教师要适应课改的新形势,就必须完成角色的转换。体育教育专业教学改革与《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推行是密切相关的。  相似文献   

5.
钟坤荣 《精武》2012,(8):25-27
在日本、美国等已经实施课程改革后,中国也开始了新一轮课程改革。从2001年9月《体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程标准》)已在全国各实验区实施试验。并从2004年和2005年秋季,义务教育和高中阶段开始全面推广新《课程标准》。本文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梅州市城区中学体育教师对新《课程标准》适应性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教师对新《课程标准》的内容是比较了解和接受的,大部分体育教师比较适应新《课程标准》理念。但是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大部分体育教师没有适应新《课程标准》提出后的角色转变。  相似文献   

6.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推行对体育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体育教师要适应课改的新形势,就必须完成角色的转换。基础教育改革与高校教师培养的质量息息相关,因此这实际上也是对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教学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新推出的我国高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方案给予高校更大的自主权,各高校在实施方案时应根据当前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努力改革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自学、研究、反思能力。  相似文献   

7.
深化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是从小学到大学同步进行的整体改革。深化高校体育课程改革,高校体育教师必须对中小学体育课程改革进行研究。文中简要列举了大中小学体育课程目标及教学内容的对比研究:体育课程改革,要求高校体育教师同过去单纯的执行大纲到参与课程的设计。解决角色转变带来的困惑,必须加强体育课程理论学习。  相似文献   

8.
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切入点,认为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所引起的体育教师角色转变,教师自身素质要求的提高,必然对培养未来体育教师队伍的体育教育专业产生巨大的影响,促使其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及方法等方面加快改革的步伐。为此,体育教育专业的改革必须从指导思想到具体的课程与教学同基础教育改革实施全方位接轨。  相似文献   

9.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教师的整体素质和水平是课程改革的关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对体育教师提出了一系列的新要求,作为新课程最直接的实施者,体育教师应该以此为契机,不断地加强学习,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为了使教学目标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文章从后现代主义的视角去探讨体育教师的角色定位,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研究。  相似文献   

10.
论新体育课程的教师角色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陈作松  季浏 《福建体育科技》2003,22(5):25-27,36
新体育课程改革更新了传统的课程理论,促使了课程环境的变化。要求体育教师塑与新课程环境相适应的教师角色。与传统体育课程相比,新体育课程中体育教师角色呈现以下五个特征:(1)实现课程标准的决策者;(2)学习过程的指导者;(3)学习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4)体育促进健康课程内容资源的开发者;(5)体育教育研究者。  相似文献   

11.
广东省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探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文献资料、访谈、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对广东省高中体育教师和学生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基本认识、实施情况、存在的问题进了调查分析。认为:广东省高中体育教师对课程改革总体认识水平不高;改革重点集中在提高学生学习、锻炼兴趣及学习评价上,学习效果较好;教师对创新教育、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等重视不够。建议:加大教师培训的力度和深度;《课程标准》中高中部分独立分册;实施小班教学等。  相似文献   

12.
基础体育教育与高等体育教育改革的对接与整合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胡庆山  王健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5,39(12):105-107,111
高等体育教育专业应在新课改下重新明确自己的培养目标,走出“运动员型教师”的培养误区;以基础体育教育改革的理念为导向,跳出课程与教学领域的樊篱;与时俱进地接纳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并将其列入高等体育教育专业教育教学内容之中。  相似文献   

13.
关于新时期我国普通高校体育学科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我国加入WTO以后,高等教育日趋国际化,参与国际性竞争日趋激烈,面临着新时期国内高校“扩招”的发展机遇。本文就高校体育学科在其指导思想与定位、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建设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尤其是对师资队伍建设是体育学科与发展的棱心内容进行全面分析,并提出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14.
体育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技能、增强体质、发展智力,接受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途径,是实施新课程改革的主要渠道和突破口,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给体育课堂教学注入了全新的理念和活力,新大纲、新教材和课程标准的出台,大大拓宽了原本体育课的学习领域。通过围绕体育教师如何面对新课程的挑战作了简要的探讨,希望能与广大的体育工作者共勉。  相似文献   

15.
传统的课程体系弊端制约着中学体育教学的发展,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对教师提出了更新理念、角色转变的新要求。结合现今的中小学体育教学现状,提出了体育院校函授课程改革的构想。  相似文献   

16.
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等方法,对建国后中国基础教育体育课程内容研究的现状进行梳理与分析。结果表明,建国后中国基础教育体育课程内容研究主要集中在体育课程内容选择、组织、分类、开发利用的研究以及体育课程内容改革的研究等方面,存在研究深度与广度不足、实证研究相对薄弱、缺乏对体育课程内容整体性设计的研究等局限,在今后的研究中需要加强对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标准的研究、基础体育课程内容体系的整体建构研究,挖掘研究视角、创新研究思路,丰富研究方法,增强研究的应用性。  相似文献   

17.
体育新课程培训是当前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的热点。采用文献法和专家访谈法,研究体育新课程下的教师培训,以期保证新课程的顺利实施。结果表明:体育新课程下的体育教师培训重点应是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实践性知识、教育机智、批判与反思能力;培训师资应熟知培训和教育教学理论,并具有中小学体育教学经验;培训应形成以任职学校为主阵地的,校外培训点积极参加的、开放的培训基地;培训的安排应建立在培训需求评估、培训主题的确立、培训目标的制定、培训程序的选择与设计、培训的实施、培训的评价6大系统之上。  相似文献   

18.
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势在必行。体育课程的改革应从全民健身,素质教育的角度出发,找准高校体育教学以终身体育、健康教育为主导思想的切入点,增加体育课年限,以体育俱乐部的活动形式,将课外体育活动与体育教学融为一体,使之成为增强学生体质,满足学生个性发展,养成终身锻炼习惯的主阵地。  相似文献   

19.
新课程标准下体育教师角色的转化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在对角色的定义和传统体育教师角色剖析的基础上,指出新课程标准理念下体育教师应扮演的角色:课程内容的开发者、选择者,教学活动的设计者、教育者,教学过程的引导者、合作者、促进者,课程改革的研究者,学生求知和发展的激励者,全民健身的服务者。  相似文献   

20.
对美国体育教师专业标准存在的缺憾和发展新方向进行研究。研究认为,美国体育教师专业标准存在着无法引领体育教师专业发展、导致体育教师伦理精神匮乏、难以提升体育教师地位和无法体现体育教学复杂性四大缺憾,教育文化在引领体育教师专业发展、挽回失落的伦理精神、重塑体育教师形象和应对教学复杂性方面具有补救作用。结论认为,建设结合型的体育教师专业标准将是我国未来的发展新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