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历史备课小资料项羽为何不渡乌江项羽是一位叱咤风云的反秦英雄,在一个时期内势力最大,可是在楚汉战争中,他却一步步输给刘邦,最后兵败核下。当仓惶南逃的项羽赶到乌江岸边时,亭长备好了船,准备接应他过江,再在江东称王,东山再起,出人意料的是,项羽谢绝了亭长的...  相似文献   

2.
问题解答     
问:项羽是否自刎于乌江?在今何处? 答:项羽在楚汉战争中失利,自刎于乌江这段史实,《史记》和《汉书》都有记载,而且文字基本一致。先看看《史记·项羽本纪》中的有关记述。项羽在垓下(安徽灵壁东南)被汉军包围,突围后逃至东城(安徽定远东南)。汉军紧逼不放,“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檥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但是项羽认为这佯过江无颜见江东父老,于是转与汉军拼杀后自刎。  相似文献   

3.
公元前206年,在今西安临潼新丰鸿门的刘邦和项羽进行了一次历史性的会面,人们或称其为“鸿门宴”,或称其为“鸿门会”。“鸿门宴”和“鸿门会”有着不同的内涵,有大概念和小概念的区别。项羽在鸿门与刘邦会面时并没有加害刘邦的想法和行动,但后来在一些人看来,“鸿门宴”成了加害客人的宴会,成了项羽设宴欲加害刘邦的宴会,这是对项羽的误解。《史记》中有关记载这次刘邦、项羽鸿门会面的文字应该取名为“鸿门会”。  相似文献   

4.
悲剧英雄“西楚霸王”项羽,名籍,身长八尺二寸,力能扛鼎,才气过人。在巨鹿之战中,项羽率卒破釜沉舟坚定决心,以一当十,呼声动天,杀苏角,虏王离,摧毁了秦军主力,成为诸侯的上将军。在鸿门宴中,范增多次劝顶羽,击杀刘邦于坐,项王不听。刘邦在张良等人策划下,安全逃回灞上。在垓下(今安徽灵壁东南)之战中,项羽兵少食尽,四面楚歌,自知不能复振,乃慷慨激昂,与其爱姬虞美人自作自歌《垓下歌》。后率壮士800余人乘夜溃围南走,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以船相待,希望项羽逃命。项羽因无颜见江东父老而不肯过江,遂自刎而死。  相似文献   

5.
    
"渡"字让我想起了两千多年前,在乌江边。风,无声地在耳畔吹过,我似乎又听到了项羽与江上老人的的那段对话:"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原来,项羽不肯过江是由于"内心愧疚",是无"面目"再见江东父老!我不禁想  相似文献   

6.
《史记·项羽本纪》中,司马迁以及项羽本人对项羽武力的渲染并不属实,项羽在很多战斗中都失败过。本文以垓下之战为例,分析项羽与汉军在作战方面的得失,进而分析司马迁为什么要极力宣扬项羽的武力,得出《史记·项羽本纪》既是司马迁表达对汉武帝爱意的一篇文章,也是宣泄不满的一篇文章,还是一篇对汉武帝劝谏的文章。  相似文献   

7.
读《史记》项羽部分,很是为他的悲剧命运感慨不已。偶然得知王立群教授要到中原国学讲坛讲项羽,很是兴奋。王教授是在央视的《百家讲坛》讲过课的名家。听完之后,再联系到《史记·项羽本纪》中的项羽形象,颇有感触,为项羽的悲情一生而唏嘘不已。  相似文献   

8.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这首《夏日绝句》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怀着对项羽的崇敬心情留下的绝唱,它表达了千百年来人们对项羽英雄气概的肯定,这也正是《项羽本纪》所要阐扬的东西。在中国历史上,项羽是一个失败的英雄,用文学的语言叫悲剧英雄...  相似文献   

9.
北京市广渠门中学张燕辉老师在2008年11月作了一节市级研究课,课题是“创造形象诗文有别——用不同材料解读项羽形象”。这是一节选修课,使用的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材,采用的是“专题式教学”的方式。在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围绕“一个千古留名的悲剧人物——项羽形象解读”和“性格决定命运——浅析项羽形象”两个专题,从不同的诗文材料中去认识项羽这个人物形象。这节课带给我们的启示是,在“专题式教学”中,教师如何根据教学目的,引导学生完成专题学习。  相似文献   

10.
《项羽本纪》是《史记》中最重要、最精彩的篇章之一。项羽是司马迁着力刻画的一位历史人物。在司马迁的笔下,项羽是秦亡汉兴之际的风云人物,他的一生经历了人生的大喜和大悲。在他身上,有所向无敌的千秋霸气,也有凄婉缠绵的儿女情长。他立下过军事奇功,也遭遇过四面楚歌,是一个可歌可泣的悲剧英雄形象。  相似文献   

11.
原始的雅、俗都和“礼”有着密切的关系。是否遵循礼的规范,是区分雅俗的重要标准。礼最初是俗的一种体现.经过贵族加工和发展后.礼更加规范。约束力更强。雅依从于这种规范后的礼.最早在音乐领域诞生,借以和未经规范的、不能体现礼的精神的“俗乐”相区分。雅的观念产生以后。雅俗之间才开始有了区分。  相似文献   

12.
这是在一所普通初中学校上的研讨课。该校一位教师上《社戏》第一课后 ,我承接她上第二课时———月下归航。这节课我安排了两个教学重点 :1、比喻的修辞手法 ;2、“偷”豆为何难忘。第一个教学重点 ,安排三个步骤实现教学 :步骤一 :让学生朗读这一部分 ,划出比喻句。学生很快找出比喻句“那航船 ,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本喻体、比喻词等名词术语学生似乎都懂 ,也就是说 ,若考试采用选择题形式 ,请他们选出是 (或非 )比喻句的一项 ,大部分同学能得分 ,若让他们造个生动形象的比喻句 ,恐怕十有八九就要失分了。为了让学生能…  相似文献   

13.
认为中学化学教材中关于元素周期表中"周期"和"族"的划分及定义存在自相矛盾的地方,又容易造成教师和学生理解上的偏差和表达上的不准确,建议在中学教材中取消对"短周期"、"长周期"、"不完全周期"等概念的要求,将"零族"、"Ⅷ族"分别称为"ⅧA族"、"ⅧB族".  相似文献   

14.
“去行政化”与“纪宝成难题”求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大学行政化趋势由来已久,典型地表现在行政等级越来越具有支配性地位,但要想立即去掉或完全去掉几乎是不可能的,但大学发展要求必须去行政化,这就构成了著名的"纪宝成难题"。通过对大学行政化形成过程分析后发现,大学去行政化就是要去掉行政特权,回归学术本位,而非简单地去掉行政级别。在去行政化过程中首先需要走行政与学术系统并立的过渡阶段,只有这样去行政化才是可能的,这说明纪宝成难题并非完全无解。  相似文献   

15.
苏华 《承德师专学报》2005,25(4):56-56,68
自由是对客观必然性的认识以及对必然性的利用,是主客观统一的过程;而实践也是同样包含着主客观统一的主客体的统一,即人们利用、改造客观必然性的活动:主体性也是在对客观必然性的认识、克服、改造中得以确立起来.自由、实践、主体性三者为同一概念的不同表述形态,各有侧重.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体性是从自由和实践引发开来的,作为自由和实践的主体在对客观对象的认识、作用和改造中达到的与客体世界的统一.  相似文献   

16.
《围城》通过方鸿渐的漂泊,借助看似"开放"实则"封闭"的空间转移对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中国及中国知识分子作了入木三分的描绘,多侧面地对所谓文明社会的各种弊端作了无情揭露和嘲讽,使方鸿渐们在不同的世情背景下,呈现出既复杂又真实的人性、人情和人生。  相似文献   

17.
福柯探索"凝视"与哲思的关联,体认"知识-权力",洞察"知识"和"权力"的内在生成,并在哲学、文学、历史学、经济学、法学、生物学等多元学科的"凝视"之中关注微观问题的性质与机制。  相似文献   

18.
汉语句子主语是受体的句子中,以"被、受、挨"句最易混淆,本文分析了三句易混淆之因素,并对词性、词义、词语搭配以及动词的语法作用等方面对"被、受、挨"句加以分辨,以期在教学中帮助留学生准确应用三种句式.  相似文献   

19.
在继承前人对符号意义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任何符号都有符号层、逻辑层、学科层、存在层这四个层面的意义。据此,从符号学与集合论这两个视角来看,空符号与空集合虽有着的不同意义,但其相互问存在既相异相通,又相互支撑的微妙关系。事实上,在逻辑层面、学科层面和存在层面上“任何符号系统都离不开空符号”。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80年代,拉美爆发了有史以来最大的一场债务危机。这场危机持续时问特别长,涉及范围特别广,债务数额特别大,对世界金融体系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作为西方金融中心和支柱的美国对这场危机给予了充分的关注,分别提出了解决债务危机的“贝克计划”和“布雷迪计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