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知识创新、动态能力与组织绩效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曾萍 《科学学研究》2009,27(8):1271-1280
 研究企业的知识创新、协调整合能力、重组转型能力和组织绩效之间相互影响的机制和路径。通过理论分析建立研究框架,并选取我国珠三角地区317家企业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知识创新对组织绩效具有直接正向影响;知识创新对协调整合能力和重组转型能力均具有直接正向影响;协调整合能力对重组转型能力具有直接正向影响;协调整合能力和重组转型能力均可以直接提升绩效水平。本文的研究结果可为中国企业如何有效增强知识创新以提升动态能力和改善组织绩效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2.
基于竞合理论的集群企业技术能力整合机理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集群企业技术能力的强弱决定着产业集群能否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推动力.根据竞合理论剖析集群企业之间的竞争与合作的内在机制,进而对集群企业技术能力中的整合对象、整合主体、整合媒介、整合动力与整合绩效等整合过程中的要素进行分析,建立了在竞合理论基础上的集群企业技术能力的整合机理模型,为提升集群企业技术能力提供分析思路.  相似文献   

3.
企业基因重组理论与国有企业战略转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伟  黄瑞华 《预测》2005,24(1):34-39
商业环境的变化使得企业的竞争优势越来越基于较低层次的核心能力要素。国有企业目前在制订重组战略和实施计划时所依据的理论假设越来越偏离实际。本文借鉴企业基因和企业基因组的概念,旨在对企业基因重组理论进行系统地完善和整合。依此理论为基础,本文深入分析了中国国有企业重组战略存在的严重缺陷,并提出了构建能力要素驱动型组织的策略性框架。  相似文献   

4.
探讨动态能力视角下企业的组织学习、协调整合能力、重组转型能力与新产品开发优势形成以及外部环境等相互之间的作用关系。基于动态能力理论,整合必要条件分析(NCA)与结构方程模型(SEM)的混合方法,利用对中国科技企业的调查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组织学习与协调整合能力是形成新产品开发优势的必要条件;组织学习正向影响形成新产品开发优势;协调整合能力与重组转型能力分别在组织学习与形成新产品开发优势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并共同发挥链式中介作用;环境不确定性分别正向调节组织学习与形成新产品开发优势和重组转型能力与形成新产品开发优势之间的关系。因此,科技型企业需要加强通过组织学习更新产品开发的知识基础与知识结构,重视从战略高度塑造动态能力,并充分利用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对形成新产品开发优势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文章首先从重组理论入手,在总结现有重组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动态协同效应理论,认为企业重组是一个动态协同的过程,重组的效果取决于企业规模、企业文化、企业技术特点与技术素质、业务或企业的结合形式、企业经营环境等现象或因素的动态协同。然后通过对乡镇企业的规模和结构特点及其所处环境变化趋势的分析,阐述了乡镇企业重组的战略意义。并在对乡镇企业的重组进行案例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了乡镇企业重组的经验和教训。在本文的最后,提出了可供乡镇企业重组参考的相关战略思路。  相似文献   

6.
在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背景下,科技企业的新产品开发成为学界和业界关注的热点。基于动态能力理论,整合必要条件分析(NCA)与结构方程模型(SEM)的混合方法对中国科技企业调查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探索组织学习、协调整合能力、重组转型能力、环境不确定性与科技企业新产品开发优势的影响关系。研究发现:组织学习与协调整合能力是新产品开发优势的必要条件;组织学习正向影响新产品开发优势;协调整合能力与重组转型能力分别在组织学习与新产品开发优势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并共同发挥链式中介作用;环境不确定性分别正向调节“组织学习-新产品开发优势”与“重组转型能力-新产品开发优势”之间的关系。研究结论为“动态能力与竞争优势”这一学术对话提供了新的见解,深化了当前文献对新产品开发优势形成机制的理论认识。  相似文献   

7.
信息技术对企业重组的双重影响及其投资策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首先分析了信息技术对企业重组的不同侧面的影响,认为信息技术对企业重组的影响是双重的,然后针对信息技术所产生的“生产率悖论”。建立了信息技术、企业重组和企业战略之间的整合关系模型,并对重组中信息技术投资的优先权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阐述。  相似文献   

8.
研究企业内部社会资本、组织文化、知识整合以及核心能力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机制和路径.通过理论分析建立研究框架,构建结构方程.选取我国华南地区172家企业为样本进行实证研究.本文的理论贡献在于证实了上述变量之间的关系结构,明确了这些变量之间相互影响的机制和路径,对于正确理解知识整合在企业社会资本与文化转化为核心能力的过程中的作用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企业核心业务外包探析--以软件产业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景江 《中国软科学》2004,(7):82-86,64
文章分析了企业的核心能力、核心业务和竞争优势的涵义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以此为基础阐述了核心业务可以外包的理论基础,并以软件产业的发展和相应案例深入说明,企业核心业务可以外包,并提出扩大中外软件公司外包合作、发展我国软件产业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基于能力的企业经营战略和技术创新战略整合模式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文章在企业能力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企业经营战略和技术创新战略的动态整合模式。通过对以往研究文献的评述,作者首先对战略整合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并借助能力理论对战略整合的机理做了有关描述,最后借助能力理论、生命周期理论和战略理论提出企业战略整合的动态模式。文章强调,企业只有在动态能力培育和发展的总体战略目标指导下,谋求经营战略和技术创新战略的动态整合,才能创造可持续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