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广大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日益强烈,但因城乡学校之间、城区校际之间的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存在较大差距,难以满足所有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使得择校问题难以根治。据调查得知,教师队伍素质的不平衡是导致学校教育质量不均衡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
推进教育公平是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基本策略。江苏省普通高中教育在走向普及化的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多不公平的问题,包括教育资源配置的区域差距、城乡差距、校际差距,高中教育机会获得中的家庭阶层差距,以及择校对高中教育公平的不利影响。江苏高中教育在发展过程中,需要不断地解决这些问题,促进高中教育公平的发展,提高教育公平的品质。  相似文献   

3.
王英男  郝春东 《考试周刊》2013,(97):166-167
择校是教育界的热点话题,是教育问题,更是社会问题。择校是指家长由于占有优质教育资源,主动放弃就近入学的权利,通过考试,缴纳择校费,购买校区房,托人找关系等方式,为子女选择到教学质量优异、升学率高的学校就读的自发行为。在城市,择校现象形成的主要原因在于校际差异大,优质教育资源无法满足教育消费者的需求。择校为学生和家长带来了严重的经济和心理负担,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危害了教育公平,滋生了教育腐败,加剧了社会分层,影响了社会稳定。义务教育属于公共产品,它的公共属性决定了义务教育只能由政府提供,因此,缩小校际差异,加大政府教育经费投入力度,通过补偿计划改造薄弱学校是解决择校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教育资源配置作为评价一个国家、地区或校际教育是否公平的条件之一,对促进教育公平意义重大。本文依据罗尔斯在正义论中提出正义的两个原则,即平等的自由原则和机会公正平原则来分析校际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问题。同一县域内校际间资源配置不均衡主要是由校际生源分层严重、重点与非重点学校政策的影响以及"择校"现象的长期存在而导致的。针对这一现象,切实保障受教育者的基本权利、促进校际教育资源的合理分配和建立健全弱势群体的教育补偿机制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5.
作为当前基础教育改革政策之一,择校现象出现有其历史必然性与合理性,与此同时也必然会导致一系列问题的出现,例如教育公平问题、区域之间教育资源失衡问题等。实现教育公平,有赖于择校问题的合理化处置。加强对基础薄的学校的支持,完善教育资源配置,树立科学的择校观,是解决择校困境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6.
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择校是他们争取向上流动的内在驱力和城乡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的外在驱力共同作用的结果,他们的择校行为带来了诸如使农民教育投资额增大、城市学校教育负担增重等诸多现实问题。义务教育是一项公共教育事业,应该为每个学生提供同等教育机会和教育资源。缩小义务教育阶段城乡教育差距和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消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择校现象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7.
随着“两基”目标全面实现,“有学上”的问题已基本解决,“上好学”问题成为突出矛盾。由于吴忠市山川差别大,贫困人口多,地方财力弱,山川、城乡、校际之间教育发展不均衡,造成城市大班额、农村小班额以及择校等教育发展问题。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实现教育公平目标,就得统筹城乡教育。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推动全市教育均衡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8.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已成为当前教育发展的战略性任务。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义务教育发展失衡的现象普遍存在,不仅存在于地区之间、城乡之间,也存在于城市校际间。城市校际间义务教育失衡主要体现在办学条件的差距、内涵性发展的差距和生源数量、质量的差距等方面。推进城市校际间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国家要增加教育投入,加大监管力度;地方政府要强化职责,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学校要加强自身建设,寻求发展空间;家长要转变观念,理性为孩子选择学校  相似文献   

9.
在过去的一二十年中,美国许多大城市的中心地区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衰落,导致大批中产阶级家庭迁移到郊区居住.由于学区经费来源于区内居民财产税,这一人口构成上的变化也导致了教育资源分布上的改变,进一步拉大了不同学区之间在教育质量上的差距.为了改变这一状况,实现教育资源的合理分配,美国的教育当局也尝试鼓励择校.  相似文献   

10.
眼下有两种苗头尤其需要警惕:一是重点学校的优势地位已经形成,教育差距客观存在,在短期内要求薄弱校与之缩小差距并不现实。要防范一些地方由于利益驱动,仍把有限的教育资源向重点学校倾斜,近一步拉大校际差距。因为只要存在明显的教育鸿沟,择校现象就不会消失。二是要防止一些重点学校、重点班摇身一变,以示范学校、实验学校、校中校、实验班、电教班、特长班等形式出现。  相似文献   

11.
教育部网站11月1日发布关于治理义务教育阶段择校乱收费问题的指导意见,从规范招生入学秩序、完善招生入学政策等方面向各地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提出10项要求。指导意见指出,由于学校之间办学条件、教育质量存在差距,优质教育资源不能完全满足社会需求,  相似文献   

12.
当前教育信息化的建设过程中存在地区之间不平衡的问题,但随着教育领域改革朝着纵深推进。越来越多的区域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范围.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实现教育资源的均衡。下面笔者将从两个方面谈谈以资源为核心的信息化建设思路。  相似文献   

13.
众所周知,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教育改革和发展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由于中国教育资源严重不足和教育市场化的影响,教育不公平的现象亦有加剧的趋势。城乡教育差距、校际班际差距进一步拉大,公办学校与民工子弟学校之间差距日趋明显已成不争的事实。  相似文献   

14.
目前,校际差异这一现象不断显现,并且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影响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变化。一方面校际差异影响择校,而择校热的存在又加剧了校际间的差异并将择校热潮推向更高。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高校招生数量逐年上升,就业就成了各高校迫在眉睫的问题,校际差异也深深地影响着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作者从择校和就业两方面阐述了校际差异对大学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每到新一届学生入学之际,“择校”现象便会一时“升温”。尽管社会各方对此一直在说长论短,但近些年,“择校”现象仍然火热。分析这一社会现象的原因,一方面表现了大众对优质教育的迫切需求,另一方面也反映出目前教育发展的不均衡。由此可见,坚持科学的发展观,缩小校际间的差距  相似文献   

16.
廖厚才 《教师》2012,(24):5-7
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高速发展期和社会转型期,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民的精英主义情结催生了教育对名校的追逐。公众对优质教育资源和名校的刚性需求遭遇现阶段我国基础教育优质教育资源的严重供给不足,导致今天的"择校"现象。名校之间的竞争,家长"不输在起跑线上"信念的支撑,导致对学生的提前掐尖,也造成了如今家长普遍性的教育恐慌。有关部门的监管不到位,滋生的以权择校、以钱择校、以优择校的"游戏规则"以及默许的"小升初考试",严重干扰了九年制义务教育秩序,同时加剧了择校现象。教育公平与择校问题成为老百姓反映强烈的一个突出问题,导致2012年温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要求"继续花大气力推动解决择校、入园等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对于教育公平与择校问题,资深媒体人廖厚才老师有话要说。  相似文献   

17.
择校是我国目前普遍存在而且社会反响较大的现象,有其存在的客观必然性和自身利弊。但现阶段自由择校制度在我国还不具备实施的条件,必须坚持就近入学的教育政策,并对择校现象作出规范和引导。这就需要教育主管部门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义务,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缩小校际差距,并加强对择校费的管理。  相似文献   

18.
目前,校际差异这一现象不断显现,并且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影响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变化。一方面校际差异影响择校,而择校热的存在又加剧了校际间的差异并将择校热潮推向更高。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高校招生数量逐年上升,就业就成了各高校迫在眉睫的问题,校际差异也深深地影响着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作者从择校和就业两方面阐述了校际差异对大学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择校的形成,起因于优质教育需求旺盛与优质教育资源短缺之间的矛盾.以教育寻租呈现的择校是对教育资源和教育公平的吞噬,其出路不是对于择校的严令禁止,而是在制度的框架下加以规范,避免教育寻租的后继危害.  相似文献   

20.
择校现象一直存在着,并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而且择校现象愈演愈烈,可以说,只要区域之间、学校之间存在差别,只要公民有不同的教育需求,只要教育资源不公平,择校就不可避免。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择校现象已成为冲击正常教育教学秩序、影响教育公平乃至社会公平的热点、难点问题。"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